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桃树备课资料.doc
《一颗小桃树备课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颗小桃树备课资料.doc(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一、教学目标 1、自读文章,把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托物言志、双线交织的写法 4、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加深学生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二、重点目标: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自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了解自读学情: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你自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有所感悟即可,教师要从学生的阅读感受中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难点。 (二)关注课文旁批,理解自读要求: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几处旁批?其中哪几处是提问的?你自己能解决问题吗? 编者在《一棵小桃树》中标注了五处旁批。①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②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③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④“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⑤“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您读出来了吗? 五处旁批,后三处提问,教学中利用这三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作者情感以及相关主旨。 (三)五个旁批当中哪个是告诉我们阅读这类散文的方法的? 即第二处: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第四段中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描写,品味语言,感受深意。第四段教师做出指导示范,再放手学生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语句,重在感受品味,课堂上不做细致的研读品析。 (四)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理解小桃树中的深刻含义,理解本文托物言志、双线交织的写法。 (五)最后一处旁批引领思考,即文章第一个旁批“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理解散文阅读重在悟情。《一棵小桃树》的第一段文字研读:“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常常”一词尤见感恩怀念之深。 问:如果作者只能写一个字,来写他的小桃树,你觉得,他会写哪个字?以此问把整节课推向高潮,打开学生阅读思维的大门,进一步理解本文复杂深沉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加深学生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是读了“教师博览”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王崧舟:教师成长的“独孤九剑”》,其中的第一招“实录还原”和第二招“情境填空”,我很感兴趣,就想尝试一下。尤其是“情境填空”,有几分猜谜语的乐趣。——曹静,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语文教师 先引用王崧舟老师的文章,介绍一下这两招: 第一招:实录还原 我喜欢收集课堂教学实录,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名师实录。 收集了干什么? 首先,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整体观照实录,抽象提炼实录,很吃功夫。 然后进一步,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很累,但是非常管用。这是一种逆向修炼的过程,跟禅宗里修白骨观想法有点相似。 然后再往回走,你走得进去,还得走得出来呀,不然就会走火入魔的。把理念再还原成设计,把设计再还原成实录。 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所求啊!这样一个来回还原的过程,对于修炼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上得了天”——就是有思想,“下得了地”——就是有技术,帮助真的是很大很大。 这是剑宗,我称它为独孤九剑的第一剑。 第二招:情境填空 什么叫情境填空?我举个例子,我研究过于永正先生的《新型玻璃》,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 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这个学生面有难色,想坐下去。) 好,到了这个地方,你就得打住了,你不能再往下看了,你要做情境填空了。假如你是于永正先生,你会怎么做?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境,你怎么办?你带着这样的想法看那个实录和光盘,你缺什么你补什么?这招很管用。我们来看于永正先生怎么做: 师:你先别坐下去,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我们再好好想想,我们不着急。 “我看你有这个能力”这句话很重要。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我看这个就是。但叫我上呢,叫我来个应急处理呢,我肯定到不了这个层次。这么一比,就比出差距来了,什么叫大师,什么是庸师。这不明摆着吗?接着看: 生:(想了一会儿)课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好,赶紧打住,你别看了,情境填空,你什么反应?在这里定格,你想:如果是我,我是什么反应?看实录最怕无所用心、一泻千里啊!看于永正先生: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你可以少说整整十五个字,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孩子,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啊。 这就是大师级的人物啊,他怎么跟孩子进行对话的,这个就是情境填空法,可以帮助你积累大量经典而生动的“课象”,变得机智、通变、智慧。你缺什么就填什么,练个三年五载,胸中装了成百上千个经典课象,你想不成功都困难。 手边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正好有肖培东老师的《桃核蓄我梦,风雨孕希望——<</span>一棵小桃树>课堂实录及点评》。《一颗小桃树》是新版教材,未曾教过,不妨尝试一下实录还原吧! 一、了解自读学情 (一)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一颗小桃树》。课前大家都自读过,请问这篇文章你自己读出了什么?或者说你读懂了什么? 【情境填空】 1.读懂了内容。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老家院子里的一颗小桃树,写了小桃树的来由、发芽、长大、开花以及横遭风雨却依然挺立的故事。 2.读懂了情感。 对奶奶的怀念,对童年的怀念,对自己成长历程的感悟。 3.读懂了写法 在文章末尾有一句话:“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这句话暗示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学生可能以前没有接触过,但可以感受得到的。 另外,在课后的“阅读提示”中,有这样几句:“文章中叙述了小桃树的‘身世’,同时暗写了作者自己的经历。原来,在作者看来,小桃树是他从儿时便怀有的、向往幸福生活的‘梦’的化身——‘我的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这几句话,如果细心的学生读到的话,就会得到启示,恍然大悟。. 4.读懂了语言 学生会从对小桃树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小桃树曲折的命运。 【实录回放】 翻开《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会发现其中多数课例就是这样开课揭题的。用余映潮老师的话说:“它一方面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品读课文积累语言的时间,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诗意设计艺术思考的时间,同时让‘课始’这个环节显得简洁、洗练,语文情味浓郁。” 从教学实录来看,这个环节学生主要是围绕情感和写法两点来谈的。文章内容这一点没有提及,可能之前做了预习。语言这一点,肖特留在后面的环节展开赏析。 (二)师: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大家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文打了自读星号。编者还在这篇文章中给我们设置了几处有助于自读的提示性问题和提示性思考文字。阅读这些批注,考虑一下批注中的提问,哪些问题是你自己能够解决的。 【情境填空】 1.为什么从批注入手? 一是留白批注是这套新教材的特色之一,而且在第三单元名著导读中对圈点和批注的方法也做了详尽的介绍;二是选择由批注入手,教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促成了编者、作者、教者与读者的隔空对话。 2.编者为全文设置了哪些批注? 第一处:“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感情。” 这正如一堂课的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语言上也特意把“寻常”与“不寻常”对举,恰如一篇文章精致的开头,总领全文。 第二处:“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很显然,这是阅读方法的引领,文中描写的语句是赏析的发力点。 第三处:“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 第四处:“‘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 第五处:“‘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个转折,你读出来了吗?” 后面三处是编者给出的导读问题。 【实录回放】 肖特是如何使用这些批注的? 其中第一和第二处批注着眼全篇,其余三处着眼局部。肖特首先选择后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与文章叙述的内容紧密扣合。由此可以有目标、有层次地了解自读学情。 由这个环节,可以看得出,肖特把批注分层次分类别,对其重新进行排列组合。我们不禁思考,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课文以外的这些内容的?如课前的预习提示、课中批注、课后的阅读提示,甚至读读写写里往往藏着美感。 二、品读“没出息”的小桃树 (一)师:除了问题外,哪些批注是告诉你阅读文本的方法? 【情境填空】 这个问题看似是多选题,其实只是单选题。了解自读学情环节,已经讨论了后三个批注,剩下的两个,二选一,学生的目光自然地落到第二个批注上。第一个批注,至今没有提及,留个悬念。 (二)师:阅读散文,一定要注意反复出现的细节描写。这个批注就给出了阅读这类散文的方法。 【情境填空】 读到第二个批注,会猜下一个问题是,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小桃树的“没出息”,寄托了什么深意?我们不妨对文章相关的描写先做个梳理: 1.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展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2.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3.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4.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5.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 6.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 【实录回放】 这么多描写,学生会先关注到哪段文字? 肖特没有“全面撒网”,而是把船桨一搁,就近靠了岸。——“我们请同学把批注正对着的这个段落读一读。”看似随意,实则先给学生搭梯子、递抓手、给示范。这一段,写的正是小桃树委屈地萌芽,是小桃树坎坷生命的起点。这既是赏析的起点,也是理解内容的起点。选这个点进行突破,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会达到深透理解课文的效果。 (三)师:这个段落要好好的品读。从刚才这位男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哪几个词是最能写小桃树“没出息”的? 文段——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情境填空】 动词:委屈、弯、紧抱、舒、拱、断 形容词:瘦瘦、黄黄 副词:才、竟 …… 【实录回放】 这些词语,如何引领学生品析? 实录中有句话:“散文的用词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 肖特就是这样,贴着学生的生活体验,引领赏析的。举几个例子。 1.“委屈”——你平时会不会这样用?……陌生化词语的运用对表情达意非常重要,小桃树长得“委屈”,你觉得作者应该说它长得…… 2.“紧抱着身子”——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紧抱着身子? 3.“瘦瘦的,黄黄的”——正常情况下,你希望这棵树…… 4.“拱”——改成“长出一点嫩绿”怎么样? …… 这让我想起了孙绍振老师在《名作细读》中提到的“还原法”。不知道是不是贴切?“还原”就是把未经作者处理的原生的状态,原生的语义想象出来,和作者艺术加工过的作品加以比较,揭示出差异来,就可以分析了。“委屈”、“紧抱着身子”本不是适用于“物”的动词,作者这么用,就把人的情感迁移到了小桃树上。 (四)师:注意旁边是怎么说的。文章是“多次描写”,那么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小桃树“没出息”?我们就按照小桃树的生长时间来说。 【情境填空】 这个问题,通常的表达是“还有哪些描写能表现出小桃树的‘没出息?’”留心肖特的提问,看似随心,实则有意。“注意旁边是怎么说的。文章是‘多次描写’”,回归批注,贴近学情。“我们就按照小桃树的生长时间来说”,刚才搭梯子用的是小桃树萌生的细节描写,此处则用“就”、“生长时间”等词语,给学生指了一条通往山顶的路。 (五)师:有好多描写都写出了小桃树的“没出息”,但“我”从来都没说过这棵小桃树“没出息”,“我”是用哪个词来说它的?多次出现哪个词? 【情境填空】 托物言志是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我一直在思考“物”与“志”如何去衔接。“志”就是“我”之“志”。《紫藤萝瀑布》中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托物言志的妙处就在于作者把“物”与“我”的共同点找到了,那就是“生命”。人观察“物”,从它的生命姿态中,找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契合点,然后把自己的情感附着在“物”上,从而完成托物言志或者托物寓意。 古人常用的方法,是让“物”在台前,“我”则隐于幕后。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读者需要仔细揣摩“物”,再借助“知人论世法”,寻到幕后的“我”。 今人则不同。许多文章“物”“我”同框。如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燕园树寻》,叶圣陶的《牵牛花》,张抗抗的《瞬息与永恒的舞蹈》,山谷的《寂寞红柳》,刘再复的《榕树,生命进行曲》,贾平凹的《落叶》《溪流》,王宗宽的《风雨中的菊花》等等。 问题来了:如何在一篇文章里把“物”与“我”衔接起来?情感! 【实录回放】 肖特的问题,仅仅借助了两个词语“没出息”和“可怜”的对比,就把学生的视角由小桃树转到了作者,完成了由“物”到“我”的衔接,也为下个环节做好了过渡。 三、读懂一棵小桃树 师: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这棵可怜的小桃树?读完文章以后,你能想通其中的道理吗? 【情境填空】 这个环节要完成的是太空目标飞行器与飞船的空中对接。 可以预设的是,学生在了解学情环节,就关注到了第三个批注——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就会由此体会到,“我”与小桃树有相似的成长经历,所以对小桃树情有独钟。 那一个欲绽的花苞,在风雨中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动人瞬间,就是“对接”的最精彩的时刻。 【实录回放】 肖特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还做明暗双线和托物言志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四、一个字写出阅读感悟 (一)师:再来看看,读这篇文章时我们一定要读出很多潜伏着的感情。编者在批注中是不是多次提到“感情”这个词?第一条批注,一起来读一读。 【情境填空】 至此,第一条批注“千呼万唤始出来”! 肖特一定会引领学生从“寻常的情景”中读出“不寻常的情感”。怎么读呢?难道是问:你从文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实录回放】 肖特是这样问的:“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小桃树的特殊情感?” 这一问还是紧紧围绕着“词语”,也就是贴近语言去理解情感。 (二)师:常常想要写点文章,始终没有写就一个字,到最后却成了这么长的一篇文章。如果贾平凹先生真的只想写一个字来表达“我”对小桃树和对自己人生的理解,他会用哪个字? 【情境填空】 会用哪个字? 这个问题一定会把学生的视线拉到文中表达情感的词句。我们做个简单地梳理: 爱怜——是我太爱怜它吗? 可怜——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可怜的小桃树! 懊丧——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忧伤——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颤抖——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感激——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 梦——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这些语句里有表达情感的词语,若用一个字,就要把双音词变成单音词。 【实录回放】 肖特把文章的“一个字”悄悄换了意思,转变为对文章情感的“一字”表达。 学生的回答围绕着梦、怜、忧、爱、恋这几个字来理解,显然是在先从文中筛选过信息之后,又在双音词基础上,做了提炼,用单音词表达出来,表达要更加凝练典雅。这个转换难度不小的! 最后肖特补充了“蓄”和“孕”两个字,尤其是肖特最后的“‘孕’出你的小桃树”的祝愿,则把一颗“梦”的种子,种在了每个孩子心里,相信它也会生根发芽,经历风雨,长成一棵梦想的“小桃树”! 这堂课的收束环节,妙不可言! 实录还原,我只是做了其中一小部分。如果再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再把理念还原成设计,还原成教学实录。那一定是艰辛而有趣的事情。正如《未选择的路》里写道:“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一棵小桃树》课堂实录(第一次教学) 肖培东(2017.3.29) 浙江富阳永兴中学 一、了解自读学情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一棵小桃树》。大家都课前自读过,请问,这篇文章,你自己读,都读出了什么,或者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一棵小桃树,再没有人照管的情况下,都能够发愤图强。 师:你读懂了这棵小桃树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 生:不单写了一棵小桃树,我还总觉得它和作者的经历有关系。 师:哎呦,不简单,不仅读懂了小桃树,还隐隐约约感觉出树和作者的联系。 生:有些事情错过了就不会再来。 师:你是说,你读出了作者内心的忏悔和醒悟。还有谁说说看,班上男孩子还没有举过手,你们都是怎样的桃树呢! 生:读出了作者奶奶对他的爱,一直护着他。 师:情感,奶奶对作者的爱。你看,四个同学加起来,这篇文章很多东西都浮现了。小桃树,小桃树和作者的关系,小桃树内在的人生哲理,还读懂了文中很重要的一个人——奶奶的爱。读得很是细心,非常好!还有吗? 生:我读出了作者的一个梦,小桃树是“我”的寄托。 师:这篇文章寄予了作者的理想,梦想。最后一次回答,还读懂了什么,不能重复。 生:我还读懂了作者对童真生活的怀念。 师(赞赏):请把这句话写下来,读懂了对童真生活的怀念,一般人真读不出来。 师:这些读懂都是同学们自己阅读的感受。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大家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说打了星号)对,课文打了自读星号。编者还在这篇文章中给我们设置了几处有助于自读的提示性问题和提示性思考,阅读这些批注,考虑一下,批注中的提问,哪些问题你自己能够解决的。 生:第110页,奶奶说这种桃树没出息,很多人都不理会他,后来这棵树在风雨中开花了。之前有同学说“我”和桃树是很像的。 师:你说得很好,但是你听懂老师的问题了吗?老师希望你先关注文章加问号的批注。是不是所有批注都有问号啊?唉,不是的。这些提问式的批注,这些问题哪些是你能够自己解决的? 生:第一个问题是“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随着年龄的增长,成长之后,作者就去城里上学,想干出他自己的一番事业,然后他就没有时间照看他的小桃树了。 师:回答得很好。成人以后读书,创业,没时间去照顾家乡的小桃树了。好,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了。 生:第112页,“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我觉得作者不仅在写花,奶奶之前说了梦到桃花开了,他下去的种子真的开花了,也在暗喻作者当时的生活姿态,也在写作者自己的梦想。 师:简而概之,也是在写他自己。这个问题也没难倒你们。还有一个问题,“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您读出来了吗?读出来的同学请举手。我们来找一个不能读出来的同学说说。来,你没举手,你觉得自己能不能读出来的。 生(自信):应该能读出来吧。 二、品读“没出息”的小桃树 师:哦,应该可以,那我们先不问答案。再来看,除了问题以外,哪些批注是告诉你阅读本文的方法,第几个? 生齐声:第二个。(齐读)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师:阅读散文,一定要注意反复出现的细节描写,这个批注就给出了阅读这类散文的方法,(板书:细节描写)我们就请同学把批注正对着的这个段落读一读。 一生读: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扫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师:请坐,这就是所谓没出息的小桃树的长相。这个段落要好好地品读。从刚才这位男同学的朗读中,你能听出哪几个词是最能写小桃树“没出息”的?找到一个就举手。来,你说。 生:它长得很委屈,“委屈”这个词。 师:你平时会不会这样用? 生:不会。 师:陌生化词语的运用对表情达意非常重要,小桃树长得很“委屈”,你觉得作者应该是说它长得—— 生:很猥琐。 生:长得很小,不是很茂盛。 师:特别瘦小。 生:长得不舒展。 师:不舒展,长得不够自然。 生:长得没有生命力。 师:长得没有生命力,长不出正常状态,就觉得极不自然。贾平凹先生用词很有意思吧,长得很委屈,把“委屈”这个词划下来,以后你也会用了。还有哪个词能够看出它长得确实很委屈很没出息? 生:“紧抱着身子”的“紧抱”。你想象一下刚萌出的绿芽的样子,一般来说是比较有生命力的,但是“紧抱着身子”就有比较弱小的感觉了。 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紧抱着身子? 生:不舒服。 生:不够自信的时候 师:害怕,恐惧,弱小,是吧?信心不足,有怀疑有疑虑的时候,我们都会把身体蜷缩起来,紧紧地抱住。作者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就用了“紧抱”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散文的用词,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这个同学说“紧抱”说得好。还有吗?。 生:瘦瘦的,黄黄的。 师:正常情况下,你希望这棵树—— 生:壮壮的,能够茁壮成长。 师:“黄黄的”也不好,你希望这棵树—— 生(齐声):绿绿的。 师:我们讲一个人健康状况不好营养不良的时候都说他面黄,菜黄色,作者用词用得很准,多有意思啊。还有没有?我们来读读这句话。“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哪个字? 生:“拱”字。 师:改成“长出一点嫩绿儿”怎么样呢? 生:不能,因为“拱”字说明小桃树长出来是非常艰难的,换成“长”就没有这种意思了。 生:小桃树的生长环境很不好。 师:词的选择非常重要,不说“长”出嫩绿而说“拱”出嫩绿,动词细品照样有深意,所以同学们不要只盯着形容词。还有吗? 生:“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的“才”,感觉到就是特别委屈,它舒开身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师:真聪明,副词也有深意,这个“才”字用得多好,别的树老早舒展开来了,它第二天才舒展开来。同学们现在该感觉出贾平凹遣词造句的厉害了。小桃树的“没出息”就要从这些字词里面慢慢琢磨出。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描写,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树的“没出息”的样子。 师生再次齐读这段小桃树的描写。 师:注意一下旁边批注里怎么说的,文章是“多次描写”,那么还有哪些地方是写到了小桃树“没出息”?我们就按照小桃树生长时间来说。 生:第六段,“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读得很有感情) 师:好,同学们在旁边打个五角星。“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你已经读得非常到位了,老师就不让你再一一品词了。大家觉得要注意哪些个词? 学生陆续答出“猥琐”“才”“也”等词。 生:第五自然段都是写小桃树的没出息。 师:那你就读读第一句。 生(读):因为它长得太不是地方,谁也再不理会。 师:长的地方没出息。 生:第九自然段:“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很有感情地读)小桃树开花应该是很鲜艳的,可这里却写成“患了重病的少”,我觉得没出息。 师:色彩,瓣片,开的花也没出息,哪里像我们学校里的片片花这么漂亮! 生:第九自然段。“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说是开花,但花很少,并不是繁花,而且很弱小,所以没出息。 师:也是没出息。 生(读):第十段。“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很有感情地读)没有人和它作伴的,孤苦伶仃,也是没出息的。 师:这样的文字还多不多? 生:多。 师:小桃树成长环境恶劣,无人理会,还备受风雨摧残,读读第十三段的相关句子,我们一起感受小桃树的磨难。 生齐读:“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师:后面要不要读下去? 生:不读,那是小桃树的有出息了! 师:真聪明!“然而”后面就不能读下去了。文章中有这么多“没出息”的描写,这“没出息”是谁说的呢? 生齐声:奶奶说的。“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儿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奶奶说的。 师:确实,“没出息”是奶奶说的,那“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的“说”是不是得换成“奶奶也笑话它”呢? 学生思考。 生:不可以。大家是在嘲笑这棵树,但奶奶说它是为它着想,她说“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她并非像大家嘲笑它,她说会长果子。 师:也就是说奶奶是客观事实的陈述,尽管认为它是没出息,但心里还是护着它的。好好读读奶奶的话。 生读:这种桃树儿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师:别人笑话它没出息,确确实实,有好多的描写都写出了小桃树的没出息,但“我”从来都没说过这棵小桃树“没出息”,“我”是用哪个词来说它的?多次出现哪个词? 生齐声:可怜。 师:聪明,又是自己读出来的。(板书:可怜) 师:没出息,可怜,“我”能不能也说这棵小桃树是没出息的? 生:不能。作者心里是怜爱这棵树的。 师:“我”说它是可怜的,所以,我们在朗读这些写“没出息”的小桃树的描写的时候,能不能用一种鄙夷的、嘲笑的口吻? 生(齐声):不能。 生:要疼爱,要担忧。 师:是的,对这众人眼中“没出息”的小桃树,作者是爱怜、伤感、担忧、痛心、焦虑和自责的,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就读刚才批注旁边的“没出息”。这个女生你来读。 生(有感情地读):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它长得很委屈……便立即会断了去。 师:“委屈”这个词多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生:可怜的人。 生:小孩子常常会觉得委屈。 师:小孩会比较多一些是吗?所以读的时候要把自己回到小孩子童真的时光,用孩子的语气读出担忧。慢慢读,预备齐—— 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 三、读懂这一棵小桃树 师:好,同学们,那作者为什么要着力去描写这棵可怜的小桃树?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去写?文章读完以后,你能想通其中道理吗? 生:这棵小桃树是奶奶给的仙桃的种子长出来的,凝结了奶奶对他的爱,所以花这么多笔墨去写。 师:我其实是很希望你这个答案慢点出现,但是你真是会读书。写小桃树,是因为它凝结了奶奶的爱。前面我们读到了奶奶扫扫院子发现了小桃树,找一找文章中其他写奶奶的句子。 生:第八自然段。“他们曾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师:哪个字有爱意? 生:“护着”这个词。 师:护着小桃树,就像护着小孙子一样。对小桃树有感情,对奶奶的感情也非常深厚,这是文章不易被察觉的地方。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为什么要写这棵小桃树? 生: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 师: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你怎么看得到? 生:我特别有感受的是第十和第十一自然段。第十段说:“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我觉得这就是作者,他也是有才华,却没有知己,没有人相中他。 师:“我”和桃树都有这样的坎坷和孤独,我们经历有相似。还有没有写“我”的经历的? 生:第八自然段。“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个时候作者陷入了低谷,萎靡不振,后来他又重振旗鼓,和小桃树比较像,但小桃树更顽强。 师:“我”经历坎坷,生长在偏僻的农村,在城里连遇挫折,就好像小桃树长在角落里,受到风雨的摧折。人生路上都遭到了很多的灾难,所以呢,大家更觉得写小桃树就是在写我自己。这也就造成了文章写法上的难点。既要写到小桃树,又要写到“我”,作者就必须安排几条线索?对了,两条!桃树是明线,“我”是暗线,两条线索一交织,托物言志的手法就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且极为自然。怎么样把物和人交织在一起去写,这篇文章就给我们做了示范。当然,要写小桃树还因为什么?“我”,奶奶,还有什么? 生:小桃树的品质。 师:对,小桃树本身给予我们的精神感召力!大家一起读读写小桃树开花的那段话,“然而”预备读—— 生齐读: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拌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师:原来,小桃树是我人生路上的指示灯。划出这个比喻。为什么小桃树是“我”人生路上的指示灯? 生:小桃树寄托他对童年的思念,也寄托了对奶奶的思念,所以在受挫时一想到小桃树就好像奶奶在身边,就是关怀着我。 师:亲情的思念和寄托。更重要的是什么? 生:小桃树在大雨中是很顽强的,想要自己坚持存活下去。 生:小桃树自强不息,不屈不挠。 师:在风雨的摧折当中,在生长的自然过程中,小桃树受到了许多的苦难、挫折、孤独与嘲笑,但是最终长出了花朵。这是一棵坚强的小桃树,没有放弃梦想的小桃树,它的精神感召力打动了作者,也打动了我们,“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从此学会坚强走向自强。所以为什么要写小桃树,深意在哪里,如何写出有难度有高度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都要好好思考。 四、一个字写出阅读感悟 师:再来看看,读这篇文章我们一定要读出很多潜伏着的感情。编者在批注中是不是多次提到“感情”这个词?来,第一条批注,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感情。 师: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这就告诉我们,散文阅读,最终要读出什么? 生(齐):情感。 师:一定要读“我”的情感出来。回头看看文章的第一段,哪些词语读出了“我”对小桃树特殊的情感?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是我太爱怜它吗?是我爱怜得无所谓了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怪缘故儿,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 师:哪些词可以看出我对小桃树特有情感? 生:爱怜。 生:忏悔、安慰。 师:这些都是感情表达很明显的词。能不能从一些感情看似不明显的词中看出来呢?比如说第一句话里,哪一个词? 生(齐):常常。 师:“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大家说这个“常常”应该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人生经历是从童年到写文章的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数次地想写,但是直到现在的某一刻才写出来。这又说明什么?散文的写作一定要跟—— 生:要跟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 师:情感的激荡,情感的喷涌,才是文章写作的最本质的东西。所以,同学们,于阅读,于写作,感情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句。 生(齐):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 师:常常想要写点文章,始终没有写就一个字,到最后却成了这么长的一篇文章。一个字化成这样一篇感人的文章。如果贾平凹先生真的只想写一个字来表达“我”对小桃树对自己的人生的一切理解,他会用哪个字?自读文章,我们一定要自个儿想。 (生思考) 生:“梦”字。小桃树寄托他的梦想。 师:找一找文中写“梦”的句子。读出来。 生:十一自然段写道:“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儿吗?” 师:一个梦,还有吗? 生:第三自然段,“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浇的土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 生:“痛”字。 师:好文章首先是“痛”出来的,在你最痛的时候往往就有写作的冲动,这个“痛”字我喜欢。 生:怜。小桃树如此瘦弱,瘦小,年纪还这么小,却要过早地经受大自然的风雨。 师:大家考虑一下,怜谁? 生(齐):小桃树。 师:怜谁? 生:自己。 师:还怜那个曾经天真无邪的农村里的有理想的孩子。他们要想到城里去奋斗,是多么不容易,很多的感情都能在这个“怜”中得以体现。 生:忧伤的“忧”,小桃树很坚强,却在一次风雨中差点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花在风雨中凋零了,奋斗之中还是失去了很多。 师:为了小小的花朵的绽放,失去了许多欢乐的日子,也是一种忧伤。每个人的奋斗都要经过许多风雨,最后当我们回首成功的路途的时候,我们也是悲喜交加。 生:爱。他爱小桃树,他爱奶奶,他爱事业,他爱这个世界。 师:读一读爱意最浓的地方。(生说是最后一段)我们就不去细细地词语分析了,因为相信你会读出来。 生读最后一段:我心里稍稍有些了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颗小 桃树 备课 资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