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近程及理论成果.doc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近程及理论成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近程及理论成果.doc(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本章是全书的总括部分,概括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介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则经过了长期的探索。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P1)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可以展开讲一讲)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毛泽东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P2—3) 2、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P3)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历史条件和所面临的问题)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P3—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如下几层内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5)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具体化、化中国,鲜明的“问题意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化、本土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民族化、与民族心理、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度契合)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到目前为止主要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P6-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P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它们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P7-8)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塑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中国的近代历史和现实证明,打什么旗,走什么路,至关重要。 1、旗帜问题至关紧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累的宝贵经验,胡锦涛先后在党的十七大、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概括为“十个结合”。(P9-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30多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其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P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思想就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事实证明,如果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不可能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而如果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科学社会主义,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前途。 3、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P13)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必然性)(P13-14)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P14—15)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P15-20) 毛泽东思想有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其基本点有二:一是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二是认为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所形成的正确思想、方针和主张,对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毛泽东在军事理论上的贡献非常突出,如把游击战上升为战略等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除上述几方面外,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这些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P19-20) 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艰苦奋斗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20-21)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要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P21-22)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P22)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必然性)(P23)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时代主题的转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P23-24)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1)基本理论命题的提出: 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至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2)理论轮廓的形成: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轮廓。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3)理论体系的确立: 从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至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和完善,确立科学体系的时期。 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4)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P24)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P25-26)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除上述几个方面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见图片)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26-27) 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深刻的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三落三起”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伟大人格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P27)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必然性)(P27-2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就国际形势来讲,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文化竞争加剧、价值冲突凸显)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就国内形势来讲,我们在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以后,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此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在高速推进的同时也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社会运转和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社会阶层结构变化,新兴社会阶层涌现,就业、分配等多样化――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发生新变化、出现新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等)而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仍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历史任务。 (3)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就中国共产党内的情况而言,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党员人数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党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P29-30) 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具体而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 从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0年2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阶段。 1989年,邓小平的“政治交代”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00年2月,“三个代表”正式提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000年2月以后至2002年10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阶段。 其中,2001年7月的“七一”讲话,全面阐释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以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和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阐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指导意义,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还在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中,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04年又被载入宪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P3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都有新的丰富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三个代表”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辩证关系(P30—31)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P3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我们教材将其概括为11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问题:如何理解“三个代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31-32)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P33-36)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具体而言: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P36)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10月到2006年3月,党和国家在进行十一五规划中,始终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还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1-32)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从自发发展到自觉发展——马克思主义注重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破解发展难题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强调的是社会发展的价值指向,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等有根本区别)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P38-40)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将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和当代最新发展理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 近程 理论 成果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