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3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3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3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物质运输的途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理解血压和脉搏的概念、形成、数值、测量部位等基础知识。(重难点) ② 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1、 【青霉素的旅行】 某人患扁桃体炎,医生在其上肢静脉滴注青霉素,青霉素由此开始了它在人体的“旅行”。 (1)它到达扁桃体的这段旅程中,会经过哪些“站点”?请你帮它绘出“旅行”线路图。 (2)它在旅行中,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几次经过心脏?几次经过肺?依次经过哪些循环途径? (3)它在旅途中,血液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若有,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 2、【当回大夫,过把瘾】 某女性(40岁)最近感到头晕、乏力、心慌、咽喉肿痛,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你如果是她的接诊大夫,你应该给她做哪些常规性的检查? 学生讨论交流:血常规检查、量血压、做心电图、测脉搏等。 检查后的结果如下:(1)白细胞:13×109/L超过正常值,红细胞:3.1×1012/L低于正常值;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正常。(2)血压:12.6/7千帕。(3)心电图正常,心率和脉搏68次/分。 请诊断此人身体健康情况。学生讨论交流:此人患有炎症,贫血。 如何治疗?学生讨论交流:口服或静脉注射消炎药物;注意饮食中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过渡】她的血压和脉搏都正常吗?我们如何判断?为什么医生给病人诊断疾病时,通常要量血压和测脉搏?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一下“血压和脉搏”。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疾病的检查和判断,让学生认识到血压、脉搏与人的健康状况有关,并由此过渡,导入新课。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表格。 (1)什么是血压和脉搏?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2)如何测量血压和脉搏?分别在什么部位测量? (3)它们如何表示?单位是什么?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4)医生给病人诊断疾病时,通常为什么要量血压和测脉搏? 2、学生自主学习后,完成表格。 概念 形成原因 测量 用具 测量 部位 表示 方法 单位 正常值 范围 血压 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 侧压力 心脏的泵血 作用产生 血压计、 听诊器 肱动脉 收缩压/舒张压 千帕或毫米汞柱 12~18.7/ 8~12千帕 脉搏 动脉的搏动 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动脉一张一缩形成 ---- 桡动脉 ---- 次/分 60~100次/分 3、 讨论交流第4题: 血压的高低和脉搏的强弱、快慢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所以医给病人诊断疾病时,通常要量血压和测脉搏。 【设计意图】: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初步了解血压和脉搏。 三、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1、根据血压的概念思考一下:血压应该包括哪几种?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什么血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血管的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来给血压分类。 学生讨论交流:血压分为动脉血压、静脉血压、毛细血管压。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中的动脉血压。 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选择动脉血压呢?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血液由心室泵血,射入动脉,血流快,对动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大,并在血管向前流动的过程中逐渐降低,所以动脉血压比其它血压高,容易测量。 教师进一步提出疑问:为什么选择体循环中的动脉血压? 体循环中的一些动脉血管分布在人体的四肢,容易测量,而肺循环的动脉血压在人体胸腔内部,不易测量。所以选择了体循环中的动脉血压。 2、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体验:把手指放在手臂的青筋处,能不能感觉到静脉有规律的跳动。 生回答:没有。 教师:所以,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那么在什么部位测量脉搏和血压呢?你能正确找到它们的测量部位吗? 学生尝试找到桡动脉和肱动脉的部位。教师展示图片帮助学生记忆和寻找正确的位置。并让学生体验到桡动脉的搏动。 3、教师请上课前培训的两个同学,进行量血压演示和简单解说。教师适时展示相关图片。 (1) 学生测量血压的结果为14.9/10.2千帕。 (2) 教师展示问题:这个分子式表示什么含义?分子分母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测量的血压是否正常?若测量其他人的血压分别为19/13.6千帕、11/6千帕时,血压是否正常?如何判断? 学生展开交流讨论:人们常用分子式记录血压,分子为收缩压,分母为舒张压,收缩压大于舒张压。血压经常超过 18.7/12千帕,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12/6.7千帕,则称为低血压。14.9/10.2千帕时,血压正常,19/13.6千帕时,为高血压,11/6千帕时,为低血压。 在血压的判断上,有一学生提出:以“12”为界,如果分子分母都大于12时,为高血压,如:19/13.6千帕;如果分子分母都小于12时,为低血压,如:11/6千帕;如果分子大于12分母小于12,表示血压正常。 教师对学生的善于思考和总结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提出:一般的情况是符合这一规律的,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呢?希望同学们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查询和请教一些专业人士。 师:仅仅一次血压升高者能不能确诊为高血压? 生:不能。 师:对。因为血压具有波动性,在运动、饱餐、生气、激动、做梦、饮酒时血压都可升高,而休息和安静时血压可偏低。因此,在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几次血压超过正常值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仅一次血压升高者不能确诊为高血压,还需随时观察。 3、血压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你知道都有哪些危害吗?教师展示相关资料: 【高血压的危害】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并可能使血管破裂。此病一般起病缓慢,患者早期常无症状,或仅有头晕、头痛、心悸、耳鸣等症状,表面上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际上是引发心、脑血管和肾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治疗不当就会病变成为较严重的脑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等这些常见高血压合并症。 【低血压的危害】青年人的低血压往往表现为精神疲惫、四肢乏力,坐起时感头晕,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利用图片和观察思考,深入理解血压和测量方法、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判断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4、展示图片,你认识其中的历史人物吗?他在做什么? 生:扁鹊在给病人切脉,诊断疾病。 师: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由著名的医学家扁鹊提出用切脉的方法来诊断疾病了。 师:为什么通过切脉能够诊断出疾病呢? 生:人体某器官患病时,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出来。 师: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成年人正常的变动范围一般为60~100次∕分。 师:为什么会相同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当心室收缩时,心室的血液射入动脉,动脉发生弹性扩张,当心室舒张时,动脉又恢复了原状,动脉壁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这就是一次脉搏,心脏也正好跳动一次。 5、下面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桡动脉的跳动了。 教师利用秒表,统一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测量脉搏,测量以后并记录自己的脉搏的次数。汇报自己的脉搏次数。 师:你们的脉搏次数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同人的脉搏不一样,同一个人的脉搏在不同的情况下,脉搏一样吗?比如你在上完体育课后,脉搏有什么变化? 生:不一样。呼吸加快了,心跳加快!脉搏加快!流了许多汗! 师:你认为脉搏的变化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生:与运动有关,与发烧感冒有关,与惊喜恐惧有关。 教师总结:脉搏的变化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情绪和运动状态有关系。今天我们重点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6、探究活动: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1)提出问题:脉搏的快慢变化与运动有关吗? (2)作出假设:运动越剧烈,脉搏就越快。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①要设立对照,一种安静状态、一种运动状态。 ②在课堂上完成的运动方式如:跳起、跳绳、原地跑步等容易碰伤,而且噪音很大,为此,把活动定为连续下蹲起立20个/分和连续下蹲起立40个/分。 ③三人一个小组,靠走道的同学连续下蹲起立,另外两个人,一个负责给运动的同学测脉搏、另一个负责看时间和记录。 ④由班长负责统一发出每次蹲起的命令。 (4)实施实验计划。 姓名 安静状态 (次/分) 运动状态(次/分) 下蹲起立 20个/分 下蹲起立 40个/分 张锐 71 97 107 孙言烁 74 103 106 孙华尧 68 83 119 李公允 61 70 105 刘焱 56 72 107 孔令泉 65 81 106 马其雨 58 79 114 (5)各小组汇集数据,共同分析,得出结论:运动越剧烈,脉搏就越快。 (6)表达与交流: ①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分析,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女同学大于男同学;肥胖、运动少的同学(弱体质的人)大于班级里的运动员、常运动的同学(强体质的人)。 ②运动时脉搏的变化,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通过运动时脉搏的变化,能反映一个人心脏功能的强弱。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增强一个人的心脏功能。 教师小结:因此,我们要积极参加我们学校的“阳光运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上好我们的体育课,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设计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会健康生活。 四、学以致用,健康生活 我们知道血压正常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你生活中的了解和资料的查询,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尽量保持健康正常的血压呢? 师生讨论交流后总结如下: 1、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多锻炼身体, 2、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吃盐,不抽烟,少喝酒。 3、合理膳食,控制糖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清淡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4、要控制体重,保持心情愉快,还要经常测量血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血压的认识理解及其不正常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引导学生从现在开始,要注意保持健康正常的血压,学会健康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达标检测:《助学》的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2) 【教学反思】 血压比较抽象,并且七年级学生没有学过物理,没有压力的概念,对血压的理解较为困难。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活动的设计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对血压和脉搏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脏保健的意义,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会健康生活。 在教学中,学生提出以“12”为界来判断高血压和低血压,教师对学生的善于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相关题目判断,但是不是符合实际,还需要进一步查询和向有关专业人士的请教,将这一探究延伸到课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3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 年级 生物 下册 单元 物质 运输 途径 课时 教案 新版 济南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3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18219.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61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