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数学 1.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数学 1.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数学 1.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数学 1.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何体的某些特征。 3. 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提高认识空间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难点: 1.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2.认识“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的事实。 教学方法: 发现法 教法及学法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大量的事实进行观察、分析、交流让学生去主动发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及“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的事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常见的几何体,并且可以从大量的实物中抽象出这些图形。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一些基本元素构成的,那么构成这些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师:我们观察老师屏幕上的一个几何体 例如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这个图形中,构成它的最基本的元素有点、线、面你能帮老师找一下,中的点、线、面吗? 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呢?你能举一个实例吗? 生:是的,图形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例如:足球,它就是由一个面构成的。 生1: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足球上就没有点.。 师:真的吗? 生2:老师,足球上有点,足球上有很多六边形,五边形,它们的顶点不也是点吗? 师:上面几位同学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很好,图形的确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俗 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我们所见到的图形中,如果没有点、线、面就构不成图形。而点、线、面又有它们之间的关系。 2.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以看到有光滑的黑板面,平静的游泳池的水面,这些面的,而球面、水桶的侧面都是曲的。因此,我们知道面分为平面和曲面.再观察下图:是我们的现代化城市的交通图,你可以看到什么呢? 生:有立交桥,其中最上一层的立交桥画面上的部分是直的,而下一层是弯的。 师:很好,如果我们将这些公路抽象成线就可以知道线也分为两种? 生:老师,我知道,有直线和曲线之分。 师:图画中有点吗? 生:可以将各种车辆抽象成一个个的点。 师:太棒了,同学们已学会从生活中去抽象我们所认识的图形啦,现在我们再来看,我这儿有一张《中国城市交通图》,你能找出图中的点和线吗? 生:在这个图中,连接各个城市的公路线、铁路线可以看成图形中的线,它们大部分是曲 线,而且它们之间有可能相交就成了点,或汇合而成为点。地图中的各个城市就可以看成点。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我们由此又发现了点和线的一种关系。 生:老师,是不是线和线相交可以得到点啊? 师:是的。那么面和面相交可以得到什么呢? 生:老师我知道面和面相交可以得到线。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例如讲台上的课桌,它上面是一个平面,侧面有一个曲面,它们两个面相交不就是桌子的一个边缘,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线吗? 师:这位同学观察能力很强,谁还能举一个例子呢? 生:还有正方体有六个面,它们的每个面相交时,就有了线。 师:根据刚才几个同学的回答,我们来分组完成课本中第六页的“议一议”.根据课本中议一议,你还可以提出别的问题来问同学吗?包括你会的或者不会的。(同学们分组讨论老师此时可以和同学一块交流、合作、共同完成) 师:谁来回答课本中的几个问题. 生:(1)六棱柱是由八围成的,圆柱是由三个面围成的。六棱柱的八个都是平的,而圆柱上下底面是平的,侧面是曲面。 (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两条线,它们都是曲的。 (3)六棱柱有十二个顶点,个顶点有三条棱。 师:该同学的回答是非常完整的。你有问题要问吗? 生:有,球有几个面,是平面还是曲面?老师,你来回答。 师:可以,我认为是一个面,并且是曲面,不过,这个曲面和圆柱的曲面不一样,是全封闭的。 生:谢谢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问同学,圆锥有几个面、几条线、几个顶点? 生1:我认为有两个面,一个平面,一个曲面,有一条线即平面和曲面相交而成的,只有一个顶点。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题,棱柱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线? 生2:老师,我觉得这个问题不确定,得看是三棱柱、四棱柱、还是五棱柱。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妙.的确如此,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要重点研究。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例: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 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解:由4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6条线, 其中有4条是直的,2条是曲的。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师:开书第六页,们来完成想一想,学们先经过自己的观察、联想、能发现什么呢?谁先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三幅图片。 生:第一幅图是一个飞上蓝天的长龙风筝,第二幅图是小汽车前窗的雨刷,第三幅图好像 是一个三角形(特别指出是一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个直角边旋转,就得到了一个圆锥。小卡通根据三幅图提出了一个问题: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_____动成体。 生1:老师,我觉得应该填写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第一幅图长长的风筝上是由好多节连起来的,如果把每一节看成点,这好多个点就形成了一条线。第二幅图的雨刷可以看成线,当它来回刷洗玻璃时,就形成一个扇面。第三幅图中的圆锥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个直角边旋转得到的,因此直角三角形可以看成一个旋转面便可得到圆锥这样的几何体。 师:通过以上两位同学的回答,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构成图形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类似的例子呢? 生:有。例如我们打出去的羽毛球,如果将羽毛球看成点,当它在空中飞行又落下,就形成一条曲线,这叫点动成线。 生:老师,我们家的百叶窗,每一叶看成一条线,当我们把它打开放下时,就形成了一个面,这叫线动成面。 生:还有,一个长方形绕着它的长或宽旋转就得到一个几何体——圆柱,这叫面动成体。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很精彩,说明同学们是生活的有心人。祝贺你们,接下来,同学们可前后左右进行交流,看谁还能找到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同学们交流五分钟后,看一个例子) 例: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几何体. 解:图(1)可形成上面是圆锥下面是圆柱的上下底面重合的几何体。图(2)可形成一个圆柱. 图(3)可形成一个球. 图(4)可形成一个圆锥。图(5)可形成两个底面重合的圆锥. 三、达标测试 1.几何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面有_____面和_____面之分。 2.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面动成_____。 3.长方体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面,也有_____面。 4、面与面相交得______,线与线相交得______。 5 、长方体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__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______个面围成的。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_面,也有______面. 6、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棱柱?是几棱柱?描述一下棱柱的特点. 四、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的收获有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愿意摆出来与大家共享吗? 学生主动起立回答. 收获有: 1.通过丰富的例子知道了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3.认识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1.2 六、活动与探究 我们知道将一个矩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圆柱,现有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的矩形,分别绕它的长、宽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不同的圆柱体,它们 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哪一个体积大? 分析:当绕着长为3厘米的边旋转时,得到的是一个高为3厘米,底面半径为4厘米的圆 柱,当绕着长为4厘米的边旋转时,得到的是一个高为4厘米,底面半径为3厘米的圆柱, 因此体积是不同的。 解:设绕3厘米的边旋转时所得圆柱的体积为V1,则V1=16π×3=48π(立方厘米)。设绕4厘米的边旋转时所得圆柱的体积为V2,则V2=9π×4=36π(立方厘米)。因此V1>V2,绕3厘米的边旋转所得圆柱的体积较大. 七、板书设计 §1.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2.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的意图和特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得轻松愉快。 纵观整堂课,成功之处有:1、能够深入挖掘教材,由“观察常见几何体的线面相交形成的图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平面图形旋转成相关的几何体”这条主线贯穿始终,衔接得当,过渡自然,保证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比如在学生回答完面与面相交可以形成线,线与线相交可以形成点这个结论巧妙引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在不打断学生原有思维的前提下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2、问题设计精当,极具启发性,使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解答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愿望和信心。3、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坚持使用黑板适时板书,这样做使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有比较明晰的认识,从而内化为整体性和系统性较强的知识结构。关注了从实物中抽象几何体的过程,关注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了动手实践和直观感受,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注重了学生合作交流,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数学 1.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山东省 枣庄市 第四 十二 中学 九年级 数学 1.1 生活 中的 立体 图形 第二 课时 教案 北师大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数学 1.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21609.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2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