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串讲笔记.doc
《美学串讲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串讲笔记.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美学串讲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单选]中国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在其著作《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多选、简答]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4)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单选]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主张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其代表作为《艺术即经验》。 [单选]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二、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多选]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名词解释]审美意识:指人类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两个层次。 [单选]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三、美学的哲学基础 [单选]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 [名词解释]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坚持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里,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单选]美学学科的核心研究方法为哲学方法。 四、审美与人生 [单选]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 [名词解释、简答]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情境。它具体地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这种情境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多选、简答]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2)美与审美形态;(3)美感与审美经验;(4)艺术和审美教育。 [名词解释]审美关系:就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单选]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 [名词解释]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名词解释]审美形态: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名词解释]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它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简答]审美经验的特点:(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单选]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名词解释]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将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简答]审美需要的特征:(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互相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名词解释]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简答]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审美理想作为一种具有导向性、规范性的观念,本身就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选、简答]审美趣味的特征:(1)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2)影响主体审美情趣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简答]判断审美趣味的标准:判断一种审美趣味是否健康关键是要把握两个因素。(1)我们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个人的审美趣味无论具有多大的分歧,它总是要在审美对象当中进行选择,它所做出的评价也必须符合对象的审美价值。(2)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因此,好的审美趣味必然不会完全局限于对象的具体特征,而是积极地把对象与主体的审美理想联系起来,由此做出的选择和评价才是真正具有普遍性的。 [单选]黑格尔提出了“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著名命题。 [论述]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1)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它根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2)审美活动在各种精神活动中最具有个性化。在一般的精神生产中,主体必须从现实的生活世界抽身出来才能使世界与自己相对立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就在自己当下直接性的生存过程中体悟着生命的意义,就在与对象相融相通的生活状态中探寻着生活的真谛。(3)审美活动把感性、个别性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永远是随着人生而不断变迁、不断深化和不断丰富的。 [简答]简述审美活动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所谓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当主体囿于直接的功利目的时,他不可能成为审美主体,客体也不会作为审美对象向他呈现。被某种有限的功利性目的所操纵、所支配的人的存在,是一种与人的真正自由本性相疏离的单向度的片面的存在。审美活动就是对这种存在状态的一种积极扬弃与克服。审美活动虽然在其自身中剔除了直接的功利目的性,却并不意味着它与功利性的绝缘。相反,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状态提升。所以说审美活动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简答]简述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1)自律性与他律性统一是审美活动的特征之一,所谓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2)所谓他律性,是说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它与人类的其他实践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并受其影响,因此,审美活动具有他律性。所以说,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论述]论述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审美活动具有开放性、可能性、超越性,它是一种面向未来、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因而使人从平凡、琐屑的世界中超拔出来。(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在审美活动中,人从片面走向完整、从单一走向丰富,从被肢解的实际人生中找回已经失落了的本真世界。(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在审美活动中,人暂时摆脱了种种现实的功利关系,进入了理想的、超越的存在状态,人的本质力量不再受到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因而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达到全面、充分的自由与和谐。 二、审美活动的主体与对象 [单选]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 [多选]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名词解释]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在这里,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刹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 [简答]审美惊异的特点:(1)审美惊异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2)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名词解释]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简答]审美对象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原则:所谓多样,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所谓统一,则是指审美对象各个不同的部分和不同的物质因素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映照,从而有机融合的内在关系。“多样统一”也就是寓多于一,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中保持着内在血脉的一致性。 [名词解释]审美澄明:(1)指在审美活动中达到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实现了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澄明之境,是光明、敞亮的境界。(2)在这种境界中,审美主体的精神与情感都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中,而审美对象的意义也充分地显现出来,最真实的自我和最真实的对象交融在一起,从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境界中去。 [论述]为什么只有审美活动中对象的审美条件才能现实地向审美对象转化?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世界中,事物对象存在的本质性往往处在被掩盖或被肢解的状态。功利性活动以直接拥有或攫取存在物为目的,它使事物的本真性消解在它的有用性之中。科学认识活动为了寻求在某种确定条件下的事物规律,则不得不把运动中的事物抽象化,并把它作为已经完成的东西加以分解与剖析,在这种过程中活生生的事物也就必然蜕变成一种死的标本。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事物对象才既超脱了功利性,又摆脱了抽象的分析,而得以如其所是地显现自身,才带着它鲜活的生命力和本真性向主体敞开和呈现,审美对象就得以现实的生成。 [论述]审美对象的特征。审美对象具有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1)非实体性。它指的是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它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之一。 (2)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就是说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一方面,任何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另一方面,真正的审美对象又决非仅仅表现为一种有限的单纯的物,无论是自然现象、人文景观还是由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如果它们缺乏内涵,了无余韵,不能使人从中看到更多、更深、更远的东西,它们也就很难转化为真正有价值的审美对象。 三、审美活动的发生 [论述]“游戏说”的意义和缺陷。席勒以游戏说对审美发生所作的阐释,既包含深刻的洞见,也具有明显的不足。首先,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内在的必然关系,这种思路及其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肯定的。其次,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的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把游戏说作为一种审美发生理论来看,它显然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主要表现在它根本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同时,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乎可以看成是同义词,这样,说审美产生于游戏,无异于说审美发生的根据就在于它自身。这显然是难以成立的。 [论述]“劳动说”的定义和缺陷。劳动说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持这一主张的代表性人物是普列汉诺夫,他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作了更加深入、系统的阐发。他认为劳动先于艺术,人的心理本性潜在地包含着某种审美的要求,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使这种潜在性转化为现实性。此外,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 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及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的观点是十分深刻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劳动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也忽视了从物质性的生产劳动和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所需要的中间环节。 [单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 [论述]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2)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它实际上是人类符号创造行为的原始形态,它本身就蕴涵着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最初萌芽。(3)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单选]审美活动发生的标志是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 [名词解释]审美意识:概括地说,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多选]原始人在物质生产中的装饰活动有两种:一是装饰化的器物造型,一是器物装饰。 [单选]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是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一种重要标志。 [多选]原始人的自我装饰大致可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一、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 [名词解释]审美形态: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名词解释]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 [名词解释]自由人生境界:是指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也就是审美境界。 [单选]审美形态是审美体验基础上对审美活动进行的反思和总结。 [多选]对审美形态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有:(1)美的形态;(2)审美风格;(3)审美类型;(4)审美范畴;(5)人生境界说。 [多选]确定最基本的审美形态,需要的基本标准有:(1)广泛性或普适性;(2)统摄性;(3)历史性。 [简答]审美形态的特征:(1)生成性: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2)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3)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4)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名词解释]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二、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简答]审美形态的历史性:审美活动作为特殊的人生存在的实践,是人的全部存在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人生实践所具有的社会历史特征,决定了审美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审美形态的历史性特征。 (1)审美形态的历史性,首先表现为审美形态是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理想的反映。(2)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还表现为,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这种变化使得审美形态在历史性中具有了当代性,从而赋予审美形态以新的时代内涵。 [单选]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主要是一种象数思维。 [单选]柏拉图的“回忆说”把纯粹精神性的真与善看成是美的至境。 [论述]审美形态与思维的关系。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中,与人们的思维方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类各民族在实践活动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也有了许多不同的特点。(1)就中西思维方式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主要是一种象数思维,这种象数思维没有从原始思维中完全分离出来,其主要特点是天人合一,主客交融,重视体验、综合和整体把握,最基本的思维单位是物象与数的结合体,最主要的思维方法是触类旁通、神与物游。重视通过对于象的描绘来把握隐藏于现象世界之后的意义。从而产生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言不尽意、立象尽意的观点。(2)西方古代的思维方式经历了由具象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逐渐形成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客两分,重视理性、经验与逻辑分析,最基本的思维单位是概念,最主要的思维方法是逻辑归纳和演绎。而且,这个过程和方法必须借助语词来实现。逻辑思维的成就以系统知识的形态反映出来,也就是把现实事物看作是无限细小部分所组成的复合体。原子主义和还原主义成了西方思维的主要模式,其目标是透过客观事物的现象认识其内在本质和规律。西方美与丑、悲剧与喜剧等体现二元对立性质的审美形态的产生,与上述抽象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论述]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文字对审美形态的形成有明显影响,与人类生活、思维、哲学以及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同样的事物,语言表述可能会千差万别。因此,这就决定了语言文字在性质、功能、表现形式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审美形态的差异。 (1)世界上的语言文字简要地可以分为表音和表意文字。以汉字为代表的表意文字,属于表意性的象形文字,能指和所指结合紧密,每个汉字都是一个意象,它本身融合了人作为主体的感觉、体验和想象。而拼音文字的能指和所指是完全随意性的,是理性的产物。汉语高度重视词汇,其结果是通过思维中丰富的想象力凝聚语言。 (2)西方语言重视语法,把语言引向了哲学本体论,凝聚语言的是逻辑性。表现在句子形态上,汉语多简单句,富有跳跃性,可以称之为诗性,属于抒情语言;西语则多冗长的复句,句子之间粘连紧密,充满逻辑的力量,长于叙事和论证。 总的来说,汉语本身更具有形象性和审美性,西语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思辨性,这样的特点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潜伏在中西方人的思维深处,影响着审美形态的演进。 [论述]审美形态与文化的关系:审美形态与文化形态互为影响,审美形态的逻辑总结和提炼与特定的文化密切相关,审美形态形成后又表征为具体的文化。东西方由于文化精神的差异,导致审美形态也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关系方面,哲学思想更为重要。 (1)审美形态与宗教的关系,西方审美形态的孕育一开始就与宗教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长期受到古代希伯莱教和基督教的影响,注重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上帝和理性成为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两极,审美活动最初也与宗教活动密切相连,如悲喜剧就与酒神和日神精神有关。中国的审美文化则具有世俗化的特征,和西方相比,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与宗教关系并不密切。 (2)审美形态与哲学的关系,西方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受到哲学思想变迁的制约与影响。中国的人生哲学几乎千年不变,变化的只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完善和修改,天地、天人、阴阳文武、文质、情采都贯穿了“中和”思想,形成为“中和”的审美形态。 三、优美与崇高 [多选]优美与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 [多选]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明确地把美分为“秀美”和“威严”两大类。 [单选]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黑格尔。 [简答]优美的特征。(1)优美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2)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3)是和谐化一的内容。(4)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单选]里普斯认为优美以一种柔和的力给人以喜悦。 [单选]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里认为优美“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 [多选]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有三个要素:完整、和谐、鲜明。 [名词解释]优美: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其审美对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形式特征,具有和谐、平静、松弛、舒畅的心理特征,使人产生优美感,表现为个体与对象之间的和谐。 [单选]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道出了诗歌与优美的关系。 [名词解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单选]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是18世纪的英国美学家博克。 [单选]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专章分析崇高,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 [简答]崇高的基本特征:(1)是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2)是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3)是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4)是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单选]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 [单选]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并举。 [单选]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 [单选]直到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博克写出了《论崇高与美》,“崇高”才正式作为美学范畴。 [论述]康德的崇高观。 康德是首位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美学家。(1)他认为有两种意义的形式,一种是我们凭借感官可以把握的有限度的形式,另外一种是我们无法把握的同时也无法与之较量的无限的形式,前者包括了优美,后者则属于崇高。但两者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审美的快悦。(2)崇高的事物主要存在于自然界,在形式上是无限的没有秩序的。他认为巨大不等于崇高,崇高属于伟大的东西,但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的崇高,一是力学的崇高。(3)他认为人的生命体验会形成许多理性的观念,当这种观念涉及崇高时,就很难找到完全适合于自己的形式,真正的崇高不能含在任何感性的形式里,而只涉及理性的观念。崇高首先引起人们生命力阻碍的感觉,接着是更强烈的生命力的爆发,从而克服生命力的阻碍。 [论述]黑格尔的崇高观。(1)黑格尔认为崇高一般是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而在现象领域里又找不到一个恰好能表达无限的对象。(2)崇高应当存在于艺术之中,具体来说就是存在于他所说的“象征型艺术”之中。他认为崇高是内容大于形式,形式只是内容的象征。(3)他把崇高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到的意义与有别于意义的具体显现之间的分裂,一是这两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显露出来的互不适应。 [论述]优美与崇高的区别。崇高和优美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从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出发,优美与崇高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呈现出的两种存在状态。优美作为审美实践发展中的形态,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人生实践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所呈现的一种和合化一的境界。而崇高则不然,它主要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由于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在实践中的冲突和对立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显示出的作为主体的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超越。正因为如此,优美和崇高则体现的是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补充的两种人生境界。那么,这种内在的冲突与和谐,其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各不相同,也就形成了优美与崇高的不同的审美意象和审美体验的形式。 四、悲剧与喜剧 [名词解释]悲剧: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它是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感受到美的内涵,引起情感的激荡和振奋,即“以悲为美”实现的审美愉快。 [多选]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 [简答]悲剧的主要特征:(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单选]尼采对悲剧发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代表作是《悲剧的诞生》。 [多选]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 [论述]悲剧诞生论。悲剧诞生论是由德国美学家尼采提出的有关悲剧诞生的理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从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演变看,悲剧最初的形式是一种合唱抒情诗。悲剧人物之所以会遭遇不幸,就是因为他们越过了日神精神的信赖自我的安心静坐,回复了酒神一般的原始本性。 (2)尼采的悲剧诞生论与他的哲学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痛苦,要摆脱种种人生的苦痛,就得凭借艺术的功能,使自己在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相统一的悲剧中体验生命的永恒与快乐。 [名词解释]罪孽说: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悲剧观点。他认为,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节和主旨也就围绕对罪孽的理解而展开和推进。悲痛的“罪过”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命运色彩,但是在对罪过和命运的抗争中,个体生存的自由意志、精神得到呈现,从而给人以悲剧美的体验。 [名词解释]焦虑说: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他指出,焦虑的首要特征是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精神,它展示的自由的可能性;个体在追索中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焦虑总是面对未来的处境,面对的是虚无。这种焦虑处境就是悲剧情绪的源泉,焦虑和悲痛融合在一起,成为真正的悲剧体验。那么,进而为了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就要战胜焦虑,超越有限,实现永恒。这样,悲剧的内在审美性也就得以实现。 [名词解释]喜剧:既是一种艺术类型,也是一种审美形态,它经历了由艺术形态到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喜剧以“笑”为载体,笑及其原因的探讨成为喜剧理论的核心,它包含着一种快乐机制,同时又是一种挑衅性发泄,其中也存在着滑稽因素,喜剧感的笑包含着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真与善的肯定,是一种严肃的笑。 [单选]马克思用“喜剧”来指一种社会历史阶段。 [单选]鲁迅先生认为“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多选]喜剧有两种形式,一是讽刺,一是幽默。 [简答]喜剧的特征:(1)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3)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 [论述]巴赫金的喜剧理论。(1)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化”思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笑、怪诞、讽刺等喜剧性审美形态。(2)他从民间诙谐文化出发,考察与戏剧文化相关的狂欢文化和怪诞风格,认为它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他认为狂欢节怪诞形式和怪诞风格的变体使虚构的自由不可动摇,使异类相结合,化远为近,帮助摆脱看世界的正统观点,摆脱各种陈规虚礼,摆脱通行的真理,摆脱普通的、习见的、众所公认的观点,使之能够以新的方式看世界,感受到一切现存事物的相对性和有出现完全改观世界秩序的可能性。(3)他把狂欢节理解为人的一种日常生活存在,狂欢摆脱了生活的束缚,建构了另一种生活模式,也就是一种自由解放审美体验。在他看来,作为狂欢的喜剧,也就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另一种打破秩序、规范的自由体验。 [论述]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与人生实践的关系。(1)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滑稽事件,也不同于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的艺术形式,审美作为一种广义的人生实践,美作为一种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的过程,显然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就比以上二者的范围广泛得多。既可以存在于戏剧之中,也可以存在于小说、诗歌、电影等诸种艺术形式之中,但同时更多的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2)作为戏剧形态的悲喜剧是其作为审美形态的成功呈现,被理论家广泛以其为例进行分析,但喜剧作为审美形态的存在并不限于艺术领域,而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历史现象。要说明这一问题还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剖析。恩格斯指出悲剧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这种实践行为的正义性与其失败的必然性是产生悲剧的根本原因,也是悲剧有异于一般悲惨事件的关键所在。(3)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存在论的角度来看,悲剧与喜剧可以说是人生的两种存在状态,它们包含历史与现实、心理与行为、过程与结果、目标与效果等一系列因素,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赋予人类的审美活动以足够的丰富复杂性。由此出发,悲剧可以是命运悲剧、英雄悲剧、性格悲剧,也可以是日常生活悲剧。喜剧既包括历史喜剧,也含有现实喜剧。总之人生的丰富性决定了悲剧和喜剧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悲剧和喜剧产生原因的各不相同。(4)悲剧与喜剧作为审美形态,其本质只有从人生实践的角度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说明。从异化的角度来说,悲剧呈现出超前性的个人悲剧以及社会悲剧,是不同社会力量相互较量的结果;喜剧呈现出滞后性的荒诞滑稽的闹剧,变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5)悲剧和喜剧具有社会性,是从人生存在实践的基本观点来理解的。在悲剧和喜剧中所存在的矛盾冲突源于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这种实践关系富于挑战性,这种挑战可以是挑战自然、向社会挑战或者挑战自我。人的能动性决定了人可以改造自然,而人的局限性又决定了人永远都不可能完全控制自然,征服自然代表了人类的尊严,而被自然击败则往往是带有必然性的事情,不可战胜的是人的精神、意志等,同时也有人在实践过程中自我价值的确认,这就是人生存在的基本意义所在。 [单选]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最早对喜剧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 [单选]亚里士多德指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 五、丑和荒诞 [多选]丑和荒诞的共同特征是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唐矛盾。 [名词解释]丑: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揭示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单选]智者运动中,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命题。 [单选]布瓦洛在其著作《诗的艺术》中认为诗人凭借其生花妙笔“能将最惨的对象变成有趣的东西。” [单选]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表达了一种美丑并赏的审美观。 [简答]丑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1)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情感。(2)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简答]罗森克兰兹对丑这一审美形态的研究所作的贡献。 罗森克兰兹对于丑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1)他把丑明确与美对立且并列起来,指出丑“不在美的范围以内”,但与美一样,同“属于美学理论的范围”。(2)丑不仅是作为提高美的衬托物而被接纳到艺术中来的。(3)他提出艺术创作中虽不可美化丑,然而,在表现丑时,又必须使之服从美的一般法则。(4)他顾及了艺术表现丑的效果,即有可能削弱、消除丑的令人不快之感。 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不仅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而且也标志着丑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是对于现代丑学的开启。 [名词解释]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其本义是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它的形式是怪诞、变形,它的内容是荒谬不真,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单选]法国剧作家贝克特1952年创作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简答]荒诞的基本特点:荒诞作为现代审美形态,其基本特点包括:(1)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2)荒诞的审美意象的象征性。(3)荒诞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 [多选]荒诞的实质表现为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非理性和异化。 [简答]人变为“非人”的真实含义包括哪些方面?(1)是人不再是全面体现人的本质的人,即人失去了自身的类的特性。(2)是人失去了在西方世界中所继承下来的本质,失去了终极关怀的基础。(3)荒诞之所以与自由结合为一体,是因为西方在工业社会中建构起来的所谓自由只是哲学意义的消解权威与核心的结果,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自由,而并非现实的人生的自由。 [论述]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从人生实践的角度看,审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广义的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它理应包含作为审美形态的丑在内。(1)在审美这种人生实践中,人能够相对全面而自由地占有自己的本质。它既包含有肯定性的一面,对美的发现欣赏,也有否定性的一面,也就是对于丑的揭露鞭挞等。(2)美在过程中,美不是作为物化形态的结果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所谓美丑。 ①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就决定了美不是纯而又纯的东西,审美对象也不是与现实世界相分裂的孤立的对象,审美主体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抽象的、永恒的人,丑也就必然会与美一起进入到审美实践之中。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一方面固然是与丑相对的,对丑的揭露鞭挞也是体现美的人生境界的另一方面。③劳动作为人生实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审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创造力和推动力。④西方非理性主义心理分析等哲学的兴起,都为丑进入审美领域奠定了思想基础。⑤艺术作为人类主要的审美实践方式、主要的审美成果以及重要的审美对象,在近代变得面目全非,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包含了大量对于丑的描绘和创造,而且呈现出了以丑代美的趋势,客观上为丑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奠定了现实基础。 [论述]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1)荒诞之所以成为特殊的审美形态,是因为再创和重现荒诞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方式是以一种特殊的实践方式显示其特殊的存在价值。西方对荒诞的反思建立在对于历史的拨正和对于现实的批判基础之上,而对于现实的批判几乎是所有审美实践活动所必然包含的内容。传统的审美实践其最终指向对于终极关怀的关注,而这种对于终极关怀在存在主义哲学看来,是非常虚幻的,存在的一般表现是荒诞,人类审美实践不应该对这种荒诞给予认同,而是应该反抗荒诞的人生现状,再现与重创荒诞就是一种有效的反抗。(2)荒诞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既然与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来反抗现实社会的荒诞境遇密切相关,那么实际上,荒诞审美形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把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的距离拉近了。通过个体的行动,重现和再创荒诞以消解世界秩序的方式达到了对个体加以确认的目的。这种行动本身是丰富而具有生命性的,它成为人们从荒诞世界中脱身的道路和方法。(3)荒诞之所以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还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就是重现和再创荒诞,从表面上看是反理性的和反传统的,但实质上仍然是西方理性主义之树上结出的果实。荒诞能够成为荒诞的前提是因为荒诞存在,而且人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荒诞的实质。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实践就是在否定之中建构其审美价值,也正是通过否定,荒诞才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得以确立。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一、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单选]古希腊美学的核心是美的本质问题。 [单选]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能够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 [单选]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方美学的研究重心也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这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单选]经验主义美学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休谟,他的主要特点是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 [多选]现代美学在审美经验问题上出现了很多的分歧,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可以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类型。 [多选]西方现代的人本主义美学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直观主义和解释学这两大传统。 [名词解释]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简答]审美经验的性质。(1)审美经验在根本上乃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学 串讲 笔记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