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传播流程再造:基于本土知识基础设施转型的考察.pdf
《学术传播流程再造:基于本土知识基础设施转型的考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传播流程再造:基于本土知识基础设施转型的考察.pdf(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104 MODERN PUBLISHING 现代出版青年学者论坛青年学者论坛2019年,“演员翟天临学术不端”一事引发了公众讨论。在这场舆论中,“不识知网”成为指认当事者学术不端的“重要线索”。这说明知网在当代学者心中已经成为学术生产的必需品。2022年,前有赵德馨教授与知网的知识产权纠纷,后有中科院与知网的订购费矛盾,以及国家针对知网开展的反垄断调查。在“天下苦知网久矣”的夸张修辞下,知网再次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饱受社会各界的批评。作为中国最大的学术期刊商业数据库,知网为不同学科的学术互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推动了学术资源的重组和学术关系网络的连接,正日益成为学术共同体依赖的基础设施,深刻改变了
2、既有的学术生产、传播体系。那么,知网对学术共同体的影响是否仅限于知识产权与订购费纠纷?其还给学术生态带来了哪些影响?或者更一般地说,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知网在知识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目前有关知网对学术生态的影响的研究主要局学术传播流程再造:基于本土知识基础设施转型的考察陈宇恒魏志鹏内容摘要:中国知网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学术期刊商业数据库,正日益成为知识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借助基础设施和科学社会学的理论视角,结合知网发展之初的宣传材料、公司年报、发展计划书等材料,考察知网的基础设施化历程及其给学术共同体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科教兴国、市场经济改革与知识经济等话语的交汇下,知网通过分别接入学术期刊社与
3、图书馆,并不断卷入学术共同体以巩固自身发展,推动了传统知识基础设施的转型,重构了学术承认生产的时空样态。知识基础设施的内在矛盾得以明晰:学术传播端的盈利性与扩张性对学术生产端的自主性的侵蚀。而知网的市场支配地位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同国家形成的紧密联系则为应对上述矛盾提供了中国经验。关键词:中国知网;知识基础设施;科学社会学;学术共同体课题: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编号:20RXW165)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3.04.0102023.4 105学术传播流程再造:基于本土知识基础设施转型的考察限于某一特
4、定领域,如知识管理或版权。因受限于出版或图情专业的立场,这些研究未能全面描述知网模式给学术生产与传播带来的系统变革,忽视了知网日益凸显的知识基础设施属性。另外,由于这些研究缺乏历史向度,尚未将知网的发展置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等多元行动者的动态关系中加以审视,故无法给予知网模式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有鉴于此,为了客观评价知网在知识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本研究将知网的发展置于我国社会历史语境中,结合科学社会学,考察知网的基础设施化进程,以期为现有知识基础设施研究提供中国经验,为学界和业界评估知网模式开辟基础设施研究的历史视角。一、理论梳理与问题聚焦(一)从基础设施到知识基础设施1.知识基础设
5、施的概念界定知识基础设施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基础设施,所以在厘清其意涵前,有必要先简要回溯一下“基础设施”的概念。保罗爱德华(Paul Edwards)指出,任何重要的、广泛共享的、人造的资源都属于基础设施的范畴;他认为所有的基础设施都是由一系列硬件、组织和背景知识组成的社会技术性(socio-technical)系统,即基础设施是由一系列中心、节点、线路和终端构成的网络,其自身也拥有支撑其运作的基础设施。比如,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新兴的一种基础设施,其运作离不开电网、数据库等其他基础设施的支撑。而于社会,基础设施则构成了一个人造环境(artificial environment),是表征现代性并形
6、塑社会变迁的重要物质力量。具体来说,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嵌入既有的社会结构与技术系统,以成为社会运作的“基底系统”。由此,基础设施作为社会系统运转的物质基底,具备了不可见的特质。综上所述,基础设施的概念拥有两个面向:一方面,基础设施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技术系统,其他类型的基础设施、社会组织都是该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共同确保该网络的顺利运转;另一方面,特定的基础设施确保了社会系统在某一方面的稳定运行,构成了某类社会行动的基底性物质条件,因此在正常运转时具有不可见性。同样,知识基础设施也可以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理解既拥有支撑其运作的网络化社会技术系统,也维持着社会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系统的稳定运行。目前能检索到
7、的最早涉及“知识基础设施”概念的权威文献是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虽然它并未赋予知识基础设施一个明确的概念,但它强调了进行系统性的知识管理、共享,以及借助新信息技术扩大知识普及范围的必要性。报告指出,知识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重要,所以发展中国家应该开发一个便于民众获取和吸收知识的基础设施与机构。此后也有学者从基础设施研究的视角出发,将知识基础设施界定为由人、人工制品和机构组成的稳健的互联网络,生成、共享和维护关于人类和自然世界的特定知识。结合上述观点,知识基础设施可以被通俗地描述为一种主要服务于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的公共技术系统。根据这一概念不难发现,在大众传
8、播时代,由图书馆和学术期刊社组成的互联网络便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基础设施,但由于受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以106 MODERN PUBLISHING 现代出版青年学者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及中国的期刊管理制度,其未能满足世界银行提出的信息化与集约化的知识管理特征。但也正是其低发展程度,为知网的基础设施化发展提供了机会。2.基础设施发展的动力学针对基础设施的历史研究是指通过分析各类社会基础设施的“前世今生”,总结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律。该模型起源于历史学家托马斯休斯(Thomas Hughes)对美国和西欧电力基础设施早期发展历史的分析。具体而言,一个特定的社会基础设施的诞生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基础设施起源于
9、若干各自为政的社会技术系统。它们虽然由一系列相似但又彼此不兼容的微观技术、设备与组织构成,但是都致力于改善同一种人类实践活动。其次,各个社会技术系统会向不同的地区进行扩散与传播,它们各自的设备和标准会因彼此的竞争以及各地区的情况而改变。最后,各个社会技术系统通过接入同一个“网关”(Gateway)来组成一个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其中,“网关”就是保障基础设施网络中各系统稳定连接的插头和插座(plugs and sockets),由一套统一规定以及配套的技术方案组成,方便异质的社会技术系统加入。当一个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后,又需要转换成一个更高层级、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时,同样也需要一套全新的网关来保障其
10、扩张时的稳定。换言之,网关阶段也适用于既有基础设施的扩张时期。例如,淘宝通过升级支付宝和菜鸟物流两大“网关”,促进了中国既有的金融基础设施与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数据化升级。上述理论模型囊括了一个基础设施从起源到形成再到巩固的漫长发展阶段。鉴于本研究的考察重点是知网的发展历程,聚焦于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在20世纪末的信息化转型,不再追溯其在传统媒体时代的诞生与发展,因此主要借助网关阶段和发展阶段来搭建分析框架。此外,为全面还原知网发展的历史背景,厘清“促发构想和资助某项(基础设施)技术的意图与意识形态”,本研究还重点考察了千年之交的相关政治经济环境,更全面地理解知网基础设施化的动力学原理。另外,区别
11、于其他社会基础设施对技术标准的“偏爱”,保障知识基础设施网络中各系统稳定连接的网关不仅具备物质性特征,还由一种无形的知识生产规范所引导。因此,本研究还参考了科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以丰富对知识基础设施的独特性的理解。(二)学术知识生产的动力:承认和可信性作为服务于学术社群的社会技术系统,知识基础设施的转型与学术共同体的知识实践逻辑往往是吻合的,否则在网关接入阶段和发展调适阶段,学术期刊社和图书馆会阻碍知网组建新知识基础设施的进程。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学术共同体内部存在一套较为稳定的社会结构与规范,并拥有保持其运行的动力学原理。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认为,科学的制度性目标是扩
12、展被证实了的知识,即驱使科学共同体运作的原动力,是创造具有独创性的客观的知识。而判断该知识是否具有独创性,则依赖“同行评议”这一科学评价制度只有经过同行专家的认可,学者才能获得科学奖励,并进一步激励其开展知识创新。尽管科学奖励的种类繁多,但都无一例外以同行对独创性成果的承认为核心,所以科学奖励的实质就是同行对2023.4 107学术传播流程再造:基于本土知识基础设施转型的考察独创性成果的承认。上述流程即构成了科学系统运行的动力基础。默顿学派的学者后续又发现了交流之于科学系统运行的重要作用。戴安娜克兰(Diana Crane)认为,科学具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交流系统。其中,学术期刊作为正式交流系统
13、的重要媒介,其首要功能是成为一种知识的声明宣布该知识已经得到科学家同行的评价和承认。因此,学术期刊作为实现同行评议的一种方式,其核心作用在于控制知识质量,维持贡献与承认的一致性,保障科学系统的正常运行。其后,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在考察实验室生活后,提出了对科学奖励运行机制的新理解:信用循环模式。他认为,获得奖励并非科研活动的重点,而是科学家用以取得更多可信性(credit)的手段,这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投资的循环科学家通过生产出可靠数据并将其公开发表来活跃可信性资本的循环,实现可信性资本的积累。其中,科研设备、资金、师徒关系、实验室等一切可以代表该个体知识生产能力的学术资源都
14、属于可信性资本。虽然加入功利性因素的信用循环模式更贴合当今社会的科研活动,但是拉图尔理论的优势性并不意味着要抛弃默顿理论,反而进一步证实了默顿理论在当下社会的适用性。即可信性资本的核心依然是默顿所言的同行承认离开了同行承认这种象征价值的参照,外界资金的注入、设备的更新等其他一切学术资源的积累都是无本之木。因此,无论是默顿意义上追求真理的科研人,还是拉图尔意义上追求利益的科研人,都需要通过获得同行承认这一科学奖励的最小单元,才能收获后续的可信性资本以进行新一轮的知识生产。尽管科学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没有明确将自然科学共同体运作的动力机制扩展到人文社科领域加以验证,但是自1665年世界上最早创刊
15、的学者杂志(Journaldes Scavans)和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正式创立同行评价制度起,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就已然存在并不断发展了。换言之,随着学术体系的制度化发展日趋成熟,学术共同体都开始依赖以学术期刊为主要媒介的同行评议制度来连接知识生产和同行承认。本研究也将借助“学术承认”的概念展开相关分析。至此,本研究基于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律与学术生产的制度化运作机制提出研究问题:Q1:知网如何融入我国既有的知识基础设施,并推动其实现数字化转型?Q2:知网的基础设施化发展给当今的学术生产实践模式带来了哪些影响?二、转型前奏:千年之交与知网诞生(一
16、)千禧年前后的政治经济环境作为社会技术系统网络的基础设施不仅由硬件组成,也伴随着法律、企业和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基础设施的技术系统是否需要更新、如何更新都依赖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支持。因此,考察知识基础设施转型的中国经验,有必要回溯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厘清知网诞生的前条件(pre-condition)。1.促进成果转化:科教兴国与市场经济改革下的校办企业潮知网的诞生首先源自校办企业潮中国家政策对知识成果市场转化的认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108 MODERN PUBLISHING 现代出版青年学者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化”的发展语境下,邓小平一边主持改革开放,促使中国迈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一
17、边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在市场化与科技发展的话语下,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逐步形成。1995年,江泽民宣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学界与市场融合的序幕由此拉开。为了让高校实现先进科研成果转化与规模化生产并服务于社会,政府鼓励高校办企业,诸多校办企业如复旦复华、北大方正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校办企业的浪潮下,1995年5月,知网的初创公司“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于清华大学内成立。2.适应知识经济:加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知网走向基础设施化发展道路的,是全球范围内对知识经济的激烈讨论。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
18、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在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提出的“知识经济”概念,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综合司引入我国。随后,世界银行在1998/99年世界发展:知识与发展报告中呼吁发展中国家应该重视知识的管理与发展,弥合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998年,时任国家科技部部长的朱丽兰在求是发文高度重视发展知识经济,指出要建设国家知识基础设施,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这一政治呼吁下,知网于1999年提出了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CNKI)工程规划。总的来说,知网的诞生与
19、基础设施化发展有赖于科教兴国、市场经济改革、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等话语所编织的历史背景。(二)知网的诞生:迎合传统知识基础设施转型之需知网的诞生伊始于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1995年8月,时任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总经理的王明亮,联同清华大学光盘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Optical Memory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提出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项目的经营方案,并在清华大学成功立项。该项目受中国妇女杂志全文光盘的启发,计划创设一个以CD为介质的、集合学术期刊全文阅览与检索功能的电子期刊。由于集成海量期刊
20、的经营目标,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经营属性,该项目首先需要解决市场准入与对接传统知识基础设施需求的问题:一方面,如何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下参与公共事业运营;另一方面,如何说服学术期刊社转让论文全文,以及如何吸引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图书馆购买服务。在“准入”环节,为合法进入期刊出版这一公共事业领域,知网设计了编辑出版单位与加工制造企业分离的运营架构。早期,知网的编辑部门挂靠在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下,以清华之貌示人;1998年6月后,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教育部批准,知网在原编辑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下称“电子社”),加之1997年9月获颁的首批电子刊号(新出音199
21、7775号),知网正式获得了我国期刊出版领域的准入权。在学术期刊社方面,知网则通过积极贴合行政系统,让每一步行动都得到官方背书,增强了其在期刊出版领域的号召力,吸引合作。在新闻出版2023.4 109学术传播流程再造:基于本土知识基础设施转型的考察署批准以电子书号方式出版发行CAJ-CD后,一方面,知网组建了阵容豪华的顾问委员会,其中不乏国家部委的领导人、两院院士、大学校长等;另一方面,知网开始严格控制入编刊数与条件,“数据质量是数据库质量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检索性能,影响到用户和印刷版期刊对光盘版的信任度,也关系到期刊光盘版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出于质量控制的目的,CAJ-CD后期仅选
22、择核心目录在编的、获奖的或发行量大的高水平期刊入编。此外,知网也在物质层面为学术期刊社提供了一套信息化发展的解决方案。学术期刊社自身的声誉依赖学术论文的传播,数字化存储与发行不仅能提高学术论文的传播效率,也能增加过刊论文被学者重新检索并引用的可能性。知网同意学术期刊社直接“交稿、交刊入库”,帮助其完成录入与排版工作,充分考虑到“学术期刊特别是人文社科期刊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数网(数字化网络)技术的门外汉”,于学术期刊社而言,“数字化的必要性却是真实存在的,既然知网提供了一条通往数字化的捷径,期刊也就顺水推舟地接受了”。由此,不论是从话语层面还是物质层面看,入编CAJ-CD都成了学术期刊社扩充学术
23、承认生产规模的绝佳机会,是一个看似“无本万利”的选择。在图书馆方面,CAJ-CD的物质特征解决了纸本存储与馆舍空间的矛盾,缓和了学术资源服务的经费紧张难题。“传统的印刷型期刊信息存储量少、库存空间大、检索速度慢”,在物质层面限制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能力。而CAJ-CD“高密度、高集成、多检索途径等功能”,提高了图书馆现刊管理与服务能力;“存贮密度高、体积小、寿命长”的特征也节约了过刊馆藏的存储空间;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如购齐全年的只需2.8万余元,而购相应数量的印刷型期刊,则需10万余元”。总而言之,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在政治、经济与技术因素的促动下,在各个主体的利益共谋点上,知网
24、开启了接入学术系统与改造知识生产的基础设施化发展之路。三、接入学术系统:“网关”的设立与升级为方便异质的社会技术系统加入并相互连通,基础设施通过设立“网关”,以统合基础设施网络中各主体的行动标准。并且,随着基础设施自身的更迭,“网关”的形态也不断变化,以保持社会技术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结。(一)“网关”初设在统合学术期刊社的过程中,知网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规范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早年间,“学术期刊的编排规范格式或规则、法令、规定等,有几十种之多”,各学术期刊社就编排规范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作者署名方式混乱、论文缺少参考文献、引文不准确等问题时有发生,这无疑不利于知网搭建统一高效的信息检索系统。为解决这
25、一难题,知网以推动“我国期刊事业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由,在征求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机构的意见后,草拟了一套用于规范CAJ-CD入编期刊论文编排方式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后由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110 MODERN PUBLISHING 现代出版青年学者论坛青年学者论坛据规范(试行)的通知”(新出音199917号)发布。随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入编期刊中开展了多场培训、研讨和评优活动,以扩大影响力。在国家行政力量的支持下,大多数高校学报和学术期刊都将此当作编排规范来执行,实行了几十年的“一刊一制”的期刊规范模式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术 传播 流程 再造 基于 本土 知识 基础设施 转型 考察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