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引线绝缘距离.doc
《变压器引线绝缘距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压器引线绝缘距离.doc(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开变压器有限公司 引 线 绝 缘 距 离 代替2001年7月版 共 8 页 第 页 资 料 来 源 编 制 校 核 标 审 提出部门:质检部 审 定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 字 日 期 实施日期 批 准 1 1 引线外包绝缘及夹持附加绝缘的规定 见表1 表1引线外包绝缘及夹持附加绝缘 (mm) 电压 等级 kV 变 压 器 参考容量 kVA 引 线 外 包 绝 缘 引 线 夹 持 处 附 绝 缘 线 端 引 线 分 接 线 引 线 每边附 绝缘厚 每边伸出夹持件最小长度 附绝缘 宽度 附绝缘材质 线材质 每边绝缘厚 线材质 每边绝缘厚 ≤20 ≤500 原有导线或 纸包圆铜线 4.25 2 原有导线或 纸包圆铜线 4.25 2 2 (1) 15 (7) 60 80 100 140 0.12 电缆纸 K-12 630~1600 纸包铜电缆 3 纸包圆铜线 4.25 2 纸包铜电缆 3 ≥2000 纸包铜电缆 3 35 ≤500 纸包铜电缆 3 纸包圆铜线 5.8 2 630~6300 纸包圆铜线 5.8 2 纸包铜电缆 3 ≥8000 6 纸包铜电缆 3 66 ≥630 铜线芯 6; 10 纸包铜电缆 6 4 (2.5) 25 (15) 80 100 140 0.5 纸 板 100 / 00 110 ≥6300 10; 20 纸包铜电缆 6; 10 6 (4) 40 (30) 132 ≥6300 220 ≥20000 注: 括号内数据为制造时的最小尺寸 2 引线弯折的规定 见表2 表2 引线弯折表 名称 电 缆 弯 折 铜 (铝) 棒 弯 折 铜 (铝) 排 弯 折 铜 (铝) 排 扭 转 图 例 b a R = a D d R R ≥30 R ≥20 焊口 ≥50 l a b D d R 说明 (1) R≥5D弯曲部位先包绝缘, 后弯曲(优先采用); (2) R≥5d弯曲部位先弯曲, 后包绝缘。 (1) R≥5D,且d≤φ14弯曲部位 先包绝缘,后弯曲; (2) R=D~5D或d≥φ16弯曲部位 先弯曲,后包绝缘(优先采用)。 (1) 连续直角弯折中心 距离≥20; (2) 弯折部位距铜(铝) 的焊口≥30。 (1) 扭转部位 l = 1.2 b; (2) 扭转距弯折圆中心 之净距应≥50。 3 引线夹持原则 3.1 引线约每400~500mm需用木件或电工层压木件夹紧。当绝缘引线排列在一起时,亦可用收缩带或特丽纶绳绑扎紧固。 3.2 引线靠线圈的根部,要固定牢固,以防根部摆动。 3.3 裸引线,即使是等电位的裸引线(如多件接线片、低压并联铜排等)之间,均需夹持或绝缘,不允许存在悬头摆动现象,以防短路或打火。 3.3 软接线片不宜过长,缓冲长度一般 < 100 mm,并尽量有限位结构。 引 线 绝 缘 距 离 共 页 第 页 8 2 4 引线绝缘距离选用原则 4.1 引线至各点(引线之间、引线至地及引线至线圈)的绝缘距离,不一定完全取决于该引线的电压等级, 而是取决于工频(含感应试验)及雷电或操作波冲击试验时,引线至该点的电位差。可将该冲击电位差的峰值除以 2×√2≈2.8(通常冲击系数取2)折合成工频值。 4.2 引线至线圈(含线圈首末端联线至本线圈)的绝缘距离,全绝缘产品通常取决于冲击试验的电位差,分级绝缘产品通常取决于感应高压试验的电位差。 分接线间的绝缘距离,通常取决于级间的雷电或操作波冲击电位差。 4.4 引线至地距离, 一般均为“纯油距”,凡不是纯油距(其中有爬距)者,均按下式折成纯油距S 0。 S 0 = 纯油距 + 0.4×沿木件爬距 + 0.6×沿纸板爬距 (S0应大于表5中纯油距S1, S2, S3, S4加公差) 4.5 各表中除已注明 ”含公差”者外,均为“最小绝缘距离”,它是指制造中实际测量的绝缘距离的保证值,引线设计时, 应采用“最小选用距离”, 即将“最小绝缘距离”加表4“制造公差”。 但不应小于表3 木件、紧固件等至各处的“最小机械距离”。 4.6 各表中的绝缘距离,由于结构限制,不能保证时,需另采取加强措施。且在引线图中特殊标明。 表3 木件、紧固件等至各处的最小机械距离表(mm) 参考 容量 kVA 电压 等级 kV 油箱结 构型式 不 接 地 钢紧固件 至 线 圈 木件、绝缘件紧固件 器 身 至 油 箱 顶 旁 轭 至 油 箱 至线圈至开关 至油箱 平面壁 至箱顶圆弧部梯形部 至 桶 式 油箱箱盖 至圆拱顶油箱箱顶 至梯形顶油箱箱顶 ≤100 ≤40 桶 式 油 箱 表5 中 S2 +30 20 15 由引线 或开关 等决定 125~630 30 20 800~6300 30 30 6300~16000 ≤132 钟罩式 油 箱 40 40 60 ≥90 ≥60 ≥60 ≥20000 ≤132 50 50 70 220 60 60 80 表4 引线距离制造公差表(mm) 参考容量 kVA 引 线 至 接地平面 (S1)公差 引 线 至 接地尖角 (S2)公差 引 线 至 引 线 (S3)公差 引 线 至 线 圈 (S4)公差 引线至压钉 及夹件等 制造公差 平行于线圈 的长电缆引线 ≥φ14 棒材引线 且器身两端有夹持 引线部位 夹持 部位 未夹持部位 夹持 部位 未夹持部位 夹持 部位 未夹持部位 夹持 部位 未夹持部位 夹持 部位 未夹持 部位 夹持 部位 未夹持部位 ≤100 10 20 10 20 10 20 10 20 125~500 15 30 15 30 15 30 15 30 630~6300 20 40 20 40 20 40 20 40 8000~20000 20 40 20 40 25 50 25 50 20 40 50 * 120(100) ≥25000 25 50 25 50 30 60 30 60 25 50 50 * 120(100) 注:* 引线未夹持部位(如软接线片,穿缆式套管进口处的电缆等)至压钉夹件的公差为120 mm ; 如距油箱顶圆弧部位和梯形部位的公差为100 mm。 引 线 绝 缘 距 离 共 页 第 页 8 3 5 圆形引线的绝缘距离 一般结构见表5; 特殊结构见表6 表5 圆形引线一般结构的绝缘距离表(mm) 图 例 S2 δ S3 δ S5 δ δ S4 线圈 围屏厚Δ S1 δ L S7 δ S6 电压 等级kV 工频试验电压kV 引线 最小直径 引线每边绝缘δ S 1 S 2 S 3 S 4 S5(含公差) S6(含公差) S 7 (含公差) 引线 至平面 引线 至尖角 引线 至引线 引线 至线圈 围屏 中低压引线至高压线圈 木件爬距 纸板爬距 木件爬距 纸板爬距 木件爬距 纸板爬距 L=25 L=S2+10 L=25 L=S2+10 0.5 5 2.5 0 10 10 10 10 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 0 0 0 10 0 0 0 0 0 0 0 0 3 6 18 25 2.5 0 12 12 12 12 0 25 25 30 25 25 25 25 25 2 10 10 10 1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3 0 0 0 10 35 2.5 0 20 20 20 23 0 50 30 50 35 35 25 25 25 2 10 10 10 15 20 20 30 20 25 3 0 0 0 20 15 45 2.5 0 30 30 20 30 0 50 30 65 45 50 25 35 25 2 15 15 10 20 20 20 40 30 35 25 3 10 20 20 30 25 4 0 0 0 30 25 20 55 2.5 0 35 40 35 40 0 80 50 90 60 70 25 45 25 2 20 20 15 20 50 30 60 40 40 30 3 15 30 20 50 30 30 25 6 0 0 0 50 30 30 25 35 85 4 0 50 55 50 60 0 140 80 140 80 120 25 70 25 3 30 35 25 35 70 40 90 60 60 40 6 20 25 20 25 45 30 75 50 50 30 10 20 25 0 25 0 0 75 50 50 30 (40) (95) 4 0 60 65 50 70 0 140 80 160 90 140 30 80 30 3 35 40 25 35 中低压引线 70 40 100 65 70 45 6 25 30 20 25 每边绝缘厚δ 至高压线圈S4 45 30 85 55 60 35 10 25 30 0 25 0 0 85 55 60 35 66 140 8 6 60 90 45 60 0 0 140 120 75 230 150 ≥66 kV 引线 不允许采用 不 接 地 的 金 属 螺 栓 10 45 75 35 50 3 70 90 60 180 120 110 200 10 10 70 120 60 80 0 3 110 150 100 300 200 20 55 100 40 65 6 90 105 70 250 165 230 10 85 150 70 90 3 125 180 120 350 240 20 70 125 50 80 6 105 120 80 300 200 ①240 20 70 130 50 85 120 80 310 210 132 230 12 10 90 155 75 100 0 3 135 190 130 360 250 20 75 130 55 90 6 115 130 90 310 210 275 10 115 195 95 125 3 210 235 160 450 310 20 95 165 70 110 6 170 180 120 385 260 154 320 12 10 130 260 110 140 6 3 220 270 180 630 420 20 105 210 85 120 6 180 210 140 520 350 220 200 12 10 70 125 60 80 6 150 100 300 200 ①240 10 90 160 70 100 180 120 380 260 ②340 10 150 270 120 150 300 200 650 430 20 110 220 95 130 230 155 540 360 400 ③10 190 370 160 190 3 300 (220) 270 620 20 150 300 125 170 6 220 200 500 注:① 220 kV级变压器高1-低-高2结构的高1上下联线至本相线端及地; 220 kV级自耦变压器上下110 kV联线至地; 均按工频试验电压240 kV水平选取绝缘距离。 ② 220 kV级变高-低结构以及220 / 110 kV级自耦变;高压上下联线至线端之绝缘距离按340 kV水平选取。 ③ 当220 kV级引线直径d≥φ30时,允许引线每边绝缘采用δ=10。 当中低压引线距箱壁纯间隙≤110mm时,允许中低压引线每边绝缘用δ=3,中低压引线至高压线圈绝缘距离S4 =220。 引 线 绝 缘 距 离 共 页 第 页 8 4 图 例 δ S2.4 δ δ2 δ≠δ2 S3.1 S2.1 δ ≥3 (1/3~1/2) S2.2 δ S2.2 ≥3 (1/3~1/2) S2.3 δ ≥3 S2.3 S26 名 称 S2.1引线至尖角 S2.2引线至尖角 S2.3引线至尖角 S2.4引线至小圆角 S3.1引线至引线(δ1≠δ2) 尖角(如夹件边)表面有护板(≥3 mm) 尖角表面有护板 油间隙中有隔板 油间隙中有隔板 小圆角(如护管) R=15~40 δ2≠0 δ>δ2 δ2 = 0 最小绝缘距离 S2.1 = 0.67 S2 S2.2 = 0.6 S2 S2.3 = 0.75 S2 S2.4 = 0.75 S2 S3 .1 = 0.67 S2 S3 .1 = S2 尖角绕护板边缘至引线最小绝缘距离≥S2 且应 S2.4≥S1 且应 S3 .1≥S3 表6 圆形引线特殊结构的绝缘距离表(表中 S1、S2、 S3、δ见表5)(mm) 注:当电压≤ 40 kV 级的引线,可采用铜(铝)排(但≥154 kV 的线圈部位,不允许有裸铜排通过), 最小绝缘距离按表6 中 S2.1, S2.2, S2.3, S2.4 选用;其至油箱夹件等的最小绝缘距离,按表5 中δ= 0 时的 S1, S2, S6, S7 选用。 6 内部线圈线端引线的绝缘距离 见表7 表7 内部线圈线端引线的绝缘距离表 (mm) 图 例 内线圈电 压 等 级(kV) 工频 试验 电压(kV) 引线每边绝缘厚δ S8 绝缘距离 S9 绝缘距离 S10 绝缘距离 引线至夹件 尖角部位 引线至夹件 圆角部位 引线至金属 压板圆角口 引线至金属 压板的平面 无护板 有护板 无护板 有护板 无护板 有护板 无护板 S 8 S 9 S 9 S 10 金属压板 夹件 ≤20 ≤55 * 3 15 10 10 0 10 0 10 6 5 0 5 0 5 0 5 10 0 0 0 0 0 0 0 35 (40) 85 (95) * 6 30 20 25 15 25 15 20 8 25 15 20 10 20 0 20 10 10 0 0 0 0 0 0 66 140 * 10 75 55 65 45 60 45 45 20 60 45 50 35 50 35 35 110 200 * 10 120 85 100 70 85 60 70 20 100 70 80 55 70 50 55 ▲230 * 10 150 105 120 85 95 70 85 20 125 90 100 70 80 60 70 注:① * 为优先采用的引线每边绝缘厚度。 ② ▲ 适用于110 kV 级全绝缘线端及 220 kV 级高压多线圈结构的高压2 的线端。 ③ 表中 S9,S10 为引线至金属压板的最小绝缘距离,如是绝缘压板时,只考虑机械距离。 ④ 表中绝缘距离均为“最小绝缘距离”,设计时应采用“选用距离”,将“最小绝缘距离”加表4“制 造公差”。 引 线 绝 缘 距 离 共 页 第 页 8 5 7 高压线端引线的绝缘距离 见表8 表8 高压线端引线的绝缘距离表 (mm) 图 例 b) 154~220 kV级线端引线结构图 a) 66~132 kV级线端引线结构图 油纸电容式套管 均压球在升高座内部的结构 均压球在升高座下面的结构 S13 S11 夹件 均压球 L 线圈 金属压板 lc S15 S15 S21 S14 S12 S17 S16 升高座内径: 66 kV: φ400×4 110 kV: φ508×6 夹持件用酚醛纸板 S19 围屏(厚6 mm) 线圈 线圈 S20 S18 无励磁分接开关 (绝缘筒厚10 mm) 均压球 均压球 盒壁 S15 圆角R≥40 或3” 护管 上下联线 (每边包10 mm) l c 均压球 400 c P 机械距离≥70 S12 S14 S14 S16 l’c 金属压板 S15 L φ540 S21 c’ S22 S17 围屏 下夹件 3”护管 S13 线圈 S23 盒壁 油纸电容式套管 隔筒(纸筒厚≥4 mm) 电压等级 kV 工频试验电压kV 线 端 引 线 套 管 均 压 球 图 次 引线每边 绝缘厚δ 至金属 压板S11 至油箱尖角 S12 至油箱圆角 或护管S13 至油箱平壁 无(有)隔筒S14 至 油 箱 尖(圆)角S15 至 夹 件 无(有)护板S16 至金属压板 无(有)护板S17 最小绝缘距离 绝缘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距离 选用距离 66 140 10 60 75 105 65 95 90 120 130 (100) 160 (130) 120 (90) 150 (120) 110 (80) 140 (110) a 110 200 10 85 120 150 100 130 140 170 190 (140) 220 (170) 190 (140) 220 (170) 170 (130) 200 (160) 20 70 100 130 80 110 230 10 95 150 180 120 150 160 190 230 (170) 260 (200) 230 (170) 260 (200) 210 (160) 240 (190) 20 80 125 155 100 130 132 275 10 125 195 225 150 180 200 230 280 (210) 310 (240) 280 (210) 310 (240) 260 (195) 290 (225) 20 105 165 195 130 160 154 320 20 210 250 150 190 280 320 480 (380) 520 (420) 480 (360) 520 (400) 400 (300) 440 (340) b 220 400 20 300 340 210 250 380 (300) 420 (340) 720 * (510) 760 * (550) 720 (540) 760 (580) 530 (400) 570 (440) 电压等级 kV 结构类型 相 均压球至异相线圈 S18 均压球至上下联线 S19 均压球至分接开关触头 S20 图 次 工频试验 电压 kV 绝缘 距离 选用 距离 工频试验 电压 kV 绝缘 距离 选用 距离 工频试验 电压 kV 绝缘 距离 选用 距离 154 高-低 本相 200 160 200 b 异相 320 250 290 320 270 310 220 高-低 本相 300 250 290 异相 400 320 360 340 180 220 400 320 360 高1-低 -高2 本相 240 110 150 200 160 200 异相 400 320 360 400 220 260 400 320 360 220 / 110 kV 自耦 本相 340 180 220 300 250 290 异相 440 360 400 400 230 270 400 320 360 电位差kV 隔筒厚 套 管 至 箱 盖 S21 套管至金属压板(圆角)S22 均压球至线圈表面(有围屏) S23 该处电位 UC = ( l c / L )×工频试验电压 U’C = ( l’ c / L) ×工频试验电压 Uqp = 均压球至线圈表面 P点 的工频试验电位差 UC ( U’C ) ≤ 200 0 S21=UC×1.0 (mm / kV)+ 20 (公差) S22=U’C×1.40 (mm / kV) + 40 (公差) 8 S21=UC×0.7 (mm / kV)+ 20 (公差) S22=U’C×1.00 (mm / kV) + 40 (公差) S23=Uqp×0.8 (mm / kV)+ 40 (公差) UC ( U’C ) =201~320 0 S22=U’C×1.75 (mm / kV) + 40 (公差) 8 S22=U’C×1.25 (mm / kV) + 40 (公差) 注:*如有隔筒(≥4 mm )时,套管均压球至油箱圆角(3” 护管或圆角 R≥40) 的绝缘距离 S15 =380; 选用距离 S15 =420。 引 线 绝 缘 距 离 共 页 第 页 8 6 8 铜(铝)排间及至线圈的绝缘距离 见表9 表9 铜(铝)排间及至线圈的绝缘距离表 (mm) ≤60 R10 20 10 40 垫块 S24 a ≤60 线圈 S 25 Δ1 图 例 电压 等级 (kV) 工频试验电压(kV) 最小 排厚 a 附绝 缘厚(mm) S 24 排间爬距 (含公差) S 25 排至线圈 护板厚Δ1 最小绝缘距离 最小选用距离 沿木件 沿纸板 0.5 5 3 0 10 10 0 10 将S 25 最小绝缘距离加表4 公差; 但木件至线圈机械距离要大于表3 的规定 3 18 0 30 25 12 2 30 25 6 25 0 40 30 12 2 30 25 10 35 0 60 40 23 2 50 35 15 45 0 70 50 30 2 60 45 20 55 0 100 65 40 2 90 60 35 85 2 140 80 60 (40) (95) (2) (160) (90) 70 66 140 4 2 0 150 170 3 100 130 110 200 6 2 3 150 180 230 180 210 注:≤35(40)kV级排至线圈最小绝缘距离 S 25 为纯油距(如有爬距时, 应折合成纯油距)。 9 线圈至油箱的绝缘距离 见表10 表10 线圈至油箱的绝缘距离表 (mm) 电压 等级 (kV) 工频试验电压(kV) 出线 方式 线圈表面围屏厚度Δ 最小绝缘距离 最 小 选 用 距 离 ≤100 kVA 125~630 kVA 800~6300 kVA 8000~16000 kVA 20000~40000 kVA 50000~80000 kVA ≥90000 kVA ≤6 ≤25 端部出线 0 10 25 30 40 70 100 10 35 15 25 30 40 70 100 15 45 20 40 45 50 70 100 20 55 30 40 45 50 70 100 35 85 55 65 70 70 80 100 (40) (95) 60 65 70 70 80 100 66 140 100 120 120 130 130 180 110 200 135 155 165 180 200 200 230 150 170 180 180 200 200 132 275 170 200 200 220 220 154 320 6 190 230 230 230 220 400 中部出线 6 145 185 200 230 引 线 绝 缘 距 离 共 页 第 页 8 7 10 开关带电部位的绝缘距离 10.1 置于器身顶上的开关带电部位的绝缘距离 见表11 表11 置于器身顶上的开关带电部位的绝缘距离表 (mm) 图 例 (图中 H 详见开关图或《组件选用说明》) S27 箱盖 开关 H S27 S26 S26 S27 H 箱盖 开关 h S26 S27 H 箱盖 开关 S27 H 箱盖 开关 h 电压 等级 (kV) 工频试验电压(kV) S 26 S 27 S 26 S 27 S 26 S 27 h S 26 S 27 h 最小绝缘距离 最小选用距离 最小绝缘距离 最小选用距离 最小绝缘距离 最小选用距离 最小绝缘距离 最小选用距离 最小绝缘距离 最小选用距离 最小绝缘距离 最小选用距离 至上铁轭 (选用) 最小绝缘距离 最小选用距离 最小绝缘距离 最小选用距离 至上铁轭 (选用) ≤10 ≤35 25 55 25 60 25 35 25 50 25 55 25 60 55 25 60 25 60 70 15 45 35 65 35 70 35 45 35 60 35 65 35 70 65 35 70 35 70 80 20 55 45 75 45 80 45 55 45 70 45 75 45 80 75 45 80 45 80 90 35 85 70 100 70 110 70 80 70 100 70 100 70 100 100 70 100 70 100 120 (40) (95) 80 100 80 110 80 90 80 100 80 100 80 100 100 80 100 80 100 120 66 140 *100 *120 *120 *150 注 * 66 kV 级的铁轭表面有 4 厚的隔板,隔板沿器身长轴方向尺寸为 800, 宽度超出上夹件上肢板外限。 160 180 180 220 10.2 置于相间的立式夹片式(DWJ)开关的绝缘距离 见表12 线圈 油箱平壁 开关 ≥60 最小选用450 δ 3.5 S 34 按表5中引线至线圈S 4 + 公差 S33 S34 S31 S32 3.5 最小选用265 油箱平壁 线圈 开关 ≥60 δ S 30 按表5中引线至尖角S 2 + 公差 S29 S30 S28 表12 置于相间的立式夹片式(DWJ)开关的绝缘距离表 (mm) 图 例 电压 等级 (kV) 工频试验电压(kV) 出线方式 S 28 S 29 S 31 S 32 S 33 触头至 本相线圈 触头至 异相线圈 中压≤66kV开关至高压线圈 触头至 油箱平壁 开关至 本相线圈 开关至 异相线圈 中压≤66kV开关至高压线圈 开关触头 至触头 触头至 油箱平壁 绝缘 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 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 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 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 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 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 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 距离 选用距离 绝缘 距离 选用距离 ≤20 ≤55 端或中部出线 40 70 40 70 70 100 20 50 20 50 60 90 70 100 35 (40) 85 (95) 80 110 80 110 70 100 40 70 40 70 120 150 70 100 66 (YN) 140 端部出线 80 (85kV) 110 110 (120kV) 140 120 150 40 (85kV) 70 70 (120kV) 100 *170 (120kV) *200 120 150 110 (YN) 200 90 (100kV) 120 160 (155kV) 190 160 (155kV) 190 140 (155kV) 170 50 (100kV) 80 100 (155kV) 130 100 (155kV) 130 *230 (155kV) *260 140 (155kV) 170 中部出线 160 (155kV) 190 160 (155kV) 190 *230 *260 140 (155kV) 170 100 (155kV) 130 100 (155kV) 130 140 170 *230 (155kV) *260 140 (155kV) 170 230 端部出线 90 (100kV) 120 180 (170kV) 210 *270 *300 *230 *260 50 (100kV) 80 120 (170kV) 150 170 200 *260 (170kV) *290 *230 *260 132 (YN) 275 注:① 括号内数值为选取该绝缘距离的工频试验电压水平。 ② * 有隔板(≥ 4 mm)时,该尺寸可采用表列数值的 75 % 。 引 线 绝 缘 距 离 共 页 第 页 8 8 10.3 置于相间的立式鼓式(DW)开关的绝缘距离 见表13 表13 置于相间的立式鼓式(DW)开关的绝缘距离表 (mm) 图 例 线圈 平壁 S36 S35 S38 S37 引线 δ 中压开关≤132kV 开关筒厚 Δ2 = 5 ≥154 kV线圈 有围屏6 mm 开关绝缘筒外径D T Δ2 最小选用265 电压 等级 (kV) 工频试验电压(kV) 结构类型 S35 S36 S37 S38 线圈型式或 出线方式 铁心型式 高压开关至 本相线圈 高压开关至 异相线圈 中压开关至 高压线圈 开关至开关 高压开关至 油箱平壁 高压开关至 油箱护管 引线绝缘 厚度δ 高压开关至本相引线 高压开关至 异相引线 筒-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压器 引线 绝缘 距离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