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1节 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 尝试根据一定的科学依据进行推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进化论”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进化论”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模式 采用《选编》中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 五、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投影、录像片、堂上练习题、5分钟检测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 人也。”(引自《太平 御览》卷七八) 激发学生兴趣, 承上启下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新 课 讨论题: 1.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 2.这个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3.教材中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4.你还了解哪些观点? 投影提纲, 播放实验录象1.雷迪实验和巴斯德实验; 2.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 指导讨论 观看录象,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 结论 建立教与学沟通、 合作,互动的师生 关系,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养成教育。 点评 引导学生明确地认识到: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仅凭空想往往是站不住脚的;科学推测不仅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 绍“宇宙起源”这部分。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 原始地球的情况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 报“米勒实验”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 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 生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 容是“宇宙中的生命” 学生真正地认识到 生命的起源是一个 非常复杂的过程。 本课小结 在屏幕上展现本节知识点(板书),再次帮助学生强化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问题,提出来一起讨论? 学生谈体会 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 讨论、交流 有助于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记 忆,又培养 了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促 进学生身心 的全面健康发展。 巩固练习 投影堂上练习题,激励学生以竟答,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积极思维, 抢答问题。 了解到学生在 课堂上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 利于巩固新知。 5分钟检测题 及时地得到反馈 信息 板书设计: 生命起源的观点 地球生命的来源 生命发生的条件 自然发生论 非生命物质(非生物体) 随时自发地发生,可以在短期内完成 生生论 生物 最原始生命来源于未知的 宇宙生命论 生物(外星球上) 在宇宙中长期演变形成的 化学进化论 非生命物质 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堂上练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哪一成分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的 ( ) A.氢 B.氨 C.水蒸气 D.氧 2.1952年,美国学者米勒等人,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的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 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 ) A.核酸 B.蛋白质 C.氨基酸 D.葡萄糖 3.地球的年龄大约是 ( ) A.12亿年 B.20亿年 C.46亿年 D.37亿年 4.根据现有的资料,科学家推测生命出现的时间为 ( ) A.地球形成以后的l亿年左右 B.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 C.地球形成以后的26亿年左右 D.地球形成以后的36亿年左右 5.在生命起源过程中,所需要的能源可能是 ( ) A.地热 B.核裂变 C.火山爆发 D.高温、雷电、紫外线 6.有人认可“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球”的推测。他们的依据是 A.在陨石中发现了并非来自地球的有机物 B.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 C.米勒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 D.在其它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 5分钟检测题: 1. 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 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 2. 原始生命起源于(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火山附近 D.地表土壤 3.右图所示的实验是由哪一位科学家设计( ) A.雷迪 B.巴斯德 C.米勒 D.海尔蒙特 4. 图示实验支持的生命起源观点是( ) A.自然发生论。 B.生生论 C.宇宙生命论 D.化学进化论。 5. 上题中,该科学家在实验中将烧瓶的瓶颈设计成“S”状的目的是( ) A.美观、别致 B.阻止空气进入 C.便于对培养液进行灭菌、消毒 D.使空气能自由进入,而带有微生物的灰尘颗粒不能进入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能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证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并以些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中体验到探索生命起源的意义。同时,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第2节 生物的进化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2.过程与方式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三.教学模式:五步导学法,以“情境导入--指导自学---讨论交流---小结拓展---训练检测”五个环节组合而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导入】:原始生命(图片展示)是简单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 【学生发言】:通过生物进化 【教师质疑】: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 【师生互动】:教师质疑,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2)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教师点拨】: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 三、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学生活动】:观察化石图片并讨论 (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始祖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四、本课小结 【学生总结】:始祖鸟的特征既像古代的爬行动物,又像现代的鸟类,说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教师补充】:强调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重难点,电脑展示板书设计 一、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 (1)概念——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2) 化石的形成——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5分钟检测题 五、堂上训练(小组讨论完成) 1、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 ( ) A.地层 B.化石 C.火山 D.喷发岩浆 2、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化石大部分是由生物体坚硬部分所形成的 B、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或生活痕迹 C、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D、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3、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是单细胞,物种B是多细胞 C、物种A可能比物种B结构复杂 D、物种A是陆生的,物种B是水生的 4、生物进化历程的总趋势可概括为:由 到 由 到 ,由 到 。4.用“先出现”、 “后出现”或“同时出现”填空: (1)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 ;(2)在生物界中,植物比动物 ; (3)鳄鱼比娃娃鱼(大鲵) ;(4)胎生动物比卵生动物 ; (5)在同种动物中,雌性比雄性 。 5.某地质勘探组的工作人员在A、B、C三个不同的地层中发掘许多化石。在A层中 发掘的有恐龙足迹、龟、恐龙蛋等化石;B层中发掘的有马、老虎、犀牛等化石;c层中发掘出三叶虫、珊瑚、海葵等化石。请将A、B、C三个地层按地址年代由近到远的顺序 排列为 。 6、图21一1这个演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们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 请问:在小熊猫和熊之间,大熊猫和哪个的亲缘关系更近? 六、5分钟检测题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最复杂、最高等的生物 (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种子植物 D.苔藓植物 2.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或遗物 B.化石就是有一定顺序的地壳岩石 C.化石就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先有水中生活的动物,后有陆地生活的动物 B.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用鳃呼吸,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用肺呼吸 C.进化到陆地上生活的生物就不再有水中生活的类型 D.一般地说,水中生活的生物都比陆生的生物原始 4、在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发现进化中间过度类型的动物化石是 ( ) A.三叶虫 B.恐龙 C.始祖鸟 D.始祖马 5、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是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D、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第2节 生物的进化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2.过程与方式目标 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的价值,增强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团体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三.教学模式:“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研究”(即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活动→组内分析→组间交流,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巩固应用→5分钟检测”为主要环节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对现存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事实上,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如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等的研究基础上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比较法。 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的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那些进化的环节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注意每段文字当中描述的动、植物当时所处的环境年代有什么相适应的地方。 【小组探究】:小组合作贴纸图 根据“地质年代和生物进化历程表”把画的简笔画贴在相适应的地质年代当中,分析讨论,共同探究生物进化的历程 【组间交流】:小组长展示成果,汇报探究过程,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地球上的生命史——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师活动】:点评,电脑平台展示(板书设计):生物进化的历程 (1)前寒武纪时期(始于约35亿年前):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2)古生代时期(约始于5.44亿年前): 植物:(真核)藻类→裸厥类→厥类 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有翅的昆虫 (3)中生代时期(始于2.45亿年前): 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繁盛,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4)新生代时期(始于6640万年前):被子植物和哺乳类、鸟类占优势 说明:约400~6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三、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历程,即地球上的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所生活的环境等内容。总结一句话:生物进化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地球演化史和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史。 四、堂上训练(小组讨论完成) 填表格。 地质年代 前寒武纪 时期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早期 中期 晚期 生物种类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原生生物 三叶虫类 无脊椎动物 高等藻类 海洋鱼类 出现裸蕨类 石松类 蕨类出现 两栖类 有翅昆虫 裸子植物 爬行动物 出现 哺乳类、鸟类 被子植物 出现灵长类 五、5分钟检测 1.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 ( ) 2、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 A、两栖类、厥类 B、爬行类、裸子植物 C、哺乳类、被子植物 D、鱼类、藻类 3.右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 C.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4. 被人们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是指 A. 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第2节 生物的进化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式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模式:五步导学法,以“情境导入--指导自学---讨论交流---小结拓展---训练检测”五个环节组合而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导入】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有说服力。最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的也就是达尔文。首先我们来看看达尔文的一些简介 二、提出生物进化理论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根据学生读过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 【学生发言】 (1)从小热爱自然,喜欢观察并不断地提出问题。 (2)科学考察,发现许多与“上帝造物论”不一致的问题。 【教师点拨】 达尔文根据自己在环球日记中的材料、动植物标本和化石本,先后写出了几卷地质学著作和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论文,并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教师设问】(1)繁殖和变异在生物物种的进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那么,哪些个体会被淘汰? 【师生互动】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共同得出结论 三、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延伸、强调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重难点 达尔文看到,生物具有巨大的繁殖能力,而能提供给它们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却有一定的限度,每种生物为了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就必须与周围的生存条件作斗争,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达尔文还看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从生物的变异和生存竞争的关系中发现:生物的变异有的对生存有利,这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在生存竞争中获胜,那些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便会在生存竞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渡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四、总结本节的所有内容 教师强调本节所学的知识点、重难点,电脑展示 板书设计 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 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地球上的生命史——生物进化的历程 提出生物进化理论 过渡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五、堂上训练(小组合作完成) 1.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化石则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鱼类比其它三类动物低等 B.鱼类比其它三类动物结构简单 C.动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 D.动物进化的趋势是从小型个体到大型个体 2.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产生大量后代 B.为获取食物和空间,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 C.为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保留下来 3.导致生存竞争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个体间相互斗争 C.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 D.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4.生物能发展进化,就其生物本身来看,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是 ( ) A.生物能过度繁殖 B.生物能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能产生变异 D.自然环境能对生物进行选择 5.狮子捕食斑马,斑马躲避狮子,这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最好的解释是 ( ) A.向不相同的方向进化 B.发生生存斗争 C.互为自然选择的条件,促进双方进化 D.控制过度繁殖 6.根据下图所示,用生物进化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鸡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__。 (2)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__________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并能______ 下去。通过_____________选择,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逐渐选择、淘汰、培育而成的。 六、5分钟检测题 1.自然选择能正确解释生物的 ( ) A.生长和发育 B.遗传和变异 C.多样性和适应性D.新陈代谢 2.每年春季是青蛙的繁殖季节,一只雌青蛙产卵约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蛙。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生存斗争 B.过度繁殖 C.适者生存 D.遗传和变异 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某些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 A.冰川过多的作用 B.这些物种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C.生物太多,食物缺乏 D.这些生物遗传物质改变太快 4.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奶牛产奶多是 ( ) A.适应环境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存竞争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5.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产蛋量高。人们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 ( ) A.有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B.有生长现象的特征 C.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D.有新陈代谢的特征 6.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 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结果 D.鹿角发达的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 第3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2.过程与方式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动物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的团体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 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 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模式:五步导学法,以“情境导入--指导自学---讨论交流---小结拓展---训练检测”五个环节组合而成 五、教学过程: ------------------------------------------------------------------ 一、情景引入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动物影视片(关于猩猩、黑猩猩生活行为的记录片) 【学生活动】:对于影视片作自我的感想,自行发言 【教师质疑】:刚才请同学们看的影视片中的猩猩和黑猩猩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学生回答】:像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些与人类行为极为相似的动物称为类人猿。 二、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教师质疑】: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看教材,小组讨论,举手发言)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 【学生讨论】:(1)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2)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点拨】: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师生互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 三、人类的进化阶段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24页,找出四个阶段人种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 体质特征、文化遗物等。 (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 (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 (3)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 (4)智人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答案,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1)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人类猿相当 (2)能人:脑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 (3)直立人:脑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 (4)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动 四、现代人种 【教师活动】:图片展览 【学生活动】:观察、举手发言,交流、得出结论 人种或种族,是指在体质特征,如肤色、眼色、发型、发色等方面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人群。在生物学上,现代人类都属于智人。不同的人种或种族实际上是智人的各地方性亚种,现代人根据肤色和鼻形可以分为4种: (1)蒙古利亚人:中国人、日本人 (2)高加索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法国人 (3)尼格罗人:古巴人、印度人 (4)澳大利亚人:美国人 五、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小结,教师延伸 总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类的出现是最晚的,人类的祖先使用和制造工具,既是人类求得生存的手段,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 电脑展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板书设计)、强调重难点 板书设计 一、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 二、人类的进化阶段 (1)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人类猿相当 (2)能人:脑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 (3)直立人:脑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 (4)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 三、现代人种 (1)蒙古利亚人:中国人、日本人 (2)高加索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法国人 (3)尼格罗人:古巴人、印度人 (4)澳大利亚人:美国人 六、堂上训练(个人接力赛) 1、在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 A、黑猩猩 B、大猩猩 C、长臂猿 D、长臂猴 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不相似的是 ( ) A.面部表情 B.身体结构 C.社会化生活 D.行走方式 3.在下列人体基本特征中,哪项不是伴随着直立行走而出现的 ( ) A.下肢较长,下肢骨粗壮 B.产生了复杂的面部表情 C.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 D.手能握物 4、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最先发展的是( ) A、使用工具 B、两足行走 C、大脑发达 D、制造工具 5、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 ) A、南方古猿和能人 B、直立人和智人 C、能人和直立人 D、智人和能人 6、生物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将各自收集的有关原始人类生活的资料拿出来,以便大家共同交流。丁丁展示了一幅原始人类狩猎的图片(如图21—2),立刻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请你发表意见。 一、人类出现以前恐龙早已经绝迹,原始人不可能猎捕恐龙。 二、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大刀、长矛。 三、狗当时还没有被人驯养。 四、恐龙和大象不是同一时代的动物。 7.通过对四类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发现,他们的脑容量不同: 古人类 脑容量 南方古猿 1088mL 能人 与现代人相当 直立人 与现代类人猿相当 智人 700mL (1)请将上面的原始人与对应的脑容量连线。 (2)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七、5分钟检测 1.现代类人猿不包括 ( ) A.长臂猿 B.金丝猴 C.黑猩猩 D.大猩猩 2.最早人类祖先的哪些行为既是求生的手段,也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 ) A.制造工具 B.使用工具 C.进行劳动 D.社会化生活 3.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的物质基础是 ( )A.由四肢着地改为两足直立行走 B.前肢获得解放 C.感官集中于头部 D.头部和脑的进化 4.“人猿相揖别”的重要标志是 ( ) A.两足直立行走 B.取食方式的变化 C.由树栖转向地面生活 D.会使用工具 5.唯一现存的人种是 ( ) A.直立人 B.南方古猿 C.能人 D.智人 6.科学家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 (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澳洲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生物的乐趣,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32597.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3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