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1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1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1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吸收的概念 2、概述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重点) 3、理解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观察识别小肠壁的结构特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提出问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哪里? 2、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1、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2、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进一步引导:这些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 学生回答(通过吸收)。 导入:那么什么是吸收?营养物质又是怎样被吸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既复习了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又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吸收的概念及部位 1、引导学生看书记忆吸收的概念。 学生回答: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教师强调概念中“营养物质、消化道壁、循环系统”。? 2、进一步设问:这里的营养物质指的是哪些? 学生回答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 过渡:从吸收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吸收是通过消化道进行的。那么消化道的各段吸收能力是怎样的? 3、出示:吸收部位示意图 提出问题: ⑴消化道的各段吸收能力一样吗? ⑵填写表格 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哪里? 学生看图回答出: ⑴消化道的各段吸收能力 ⑵填写出课件中的红字 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过渡:小肠能吸收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那么小肠有什么样的结构适于吸收的呢? (二)分组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 1、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所用的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 学生检查自己的材料用具后按照方法步骤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纵剖 观察皱襞 观察绒毛 讨论:你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到了什么结构? 学生很容易看到许多绒毛状突起,教师指出这就是小肠绒毛。 对于鸡的小肠学生不容易看到环形的皱襞,教师提示:将小肠外翻过来套在小棒上,用热水烫烫,轻轻去掉绒毛,仔细看。 学生看到凸凹不平的横条纹的结构时,教师指出这就是小肠皱襞。新鲜时小肠壁展开被小肠绒毛覆盖,不易看到;用热水烫后小肠壁细胞萎缩,皱襞凸显出来。 2、提问:想想看,胃壁、大肠壁与小肠壁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胃壁、大肠壁没有绒毛。 3、课件展示,加深学生对小肠结构的认识。 讨论: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对于小肠吸收功能有什么意义? 4、提示:我们取两张纸,制作小肠内表面折叠纸模型,展开内表面,比较一下它们的表面积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进行比较。 5、设问:由此推测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对于小肠吸收功能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回答出:增大了吸收的表面积 6、总结。 同学们的推测非常正确!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另外,小肠绒毛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壁也很薄,也是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不仅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也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供人体细胞所利用。 7、课件展示: 强调三个字:长、大、薄 设计意图:实验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课件展示进一步巩固;尝试制作小肠结构模型,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易于学生接受。 8、课件展示: 功 能 部 位 消化 口腔 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咽 食道 胃 蛋白质胃蛋白酶 少量的水、无机盐 小肠 淀粉、麦芽糖 酶 葡萄糖 蛋白质酶 氨基酸 脂肪胆汁脂肪微粒 酶 甘油 +脂肪酸 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肠 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进行比较,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三、拓展: 1、患有肠道疾病的人吃的食物并不少,为什么还消瘦?(附:胃肠道保健的方法) 2、有的人即使吃的食物不多,也易发胖。为什么? 四、小结巩固 1、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件展示:) 2、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小肠皱襞都是环形的吗? 教师出示其它动物的小肠皱襞图,学生讨论、交流,找出答案。 羊的皱襞 猪的皱襞 五、随堂检测 A类 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 的过程,叫吸收。 2、填表: 消化道 吸收的营养成分 胃 少量 和 小肠 、 和 、 、 、 和 大肠 少量的 、 和部分 3、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1)小肠长 米。(2)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它的表面又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是 ,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3)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 构成,小肠绒毛绒毛内有许多 。 B 类 4、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 A维生素 B淀粉 C水 D含铁的无机盐 5、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常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葡萄糖 B无机盐和维生素 C蛋白质 D氨基酸 6、在消化道中只有消化作用是_______,只有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___,既无消化作用又无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____. C 类 7、人患急性肠胃炎,造成严重脱水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大量水分以尿的形式排出 B汗液蒸发过多 C病人喝水过少 D喝进的水不能吸收进入血液 8、下列关于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吸收无关的是( )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壁的肠腺能分泌肠液小肠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有毛细血管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3 1、什么叫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吸收的部位: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消化道 吸收的营养成分 胃 少量水和无机盐 小肠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大肠 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3、小肠有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长、大、薄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看似少,事实上很多。教师通过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寓教于乐,使原本枯燥的知识传授变得生动有趣。这节课基本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补充了胃肠的保健,体现了生物学知识指导人们生活的作用。 对于小肠的观察,本实验用的是鸡肠,因为鸡肠易得。实验时由于按照课本不易清洗和观察,我采用外翻。事实上皱襞不都是环形的:鸡环形、羊近似格形、猪像一道道山梁;鸡、羊的皱襞不易看到,而绒毛特清晰,肉眼就能看到;猪的皱襞很容易看到,而绒毛须借助放大镜。因此我个人认为本实验用猪小肠较好。这些是我实验所得,不知是否正确,敬请各位高人指点。 附: 胃肠道保健的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希望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进行保健。也就是希望能选择健康的饮食来使自己健康长寿。胃肠道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因此保持平衡的饮食很重要。所谓平衡饮食第一是指营养成分的平衡,包括淀粉、脂肪、蛋白质、水分、盐类(钾、钠、钙、镁、磷)、维生素和锌、硒等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都很全面地吸收。第二是指身体的体重基本保持在平均体重的大致范围,太胖不好,会造成心脏负担过重,容易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太瘦也不好,身体的免疫系统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来维持健康,太瘦的人营养不良会造成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得结核等疾病。 胃肠道的功能好不好怎么样来评价呢?其实通过观察排便、排气(俗称打屁),可以自己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俗话说肚子咕咕叫,其实肚子咕咕叫是肠道正常蠕动的表现,只要肚子咕咕叫,伴着正常的排气,就说明胃肠运动功能是正常的,是身体健康的表现。蔬菜水果含有粗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运动,帮助排便,因此多吃吃蔬菜,促进肠道蠕动,对自己的健康有莫大的好处。 有规律的排便很重要。一天1-2次,或者2天一次都是正常的。否则一天4次以上就是腹泻,超过2天排便就是便秘。什么是良好的排便习惯呢?首先就是一有便意,马上解决,不要憋着,有了便意还憋着,时间长了,会增加直肠炎、痔疮等肛肠疾病的发生。不要在排便的时候看书或者长时间的用力排便,很容易形成痔疮脱垂,所以应该训练自己缩短排便时间,可以预防很多肛肠疾病。长期饮酒加上便秘的人很容易使痔疮加重,因此少喝酒也是对胃肠道的保健。大便内含有食物中的脂肪被肠道细菌分解后的产物,容易诱发结肠癌,因此少吃脂肪和良好的排便习惯可以缩短大便在身体内的时间,同时减少致癌物质的形成和吸收,是健康的保证。-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1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 年级 生物 下册 单元 消化 吸收 课时 教案 新版 济南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