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18 平行四边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原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18 平行四边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18 平行四边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难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生: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生:自动伸缩门、挂衣服的简易衣钩等. 师: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①∵AB∥D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性质). 2.探究. 师: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了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性质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如图,已知:▱ABCD. 求证:AB=CD,CB=AD,∠B=∠D,∠BAD=∠BCD. 分析:作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证明:连接AC, ∵AB∥CD,AD∥BC,∴∠1=∠3,∠2=∠4. 又AC=CA,∴△ABC≌△CDA(ASA). ∴AB=CD,CB=AD,∠B=∠D. 由上面的证明可知: ∠1=∠3,∠2=∠4, ∴∠1+∠4=∠2+∠3, ∴∠BAD=∠BCD.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二、新课教授 【例】教材第42页例1 师:距离是几何中的重要度量之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介绍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如图1,a∥b,c∥d,c,d与a,b分别相交于A,B,C,D四点.由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可知,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AB=CD.也就是说,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任何两条平行线段都相等. 从上面的结论可以知道,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一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相等.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如图2,a∥b,A是a上的任意一点,AB⊥b,B是垂足,线段AB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ABCD中,∠A比∠B大20°,则∠C的度数为( ) A.60° B.80° C.100° D.120° 【答案】C 2.在下列图形的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对角相等 B.对角互补 C.邻角互补 D.内角和是360° 【答案】B 3.在▱ABCD中,如果EF∥AD,GH∥CD,EF与GH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一共有( ) A.4个 B.6个 C.8个 D.9个 【答案】D 四、课堂小结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先让学生看图形,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从定义出发得到第一个性质,再由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演示旋转得到其他性质.因为本章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规范地写出说理过程,所以我在得出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同时加上几何语言的描述,在练习中也注意规范学生的说理过程. 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重点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难点 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内角和是360°); ②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探究: 请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ABCD和平行四边形EFGH,并连接对角线AC,BD和EG,HF,设它们分别交于点O.把这两个平行四边形摞在一起,在点O处钉一个图钉,将四边形ABCD绕点O旋转180°,观察它是否还是和四边形EFGH重合.你能从中看出前面所提到的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吗?你还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吗? 结论: (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二、新课教授 【例1】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 求证:OE=OF,AE=CF,BE=DF. 证明:在▱ABCD中,AB∥CD, ∴∠1=∠2,∠3=∠4. 又OA=O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OE≌△COF(AAS). ∴OE=OF,A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AB-AE=CD-CF,即BE=FD. 引申:若例1中的条件都不变,将EF转动到图①的位置,那么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将EF向两边延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②和图③),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解略. 【例2】教材第44页例2 三、巩固练习 1.▱ABCD中,∠A的余角与∠B的和是120°,则∠A=________,∠B=________.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答案】75° 105° 2.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于56 cm,两邻边的长的比为3∶1,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较长的边长为________.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答案】21 cm 3.▱ABCD的周长为60 cm,对角线交于点O,△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大8 cm,则AB,BC的长分别是________.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答案】19 cm,11 cm 4.▱ABCD的周长为50 cm,AB=15 cm,∠A=30°,则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________.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面积等于边与该边上的高的乘积. 【答案】75 cm2 四、课堂小结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性质:(1)边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 (2)角的性质: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对角线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 课堂中,我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等多种活动,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活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作业方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中寻找我们身边的四边形,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真正就在我们身边. 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 使学生掌握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将以上的性质定理分别用命题的形式叙述出来.(即用“如果……那么……”的形式)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其他性质,那么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呢?除了定义,还有什么方法?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否成立? 可以证明,这些逆命题都成立,于是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2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下面我们以“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例,通过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OA=OC,OB=OD,∠AOD=∠COB,∴△AOD≌△COB,∴∠OAD=∠OCB,∴AD∥BC,同理AB∥D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二、新课教授 【例1】教材第46页例3 【例2】已知:如图,E,F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边AD,BC的中点,连接BE,DF. 求证:∠1=∠2. 证明:在△ABE和△CDF中,∠A=∠C,AB=CD,AE=CF,∴△ABE≌△CDF,∴BE=DF.又∵DE=BF,∴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1=∠2. 三、巩固练习 1.下列条件中,能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对角线互相垂直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 【答案】D 2.已知:如图,▱ABCD中,点E,F分别在CD,AB上,DF∥BE,EF交BD于点O.求证:EO=OF. 【答案】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D∥AB,∴DE∥BF. 又DF∥BE, ∴四边形DEBF为平行四边形, ∴EO=OF. 四、课堂小结 1.平行四边形的三个判定定理. 2.会用四边形的三个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的精神,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分抽象和形式化,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做到熟练应用. 难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体会几何推理的思维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 2.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性质? 3.平行四边形是如何判定的? 教师板书,并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帮助理解) 学生活动:踊跃发言,相互讨论,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讲授新课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的任意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反过来,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下面我们就来证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接AC. ∵AB∥CD,∴∠1=∠2. 又AB=CD,AC=CA,∴△ABC≌△CDA, ∴BC=DA, ∴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它是平行四边形. 于是我们又得到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例题讲解 【例1】教材第47页例4 【例2】已知:如图,在▱ABCD中,AE,CF分别是∠DAB,∠BCD的平分线. 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AB=∠BCD. ∵AE,CF分别平分∠DAB,∠BCD,∴∠DAE=∠BCF.又∵∠D=∠B,AD=BC,∴△DAE≌△BCF,∴DE=BF,AE=FC,∴EC=AF,∴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例3】已知:如图,▱ABCD中,E,F分别是AC上两点,且BE⊥AC于E,DF⊥AC于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 ∴∠BAE=∠DCF. ∵BE⊥AC于E,DF⊥AC于F, ∴BE∥DF,且∠BEA=∠DFC=90°. ∴△ABE≌△CDF(AAS). ∴BE=DF.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相邻的两个角都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3)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5)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6)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答案】(1)√ (2)√ (3)× (4)√ (5)× (6)√ 2.在四边形ABCD中,(1)AB∥CD;(2)AD∥BC;(3)AD=BC;(4)AO=OC;(5)DO=BO;(6)AB=CD.选择两个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共有________对. 【答案】略 五、课堂小结 经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落实到笔头上,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做完的每一道题. 第3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重点 掌握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 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一、复习导入 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答案如图) 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你是如何判断的? 二、讲授新课 师:在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时,常把它分成几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有关问题.下面我们利用平行四边形来研究三角形的有关问题.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像DE这样,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我们称之为三角形的中位线,我们猜想,DE∥BC,DE=BC.下面我们对它进行证明. 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求证:DE∥BC,且DE=BC. 分析:本题既要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又要证明其中一条线段的长等于另一条线段长的一半,将DE延长一倍后,可以将证明DE=BC转化为证明延长后的线段与BC相等.又由于E是AC的中点,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构造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证明:如图,延长DE到点F,使EF=DE,连接FC,DC,AF. ∵AE=EC,DE=EF, ∴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CF綊DA. ∴CF綊BD ∴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DF綊BC. 又DE=DF, ∴DE∥BC,且DE=BC. 通过上述证明,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例题讲解 【例】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接AC,在△DAC中, ∵AH=HD,CG=GD, ∴HG∥AC,HG=AC(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同理EF∥AC,EF=AC. ∴HG∥EF,且HG=EF.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此题可得结论: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巩固练习 1.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 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________m,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0 MN是△ABC的中位线 2.如图,△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1)若EF=5 cm,则AB=________cm;若BC=9 cm,则DE=________cm; (2)中线AF与中位线DE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1)10 4.5 (2)AF与DE互相平分,证明略 五、课堂小结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三角形中一条重要的线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在许多计算及证明中都要用到. 在课堂导入中,我以创设问题情景的形式,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在问题情境中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入本节学习的课题;同时,为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埋下伏笔,也是有助于用运动的思想来思考数学问题.此时教学体现的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的简单应用,学生都能掌握,这个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8.2.1 矩形 第1课时 矩 形(1) 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 矩形的性质. 难点 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一、复习导入 1.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的过程,如图) 2.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节课题及矩形的定义.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门窗框、书桌面、教科书的封面、地砖等都有矩形的形象. 探究: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1)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2)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由性质2有AO=BO=CO=DO=AC=BD.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新课教授 【例1】教材第53页例1 【例2】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AB长8 cm,对角线比AD边长4 cm.求AD的长及点A到BD的距离AE的长. 分析:因为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此题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算题中常用的方法. 解:设AD=x cm,则对角线长(x+4) cm,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x2+82=(x+4)2,解得x=6,即AD=6 cm.由AE·DB=AD·AB,解得AE=4.8 cm. 三、巩固练习 1.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对角线的长为15 cm,较短边的长为( ) A.12 cm B.10 cm C.7.5 cm D.5 cm 【答案】C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2AC,求∠A,∠B的度数. 【答案】∠A=60°,∠B=30° 四、课堂小结 1.掌握矩形的定义及性质. 2.会用矩形的性质求相关的角的度数. 本节课主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在实际问题情景中,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矩形的性质定理,使学生经历实践、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亲身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第2课时 矩 形(2) 通过探索与交流,逐渐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掌握矩形的三种判定方法,并会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 矩形的判定. 难点 矩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师:矩形有哪些性质? 生: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师:矩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矩形,首先要看这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再看它两边的夹角是不是直角,这种用“定义”来判定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判定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种判定矩形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方法. 二、提出疑问,引导探索 师: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相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了两根长度相同的长木条和两根长度相同的短木条制作.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检测他做的相框是否为矩形? 生:可以用量角器量一下它的一个内角,若是90°,则这个相框为矩形. 师:对,这是根据矩形的定义得到的,定义法突出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条件(有一个角是直角),观察矩形和平行四边形,除了角的特性外,边和对角线还有特性吗? 生:“边”没有特性,“对角线”是相等的. 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判定四边形是不是矩形呢?请把这个判定用命题的形式写出来. 生: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师:这个命题是否正确?(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和结论,分析证明过程) 证明过程由学生板书完成. 师(归纳板书):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师: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吗? 生:不一定是矩形. 师:画出反例,如下图所示的四边形,对角线相等,但它不是矩形(先画两条相等但不互相平分的相交线段,再顺次连接各端点得四边形). 师生讨论,归纳矩形的判定方法: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除教材中所举的门框或矩形零件外,还可以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说明判定矩形的实用价值.) 三、例题讲解 【例1】教材第54页例2 【例2】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AC的中点,AE∥BC,过点D作直线EF∥AB,分别交AE,BC于E,F. 求证:四边形AECF是矩形. 证明:∵点D是AC的中点,∴AD=CD. ∵AE∥BC,∴∠EAD=∠DCF. ∴△ADE≌△CDF, ∴AE=FC. ∵AE∥BF,AB∥EF. ∴四边形ABFE和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AB=EF, 又∵AB=AC,∴EF=AC,∴平行四边形AFCE是矩形. 四、课堂练习 已知: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E,F,G,H分别是OA,OB,OC,OD上的点,AE=BF=CG=DH.求证:四边形EFGH为矩形. 【答案】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 ∴AC=BD. ∵AC,BD互相平分于O, ∴AO=BO=CO=DO. ∵AE=BF=CG=DH, ∴EO=FO=GO=HO.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且HF=EG, ∴四边形EFGH为矩形. 五、课堂小结 是矩形 本节课在引入时,我先提出一个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引导学生逆向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提出“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一结论,最后通过逻辑推理证明命题的正确性,为以后学习其他特殊的四边形的判定打下了基础. 18.2.2 菱 形 第1课时 菱 形(1) 1.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 2.能推导出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的性质. 重点 菱形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 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四人一个小组) 将一张硬纸片对折后再对折,然后剪成一个三角形,打开观察并讨论.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为什么?(学生独立操作,教师演示) 生: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它的对角线是互相平分的. 师:再观察一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邻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是相等的,因为它们是重合的. 师(板书):菱形的定义:我们把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强调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有一组邻边相等) 二、探索研究,归纳性质 活动:菱形具有什么性质呢?你能发现吗? 1.折叠:上下对折,左右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2.旋转. 结合学生探索、讨论、交流的情况,必要时教师对知识做适当梳理,板书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师:这些性质我们是通过折叠、旋转观察得到的.如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呢?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O. 求证:AC⊥BD,AC平分∠BAD和∠BCD. 证明:∵AB=AD,BO=OD, ∴AC⊥BD,AC平分∠BA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同理:AC平分∠BCD,BD平分∠ABC和∠ADC. 三、继续探索,深化提高 师:菱形的对角线将菱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它们都是什么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生: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师:如果已知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度,能求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生:可以求出. 师:进而就可以求出菱形的面积. 试说明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线长的积的一半. 已知: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 求证:在菱形ABCD中,S四边形ABCD=AC×BD. 证明:在菱形ABCD中,AC,BD是对角线, ∴AC⊥BD,OB=OD=BD, S四边形ABCD=S△ABC+S△ACD =AC×OB+AC×OD =AC×(OB+OD) =AC×BD. 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师: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的面积公式有两个. 菱形的面积=底×高; 菱形的面积=ab(a,b是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四、例题讲解 【例1】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长度分别为4 cm,3 cm,求菱形ABCD的面积和周长. 分析:用勾股定理可求得边长,进而求得周长. 解:如图,由题可知AO=2,BO=,∴AB==,∴菱形ABCD的周长为4×=10(cm),面积为×4×3=6(cm2). 【例2】教材第56页例3 五、课堂练习 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 cm和8 cm,那么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 【答案】24 cm2 2.一菱形的周长为52 cm,其中一条对角线长10 cm,则其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 【答案】24 cm 3.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 cm,∠BAD=1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试求这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AC与BD的长. 【答案】AC=2 cm,BD=2 cm. 六、课堂小结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并交流自己在本节课的感受,与同伴共同总结,完善知识结构. 根据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教学的安排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完成,使学生觉得自己的探索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也是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从而培养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对自己探索出来的结论,也会记忆得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加到位,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完善学习过程,而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都将获得极大地提高.本节课采用的图片,体现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人的需求中产生,最终服务于生活”的出发点,引导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2课时 菱 形(2) 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了解菱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 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 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一、回顾交流,温故知新 师:什么是菱形? 生: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师:菱形具有哪些性质呢? 生:性质:(1)边的性质: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2)角的性质:对角相等. (3)对角线的性质: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对称性: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二、动手操作,领悟新知 活动一:多媒体演示作图步骤: 1.以A为端点,任意画两条相等的线段AB,AD. 2.再分别以B,D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C点. 3.连接BC,DC,得四边形ABCD. 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 组织学生相互讨论:连接对角线,由全等三角形得角相等,进而得两组对边平行,由菱形的定义判定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板书)定理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教具演示,观察发现 活动二:教具:两根一长一短的细木条,钉子、橡皮筋. 操作:教师在两根细木条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子,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架,再将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师:这个四边形是怎样的四边形?为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因为它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师:将木条转到互相垂直的位置,这时这个平行四边形是怎样的平行四边形呢?为什么? 学生观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因为将木条转到互相垂直后,这个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以得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再根据菱形的定义,可知它是菱形. (教师板书)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教材第57页例4 五、课堂练习 在Rt△ABC中,∠BAC=90°,∠ABC的平分线交AC于D,过点A作BC的垂线交BD于E,过点D作DF⊥BC.求证:四边形AEFD为菱形. 【答案】证明:在△ABD和△FBD中,∠ABD=∠FBD,BD=BD,∠BAD=∠BFD,∴△BAD≌△BFD,∴AD=FD,∵∠AED=∠BEH,∠BEH+∠EBH=90°,∴∠AED+∠EBH=90°,∵∠ADE+∠ABD=90°,∠ABD=∠EBH,∴∠AED=∠ADE,∴AE=AD,∴AE=DF,又∵AE∥DF,∴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又AD=FD,∴四边形AEFD是菱形. 六、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 (1)定义: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的关系:是平行四边形,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 本节课,我利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回顾了菱形的性质,为进一步探究它的判定定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通过动手操作、画图、猜想、教具演示等活动来探索菱形的判定定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18.2.3 正方形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并会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 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 难点 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四边形?它们是如何定义的?分别有哪些性质?如何判定? 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评价. 活动: 做一做:拿出你们手中的矩形纸片,如何折叠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师:什么样的矩形是正方形? 生: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做一做:拿出你们手中可活动的菱形框架,如何得到一个正方形? 师:什么样的菱形是正方形?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师:正方形有什么性质? 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的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二、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教材第58页例5 三、再次探究,继续深化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正方形的性质,那么如何判定一个图形是正方形呢?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否是正方形,还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定一个矩形是否是正方形,还应具备什么条件? 3.判定一个菱形是否是正方形,还应具备什么条件? 4.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具有什么性质时可判定它为正方形?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到如下结论: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5)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正方形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特殊的矩形,还是特殊的菱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在探究正方形性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动手折纸,演示自制教具,并播放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与一组邻边的变化,得到正方形的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主动细心观察和动手实践来体验并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18 平行四边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八年 级数 下册 平行四边形 教案 新版 新人 初中 年级 数学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原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18 平行四边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18518.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1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