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P54—58。具体内包括什么是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举例说明什么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了解并能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告诉学生从中国各项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看均甚可观,但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难点: 1、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学突破 相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而言,自然资源的这些特征过于抽象。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身边的实例或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以期突破。对于自然资源分布特点这部分,课本上仅用简单语句加以叙述,但却使用了四副图加以辅助,可见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是突破这一重点的关键。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手段对地图进行适当处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挑选编排特征突出的资源分布图,使学生更直观认识和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均匀性这一教学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资料、给学生分好小组 学生准备:分组查找有关自然资源的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 1.思考自然资源的定义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举例身边的自然资源 2.分组讨论,身边的自然资源 3、探讨自然资源的特征 3.学生读图思考 4.总结自然资源 4.回忆所学知识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你相信吗? 大家想想那些东西是首饰?学生发言。教师摘下自己带的钻戒问学生:大家知道吗?这枚钻戒它一般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会被腐蚀,但是如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会燃烧并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当然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纯氧气的条件下。因为它的成分其实是C元素,和木炭的成分一样,你相信吗? 导入:这些首饰是不是自然资源呢? 追问:那么什么叫自然资源呢? 板书: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1) 2、巧设疑问,澄清概念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那么,刚才咱们提到的首饰:项链、手镯、钻戒等是自然资源吗? 它们属于工业产品,但是它们取自于自然界中的金、银、金刚石等矿产。那么,这些金、银、铜等矿产就属于自然资源。 3、你还能举例说明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吗? 引导学生根据自然资源的概念从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寻找自然资源,从身边寻找自然资源,允许学生有争论,逐步达成共识,加深对自然资源属性的了解。 4、师生共同讨论:课本P54第2、3题 5、自然资源的分类:(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等) 多媒体展示多副图片,(油田、大熊猫、草地、旅游、水、海洋等图片),对图片加以拓展,总结。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自然资源的分类,为后面各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1、学生听老师的讲解发言 学生大部分表示不是 学生根据事先的预习概括自然资源的定义 2、回答自然资源的概念并做笔记 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3、结合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入手,举例说明自然资源。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进行抢答并阐明理由,使学生从单纯的“是”或“否”通过思考推理得出“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 5、学生通过阅读图片加深了对自然资源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自然资源加以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列举实例:近年来人们发现不同地形的空气状况对各种疾病的以致、减缓或治疗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因此,空气、风景等现在也被纳入自然资源的范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理解不断加深,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类似的例子你还能举出一些吗? 2、 大家知道,人类目前面临的三大危机吗?(人口、资源、环境)。资源真的面临危机吗?为什么? 以中国为例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数据 ①土地资源。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22.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6.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 ② ②能源。中国常规能源的资源品种齐全,是世界主要能源国家之一。煤炭资源丰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达9014.53亿吨,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尤为丰富,理论蕴藏量6.76亿千瓦,居世界第1位; ③ ③矿产。中国是世界矿产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大部分矿产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国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达148种。 ④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初步估算为27115亿立方米。 ⑤森林资源。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24亿公顷,占世界第8位, ⑤ ⑤生物资源。中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仅种子植物即达2.45万种,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3位。 看了这组数据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3、 多媒体再展示一组资料: 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顷,而世界人均却达3公顷;耕地面积列世界第4位,人均约0.1公顷,世界人均约0.36公顷;草场资源居世界第3位,人均约0.35公顷,世界人均为0.76公顷;森林面积人均0.107公顷,世界人均为0.65公顷;地表径流总量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 看了这组数据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4、既然自然资源的总量是巨大的,为什么为什么会在世界范围内出现资源危机呢?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5、自然资源质量是有差异的,比如说:有的铁矿石含铁量高,叫“富铁矿”,而有的含铁量低,叫“贫铁矿”。 1、学生理解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对自然资源有了进一步了解。 2、分析对比数据,思考相应的问题,得出结论:自然资源的总量是巨大的,中国也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国。 3、学生看展示的数据,并总结归纳出结论:人均自然资源不足 4、 讨论资源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人口的增长、人类的不合理利用、资源总量的减少等) 5、 学生补充举例:有人到缅甸去做发财梦,买天然玉石,有的玉石橇开后含量高,则发了大财;有的撬开玉石只是零星半点,则赔了大钱。 本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共同认识并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并共同探讨了自然资源的3个主要特征,了解到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无时不刻与自然资源打交道。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人类也要很好的利用和珍惜它。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1)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等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自然资源质量的差异 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 世界上哪些资源危机性最为严重?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 复习提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2.引导学生看图,总结资源分布的规律性 2. 学生看图总结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活动练习 3.学生练习、讨论 4.总结所学知识 4.总结主要内容 一、主要矿产资源的主要分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复习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主要分类有哪些? 2、 导入新课:我国自然资源方面是个大国还是个资源小国? 以课本P57“我国的矿产资源”为参照,引导学生读课文并参与讨论 ① 我国自然资源在数量和种类上有何特征? ② 为什么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从人口多和保护不利、利用不合理等方面分析) ③ 具有世界性的优势的矿产的条件是什么?它与具有地区性优势的矿产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到底是地大物博还是地大物薄呢? 4、教师总结:大家辩论发言很精彩,对任何事物都要辨证的看,分析时要一分为二,我国地大物博不容质疑,地大物薄也是事实,只是从不同角度分析的结果 5、我们中学生能够为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做些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6、 引导学生读“煤、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产图,说出这些矿产的分布规律。 7、 我国正在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请从矿产分布特点说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8、 你能从我们学过的知识中找出有规律性相似的资源分布情况吗?降水多的地方,相对云量就会多一些,云对太阳光会有什么影响呢?你能设想一下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吗?就此导入读图思考 9、 读“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并完成教材P58活动题,指导学生认读太阳辐射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东少西多,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及青藏地区的太阳辐射均高。这和刚才咱们的设想一致吗? 10、指导学生从一般规律的认识升华到对特殊情况的了解,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到太阳辐射最高的地区和最少的地区并简要分析原因 1、 回答问题 2、 读课文并参与讨论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3、 学生找出两方代表并由代表号召选出支持者,进行激烈辩论 4、 学生理解两种观点的辨证统一 5、 学生积极发言(从思想意识上、从保护和利用方面、从寻找新能源方面等阐述自己的观点) 6、 学生读图并根据图例找出这三种矿产的主要分布地区。 7、 学生结合西部开发,讨论西部开发的意义。 8、 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读图 9、 推导降水、云雾和太阳光照的关系,结合图回答问题 10、在教师指导下读图、找出规律并分析原因完成P58活动1—3 本课总结: 运用多媒体手段,选用典型数据和图片指导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作简单的总结归纳。 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 4、矿产资源的特点 5、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6、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 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阳光 B、树林 C、天然宝石 D、水泥 2、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矿产种类少 B、矿产总量多,但只集中在少数矿种上 C、人均矿产资源少 D、矿产埋藏太分散 3、 我国煤炭储量最多的省区是 A、山西省 B河南省 C、辽宁省 D、山东省 4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5、下列对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分析,错误的是 A、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锡、锑等 B、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汞等 C、探明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有钨、石油等 D、我国西部地区新增矿产储量潜力很大 6、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少 B、地大物博,人均丰富 C、分布不均 D、南多北少 个性练习设计 1、读我国矿产分布图,根据图中代号填写相应的地理事物。(8分) ① _______水电站 ②_______水电站 ③ _______油田 ④______ 油田 ⑤ _______煤矿 ⑥_______煤矿 ⑦ _______铁矿 ⑧_______ 铁矿 2、现在海啸、风暴是自然资源吗?将来呢?如果可能成为资源,它们分别会属于哪类资源? 3、试着写一篇小作文,我们中学生能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做些什么?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重系统性的特点,只是提出一些概念或是通过阅读资料,给学生打开一扇思维的天窗,教师、学生可以有较大拓展空间。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设问和阅读思考来扩充教材的实际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予以修正。在授课过程中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引导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补充资料 小资料 (1)中国矿种齐全,储量丰富 截止1995年底,我国已发现矿种168种,矿床和矿点20多万处,其中具有探明储量的151种,矿产地2.3万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其潜在总值达91.66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稀土、钨、钛、锑、锂等11种矿产的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铅、锌、锡、铝等21种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五位,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十二位。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种比较齐全,资源配套条件较好的国家之一。 (2)中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从主要矿种来看,目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已逾1万亿吨,北方17省区占89%,南方15省区只占11%,其中,晋、陕、内蒙古三省区占全国的70%以上;云、贵、川三省则占南方煤炭总储量的88%。全国1/2以上铁矿集中分布在辽、冀、川三省;铬矿则主要分布在西藏和新疆。磷矿资源的79%集中在湘、鄂、滇、贵、川五省。铜矿的1/4集中在江西。陆上石油分布在黑、鲁、冀、新等少数省区。 (3)我国依法拥有一片蓝色的国土 我国在1996年5月15日全国八届人大第十九次会议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按照《公约》规定,我国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我国的边缘海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在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实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后,可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千米,这一片宝贵的海洋国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成为今后解决我国食物、能源和其他资源不足的重要来源和新领域,也是保卫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4)潜力巨大的“天然粮仓” 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在海洋生态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每年能提供30亿吨水产品,这还不包括海水增殖养殖业产出的产品。由此可见,海洋生物资源在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粮食安全上大有好处。 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 任何时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资源提供的基础。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的迅速膨胀,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几个方面不相适应的矛盾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日益表面化,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或合理人口容量问题的广泛兴趣。 所谓自然资源承载力,从生态上讲,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损害资源再生能力的前提下,按某一时期内人们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其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可以稳定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由于以下原因,使得精确估算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当困难:①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合理化对承载力的影响难以作出精确估量;②不同的系统开放度和外来补偿度对承载力的影响难以把握;③采用什么样的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也很难确定。尽管如此,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仍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它可以为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定量地提出一个有一定科学可信度的依据。当然,对其中一些结论在认识上也不能绝对化。 自80年代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作了大量的研究。胡保生等同志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可能性”和“满意性”两个概念,把二者统一起来,可合称为“可能—满意度”。当该指标为1时,表示完全可以实现并完全满意,为0则表示无法实现和完全不能令人满意。他们的研究结论是: (1)粮食——总人口不足12.6亿,可能—满意度为1,大于12.6亿,即趋于下降,达到64.8亿为0。 (2)肉类——总人口超过2.6亿,可能—满意度就开始下降。 (3)土地——总人口超过10亿,可能—满意度就会下降,超过56.7亿为0。 (4)水——总人口大于4.5亿,可能一满意度就会下降,超过54亿为0。 (5)能源——总人口大于11.5亿,可能一满意度即开始下降。60000232_0030_0① 宋健等同志的结论是:“如果全国妇女平均生育1.5个孩子的话,那么在一百年内,依靠我们自身土地资源,饮食水平将不可能达到美国目前水平;如果生育2个,那么一百年内,我们整个民族将一直处于不良式供应状态。”“如果在百年左右时间里,我们饮食水平要达到美国和法国目前水平的话,那末我国理想人口数量应在6.8亿以下。”② 宋子成等则认为,中国的水资源最多只能养育6.5亿人。③ 1988年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等4个基本问题,提出了题为《生存与发展》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以生物生产力为基础,以人均400公斤粮食为标准,计算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结论是:1985年总生物产量(干物质)31.7亿吨,粮食总产量3787亿公斤,可承载9.5亿人,实际超载1.1亿人。2000年生物产量35亿吨,粮食4622亿公斤,可承载11.6亿人。2025年生物产量39.8亿吨,粮食5925亿公斤,可承载14.8亿人。远景生物产量72.6亿吨,可承载16.2亿人。就此他们认为“我国的理论最高承载能力为15~16亿人。”④该报告还计算了中国各大气候类型区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热带地区因水热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最大,青藏区、干旱区和北温带承载潜力最小,这同水分和热量条件是完全成正比例的。由于后3个潜力区合计占我国土地总面积55%,因而大大降低了我国总的人口承载潜力,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自然条件上的一个重大缺憾。《生存与发展》一书中的研究成果,某些地方还待进一步探讨,如所计算的干旱区承载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人,而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曾提出干旱区人口压力的临界值为每平方公里7人,两个数据相差3.5倍,太过悬殊。世界粮农组织和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合作进行的题为《发展中世界土地的潜在人口支持能力》的研究报告,对类似中国干旱区、青藏区和北温带条件下的人口承载潜力的估计,也比《生存与发展》一书低。尽管如此,该书的基本观点仍具有一定的科学可信度,是可以接受的。它明确地向人们昭示了中国自然环境对人口发展及其地理分布的制约作用,书中关于中国人口正面临严重超载的结论,应该引起每一个人的高度重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年级 地理 上册 第三 自然资源 概况 优秀 教案 新版 湘教版 初中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38836.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3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