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仪《来自山沟的大智慧》.doc
《王凤仪《来自山沟的大智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凤仪《来自山沟的大智慧》.doc(44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上部:王凤仪传 总 序 王凤仪先生是二十世纪世界大变革前夕的朴素的思想家。原为偏僻山沟里的一位农夫,家贫,不曾读书。因笃尽伦常,义赴友难,乃见性明道。预知时代的大变革: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创业”世界,将要结束;人是公人、产是公产的大同世界,即将到来。于是乃四处奔走,大声疾呼:从此要换世界了!大同开幕啦!当时人多不解。父殁芦墓,更豁然贯通,彻悟了人生的真义,明白了人生什么是真正的苦,什么是真正的乐,苦怎样能得来,从而立下“翻转世界,重立人根”的宏伟大志。 先生既不曾读过佛经道典,又未学过圣经贤传。生平讲道,完全是由躬行实践中生出来的。例如,由于悔过,顿愈疮痨,才发明性理疗病。因此,欲钻研其学说,必须对其生平事迹有所了解。三界、五行、四大界,是其学说的主体,指明了人生的正路与人生的归宿;伦理家道,死心化性,是其学说的重点。阐明了尽人合天,了凡入圣的至德要道。 先生长时期生活在荒僻落后的山村,饱尝乡下人们的饥苦寒酸,尤其对家庭中的苦恼,更为深刻。经过数十年的体验了解,认识到家庭是人类繁衍的源泉,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伟人哲士,以致平民百姓,无不生长在家庭里,欲生出好的子女,必须从家庭彻底转变;欲家庭转变,就必须从夫妇作起,振兴母教,提倡妇女道德,建立新家庭。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家庭的问题。因此,先生一出山,就创办义务女学,打倒旧三从,力倡女子独立,讲究妇女道,这可说是他改建社会的开端。继而创办崇俭结婚(原称先天结婚)与储金立业,用以调和天地间的气血(人是天地间的气,钱财是天地间的血),作为改建社会,缔造大同的两大关键。夫妇为人伦之始,造化之基,故崇俭结婚是重立人根的基础;公产是新世界的经济命脉和生活资源,故“立业”的本质,乃是通向大同世界的桥梁。二者实为“翻转世界”的有力措施。 先生风尘跋涉,劝世化人,四十余年,足迹遍东北及华北,信仰者千千万万,毁家兴学弃产淑世者,层出不穷。经常开办几千人的盛大讲演会,听众莫不欣然悦服;年久觉疴,闻道而顿愈者,不胜枚举。自先生明道,从事社会活动起,逝世后,直到其事业解体止(一九四八年),历半个世纪。所创办之事业,除女义学、会体和新农村之外,还设有性理疗病社、讲演社、安老所、怀少园、学田农场和工读学校等,总计不下千余外。先生体力衰弱的晚年,尤以身作则,极力倡导下达农村,集体过家,学会过穷苦生活。特别着重人们要认真实行,以防沾染城市浮薄之习,使性命伦理普及到广大乡村,树立净底家庭的典范,实现“立业世界自立人 ”,从而培育了大同社会的雏形,时代的世变,会有力的证明,这正是往大同世界“播民”呢。 先生从不认师傅,也不收门徒,更不排斥任何宗教。其讲道,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有的话,是因人施教,所以不能都视之为普遍法则。例如:嫡庶道,便因时代的进展而失去意义了。但其学说的精髓与主体,是永远行之有效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我们平常人,讲到这为止,不讲治国;但家齐国自治,身修家自齐,修身之要素,在诚意正心上。”这是先生曾明确指出的。因此,全部语录以尽性立命伦理家道为主要内容。教人从立身做起,而后立命,而后立德。对人世要看假了,便对道却要行真了,故亲自培育了各方面的榜样,如丈夫、媳妇、姑娘、老太太、娶女婿、新家庭、认母奉养以及不挣钱,不立业的志界人等榜样,其用意是多么深远啊! 先生办女学,创事业,从不凭藉任何权势,因此恳切的告诫后学说:“我们事业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治已而不治人,托底就下,不假半毫的势力啊!”这句话乃是我们劝世化人极其重要的一条纪律。 三界、五行、四大界,三者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体。三者与伦理之间,也同样是相互为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正确的运用三界、五行、四大界,才能尽好伦常,达到死心化性;只有死贪心,化禀性,把伦常尽圆满了,方能真正达到三界合一,五行攒簇、四大界达通的地步。三界性心身,是人的生成来踪,要清除心身的阴面,充实其阳面。某儒者问“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告子言性无善无不善,究竟谁说得对?先生说:“都对啊,性善,指天性说的;性恶,指禀性说的;性无善无不善,指习性说的。”这简短的解答,却道破了几千年来未有解决的疑案。先生经常教导后学要“去习性、化禀性、复天性”。世间纷纭、复杂的事物,人们形形色色的思想,到底怎样辨别其是非真假,衡量其阴阳消长呢?三界里的天命、宿命、阴命,乃是最好的识别和衡量的标准,所以先生教导人们“ 要止宿命、消阴命长天命。” 四大界,志、意、心、身是四种不同的境界,扩充起来,宇宙万有,无所不包。先生说:“五毒(恨怨恼怒烦)了尽,就是因果了(是出身界);贪心了尽,就是人间了(出心界);意念了尽,才能超出天堂需登佛国了(超出意界而达志界)。”这段话,是简明地指出了如何了脱尘寰,直达圣域的基本纲领。 五行,是先生沿用了古代金木水火土五个代词,但在内容和用法上,却与古代所讲的五行,有所不同。而是重在化除五行性中气禀之偏,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拨阴反阳。至于家道伦理,以至社会,也无不贯穿着五行,故不可与古代五行之说混为一谈。又如禀性、天命、宿命、立业、立命、立身、性命,先天等词的含义,均与前人讲的有所不同。 先生讲道,多用乡言俚语,但却从这些浅近而朴素的语言中,讲出了继往开来的大道理。例如:不争、不贪、不怨人、找好外、认不是,这对于后学来说,是多么熟悉的话呀!这每一个字,都有千斤分量,它代表了最浅而又最深的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需要下很深的功夫啊!它不仅是尽性立命的要道,更是性理疗病的主要途径。在家庭来说,它是解决纠纷与苦恼的关键。例如,婆媳之间的磨擦,是家庭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恐怕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不太好解决的问题吧(是有根据的)。那么丢开了找好处,认不是,再用什么办法,能突破这个难关呢? 人类在物质上满足之后,是否都生活得真正幸福、没有苦恼了呢?如果仍然有苦恼,怎么解决呢?尤其是家庭中的苦恼,更为显著,这就不得不在人们的自心上找原因了。况且,人们的贪欲和物质要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由财物上所造成的苦恼之外,还往往是因气火用事,彼此相怨,或性情不投,相互疑忌,而造成反感与纠纷,甚至酿成一家人同室操戈。例如:夫妻反目,父子相争,婆媳不和,等等,这就不能不在人们的自性中,找根源了。因此说,人们的环境与遭遇,多是个人心性的反照。总之,人们的痛苦与烦恼,一般的来说,不外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贪心,一是禀性。人的贪心是无止境的,禀性各有所偏,而禀性的根住在心里,二者相互作乱,便给人们带来了无边的罪苦,轻者烦恼度日,病苦缠身;重者无恶不作,身败名裂。因此,先生谆谆教导后学,要去私心,化禀性,最后达到圆满的天性,唯有性天之乐,方是真正的乐。况且带着私心的人,又怎能进去大同世界呢?这并不单纯是为了解除人们生活中一时的痛苦,而更重要的,是欲作完人达于至善的根本途径。 先生的话,都是些通俗的语言,读起来似乎好懂,但欲彻底领会其精神,必须通过躬行实践,尤其关于性理方面的论述,更是如此。 以一不曾读书的农夫,目睹世态之恶浊,竟有救人救世的胸怀,毕生致力于大同事业。其学说之影响,若是之深远;笃信力行之后学,若是之众多;所创事业,遍及广大城乡;所讲性命之学,化及妇孺寒微;发前人之所未发,明后人之所欲明;独来独往,兴航普渡,实为人类史上所罕见者也! 朱允恭 于一九六七年冬昌图县亮中桥 自 序 历史上古今中外,凡立说创业有伟大成就者,多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大学问家,从未有如我东北偏僻山沟里出生的一位目不识丁的农夫王凤仪先生者。他幼年家贫,不曾读书,少时为人牧牛,长则为人佣工,贫病饥苦,潦倒坎坷,备尝人间的无数艰辛。然而他即知即行,竟以超人的毅力、博大的胸怀和坚苦卓绝的实践精神,终于为人们踏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人生之路,创造人类史上罕见之奇迹。 凤仪先生发明了“性理疗病法”,使许许多多的沉疴痼疾,通过心性剖析,拨阴取阳的功夫,自然而愈;创建了数百处女子义学,使千千万万个负重压、不得自由的女子得以读书明理,人格独立;为了移易世风,革故鼎新,提倡“崇俭结婚”和“储金立业”,并喊出了“翻转世界,重立人根”的豪言壮语。 他曾北上乞讨访道,各处劝世化人,足迹踏遍东北大地、白山黑水之间;所创女义学,遍及热、奉、吉、黑四省,开始于清末,推展于民初,历时半个多世纪,受教益者千千万万。其业绩随着时代的推移,虽已成为历史陈述,然而,不能不使人们要提出新的问号,更留下不少新的课题。 凤仪先生阐发了“三界”、“五行”、“四大界”等性命伦理学说,为道德哲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其内容既有独创之气息,又具革新之意义。他既未读过佛经道典,又未学过圣经贤传;从不认师父,又不收门徒,他不是宗教信徒,不走宗教路线,但从不排斥任何宗教。那么他的学说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其生平事迹了。其全部学说都是从他的生平实践这一源泉流出来的。故本收第一部又称为《实践生慧》。 青年时期他曾患疮痨,后由于听讲善书,顿开茅塞,觉悟到愤世嫉俗、怨天尤人之非,致使十余年疮症霍然而愈,从此,发明了“性理疗病法”;不久,又为厌世绝食,死而复活,乃决心走出家门,劝世化人了;继则为救杨柏,义赴友难,豁然开朗,得明天道。从此,其身、心、性都得到洗涤净化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这便是凤仪先生发明性、心、身“三界”学说的来源。其余如“五行性”,“四大界”及家道伦理等一系列学说的形成,都可从其笃尽伦常父殁守墓,创办女子义学以及数十年周游劝世的事迹中寻出源流与脉络。 先生长期生活在偏僻的山沟里,对家庭复杂而微妙的伦理关系,体会得非常深刻。人们由于家庭问题解决得不好,便可带来许许多多的苦恼,尤其是女人更是压力重重。然而,这些复杂而阴暗的现象却为大人权威者们所忽视。即使古圣先贤,其教化所及,仅施于男人,而对女子的苦楚竟无人问津。为此,凤仪先生便大声疾呼地倡办义务女学,使女子学习文化,研究妇德女道,专救女子出苦。从清代末期开始,到一九三O年,东北及华北义学竟发展到四百余处。后来,他认识到仅凭兴办女义学,还不能彻底解决社会上的根本问题。于是便提倡崇俭结婚,注重胎教,从青年男女的心身教育入手,也就是从准备作未来父母的青年男女身上下功夫。因为他深知欲有好的国民,必须首先有良好的母亲,贤母必出自受过伦理道德教育的少女,所以他创办女子义学。从姑娘的教育入手。这者正本清源、彻底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提出了“重立人根”的豪迈口号。原来他并不满足于当世的移风易俗,而是着眼于千秋万代人类素质的改变,至于其理想何时能实现,姑且不问,但只凭一位目不识丁的农夫竟能有如此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三界”、“五行”、“四大界”,是其学说的主体,伦理家道是其学说的重点,二者构成一个有完整体系的学说。用它能够正心、修身、齐家,用它可以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人可以止于至善。他发现人们的苦恼不单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贫困而造成的,而精神上的因素尤为重要;因为物质的再丰足也弥补不了心灵上的空虚,家庭的不和睦,不一定都是因为贫穷。因而发明了性理学说。讲求性、心、身“三界”的修养;调整金木水火土“五行性理”之偏,以求拨阴取阳;更有“ 四大界”志、意、心、身四种不同精神境界的阐明,以明确人生的正路与归宿,它不仅为了解除人们一时的烦恼与痛苦,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指出了了脱尘寰超凡入圣的光明途径。所以四大界学说的提出,可称在人类史上对人生解脱之道的又一次大阐明。他“言近而旨远”,用极浅近的语言却道出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对我国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在客观上起到了由博反约、化繁为简的伟大作用。 先生闻道即行及劝世化人的实践,有力地批驳了千百年来读圣人之书,不行圣人之道的偏颇之风,以恢复圣人的“学道是为了行道”的崇高目的。 储金立业办法是凤仪先生为了止息争贪,一心为公益服务而解决生活的一种办法。其实质是从他守墓出山之后,就一贯倡导的“人是公人、产是公产”这一观点的实践。也即是教人们从自私自利的罪恶泥潭里把根子拔出来,重新栽到人是公人、产是公产的大同社会的土壤里。所以他常说将来要造成一个“立业世界”。他认为崇俭结婚和储金立业是改造社会重要的两大关键。 先生晚年,目睹女义学里,多有染上城市浮薄之习者,与昔日创建女义学之宗旨,相去日远,因而谆谆教导后学要“下达”社会底层,深入乡村,建立纯以凤仪学说为指导思想的“道德新村”,使崇俭结婚与储金立业者得以安家落户,则“重立人根”之宏图大计便有了脚踏实地的开端。直至凤仪先生逝世前(一九三七年),他所创办的女义学、会体、性理疗病社、安老所、怀少园及孤儿学校近八百所。 凤仪先生出身极为平凡,但做出了极不平凡的业绩,并发明了承先启后的性命伦理学说。他生平所走过的路,不禁使人们发出由衷地赞叹,且引起人们的深思。他离开人间已六十多年了,然而他是一颗深埋地下已久的明珠,今天发掘出来,真假是非,可由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鉴赏,使这位相互的思想家的本来面目如实在呈现在读者面前。发挥其在人类发展史上应有的作用,这便是笔者最大的心愿. 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是《王凤仪传》,第二部是为《王凤仪性命哲学概要》。全书包括凤仪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全部学说。展现了先生闻道即行的精神与救世化人之宏愿,终成为由诚而明的大智慧之觉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第一篇 青少年时期的探索 王树桐字凤仪,一八六四年(清同治三年)十月初三日,出生于朝阳县南一百五十里云蒙山前树林子村,这里是偏僻的山沟,地瘠民贫,文化落后。 凤仪先生祖籍河北省密云县石匣镇,十世祖王富有于顺治八年徙居热河省朝阳县,入蒙古籍。世代业农。曾祖英,祖父德泽,父清和,母李氏,兄弟四人,先生行二。家贫,不曾读书。(凤仪先生以下多简称先生) 第一篇 青少年时期的探索 1.纯真的童心 凤仪先生素性淳厚,幼年,母亲给他们兄弟四人做了两个兜兜(肚兜)。三弟四弟看见了,非要不可,惹得吵吵闹闹,母亲很难过。先生便对母亲说:“我不爱戴兜兜,给弟弟们好了。”便暗暗立志道:我永远不戴兜兜。知道妈妈为此难过心,流过泪。 一年秋天,家中用小工(女工)掐谷穗,按捆计算工钱,母亲说某小工掐了二十捆。工人说掐了三十捆,争论不休。那小工说,我们不必争论,等你那公道儿子回来(指先生),一问便知道了。等先生回来,母亲一问,真是三十捆。因此,人都称先生为公道人。 2.牧牛 因家贫,未读书。十四岁为族人王树德家牧牛,连做三年,上工时,东家吩咐上山放牛,要把牛放饱了,饮好水。注意不要让牛吃了人家的庄稼。东家奶奶叫他晚上烧好几铺火炕,喂几头猪,挡好鸡架门和猪圈门。 先生就按东家吩咐的话尽力去做,绝不使东家操心。放牛时,不和别的放牛的在一起放,因为他们把牛圈在一个地方,就只顾自己玩耍,有时牛跑远了,就狠狠地打。也有因牛顶架,把牛顶伤了的。先生看着实不忍心,便找青草多的地方去放。尤其对孕牛和病弱的另外放牧,务必使其吃饱。 生牛犊时,若遇冬天,夜间先生就把牛犊抱入伙房里,怕它冻死。所以先生放的牛都吃得肥胖。他常说:“因为有牛,东家才雇我放牛,我才有饭吃。若是不爱护牛,就太没有良心了。” 小人觉多,先生恐怕睡着了误事,便给年长的人磕头,求人招呼他,好早点起来,事事认真。 3.不使母亲惦念 先生为人牧牛,有时回家,母亲给他饽饽,他不吃。母亲问他为啥不吃,他说,已经吃得太饱了。他的意思,若是吃了,母亲必要疑惑,东家的饭食不好,儿子吃不饱,更加不放心,总要天天的惦念,所以一口也不吃,好叫母亲放心。 先生家贫,兄弟又多,知道母亲做鞋困难,所以天天光着脚放牛。有一天,东家有事命他去亲戚家,他想回家穿鞋,又怕妈妈为难,就光着脚去了。次日回家和妈妈一说,妈妈数责他:你不穿鞋,人家不笑话我吗?先生默然。 先生后来讲孝道的时候,常讲孝身、孝心、孝性,不使父母惦念。 4.对喜和忧的思考 少年时候,一天,祖母在田间干活(割大烟),叔伯姐姐和祖母吵骂,伯父在旁边听着,并不管他的女儿。当时先生看见这种情景,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人们当生儿孙时,亲友都要来贺喜。可是像我祖母得我伯父和叔伯姐姐这样的儿孙,又有何喜可贺的呢? 这件事引起先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反复的思考,从而懂得了世上喜中有忧,忧中有喜的事情是常有的。这样的事例太多了,譬如一家娶来媳妇,大家以为是大喜的事情,纷纷来道喜。然而,婚后不久,夫妻反目,或不孝敬父母,闹得全家苦恼的,不是大有人在吗?又譬如有的从小家贫生活困难的孩子,当时看来是很苦的,是可忧的。然而,在穷苦的环境中,却锻炼出克服困难,独立性很强的品格,后来成才而成就大业者,古往今来,并不乏其人,这不是忧中有喜吗? 从此,先生好像明白了好多道理对人们认为可喜的,他不一定以为喜,对人们认为可忧的,他不一定以为忧。 5.过家还有个头没有? 先生随父亲在田间做活时,问父亲:“人们都辛辛苦苦地过家,还有个头没有?”父亲说:“过日子还有个头吗?”先生不以为然,心中暗想,过日子哪能没头呢?想了好久,才明白了,一个人有五亩地就够用了(根据当时朝阳的情况),有余力就可以助人为世。后来先生有两天(垧)地就不再置产业了。 先生的大哥大嫂不和,天天口角,听常了,心里万分厌恶,便自己立志道,将来结婚后,一辈子也不打架。当时觉得这个家太苦恼了,便暗下决心,要离开这个家,非逃跑不可!这样自言自语地说过多次。过了两个多月,母亲又听他说要逃跑的话,就大哭起来。先生知道伤了母亲的心,便立时给母亲磕头,安慰说:“妈妈放心吧,我决不逃跑了!但是我要出外边去扛活(佣工),只要听不着他们的吵骂就行了。”这年先生十九岁。 先生觉察到,不仅仅自己家是这样苦恼,村中经常吵骂,不和睦的家庭,比比皆是,所以人生苦恼,很大部分是来自家庭,家道伦理不改善,人们是不会幸福的。后来先生决定改变世风,才从家庭开始,尤其夫妇间的关系更为关键。 6.从反面找好处 一八八二年光绪八年先生十九岁开始为人扛活(佣工)。夏日在田间锄草,因为连雨天,杂草太旺,不好铲。过路的说:“ 嘿!这才是卖工夫的养老儿啊!”(草荒,卖工夫的人活多,可多赚钱。)大家闻言哈哈一笑。先生觉得这话很有意思,这不正是从反面找到好处吗!从此,先生每逢有缠手事,便从反面去找好外,可免除许多苦恼。 “找好处”三字,后来所以成为其性命伦理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确渊源于此。不论在家庭中或社会上,能恰当的运用它,人际关系,没有处理不好的。更重要的是,找好处是拨阴取阳的重要方法,对自己的修养以致精神境界的提高,都是极为有利的良方。尤其处在挫折或逆境中,用找好处可以解除许多苦恼,能寻找到精神“出路”,“化烦恼为菩提。”所以在团山子极肮脏的高石匠家,也同样完成了半年的工期。 7.“做活的”是谁给起的名呢? 先生在锦县十里台孙家扛活(一八八四年二十一岁),连做四年。初到时是托张表兄给找活。表兄问:“你打算多少钱做?”先生说:“这话说的,我托你给找活,你看我值多少钱,就给我找多少的活吧。”表兄道:“我看你多说值三十吊。”先生说:“你就照那些钱给我吧。”表兄道:“三十吊你就做吗?”先生道:“那可不是怎的,你看我值那些钱吗!”表兄以为便宜,就把先生留在他家做工了。 上工不久,就接班赶车,一连赶了四年。初到时,张家当客人招待,小孩都呼表叔,上工后便视同佣人。到吃饭时,孩子们招呼道:“做活的吃饭啦!”先生乍听到“做活的”三个字不怎么顺耳,有轻视人的口吻,便引起了深入的思考:是谁给起的名叫上“做活的”呢?天天想,天天问,一边耕地一边问。一气悟索了三个月。到在最后的半个月,虽有对面人说话,可以看见他嘴唇动,也知道他发出声音来,但好象距离很远似的,声音很小,所以不能接言。 这样悟了很久,才明白了,是天给起的名,众人是天。“名者命也”,既是天命,必有天理,既是天理,必有天道,把天道尽了,就是天德,得着天德,准享天福。天道是什么呢?又悟了好久,才知道:是要做得活了,不但自己活了,还得把人家活了才是。既能活己,又能活人。要想真正“做活”了,得叫人家佩服了就是道。如果只顾多挣工钱,少做活计,还挑剔吃喝,走一处弃一处,这就是“做死了”。悟得此道后,天天乐,贪黑也乐,起早也乐,饭菜好歹,或早或晚,绝不挑剔。众人佩服了就合天道,众人是天啊!东家奶奶看先生种地也行,赶车也会,样样都行,夸奖说:“王老二真可以啊,是满台转啊!” “名者命也”,“命者名也”。这一命题,是先生从躬行实践中悟得的,是其全部学说的起点。不论干什么都要把它干好。在家庭里,当儿子要把儿子当好,当丈夫要把丈夫当好,当媳妇要把媳妇当好……;在社会上,要干一行爱一行,尽职尽责,让众人佩服了,这就叫作“立命”。这乃是先生对“立命”说的全新解释。 8.“他们为谁争呢?” 先生在十里台孙家找活时,有一天,村中有兄弟分家,为了争家产,吵起架来,拿刀动枪的,险些闹出人命。先生暗暗想道,他们为什么争呢?争来的财物交给谁呢?想了一天,忽然明白了,啊!这是争分家产的世界,分了家产就不要老人,致使老人孤苦无依;但是女人他可忘不了,准得带着,他争得来的财物都是为了妻子儿女啊。当时先生正在拾粪,就大声喊到:“我非当个格子样(特别人)不可!”伙伴们瞅瞅他,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种同室操戈的现象,使先生的内心震动极大,许久平复不下来,但为后来他决心移易世风,改善社会的壮举埋下种子。 9.从老东家那里懂得不少传统伦理 东家张某是先生的表兄,较先生长四十余岁。在少年时,因为避难,曾久住先生家。他知先生曾祖的故事甚详,得暇便讲给先生听。 常听表兄讲先生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读过书,而曾祖父尤有能文善书之名。乡镇商家,每当年末,都请他去给写春联。先生想到自己,一天学也未上过,可以说目不识丁,将来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呢?想到这里,非常惭愧,因而立志,无论怎么贫苦,有儿子非令他入学读书不可! 给张家做活,数年未曾误一日,活计又好,工资又低,应做的活计不用吩咐,所以东家(表兄)特别钦佩。张表兄是个读书人,每逢先生在院内工作时,他便在旁边给讲故事。如《庄子扇坟》、《吴保安弃家赎友》、《羊角哀舍命全交》等等,先生听得极感兴趣。后来先生明白“三纲”之道及劝世化人,舍命救杨柏等事,都是从这时听故事种下的因。 张东家又常对先生说:“会赶车就会过家;会当人就能聚万灵。”这几句话对先生后来为人处世的影响极大,成为先生的座右铭。 由于张表兄常讲一些历史故事,所以使先生对孝悌忠信仁义道德等伦理观念就更为加强了。有一次先生赶车去锦州给东家卖粮,卖烧饼的瞅着先生说,卖点烟钱酒钱吧。他的意思是背着东家,可以用马料换钱打酒买烟。别的车夫争着买卖,先生说,不会抽烟,也不会喝酒。心想,我出来时,东家信着我,我若干那种事,不但对不起东家,连马也对不起,不仁不义不信的事绝不做。 先生对周边的人和事都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他曾说过:“我在年轻时,就知道清朝的气运要不久了,从哪里看呢?那时旗人(清代隶属八旗的人,特指满人)当兵的,吃了早饭出营就要到烟馆、酒馆茶馆妓馆去,午间到农家去找饭吃。我从他们腐败堕落的行为中,就看的很明白了。” 先生二十三岁与白守坤女士结婚。家境十分贫寒,结婚时,母亲只给他做一双套裤。表弟李全奎说:“姑母呀,你给我二哥结婚就这么办行吗?”姑母说:“我的儿子我信得着啊!”先生回家真没有一点说。 先生夫妇锐意兴家,所以力行勤俭。这时先生做一年工挣七十吊钱,但他有时拿七十二吊钱回家,怎么呢?他上工时带两双鞋,穿一双卖一双,就可以多得两吊钱,他们当时真是勤俭极了。 先生不仅孝敬父母,同时也深知妻子在家中的苦楚,所以能理解和体贴。尤其兄弟们在一起同居,妯娌之间难免发生一些矛盾,对这种现象如何处理呢?先生曾自述道:我在外做工,回家时,不用出声,妻子必定要告状,说这个不好,道那个不对,这时候无论怎样不乐意听,千万别阻拦她,一定让她把话都说出来,好要不说出来,把火拘在里边,准要有病。她要是五天说完,等八天后再问她:“家人既然都对不过你,你又怎样对家人了呢?你还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呢?”问一句就别问啦,再过两天再问,像用水浸润东西似的,渐渐地渗入,叫她自己悟,悟明白了算。凡是她说对方有多少对不过她的地处,正是她有多少对不过对方的地处,那是丝毫不错的。这是古人说的“夫妇有别”,就是各行其道啊。 二十三岁这年腊月初,母李太夫人逝世。母亲一生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对于宗族乡里非常优厚,临终之前,先生归来。母亲对他讲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的道理。村中哪个人心好,哪个人心坏,好的坏的又都得到什么样的后果。每家上三代的行为什么样,子孙结果什么样,都丝毫不差。这样讲述三天才逝去,终年五十一岁。先生从母亲的遗教中深深地领会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大道理。 10.夺周姑父的“志” 先生二十五岁(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在朝阳县白枣树沟周家佣工,周姑父是白枣树沟一带很有威望的人物。前年先生家为了生活急需,借周姑母的衣物典当了,已为赎回很多,仅剩下十八吊钱的一个当票了,姑母屡次催索。冬月先生下工回家,母亲说这事。先生说:“剩那么一点了,和老姑说说,也可以缓到来年。”母亲说:“不行啊,若不给赎回,你老姑要打发人来咱家住着要!”先生说:“我去看看。” 先生便同大哥去老姑家,一到屋,周姑丈用手指着先生说:“你们兄弟四人,没一个好人,一筐木头砍不出一个楔子来,听你老姑说,数着你不错,你也不行啊!”先生一声不出,心里想或许是因为亲戚关系,出于热心好意,恨铁不成钢,才说了这些话。但是亲戚须有一点亲戚的表示,你家已经杀年猪了,厨房挂着肉,看你给做吃不?然而晚饭时,把先生哥俩打发到伙房同伙计(佣工)们一样吃去了。第二天鸡叫时,先生把哥哥唤醒,同去锦州十里台张家借钱,把“当”赎回交还了。 第二年腊月,从十里台张家下工时,先生特意到周姑丈家,姑丈问:“明年还做活不?”先生说:“做”。姑丈说:“你今年挣多少钱?”先生说“挣七十吊。 ”姑丈说:“我也给你七十吊。”先生说:“行。”心里话,你不给我钱,我也来给你做,我到底看你怎样成的“字号”(俗谓性情豪爽,人所共畏的人叫字号)。 姑丈虽然脾气不好,但对他妈是很孝顺的,“晨昏定省,冬温夏凉”,断做得无微不至。不论大事小事,只要他妈一开口,他都服从。有一次,地邻把他家的地,窃占去一条垄,他去交涉,地邻又横不讲理,他想进城打官司(进行诉讼)。向他妈一说,他妈便批驳道:“祖上的家法是吃亏常在。俗语说:穷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你明天请厨师做几桌酒席,请老亲少友来见证,由他指定地界,另立界石。免得日后子孙再起纷争。”姑父立即遵照办了。第二天,众亲友到齐,他当众向侵占地的人赔罪说:“家母说地是先人所置,我弄不清楚地界,今天在众亲友面前,向你道歉。麻烦你和众亲友,同到地里去,指定地界所在,另立界石,免得再伤和气。” 由这可桩事,先生深知周姑丈是从孝字上兴家立业,成的名。 但是他的孝道还有很不圆满的地方。他有个姐姐,穷无所归,住在他家里。姑丈夫妇在上屋吃小锅,叫他姐姐到伙房(工人的饭房)去吃饭。先生从这宗事上就知他对孝字上做的还不够。便把这事记在心里,准备将来乘机劝告他。有一天,先生正在门外倒粪,姑丈在那边,对一些人夸他当年怎么尽孝,正讲得洋洋得意的时候,先生便大声说:“我不佩服啊!”姑丈立即转过身来,面带怒容,连连问道:“你怎么不佩服?你怎么不佩服?”先生说:“你只能孝身,不能孝心,所以我不佩服。”姑丈更大声说:“你得给我讲明白。”先生说:“你姐姐是不是你父母的心尖,她来了,你叫他在伙房吃饭,孩子们还骂骂吵吵的,你父母若在世,心里能不难过吗?让父母心难过,能算孝吗?”姑丈听了,好一阵子说不出话来,然后竖起大拇指说:“我摊着你这样亲戚有德!我摊着你这样亲戚有德!”从此,他便十分敬佩先生了。立刻把姐姐请到上房,痛哭流涕地悔过,以后就让他姐姐在上房吃住。先生觉得这是一次十分得力的“夺志”。 11.“庄稼人的责任小吗?” 周姑丈的长子国元以教书为业,文名重一方,就学得很多,每年的薪金收入也不少,态度很傲慢。 五月份国元同先生去镇上赶集,他给孩子买了五吊钱的饼,他父亲吃素,他给买一吊钱的白菜。他父亲当着先生的面夸儿子能尽孝。先生心里话,真罢了,那还算尽孝啊!为你孙子花五吊钱,为你花一吊钱,你就受不了啦。心里不佩服他们。 一天早晨,表兄国元看马槽里没有草了,他拖着长声,用很高的声喊到:“给马添点草。”先生没有好样的回答道:“你以后别教书去了,你就在家里看马槽吧,难道你没在家,那马尽饿着啦!”他没作声。 第二天早饭时,国元自豪地说:“我们教书的责任大呀!忠臣孝子哪一个不是教书人教出来的呢!”先生听着也不作声,吃完饭,先生对他说:“你只知道文人的责任大,你不知道世上各行各业每个人的责任都是同样的大啊!我虽是农人,我可知道我的责任不小于你的,像我在你家做工,尽心竭力种地,若多打一粒粮食,天地间就多了一粒粮食,少收一粒,也是天地间少了。我在你家扛活,我若不好好种地,百亩地可以少收十石,若算你家少打粮了,你全家得全年不吃饭才能补上,若算我个人少打粮了,我得十年不吃饭才能补上,但你家和我都不曾少吃顿,到底少谁的了呢,是不是天下少了粮食了呢?这样说,我的责任也不是很重吗?你自以为责任大,若没有庄稼人种地,有钱你却买不到粮,活活得把你饿死!你要知道,世上各行有各行的天命,缺哪一行也不中,所以职业虽然不同,而为人类造福是一样的啊!”说到这里,他也就无言可答了。 12.“谁赔谁挣?” 在周姑丈家佣工时,伙友王老四是打头的,挣一百四十吊钱,先生挣七十吊钱,还有个老头挣三十吊钱。三个人一同铲地,王老四已经铲一根垄了,那个老头还没起来呢,因他挣钱少,所以才这样。而先生虽然工资少,但铲地特别认真,留苗锄草,毫不马虎。王老四对先生说:“若按你做的活计,所用的心计,使用的力气,都比我强的多。可是你只挣七十吊,只有我的一半,你太吃亏了!我想你铲地何必那么认真,不大离行就行了。”先生说:“ 你赔得多,你知道吗?你虽比我挣一倍钱,也没有比我多铲了,这就是“我有余,你不足。”正是我挣了,你赔了。再说东家也不容易,要有土地、粮食、种子、粪肥,还要雇人工,专为的种地,还要老天刮风、下雨、日晒,由春天盼到秋天,才能收割到家。若是只因为我们工夫不到少打了粮,我们能对得起谁呢?对自己是亏良心,对东家是不忠实,对老天是亏了天理,我才不干那事呢!“ 先生曾深在感慨地说:“这个赔挣知道的人很少啊!” “再说咱们三个人一块干活,那个力气差点的老头,你还不能好好的领导他,帮助他,你铲的地,你要替他铲半根垄,领着他,他不也就赶上了吗?假使一个家庭若有咱们这样三个媳妇,家不就糟了吗?” 说这话时他绝不相信。哪知四十年后,先生在东三省已倡办了许多义务女学,后来在朝阳由张雅轩、徐瑞林创办女子师范学校,王国华任校长,请先生去参加开学典礼。先生一下火车,戴县长同许多人在车站欢迎,王老四也在人群里看热闹,先生一眼看见王老四,弯了很大的罗锅(驼背),便向前行个礼。王老四惊愕地说:“我听说你好了吗!”先生道:“我不是现在才好的,当年咱们俩扛活一起铲地时,我就知道我好了!你也很好吧?”王老四说:“记得,不过现在已老了,后悔已晚了,那么我现在还有什么出路啊?” 先生道:“你今后可以天天捡粪,随便倒在别人地里,拿为自己的心为别人服务就好了。”于是王老四很认真的,依照先生的话做去。不久,有一家财主发现自己地里有一大堆粪,便收留王老四住在家中,供他食宿,每天随便捡点粪就行,王老四从此真有了安身之处。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第二篇 尽伦立命 1.迎养祖父 先生的祖父原先由先生的父亲奉养,先生的父辈兄弟四人,先生的母亲看自己的四个儿子都能挣钱了,将来必定发财,祖父还有点养老产在先生家,如果发财了,若叔父伯们借口分家,那不是要吃亏了吗?因此,先生的母亲就叫先生的祖父到他别的儿子家去生活。先生当时才十九岁,虽极力反对母亲那样做,但也奈何不得,只是痛哭终日罢了。 先生二十五岁时,二月十九日祖母去世,当月二十五日就把祖父接过来了。 先生祖母去世后,先生的二伯母是寡妇,祖父觉得住在一起不方便,才搬出去单过,独自生活,年老体衰,困难重重。先生心想,祖父有四个儿子,十四个孙子,还自立门户,没有服侍,便下决心迎送祖父。二月二十四日先生向周姑丈请假回家。在屯子外边的小庙旁边见到爷爷,问道:“爷爷,你老认识我不?”爷爷说:“这话说的,你是我孙子,我怎不认识呢?”先生说:“我怕你老不真认识我呀,我是你的真孙子呀!你老太苦了,明天上我家去吧。”先生回家不曾说这事。第二天,祖父提了几件祖先遗下的破锡供器,夹一条破毡到先生家来了。孙媳妇(先生妻)问道:“爷爷做什么来了?”爷爷说:“我来找我儿子来,我四个儿子已经死了三个,现在只剩下你公公了,所以我来找他。”先生的父亲说:“那可不行,树桐养我一个人就很为难的了,你老若再来,他哪能奉养得起呢?”先生在旁边赶紧的接过说:“爸爸,你老千万别这么说,他老是我的爷爷,你老是我的爸爸,我能养活起你老,也就能够养得起他老,我就是讨饭吃,也要养活你们老二位啊!”因此,祖父就在先生家了。 第二天,伯母婶娘们知道了这事,就都说道:“树桐既然把爷爷接过去,他爷爷的养老地和饥荒(外债)也都给他吧。”说着就把三百多吊钱的饥荒都推过来了。起初这饥荒是由先生的父亲兄弟四人分担,把祖父的养老地也分开了。但那每股的地仅值二十吊钱,每股摊饥荒八十吊,这回大家就都推到先生身上来了。老婶把饥荒交过来,那点地可不给先生。后来二伯母的地也不给先生了,只有大伯母的地真给了。先生一想,反正这饥荒自己都担过来了,还要她的一点地做什么,不如给她吧。因此,先生只落得还债,而没有接爷爷的养老地。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先生曾自述道:我祖父被我母亲辞出去的时候,因为他不乐意去,故意向我家要三百吊钱走的。我母亲死后,我迎送祖父,祖父带来三百吊外债。我认可还债,也要接我爷爷,这不正是和我母亲的心相反吗?但是母亲向外撵我爷爷是亏孝,我父亲不能制止这事,是失了夫纲。我这样一做,把父母的罪过都给赎了,如果陷父母的罪不能代赎,又怎算孝呢? 2.迎养祖父被告 先生迎养祖父的第二年冬月,正在朝阳县团山子李家佣工,还没下工呢,婶母在家自己把头打破,捏词去官府控告说是先生给打的。她的目的为的讨债,她认为先生既接爷爷,就该替爷爷还欠她的债。说爷爷欠她一千吊钱,就得由先生还这笔债。 先生的父亲听说了,便很着急的说:“这可怎么办?”先生对父亲说:“我迎养祖父是为了尽孝,若因被告就说出这话来,祖父听着心里能安吗?祖父心里不安,你老能算孝吗?你老千万别说那话。”后来祖父得到被告的消息,自己说道:“她是告你吗?那是想要吹倒我的高梁树呢!”(朝阳一带以高梁米为主要食粮,意谓因她一告,日后就没有敢养他了。)先生立时对祖父说:“爷爷你老不要愁,我是你老的真孙子,我虽穷为乞丐,也必要背着你老去讨饭,我绝不能把你老扔了,爷爷你不要愁。”先生这时一面谏诤父亲,使父亲不致陷于不义,一面还要安慰祖父,使祖父安居无忧。 后经人说和,婶母给先生三亩地(山坡地终值二十吊),先生给她一百四十吊钱,才算了结。 3.长疮痨 先生素性寡言笑,好沉思,愤世嫉俗,尤其对赌博更是极端反对。人们春种、夏耘、秋收、冬藏,辛辛苦苦的忙了一年,好不容易把粮食收到家里,一到过年,不论男-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 王凤仪 来自 山沟 智慧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