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3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汉字250个。 3.注意汉字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基于(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万字。 基于(三)口语交际 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者能从文本中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本单元3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于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莫定基础。教材在《画杨桃》课后提出“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小马过河》课后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的要求,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所选编的几篇课文故事性较强,且贴近学生的认知识记,因而在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时,孩子们应该能够对几篇课文克满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完全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大致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品读感悟能力,所以能够大略体会到重点词语及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深度更多地还停留在感知故事内容的表层,可能无法真正体会课文中所反映的深刻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熏点词句进行揣摩体会,让他们在读、划、思、议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文章内涵的体悟。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25个字,会写2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分角色朗读《小马过河》。 3.能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小马过河》的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5.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加上“赶紧”“焦急地”等修饰词语后的好处。 6.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7.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8.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穴”等9个生字。 9.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10.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11.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 12.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联系生活经验,理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12. 寓言二则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一)识字与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汉字250个。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基于(二)阅读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人有很多,“揠苗助长”的现象也不鲜见。两两则寓言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不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性较强,且贴近学生的认知识记,因而在进入学习时,孩子们应该能够对课文克满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完全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大致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品读感悟能力,所以能够大略体会到重点词语及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深度更多地还停留在感知故事内容的表层,可能无法真正体会课文中所反映的深刻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熏点词句进行揣摩体会,让他们在读、划、思、议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文章内涵的体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懂蕴含在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寓言的资料;生字卡片 评价任务 1.通过小组检测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 通过班级小组展示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 通过班级小组展示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寓、则、亡”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6个生字,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简单复述故事。 3.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懂得“事情出了差错,要积极想办法补救,就还不算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亡羊补牢》动画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并让他们简单说说自己对故事主要内容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故事的名称(亡羊补牢)。指导读题,同时点明故事的体裁(寓言故事),并简单补充关于“寓言”的知识。 2.再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生字“寓、则、亡、牢”的正确读音(“亡”不要读成了“忙”的音),同时指导他们正确书写,提醒“亡”的第二笔横画略长,下面的竖折不要过大;“牢”下面“牛”的第二笔横画略长。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 二、初识题意,感知故事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故事《亡羊补牢》,试着根据故事内容说说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2.学生自读、概述,同时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亡”在课文中并不是指“死亡”,而是“丢失”的意思;“牢”也并非指“牢房”,而是指“羊圈”。引出题目的意思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谁丢失了羊(从前有个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一说这个人前后一共丢失了几次羊(两次)。(板书:第一次第二次)同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两次丢羊所在的自然段(1、4自然段),课件出示两个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指导生字读音,适时范读,注意“圈”是多音字,在文中读“juan”,“窿”虽然是第二声,但在词语“窟窿”中应该读轻声,另外注意“叼”中间有个介韵母,不要读成了“刀”的音。 4.再读故事,看看在两次丢羊的过程中牧羊人都经历了什么事情(街坊劝他,他先是不听,后来又听从了劝告把羊圈补好了)。教师适时指名三位同学分别朗读2、3、5三个自然段,重点提醒在“街坊”中“坊”读轻声。 5.引导学生在读故事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概述故事内容,教师适时归纳(写了一个牧羊人在丢了羊后,由不听劝告到听劝告修补羊圈,并保证了从此没有再丢羊的事)。 三、精读故事,明白寓意 1.快速读故事,看看牧羊人前后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边读边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出示故事第1~4自然段,聚焦句子: A.“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引导学生从中明确羊被叼走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强调“原来”一词。 B.“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引导学生探究交流:牧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因为牧羊人不听从街坊的劝告造成的。 师(板书:不听从劝告):面对街坊让他修羊圈的劝告.这位牧羊人是怎么想的呢? 生:他觉得羊都丢掉了,再修羊圈投有什么用了。 师:你觉得牧羊人这样想对吗?为什么? 生:他这想法不对,因为狼第一次叼走羊后尝到了甜头,肯定还会再来第二次、第三次的。如果羊圈没修,那么羊就一定会再丢。 师:事实证明了牧羊人确实想错了,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丢了一只(补充板书:再次丢羊),真是一个固执的人。你们能读一读牧羊人的话,让我听出他的固执、不听劝告吗? 生齐读牧羊人的话,师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街坊、牧羊人的话。 3.想象体验;看到羊再次被叼走了一只,牧羊人心里又会怎么想(感到很后悔)?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看牧羊人在第二次丢羊后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赶紧、结结实实”等词语体会牧羊人是个犯了错误及时改正的人。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句话,明确他再没丢过羊的原因是“听街坊的劝告”(板书:听从劝告再没丢羊)。 4.延伸拓展: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图并想想自己最想对牧羊人说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犯了错误时听从劝告与不听从劝告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板书:及时补救,为时未晚)。 (2)引导学生试着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同时引导他们说说自己从这些事例中都明白了怎样的道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故事的寓意。(课件出示“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余下的4个生字“钻、劝、丢、告”,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生字书写要领,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注意提醒“钻”左边最后一笔是竖提,右边“占”的“口”字要写得扁而阔;“劝”右边“力”的撇画要托住左边“又”的点画;“丢”要注意第三笔横画略长,下面的撇折不要与中间的竖画连成一笔;“告”注意上半部分的最后一笔横画要略长。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进行韦写强调。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我们祖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像这样蕴含深刻道理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寓言故事,相信一定会从中懂得更多的道理。 板书设计: 12.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不听劝告 (第二次)听从劝告 (再次丢羊) (再没丢羊) (及时补救,为时未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焦、筋、疲”等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生字,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揠苗助长》。 3.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做人和做事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课题 1.指名说说上节课所学过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主要内容及其说明的道理,教师适时出示故事的深刻寓意,引导学生齐读。 2.过渡引入: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篇——《揠苗助长》(板书课题:揠苗助长。指导学生读题,同时明确“揠”是“拔”的意思)。 二、预习交流,感知故事 1.谈话:孩子们,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自主朗读了这则寓言,不知效果怎么样,愿意接受老师的小检测吗? (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焦、筋、疲、喘、截”,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说说预习时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疲”说明身体累了,就像生病了一样,所以有个“疒”字头……),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联系生字的偏旁部首来推断意思,并进 行理解性识记。同时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两个生字“筋、疲”,注意提醒他们“筋”是上下结构,上面要写得紧凑,下面两部分则均要写得略瘦点;“疲”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皮”的第二笔竖撇不要写得过长,最后一笔则要写得略微舒展。学生自主描红、临写两个生字。 (2)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指名学生朗读词语,教师强调“筋”是前鼻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小组开火车再次朗读词语。 (3)将词语带进课文中,指名学生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根据他们的朗读情况适时范读句子进行指导。 2.再读故事,联系故事内容想一想课题“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拔起禾苗,帮助它们长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揠”的意思(往高里拔)。 (1)引导学生根据对故事内容的独立思考:农夫为什么要“拔禾苗”?结果又如何? (2)学生交流思考结果,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找出故事的起因(第1自然段)、经过(第2、3自然段)、结果(第4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师归纳板书:巴望禾苗快长 想出办法助长——事与愿违枯死。 三、探究交流,理解故事 1.质疑导学:孩子们,你们觉得故事中的这位农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认真读一读故事,根据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试着对农夫进行评价。 2.学生自主读文,画出课文中的相关词句进行品悟,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评价农夫。 3.师生共同交流对农夫的认知: 师:孩子们,故事中的这位农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我觉得这位农夫是一位急性子。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感受到的? 生:他要不是急性子,怎么会天天都去田边看,而且还非常焦急呢? 师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文并找出描写农夫“急性子”的词语,并根据学生的交流聚焦“巴望、天天、焦急”,引导学生说说对“巴望、焦急”的理解,教师补充(巴望:盼望、渴望;焦急:非常着急),同时引导他们抓住“一天,两天、三天”来体会农夫的心情。 师:看到禾苗没有长高,农夫是怎么想的? 生:他要想办法帮助禾苗长高(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师:他想到办法了吗? 生:想到了,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拨起来。 师:这个办法是农夫一下子就想到的吗? 生:不是,我从“终于”这个词语中知道了农夫是想了很久才想到的这个办法。 师:别看这个办法好像比较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读一读2、3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自主朗读,同时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感觉农夫拔禾苗很累),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农夫拔禾苗的具体描写,随文理解“筋疲力尽”(指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白费”(无意义地耗费),并抓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筋疲力尽、喘气”等体会农夫的辛苦。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农夫的话,注意读出“喘气”的感觉。 5.质疑探究:明明是“拔苗助长”了,可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补充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规律,引导他们明确植物生长有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农夫的行为恰恰是违背了自然规律(板书:违背自然规律),结果自然会让禾苗枯死。 6.再读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枯死了,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对父亲说?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明确农夫行为的错误与可笑。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谋文。 四、课堂小结,延伸拓展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教师适时归纳补充;是啊,如果不能按照客观规律做事情,刻意地“助长”,必然会破坏事物的正常发展。(课件出示:“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2.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揠苗助长”的事例。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故事主旨的感知,同时齐读课件所呈现的道理。 板书设计: 12.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巴望禾苗快长——想出办法助长——事与愿违,枯死 (违背自然规律) 13. 画杨桃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一)识字与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汉字250个。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基于(二)阅读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材分析 《画杨桃》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老师还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仅针对的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课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让人体会到这位老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如:“哈哈大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从同学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明显感觉到他们是在嘲笑“我”。“好一一笑!”“嘻嘻的笑声”,表现他们十分肯定地认为“我”画错了。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但是,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深度更多地还停留在感知故事内容的表层,可能无法真正体会课文中所反映的深刻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熏点词句进行揣摩体会,让他们在读、划、思、议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文章内涵的体悟。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0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点:能够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杨桃;生字卡片 评价任务 1. 通过小组检测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0个词语。 2. 通过小组检测认识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 通过班级小组展示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 通过班级小组展示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靠、而、班”等14个生字,会写“图、课、摆”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多种事物的图片,指名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只杯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苹果。 生:我看到了一座大桥。 师:孩子们,你们看得很准确,老师再出示几幅图片,看看你们还能不能猜出它们是什么。 课件再次出示一个圆环、五角星、半圆弧等。学生继续猜事物。 师:看来,这次你们遇到了一点点小问题。其实,刚才这几幅图片还是先前我们看到的那些事物,只不过变换了观察它们的角度而已(补充出示对比图)。看来,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可能会看到不同的画面。有一个孩子在画画时就凰出了事物的不同样子,结果引来了其他同学的嘲笑,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画杨桃》。 2. 板书课题,课件适时出示杨桃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对杨桃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 二、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过渡:孩子们,昨天老师布置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你们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并将课文读通顺了吗? 2.引导学生同桌间轮读课文,注意边听边标出读错的地方,适时予以提醒。 3.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靠、而、班”等,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不准确的生字再次借助拼音进行反复拼读。 (2)指名朗读生字,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准“晌、诲”的读音,不要读成了“响、每”的读音,同时提醒“倒”是多音字,在文中读第四声。学生齐读生字。 (3)课件再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图画课、靠边、老老实实”等,小组开火车朗读词语,教师再次结合词语进行生字正确朗读指导。 (4)指名朗读课文(中间部分的对话可以男女对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课文第1、17两自然段,注意指导他们读好句子的停顿。 4.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1)学生自主朗读思考,试着跟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巡视点拨,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话进行描述。 (2)指名汇报,教师适时进行归纳(写“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让嘲笑“我”的同学坐到“我”的座位上再观察杨桃,结果他们看到了跟“我”一样的杨桃),同时引导学生试着 从课文中找出“我”画杨桃(第1自然段)、同学们嘲笑并改变想法的相关内容(第2~17自然段)。同时归纳板书:画画 评画 教诲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取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再次朗读生字,教师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进行规范朗读强调。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识记生字的办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3.指名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洼,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借助字义与偏旁部首之间的关系识记“哈、嘻、抢、摆”等生字,并利用生字添加偏旁的方式记住“图、课、座、靠、晌”等。 4.课件再次出示本课需要书写的9个生字“图、课、摆”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笔画,看看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指导“图”:外面部分要写得略宽,里面的“冬”要注意与外面部分保持围而不堵的关系,同时,这个字的最后一笔是最下面的封口横画;“座”:上面“广”的横画不要太长,不能完全把下面的“坐”包住,而里面的“坐”则要写得略紧凑;“哈”左边的“口”略小,且要被右边“合”的撇画托住,同时,“合”下面的“口”要写得扁而阔;“嘻”右边“喜”的横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且横画之间等距。 5.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认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重点提醒他们注意生字每部分的宽窄与占格情况,同时要保证每个字的端正、美观。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我”为什么会唾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杨桃?面对“我”的作品,同学们和老师分别都有怎样的反应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设计: 13.画杨桃 画画→评画→教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并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学习 1.谈话: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愿意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吗? 2.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指名朗读、生齐读,教师再次进行朗读纠正与强调指导。 3.指名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自己对课文内容都有哪些了解,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敌事的主要内容。 二、糖读课文,理楗故事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从这段话中都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主朗读,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感知,课件适时出示文段,引导学生抓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两个词语体会“我”画杨桃时的认真态度(板书;认真)。同时引导他们抓住“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一句话体会“我”当时的心理(对 自己的画作感到自信,觉得自己画得很好)。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文段,注意强调“认认真真、老老实窦”两个词语。 2.过渡:面对“我”“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杨桃,同学们和老师又有什么反应呢?孩子们,让我们走进课文第2~17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同学们和老师的不同表现。 (1)学生自主朗读、圈画,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同学、老师的不同表现,归纳板书;嘲笑、审视,同时指名朗读同学的话,注意读出“嘲笑”的感觉,并引导他们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理解“审视”一词(非常认真地看)。 (3)质疑思考:孩子们,老师为什么要坐到“我”的座位上并审视讲桌上的杨桃呢? 生:我觉得老师肯定也觉得“我”画的杨桃很奇怪,想看看“我”为什么会这样画。 师: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这位老师,刚开始你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生:我可能会询问他这样画的理由。 生:我可能会批评他不认真,没看清楚杨桃的样子就画。 师:可是,当你坐到“我”的位置时,你还会这样以为吗? 生:不会,因为我看到了杨桃的样子就像一颗五角星。 师:文中的老师直接批评那几个嘲笑“我”的同学了吗? 生:没有,他让那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去观察杨桃。 师:什么是“轮流”? 生:就是一个观察完了再让下一个接着观察。 师:老师的脸色为什么会突然交得严肃了? 生:因为有几个同学嘲笑“我”,这让老师感到有点生气了。 生:老师认为那几个同学嘲笑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所以心里很不满。 师:是啊,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就随便嘲笑别人,确实是一种不礼貌、不够尊重别人的行为。故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孩子们,我们继续读一读课文第11~16自然段,看看同学们这时候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4)学生研读课文并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注意抓住同学们说话时的省略号体会他们的语气所发生的变化(“抢着”表现出他们说话语气的干脆、坚定,后来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则表现出说话语气的吞吞吐吐),同时出示杨桃实物,引导学生也学着课文中的同学们进行认真观察,并想象同学们此时的心理活动(对 自己的新发现的惊讶以及对先前嘲笑“我”的行为感到后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16自然段,注意体会出同学们前后语气的变化以及老师说话的“严肃”语气。 (5)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中老师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和颜悦色”(脸色和蔼亲切,形容和善可亲),同时想一想自己从老师的话中都读懂了什么? 生:老师想让其他同学明白“我”画的杨桃是杨桃真实样子的一种,不应该受到嘲笑。 生:老师想让同学们知道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前不能随便乱说。 师:老师只是在说“画杨桃”速件事情吗? 生:不是,我觉得他还想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或看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事情真相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6)指导感情朗读老师的话,注意读出老师说话时和蔼可亲的语气。 (7)小结:是啊,看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或对待一件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文中的这位老师真是一位有智慧的好老师啊,他告诉我们的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所以,这件事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补充板书:终生难忘),引导学生理解“教诲”一词(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l7自然段,在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心理的前后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有没有文中“我”或者其他同学那样的经历,教师适时指导他们说得简洁、清楚,同时说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被别人嘲笑、嘲笑别人)。 3.教师小结:看来,如果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有时的确会犯错误,正如宋代大文豪苏轼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课件出示《题西林壁》),所以在评价一 个人、一件事时,我们一定要做到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独特感受(补充板书:尊重事实尊重他人)。 板书设计: 13.画杨桃 画画 → 评画 → 教诲 (认真) (嘲笑、审视) (终生难忘) 尊重事实 尊重他人 14. 小马过河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一)识字与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汉字250个。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基于(二)阅读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去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妈妈叫小马试一试,小马终于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则应儿童心理,富有童趣,且能引发儿童思考。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性较强,且贴近学生的认知识记,因而在进入学习时,孩子们应该能够对课文克满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完全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大致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品读感悟能力,所以能够大略体会到重点词语及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深度更多地还停留在感知故事内容的表层,可能无法真正体会课文中所反映的深刻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熏点词句进行揣摩体会,让他们在读、划、思、议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文章内涵的体悟。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圆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用上上提供的词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评价任务 1. 通过小组检测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 通过班级小组展示分角色圆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 通过班级小组展示能用上提供的词讲故事 4. 通过班级小组展示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棚、驮、磨、坊”等14个生字,会写“愿、意、麦、该”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孩子们,听说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可爱认真,有很多小动物想来跟我们交朋友呢,你们高兴吗(高兴)?不过,老师从中挑了一个最可爱的朋友(出示“小马”并张贴图片),你们认识它是谁吗(小马)?为了让大家喜欢它,在来这里之前,它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马过河》(板书:小马过河),你们想听吗?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听读故事,并简要描述故事的内容,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把故事中的人物、事情以及经过和结果简单描述清楚。 二、初读课文,瑷潺文脉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再次检查自己课前预习时对生字、词语读音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容易读错的字词要强化训练。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马棚、驮到、磨坊、挡住”等,引导学生自主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2)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读准“棚”是后鼻音,“磨”是多音字,在文中读第四声,“坊”是第二声,“哩”“唉”两个字是语气词,注意“哩”读轻声,另外要特别注意区分“该、刻”两个字,不要混淆了它们的读音。 (3)生齐读词语、适时进行指读抢读词语练习。 (4)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适时进行范读指导,并引导他们针对读得不够流畅的文段再次进行朗读训练。 3.质疑思考: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是接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吗(事情发展)?再读一读,看看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注意用简洁的话来描述。 (1)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引导他们抓住“过河”这条主线,围绕“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过河时遇到了什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