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重点20110427.doc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重点2011042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重点20110427.doc(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 绪 论(3节课)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概念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也不等同于教育经验的汇编。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者政治著作、言论记录之中。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专门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逐渐兴起,对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教育学不仅从这些学科中吸取了有关的研究成果,而且也逐渐地利用社会学所常用的实证方法和心理学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不再仅仅是根据一定的理想和规范去考察教育,而是从教育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使教育学向着是实证的社会科学转变,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力的开发和运用成了提高生产劳动效率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新的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逐步深化,在内容方面更加丰富。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增强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提高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一代新人做出贡献。 四、研究教育学的方法 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理论推导法、比较法、移植法等等。 第一章 教育概述(4节课)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概念 可以把教育概念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类型。广义的教育指,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将其培养成为既适应社会需要,又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2.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3.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媒介或者载体。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途径、方式、手段、措施和策略。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教育 二、现代教育。*特点。 三、未来教育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4节课)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广义的个体发展和*狭义的个体发展。 二、*人的发展的特点。 三、*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围绕在人周围的,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三节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4节课)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第二节 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四章 教育目的(4节课)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者规定。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四个层次。 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另一部分是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规定。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在教育史上,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要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的发展是衡量教育价值的标准。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应从属于社会需要,社会发展是衡量教育价值的标准。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的组成部分。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2节课)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双轨学制。 单轨学制。 分支型学制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第六章 课程(4节课)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课程方案。 *课程标准。 教科书。 二、*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第二节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 一、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应达到的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预期结果,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结果性目标。 体验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间接经验的选择。 直接经验选择。 课程内容的组织。直线式和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第三节 课程改革 一、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课程的课程观。 三、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曾。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第七章 教学(7节课)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三、教学的任务 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第二节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一、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 孔子:学、思、行统一。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朱熹: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养,切已休察,居敬持志。 *苏格拉底:诘问,助产——产婆术。 昆体良:摹仿、理论、练习。 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夸美纽斯:模仿、偏差、纠正。 卢梭:自然教育。 *赫尔巴特: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席勒: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五段教学法(传统教学)。 三、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 杜威将探究的反省思维活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处于令人不安和困惑的情况,检查自己的目的与困难。 (2)提出问题,使情境中的困难和行动障碍更加明确起来。 (3)通过观察、搜集事实,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4)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 (5)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形成结论。 上述阶段被简明地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也有人把它称为五步教学法(现代教学)。 凯洛夫: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关系或联系,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实践运用——六个环节 赞科夫: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五个教学原则。 布鲁纳:获得、转换、评价。 四、我国新时期教学过程性质的论争 *认识说: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为教学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动地认识世界、提高自我的过程。学生的智能、体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知识的掌握,都要受认识规律的制约。 *发展说: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品德的发展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但认识过程不能包括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发展过程是比认识过程更为根本的过程。应当把教学过程由获取知识、技能为主的认识过程,转变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交往说: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沟通、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论超越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倡导自由民主、相互理解和关爱的人际关系。主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协作和教学经验与成果的共享,强调教学的伦理学意义。 价值说: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是价值主体追寻和实现价值目标而开展的活动过程,是为取得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实践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增殖过程,是实现社会所需要的也是自身所需要的价值增殖的过程。 多质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多质性的过程。主张以系统论的观点全面分析其不同层面的本质。如果仅仅用哲学认识论这根绳子把教学过程紧紧捆住,限制在认识过程的狭小胡同里,就很难找到有价值的规律。强调教学的全面、综合、多质等特性。 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一)*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引起求知欲;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二)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1.明确问题; 2.深入探究; 3.作出结论。 三、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 2.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3.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 4. 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5.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第四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 一、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 *直观性原则 四、 *启发性原则 五、 循序渐进原则 六、 巩固性原则 七、 发展性原则 八、 *因材施教原则 第五节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通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讲授法 二、*谈话法 二、读书指导法 四、练习法 五、演示法 六、实验法 七、实习作业法 八、*讨论法 九、研究法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和特朗普制。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辅助组织形式 *我国学校的教学以班级上课为基本组织形式。 辅助形式主要有:作业、参观、讲座、辅导等。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 第七节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教学评价的意义 三、教学评价的种类 四、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六、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第八章 综合实践活动(2节课)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章 德育(6节课)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特点 三、德育的功能 四、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品德发展规律 一、*品德诸要素的发展 二、*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一、 *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二、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三、 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第四节 德育原则 一、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长善救失原则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第五节 德育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的途径 二、德育的方法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 第十章 班主任和教师(3节课) 第一节 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各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二、*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1.高尚的思想品德; 2.坚定的教育信念; 3.富有爱心; 4.较强的组织能力; 5.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6.善于待人接物。 三、班集体的培养 1.班集体 2.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3.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 (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4.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5.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四、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教导学生学好功课 3、组织班会活动 4、组织课外活动 5、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7、评定学生操行 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第二节 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教师劳动的价值 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四、*教师的多种角色 五、*教师的素养 六、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育专业发展。 说明: 1. 教育学基础的教学内容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标注星号的为重点教学内容。 2.教育学基础的教学用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但武刚主编:《教育学案例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一般教学课时有43节,见习和机动有3-11节。 2011-4-26-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基础 教学大纲 重点 20110427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