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4、古代诗歌四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2、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2、 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教学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三、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初一的学生,所掌握的古代诗词的数量不多,本课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欣赏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词的阅读兴趣。 四、授课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要求:熟读四首诗歌,阅读课文注释。借助参考书,查出《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里面不懂的字词。尝试归纳两首诗歌的主旨。 教学要点:讲授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疏通《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字词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完成课后练习一。 一、导入: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的深厚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或抒发离愁别绪;或表达豪情壮志;或婉约,或浩方,总之,它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去品味它的神奇吧! 二、导读《观沧海》 (一)题解: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本文选自《乐府诗集》。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 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八月,曹操统一了北方,九月,经过此地。 (二) 、熟悉诗歌,注意字音。 碣 ( jié ) 竦峙(sǒngzhì) 萧瑟( xiāo sè )澹澹( dàn ) (三)理解字词。 沧,青绿色。 临,到,登临。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 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的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成分,不译。 行,运行。 若,好像。其,代词,指大海。 星汉,银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幸,庆幸。至,极点。 以,连词,来。咏,以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讨论回答) 内容:(开头两句)交待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的和山岛。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直抒豪情。 主旨: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五)欣赏诗歌。 1、完成课后练习一。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像力,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2、赏析诗歌结构(“观”字)和动静结合的写法。 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3、“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三 、导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由此寄》 (一)1、解读标题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四、理解诗句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 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 7.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 8.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寄:寄托,托付。 与:给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9.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10.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 ——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11.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12.“夜郎”: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解释的——此处的夜郎不是指贵州的古夜郎国,而是指湖南的夜郎县。 其实,这样的解释是多余的。第二页的注解4解释也有不妥之处。注解4解释为:夜郎西,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其是,夜郎这个词就能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夜郎西,是指比遥远的西南边地还要遥远的地方。 诗意是:即使你在比本来就很遥远的夜郎还要遥远的地方,我的思念与牵挂也如明月一样千里伴君行。 13.“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14.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能从诗中哪个具体的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 ——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万里,山高水长,但却能借明月长风传达对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浪漫和浪漫主义: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浪漫主义: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15.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由此寄》 预习《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不懂的字词自己查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讲授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疏通《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字词和诗歌大意,当堂背诵《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完成课后练习。 一 、简要复习第一节内容,导入新课。 1、 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 古代诗歌常识。 二 、导读《次北固山下》 (一)题解: 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作者常年在外漂泊,思乡之情浓重。本诗选自《全唐诗》 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 A、古代是诗歌分类。 B、诗歌格律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 首联:(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 (二)熟悉诗歌。 (三)理解字词。 次,停留。客路,行客前进的路。行舟,行驶的小船。潮平,潮水涨满,似乎与两岸齐平。风正,风又顺又和。悬,挂着。残夜,见课文注释。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达,到达。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讨论回答)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继续写船上所见,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主旨:借停舟北固山下所见, 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 (五)背诵诗歌。 三 、导读《天净沙 秋思》 (一) 题解。 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配乐吟唱的。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二)熟悉诗歌。 1、听《天净沙 秋思》朗读。 2、学生齐读《天净沙 秋思》。 3、教师点评,教正读音。 (三)理解字词。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讨论回答)。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前三句写景,渲染悲凉气氛。 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主旨:借一幅深秋晚景图的描绘,抒发了他乡游子深沉的思乡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 (五)检查背诵诗歌。 (六)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四 、作业: 默写《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 板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东汉 四言乐府 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朝 五言律诗 驾舟扬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由此寄 李白 唐朝 七言绝句 对月怀友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元代 散曲 悲秋思乡 教学反思:-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四首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季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古代 诗歌 教案 新人 初中 语文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47305.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4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