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6.1东北三省教案 晋教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东北三省教案 晋教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册 6.1东北三省教案 晋教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东北三省 课题 第六章 东北三省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2 第1 课时 教师 武承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读图6.2,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描述本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 2.通过分析图6.3,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在图6.9和图6.10 上,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4.渎图6.11,说出煤炭、石油、铁矿、交通运输和主要重工业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 通过观看东北地区的各种图片或录像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德育目标 学习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增强学生热爱祖 国山川河流的情感。 教学重点 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教学过程 迁移导入 播放东北地区录像或风光片:一望无际的沼泽地,成群结对的丹顶鹤,成片的大豆、高梁,哈尔滨的冰雕展,美丽的松花江,迷人的太阳岛,天池,林海,拥有海滨浴场和海上石林的城市——大连……学生边看边回答教师的提问:请大家说一说,这些景观位于我国哪些省区呢?为什么这里会形成这些独特的景观?那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地区。 先行独立学习 1. 读图6.2,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描述本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 2.通过分析图6.3,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先学检测或展示 学生展示答案,并叫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课堂交互学习 环节一 一、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在屏幕上展示图6.1,教师提出思考题: 1.读图描述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2.它的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哪些国家接壤?(东面与朝鲜接壤;东北面与俄罗斯接壤;西面与蒙古接壤 3.本区西南部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内蒙古、河北) 其次,指导学生渎图6.4,提出读图要求: 1.从图中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平原、山地) 2.让学生在图中先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分布地区和山脉走向,再找出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松花江等河流的分布和流向,然后指出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的分布以及地势特点,通过读图一一查找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东北地区,平原被山地所环抱,山地外侧又被河流所环绕,从而让学生明确掌握形成东北地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的地形特征概念。 环节二 二、冷湿的气候 讲述东北地区的气候知识时,指导学生读图6.5,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先让学生把这四个城市的名称标在“东北地形”图中的适当位置上,并分析出它们所处的纬度位置的高低。 2.从图6.5中,读出由低纬到高纬、由沿海到内陆气温值的大小变化和降水量的大小变化。 3.从沈阳、哈尔滨图中,分析出一年中气温在O℃以下、10℃以下、20℃以上的月份。 哈尔滨一年中有5个月的平均气温在O℃以下,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下;沈阳一年中有3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有6个月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下;而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月份,哈尔滨和沈阳都只有3个月。 4.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5、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气候特点的原因。 整体达标检测 课堂活动 1. 东北地区濒临的海有渤海、黄海、 日本海;相邻的国家是蒙古、俄罗斯、朝鲜。 2.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上。中部是东北平原,周围环绕着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山地外侧环绕的江河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3. 沈阳、长春、哈尔滨位于平原地区,七、八月气温多超过22℃,说明东北地区夏季温暖;漠河一月气温在-30℃以下,从十月到第二年四月都在O℃以下,说明东北地区长冬、严寒。 4. 东北地区国界线很长,利于我国和俄罗斯、朝鲜等国家进行商贸活动,还可以通过东南部海域与韩国、 日本等国家联系。 东南部濒临海洋,地势低平,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 作业 作业本上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按时完成同步练习册和填充图册。 教学反思 课题 第六章 东北三省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2 第1 课时 教师 武承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读图6.2,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描述本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 2.通过分析图6.3,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在图6.9和图6.10 上,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4.渎图6.11,说出煤炭、石油、铁矿、交通运输和主要重工业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 通过观看东北地区的各种图片或录像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德育目标 学习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增强学生热爱祖 国山川河流的情感。 教学重点 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教学过程 迁移导入 在屏幕上展示东北地区粮食、森林的录像和图片: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的甜菜,松辽平原上的玉米、水稻、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的丰收景象。在图片的适当位置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经过四人小组讨论、切磋后, 自己归纳出结论。 先行独立学习 2.通过分析图6.3,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在图6.9和图6.10 上,找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4.渎图6.11,说出煤炭、石油、铁矿、交通运输和主要重工业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先学检测或展示 学生展示答案,并叫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课堂交互学习 环节一 1.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布在什么地区? 玉米、春小麦、高粱、水稻、大豆,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上;甜菜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甜菜产区。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与分布的特征是什么?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结构中粮食的生产和林业生产占主导地位。 让学生观看录像和图片: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绵延千里的林海;人们乱砍滥伐森林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的场面等。提问: 1.东北地区的茫茫林海中有哪些主要树种? 2.在森林深处,有哪些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3.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的原因是什么? 这里有较好的水、土、光、热条件,经过劳动人民长期的垦殖经营,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东北平原土层深厚,黑土面积广大,耕地辽阔,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影响是:(1)夏季温暖,日照较长,这里生长期虽短,但是农作物一般可一年一熟。(2)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较好。年降水量自东向西由800多毫米减少至400毫米,长白山东南侧可达1000毫米,东部、北部山区属湿润地区,平原属半湿润地区。降水集中于暖热季节,水热配合较好。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于六、七、八月,平原地区85—90%的降水集中于暖热季节。另外,积雪和冻土还改善了地表的水分条件:积雪把冬季的降水大部分保存下来,使春播时有较稳定的水源。冻土改变了土壤的水分条件,使第二年春播时土壤有较好的墒情。(3)冬长寒,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不利的影响有:(1)热量不足。冬长寒,积温低,无霜期短,使东北地区的复种指数低,农作物仅能一年一熟。 (2)冻土、沼泽、盐碱地都不利农业的发展。 (3)平原西部受风沙危害,有春旱现象。 (4)夏季降水集中、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区易形成内涝等。东北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这里地势较高,山体外围水源条件充足,冬季漫长寒冷,树木病虫害少等这些都利于农林基地的发展。 4.分析讨论东北地区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木材蓄积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环节二 学习一个地区的工业特征,一般从工业发展条件(包括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等)、工业的水平和地位、工业的部门和结构、工业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但每个区域都有它突出的特征,如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特征是发展中的重工业基地。 [讲授新课]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空白地图,图下写出要填内容,让学生临摹自绘一张东北地区空白草图,在图中填以下内容:(1)重要的工业中心(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鞍山);(2)主要铁矿、煤矿和石油等重要能源基地的名称(辽河、本溪、吉林、松原、大庆、齐齐哈尔、鸡西、鹤岗、抚顺); (3)绘出主要铁路干线(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京哈线、沈丹线、沈吉线),并填出各线起讫点的名称。 2.指导学生仔细读图6.19,然后,请三位同学到教室前面用鼠标拖动东北地区空白地图,将图下要填内容的名称移到图中相应位置,其他同学自己填。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工业中心、主要矿产、能源、交通的分布,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3.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里采用质疑法,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层次地学习: (1)东北地区发展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条件是什么? 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石油、煤、铁最为重要,是我因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吉林省的吉林油田和辽宁省的辽河油田。大庆油田的开发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我国石油实现了自给。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铁矿。大煤矿有阜新、抚顺、鸡西、鹤岗。抚顺有很大的露天煤矿和油页岩,便于综合利用。有较丰富的水力资源,白山、红石、丰满、镜泊湖等水电站为工业提供电力,并有丰富的江河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林区,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1/3。有稠密的铁路网、便利的内河航运和海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还有较长的工业发展历史,为进一步发展工业提供了较好的工业基地和较强的技术力量。 (2)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 本区主要工业城市有沈阳、长春、哈尔滨、鞍山和大连,都分布在哈大铁路沿线。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有石油工业中心:大庆、吉林、辽河;煤炭工业中心:阜新、抚顺、鸡西、鹤岗;钢铁工业中心:鞍山、本溪,鞍钢是全国最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机械制造工业中心:哈尔滨(发电设备制造)、长春(汽车工业)、沈阳(综合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工业)、齐齐哈尔(重型机械制造)、大连(造船工业、化学工业中心);还有哈尔滨的麻纺、制糖;辽阳的棉纺;丹东的丝织业等。(3)东北地区的交通特点是什么? 主要以铁路交通为主,有稠密的铁路网,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也较发达。 整体达标检测 课堂活动 1.农作物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2. 我认为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较好,但有冻土、沼泽、盐碱地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夏季降水集中,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区易形成内涝等。 3. 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具有:提供新鲜空气;调节气候;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等作用。 我认为森林能美化环境,还能增加经济效益。 课堂活动 我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应注意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企业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作业 作业本上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按时完成同步练习册和填充图册。 教学反思 课题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2 第1 课时 教师 武承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迁移导入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先行独立学习 学生描图,并填写位置,范围,说出形成原因和主要的地形类型 先学检测或展示 学生展示答案,并叫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课堂交互学习 环节一 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板书: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电视片和课本插图8.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教师可把三种地貌给学生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环节二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 首先让学生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达30°,坡长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可让学生阅读图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在读图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①三个实验中植被状况差异;②烧杯内水量多少;③烧杯内沙土的情况。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2.人为因素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这段对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实际上这两个孩子的话都有道理,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同时这也说明了黄土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这也同时说明人类在这个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和“加剧”作用。具体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教师帮助他们总结。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阅读图,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 第二,让学生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 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环节三 首先,让学生读图6.18“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举例”,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通过上述措施:一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承转过渡:同学们,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让学生做73页活动1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 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请同学们看书74页完成活动2,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要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行动: 第一,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黄土高原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多,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有所控制,但出生率仍较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较差,许多地区连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口比例都不高,文盲、半文盲依然很多。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将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黄土高原的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畜吃水困难。水已成为制约当地人民生活、生产的主要因素。国家从90年代开始建立移民新村,以改变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条件。 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第四,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整体达标检测 1.填空 (1)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 、南连 、北抵 。跨越 、 、 、 等省区。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 作用形成的。 2.选择题(1)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 (2)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 A.黄土坡 B.黄土塬 C.黄土峁 D.黄土梁 3.简答题 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四、生态建设 1. 相结合。 2. 、 活动。 [反馈练习] 作业 作业本上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按时完成同步练习册和填充图册。 教学反思 课题 6.3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1 第1 课时 教师 武承元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掌握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学会评价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2、读图说出成渝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掌握本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清楚成渝地区及周边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区及应对策略。 教学过程 迁移导入 利用四川重庆的一些风景图片,引入课堂。 先行独立学习 a.成渝地区地处 上游,包括 、 及其周边地区。北接 、 ,南连 、 ,西通 、 ,东临 、 。 b.成渝地区地形以 、 为主,成都平原地势低平,由 、 等河流冲积而成,气候属于 。 c. 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井盐基地,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有 、 、 之称。 d.自古以来,成渝地区就有“ ”之称,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工业门类齐全,主要工业部门: 、 、 、 、 、 。 e.位于川北的绵阳现在是国防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有中国 之称。 先学检测或展示 学生展示答案,并叫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课堂交互学习 环节一 交流展示: 1.学生分组用简图,简单描述成渝地区的位置 2.成渝地区的资源丰富从那些方面可以说明?这样的有利的条件有利于成渝地区发展那些行业? 3. 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和航空中心。 4. 成渝地区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已形成了以 、 为核心的“双核”城市群。 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长江上游和西部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 5.成渝地区常发的地质灾害有 、 、 、 ;气象灾害有 、 、 ;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采取的生态措施有 、 、 。 环节二 归纳整理: 1. 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有何重要性? 2.成渝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对当地的农业有什么影响? 3. 成渝地区为什么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区?如何该改变这种状况? 整体达标检测 巩固拓展:1、成渝地区的核心城市是( )、( )。 2、由岷江、沱江等河流冲积形成了( )平原,它位于( )的西北侧,气候只要是( ),多阴雨天气、雾多、日照少。夏季( ),该区的耕地类型主要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 3、连线题,用短线将下列的最佳搭配连接起来 都江堰 龙之乡 自 贡 邓小平故居 广 安 青城山 宜 宾 乐山大佛 峨眉山 大足石刻 重 庆 蜀南竹海 作业 作业本上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按时完成同步练习册和填充图册。 教学反思 课题 6.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的区域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2 第1 课时 教师 武承元 教学目标 1.记住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迁移导入 同学们,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半壁江山”,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带。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核心区,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最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其经济发展的贡献上,长江三角洲在制度创新方面的贡献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更具决定性意义。在体制转轨时期,长江三角洲发展了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的“苏南模式”;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长江三角洲发展了以发展民营企业为标志的“浙江模式”;在都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发展了“上海战略与经验”……你一定对长江三角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请一起走入今天的新课程: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的地区。 先行独立学习 1、长江沿江地带东起 ,西至四川省 ,东西绵延 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 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 ”区域。长江沿江地带不仅 ,而且 得天独厚。 2、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 ,地形以 和 为主, 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3、大部分位于北纬 之间。读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分析三个城市1月平均气温在 以上,降水量在 mm以上,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 。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特点是:冬季 夏季 ,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 。属于 气候。 4、受 和 影响,长江沿江地带 , ,是我国 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5、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完成活动1,看沿江地带的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在地形上有什么差异, 1)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 阶梯。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我们可以在长江上游发展 业。 2)长江中下游地区 广阔、 众多、水利资源丰富。湖泊中浮游生物众多、饲料丰富。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温较高,利鱼类索饵、越冬和繁殖,捕捞、人工养殖都有较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可在中下游地区发展 业。 3)、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 而变幅小,来水过程较为稳定,有利于发展航运。长江干流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 t级以上海轮,南京以下可通航2.5×104 t级海轮。实现了江海直达和 联运。 6、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图。完成课本活动2,认识沿江地带自然资源, 长江沿江地带河湖众多、 丰富。 先学检测或展示 学生展示答案,并叫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课堂交互学习 环节一 出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说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在总结时应点明长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和沿海沿江的相对位置,以及沿海沿江对其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东邻东海、黄海,扼江海交汇之要冲,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段,既可沿长江上溯到广大的内陆地区,又可同我国沿海南北各地以及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实现了江海联运。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湖泊、河网密集。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是我国地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众多的湖泊,丰富的饵料,为发展淡水养殖业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环节二 发达的经济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第一自然段,分析回答为什么说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 长江三角洲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只有全国的6%,但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国的15%,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与农业有关的内容和图6.46~图6.48,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资料进一步加以说明。 (1)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优势 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北部,从温度条件看,具有多熟制的条件。年降水量l 000~1 200毫米,春夏季节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在一般年份可以保证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平原上河湖密集,具有江河湖海之利,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长江三角洲历来是农业富饶的“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所产丝绸驰名中外,龙井、碧螺春是世界著名的茶叶品种。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基础和经济技术条件较好,集约化程度较高。由于城镇分布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容量大,本区生产的农产品可就近销售。近年来又进一步扩大了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发展了以花卉、蔬菜、特种水产和畜禽为主的创汇农业,结合旅游业,还发展了观光农业,扩大了农业的经营领域。 (2)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 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发展,近年来用于粮食作物的耕地急速减少,尽管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但仍难改变总产量下降的局面,三角洲已由昔日的粮食基地变为缺粮地区,人口、土地、粮食三者之间的矛盾,是对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和食物保障的挑战。 (3)长江三角洲农业开发的潜力 长江三角洲除工业集中的上海外,其他地区应努力做到粮食基本自给,应加强农业与食物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粮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特别是高产农田,应划定农田保护区,要发展规模经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还应扩大多种经营,发展为城镇服务的副食品生产,规划经营现代化蔬菜基地,畜禽、水产养殖场,实行专业化生产,发展各种名优特农产品,既可满足市场需要,又可出口创汇。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与工业、交通等有关的内容和图6.49,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有哪些有利条件? (2)长江三角洲主要有哪些工业中心?具体以什么产业为主? (3)长江三角洲的交通条件如何? (4)说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4.引导学生阅读“信息传递”和图6.50,了解自1990年浦东开放开发以来,长江三角洲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完善的交通、通讯网络设施而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 整体达标检测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沿长江东西 分布的地理区域。②长江纵贯东西,航运发达。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①地势低平,以 、 为主 ②属于 气候,水热条件好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丰富 ④自然资源丰富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呈“ ”型。 作业 作业本上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按时完成同步练习册和填充图册。 教学反思 课题 6.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的区域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2 第2课时 教师 武承元 教学目标 说明上海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沿河(京杭运河)、沿江、沿海,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教学过程 迁移导入 出示上海的一些图片,引入新课。 先行独立学习 长江沿海城市的布局格局 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先学检测或展示 学生展示答案,并叫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课堂交互学习 环节一 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和图6.43,分组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南通、扬州、宁波等。 (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3)用数据说明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的程度和城市群的密度大小。 长江三角洲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城镇平均密度为54个/万平方千米,是全国密度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世界著名的第六大城市群。 2.引导学生阅渎教材第二自然段和图6.5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上海的区位优势和上海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学生讨论的前提下,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还应强调长江三角洲城市与其辐射作用的关系。 上海之所以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一是有区位优势,二是有实力。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国际航线上,从上海到东京、汉城、香港、曼谷等城市的航程几乎相等,使得上海成为亚太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上海又是中国东部海岸带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点,海陆交通十分方便,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广阔的经济腹地。上海城市的辐射功能也很强。目前,世界许多跨国公司都把驻华总部放在了上海,如飞利浦、通用,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如春兰、杉杉等也把公司总部迁到了上海。上海大小洋山深水港的建成,将更加强化上海的对外开放地位,使其龙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不仅对长江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东北三省教案 晋教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年级 地理 下册 6.1 东北三省 教案 晋教版 人教版 初中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