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doc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doc(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内容提要:在德国的宪法理论中,基本权利被认为具有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的双重性质。除了作为个人权利的性质外,基本权利被认为是德国基本法所确立的客观价值秩序,是对国家权力产生直接约束力的法律。这一理论构成了对基本权利的宪法解释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德国建构了一套严密的基本权利保障体系。本文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初步探讨了这一理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基本权利主观权利客观法客观价值秩序 在当代德国宪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基本权利被认为具有主观权利和客观法的双重性质。在个人得向国家主张的意义上,基本权利是一种主观权利。同时,基本权利又被认为是德国基本法所确立的客观价值秩序,公权力必须自觉遵
2、守这一价值秩序,尽一切可能去创造和维持有利于基本权利实现的条件,在这种意义上,基本权利又是直接约束公权力的客观规范或者客观法。1在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理论之下,德国的宪法理论与实践构筑了一个精致严密而井然有序的基本权利保障体系,使得国家权力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在以人格尊严为核心的基本权利基础上得以整合。双重性质理论构成了德国对基本权利的宪法解释的基本框架,对于我国正在建构中的基本权利理论体系应有相当的借鉴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尝试大致梳理这一理论的基本脉络,并初步探讨其对于解决中国基本权利问题的启发。 一、基本权利双重性质理论的起源 (一)语词起源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实际上起源于德文中Recht一词的
3、多义性。作为名词的Recht在德文中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为法,二为权利,2为了保证法律概念的规范与严格,德国人在使用Recht一词时往往在其前加上客观的或主观的修饰,以明所指。subjektivesRecht(主观权利)就是指权利,而objektivesRecht(客观法)就是指法。由于权利一词的双义性是许多欧陆语言的共同现象,所以德国的作法也为其他国家所借鉴。例如,法国公法学家莱昂•狄骥在其名著宪法学教程的开篇就使用这种区分方法:同一个词法指代两个决不相同但又可能互相渗透,紧密联系的概念:客观法和主观权利。3他还批评某些法国学者将这两个概念蔑称为从日耳曼进口的概念,认为这种区分解决
4、了法国法学家长期不能清晰划分的概念问题,认为由此,客观法与主观权利成为两个适用的概念,对其的使用也被认为是完全合理的。4所以,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的区分最初只具有明定概念涵义的意义,只在德法等国使用,而在那些语文上可以区分法与权利的国家,并无使用主观权利与客观法这两个概念的必要。或者说,即使我们使用主观权利、客观法这一组概念,其在含义上也完全等同于权利和法。5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言:德语中的Recht一词存在一种不可译的二重性,subjektivesRecht大致是个人权利的意思,而objektivesRecht大致是客观法。英语使用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法和权利,这两个概念可以比较准确的对应德语和其他
5、大陆语言。6所以,主观权利和客观法的区分最初只是一种语言现象,然而二战后的德国宪法学却以此为基础对基本权利的性质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既将基本权利看作权利,又将其作为法。 !-empirenews.page-(二)规范起源 基本权利作为可请求的主观权利的规范依据,在联邦德国基本法上非常明确,基本法第19条第四款规定:任何人的权利受到公权力的侵犯,都可以向法院起诉。由于德国1949年基本法建立了以联邦宪法法院为核心的违宪审查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可以由个人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提请对违宪法律法规进行的具体审查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具备主观权利的性质在法律上已非常明确。更为重要的是,德国通过宪法修正案(基本法9
6、3条4a)和联邦宪法法院法确立了宪法诉愿制度,也就是个人在穷尽了一切法律途径的情况下,还可以向联邦宪法法院诉请保护基本权利,这就使得基本权利具备了彻底而完整的主观权利功能。 基本权利作为客观法在基本法上的直接依据是第1条第3款,该款规定:下列基本权利是约束立法、行政和司法的直接有效的法律。按照这一规定,基本权利就是可以直接约束公权力运作的规则,也就是公权力主体要时刻以维护保障基本权利作为自己的基本考量。基本权利对公权力的这种约束不是违宪审查层次上的,也不是个人请求排除公权力侵害层次上的,所以基本权利在这里体现的并不是主观权利的性质,而是一种客观规范,或者客观法。除了这一条款以外,基本法的其他一
7、些条款,也被看作是基本权利具备客观规范性质的依据,主要包括:(1)基本法第1条第1、2款。这两款的基本内容是,以人格尊严为核心的基本权利是一切人类共同体的基础,国家有尊重和保障的义务。这意味着,基本权利是先于国家的存在,基本权利并不是制宪权的创造物,相反的,制宪权及其派生的其他国家权力都要受基本权利的约束;(2)基本法第19条第2款:在任何情况下,对基本权利的限制不得危及其本质内容,第79条第3款:对基本法的修正,不得影响.第1条至第20条所确立的基本原则。这两款表明,既便是由社会中的多数所推动的制宪权和立法权也要受基本权利的约束,这种规定可以被解释为基本法赋予了基本权利以一种超越国家的、约束
8、国家权力的客观规范的地位。 虽然基本权利作为客观规范的性质在基本法中有所体现,但是,最终在规范层面上确立基本权利客观法性质的是联邦宪法法院的一系列判决。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58年的吕特判决和1975年的堕胎判决。 在1958年的吕特判决中,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首先说明了基本权利的主观权利性质: 毫无疑问,基本权利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个人的自由免受公权力的干预。基本权利是个人对抗国家的防御权,从基本权利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以及各国将基本权利纳入宪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能看出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会存在针对公权力行为的宪法诉愿制度的原因所在。 接下来,宪法法院又说明了基本权利具备客观法的性质: 然而,
9、同样正确的是,基本法无意构造一个价值中立的体系。基本法的基本权利一章建立了一个客观价值秩序,这个价值秩序极大地强化了基本权利的实效性。这一价值秩序以社会团体中的人类的人性尊严和个性发展为核心,应当被看作是宪法的基本决定而对所有的法领域产生影响。立法、行政和司法都应该从这一价值秩序中获得行为准绳与驱动力。7 !-empirenews.page-在1975年的堕胎判决中,联邦宪法法院重申了基本权利的此种双重性质,认为基本权利条款不仅包含了个人对抗国家的主观防御权,同时也包含了作为宪法基本决定的客观价值秩序,它是所有的法领域和所有的公权力的准则。接下来,宪法法院从国家保护义务的角度对这种双重性质作了
10、说明: 国家对于(胎儿生命权)的义务是多方面的。不言自明,这首先意味着禁止国家对生命发展有任何的直接侵害,同时也要求国家采取积极的行动去保护和促进生命发展,这意味着国家有义务去保护胎儿免受非法堕胎的威胁。8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判决,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最终确定:基本权利既是个人可以诉请法院对抗国家侵害的主观防御权,同时也是一种宪法所确定的,科以公权力保护义务的,一切公权力必须自觉遵守的客观规范。 (三)理论起源 本来纯属语言现象的主观权利和客观法的区分何以在战后德国基本法的制定和实践中被融为一体,并成为了德国思考基本权利问题的基本框架呢?123456789下一页 在这里,有必要梳理一下基本权利的双重
11、性质的理论背景。 在魏玛宪法时期,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条款几乎没有任何法律上的实效性,基本权利既不是个人得主张的权利,也不能够有效约束公权力的宪法规范。德国有着强大的立法绝对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传统,这种传统决定了在魏玛宪法的时代,基本权利仅仅被看作是对立法机关的指示或者纲领,而不是可以诉请法院保护的权利。当时有一种转换理论,认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只有经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才能成为真正的权利。也就是说,宪法上的权利并不构成实质意义上的权利,即使立法机关侵害宪法上的权利,个人也不能直接请求司法保护。9基本权利仅仅是对立法机关的指示,而不是法院可以马上适用的规则。10在立法绝对主义之下,法院和法官不过是法律
12、的奴仆,以保障基本权利为目标的对立法的司法审查是不可想象的。在当时的德国人看来,美国式的司法审查是一种司法绝对主义,由于其有违多数规则,在德国的传统之下也是不可接受的。虽然在魏玛宪法的晚期,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进行了一些司法审查,11但当时普遍认为,司法审查至多只能针对立法机关是否正确地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了法律,至于这些法律的实质内容是否合乎宪法的标准-自由、平等、正义,等等,完全不在司法审查的范围之内。所以,尽管魏玛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前所未有地广泛,但由于无法容纳对立法的实质性司法审查,个人并不能依据直接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条款而要求排除国家的侵害,所以基本权利并不是个人得主张意义上的主观权利。
13、 此外,19世纪中期以降,德国法哲学中法律实证主义居于主导地位,这使得法律而非自由与正义成为法学理论的核心。立法者被看作是主权者,除了其自我设限之外,立法者不受任何限制。宪法中的基本权利条款同样也不能真正约束立法者,在决定应该保护哪些现存权利以及应该创设哪些新权利上,立法机关具有充分的形成自由。所以,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条款也不是能够约束立法机关的客观的法。 !-empirenews.page-二战后,基于对纳粹残暴统治的深刻反思,德国逐步摆脱传统立法绝对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的束缚,开始从自然法的理念中寻求宪政改革之路。战后德国法哲学经历了一场自然法的复兴,从1946年开始,德国的知识阶层展开了对自
14、然法精神的深刻思考,而参加战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更普遍接受了权利是一种普世的、更高的客观准则的观念。在起草基本法的讨论中,有代表声称:我们认为权利是自然法的一部分,权利比国家更古老,也比国家更重要,它一次次地通过对抗国家而有力地维护自身。尽管愚蠢的人类曾经否定过它,但作为一种高级法,它是有效的。12自然法理论对于德国基本法的制定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有学者甚至认为,秉持自然权利观念的法国宗教哲学家雅克马里旦的思想是德国1949年基本法的决定性因素。13自然法的观念也催生了德国法学对基本权利性质和地位的重新思考。 首先,由于接受了人权是超越法律体系的普遍高级法的观念,立法权不再被看作是绝对的,其运作
15、也被认为必须服从自然权利和自然法。这样,以保障基本权利为目的的对立法的司法审查在观念上才成为可能。正因如此,德国制宪会议一开始就达成下列共识:强化司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摒弃立法绝对主义,同时必须建立个人诉请联邦宪法法院排除公权力侵害的机制,强调司法权作为基本权利保障机制的地位。14由此,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才有可能成为个人得诉请法院保护的主观权利,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权利。 其次,由于基本权利开始被看作是先于国家和高于国家的存在,传统的法律与权利的关系就发生了逆转。个人的权利不再是立法者的创造物,相反,法律和国家权力要从保障基本权利中去获得正当性。在这种意义上,拉德布鲁赫等法学家赋予各种基本权
16、利以一种普遍的价值。15而且,作为普遍的客观价值,基本权利对于立法权不再是空洞的指示和纲领,而是能够实际约束立法者的客观规范。基本权利作为客观规范的实效性充分体现在德国宪法的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的观念中,按照德国的宪政观念,以基本权利为基础的自由民主基本秩序,透过宪法法院之运作,即有实定法之功能。16也就是说,基本权利不仅是个人的权利,还是直接约束公权力运作的客观规范或者客观法。 二、基本权利作为主观权利的基本涵义 在前文已提及,基本权利是在个人得主张的意义上被称作主观权利的。也就是个人得依据自己的意志向国家提出要求,而国家必须按此要求作为或者不作为。基本权利的此种主观属性包含两层涵义:1、个人得
17、直接依据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条款要求公权力主体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2、个人得请求司法机关介入以实现自己的要求。17换言之,如果个人依据其基本权利向公权力主体提出一项请求,公权力主体就负有相应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义务,如果公权力主体没有履行此义务,个人可以请求司法救济。我们知道,请求是权利之基本属性,故而,将基本权利作为主观权利是强调其作为权利的属性。 基本权利作为主观权利的核心功能是所谓防御权功能。也就是当国家侵害基本权利时,个人得请求国家停止侵害,而且此项请求可以得到司法上的支持。18在违宪审查制度,特别是宪法诉愿制度建立的背景下,基本权利具备主观防御权功能在理论上已经不存在任何疑义。防御权功能是
18、基本权利最为原始和核心的功能,从人类历史上看,最有可能侵害个人权利的乃是掌握各种强制力量的国家公权力,因而,宪法中对于基本权利的规定,首先的目的就是防止公民的生命、自由与财产受到公权力的侵犯,维护个人免受国家恣意干涉的空间。确保这一目的实现的最有力手段就是由个人提起违宪诉讼以排除国家的侵害。故而,基本权利作为主观权利的基本功能就是防御权功能。相对于基本权利的防御权功能,国家的义务是不作为义务或者消极义务,也就是不为侵害基本权利的行为。 !-empirenews.page-除防御权功能外,基本权利在一定条件下还具有直接请求国家积极作为以使个人享有某种利益的受益权功能。这一问题在学理上存在相当大的
19、争议。一般认为,由于宪法中基本权利规定过于抽象,对于国家给付的种类、范围、条件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个人不能直接依据基本权利的规定请求国家提供一定的给付。只有在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明确了国家给付的具体内容后,个人依据法律之规定才可以请求国家积极作为。所以,宪法中的基本权利条款一般并不直接导出个人请求国家积极作为的主观权利。然而,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一些判决中却认为,如果国家的某项积极措施对于基本权利的实现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个人就可以直接依据宪法而要求国家提供给付。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基本权利具有请求国家积极作为的主观受益权功能。19但是一般而言,基本权利作为主观权利主要是就防御权功能而言的,狭义上的
20、主观权利就是主观防御权。三、基本权利作为客观法的基本涵义 基本权利作为客观法的基本涵义是:基本权利除了是个人的权利之外,还是基本法所确立的价值秩序(Wertordnung),这一秩序构成立法机关建构国家各种制度的原则,也构成行政权和司法权在执行和解释法律时的上位指导原则。由于基本权利的这一性质只涉及到基本权利对国家机关的规制和约束,一般不赋予个人以主观请求权,所以基本权利在这里只是客观的法或者客观规范。如果说主观权利是强调基本权利作为个人权利的性质,则客观法就是强调基本权利本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身就是约束国家公权力的法律。 基本权利作为客观法的理论是由德国宪法法院在一系列判决中建立
21、的,不同判决在概念使用上并不统一。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会使用客观价值秩序(objectiveWertordung)、基本权利的客观法面向(objektive-rechtlicheGrundrechtsgehalte)、基本权利作为客观规范(GrundrechtalsobjektiveNormen)、客观法的价值决定(objektivrechtlicheWertenscheidung)、宪法的基本决定(verfassungsrechtlicheGrundentscheidung),乃至方针(Richtlinien)、推动(Impulse)、基本原则(Grundprinzipien)等等术语来指称同一
22、内容,20但其基本理路是大体一致的,试阐述如下: 首先,基本权利不仅是个人权利,也是整个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德国基本法在第一条第二项规定:德国人民确认不容侵犯和不可转让的人权是所有人类共同体、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基础,这可以看作是德国人民作为制宪者的价值决定的表达。这种表达无意于在意识形态上保持中立,而是将人权作为超越一切法秩序的客观价值以及联邦德国国家共同体的基本秩序。作为整个社会共同体的基本秩序,基本权利的影响力就超越了个人-国家关系的层面,而能够笼罩社会生活的一切侧面,对法的一切领域(无论公法还是私法)都产生扩散的效力,整个社会生活都应该在基本权利这一价值基础上进行整合。 !-empire
23、news.page-其次,基本权利构成国家机关一切行为的准则。基本权利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需要透过国家权力的运作去实现。作为超越一切实定法,甚至超越制宪权的客观价值,基本权利对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都有直接的效力。一切公权力都要受此客观价值的约束,时刻以基本权利作为其考量因素,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促进和保障基本权利的实现。正如有学者概括的那样:基本权利作为客观价值的功能构成了国家一切行为的基础,没有什么政治问题不是在基本权利思维之下展开讨论的。21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基本权利为归依的。 第三,国家应当为基本权利的实现提供实质性的前提条件。客观价值秩序理论认为,仅仅靠排除国家干预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本权利 双重 性质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