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doc
《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doc(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年级:二年级 备课人:王金玉 日期:2009、11 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青岛版)第48页——第62页。 教学目标: 1、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 2、 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在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基础上,展开后续教学。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称;有关0的除法。 学情简析 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学生通过两课时的学习,已经基本上熟悉了"平均分"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本课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一个层次,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能力. 单元重、难点: 在理解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单元教材特点: 1、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 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已发生在森林里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丰盛的宴会”——“愉快的联欢”——“猴子捞月”——“水中救援”——“重建家园”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2、合理编排知识结构。 本单元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安排知识结构的重要依据。生活中分东西的现象可以概括为:(不平均分、平均分——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3、 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本单元的学习正是要在有效地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单元教学的设计理念、方法、措施: 1、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本单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森林里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除法。 除法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3、加强说的能力,帮助理解意义。 在学习除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折有助于学生对算式的理解,比如:先边说边摆学具,然后再用算式表示过程,算式出来后还要再根据算式在叙述才操作的过程,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单元教学准备: 1、 精美的动感课件,更能讲述森林里的故事。 2、 学生准备各种头饰自己扮演故事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 3、 学生准备好学具,以便于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使用。 课时划分: 新授课:5课时 练习课:5课时 测试与讲评:2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森林聚会——平均分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课本(青岛版)第48页——第49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尽力将一个整体分成每份同样多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表象,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 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3、 加强学生观察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表象,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盒 预习要求: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预习学案) 一、 借助实物,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 1、6个苹果分给爸爸、妈妈,分的同样多,每人分( )个。 2、6个苹果分给你、爸爸、妈妈,分的同样多,每人分( )个。 像这样分的同样多,叫做( )。 二、 想一想,说一说,你分苹果的方法?(体会分的方法) 三、 借助实物,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2种含义) 1、8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 )个。 2、10个圆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个。 3、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 4、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 5、有9个圆片,每份分3个,能分成( )份。 6、有14个圆片,每份分7个,能分成( )份。 7、每份分5个,20个可以分成( )份。 8、每份分3个,18个可以分成( )份。 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秋天到了,森林里的果子都熟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正准备开一个丰收的庆祝会呢。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有小熊猫、小猴、小兔和小松鼠)(课件出示情境图) 这些小动物们齐心合力,准备了哪些好吃的食物?你知道这些食物分别是为谁准备的吗? 生可能说出:桃子是给小猴准备的,小熊猫最爱吃竹子,小白兔最爱吃萝卜,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说得真棒,看来你预习的很好。) 小动物们还没吃,他们在想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生可能会说:它们在想怎么分这些食物?我们帮它们。…… 二、合作、探究新知: (一) 分竹笋 1、 自主探究 看到这么丰盛的食物,小动物们馋坏了,快看小熊猫,他它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呢,按您的想法分给两只熊猫。下面请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 汇报交流 你是怎样帮熊猫分竹笋的?为什么要这样分?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学生可能说出: 1) 小熊猫太小吃的少,分给它3个,大熊猫吃的多分给它7个。 2) 小熊猫小就应该让它多吃,分给它6个,大熊猫分给它4个。 3) 他们俩每人分5个。…… 3、 抽象概括: 10 10 10 10 9 1 8 2 7 3 6 4 (不同样多) 10 5 5 (同样多) 你认为哪种分法好?为什么?(生可能会说:把10个竹笋分成5个和5个,因为这样公平。……) 对,只有公平地分才会让每只熊猫都满意。 4、 如果把这10个竹笋公平地分给5只熊猫,应怎样分? 1) 生动手摆一摆。 2) 展示汇报自己的分法,并说说你怎样分的? 生可能说出:每只熊猫分2个,一个一个分的。 每只熊猫分2个,我两个两个分的。…… (师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分) 5、 概括: 刚才我们帮可爱的熊猫分竹笋,每次分的结果都是公平的,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公平吗?学生可能说出:每份分得同样多。 对于回答上来的同学加以表扬,鼓励。 像我们这样的分法: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二) 分桃子 有20个桃子,5只猴子,试一试怎样分才能使每只小猴分的桃子同样多?先用小棒分一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1、 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一个一个得分,分四次,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 两个两个得分,分了两次,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 2、 小结: 看来不管哪种分法,只要让每只小猴分的桃子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3、你认为哪种分法比较好?为什么? 4、谁的食物还没分?你想帮谁分?该怎样提问题呢? (每只小兔平均分到几个萝卜?每只松鼠平均分到几个松果?) 请你任选一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三)分萝卜和松果 分完食物,小兔没急着吃,他们正商量事情呢,仔细听(师说:每只小兔分3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1、 利用学具摆一摆 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萝卜试着分一分。 2、 汇报交流 3个3个的分分了4份,分给四只小兔。 观察结果,想想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是,因为分得的结果也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3、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学生试着分一分,然后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 找一找 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内说说,再汇报交流。 2、 做一做 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限时作业: 1、 摆一摆,再填空 ☆☆☆☆☆☆☆☆☆☆☆ 把12个五角星,平均分成2组,一组有( )个。 2、圈一圈,再填空 ○○○○○○○○○○○○○○○○ 16个圆片,4个为一组,可以分成( )组。 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板书设计: 森林聚会——平均分(一) 10 10 10 10 9 1 8 2 7 3 6 4 (不同样多) 10 5 5 (同样多)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第二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平均分(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能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 能根据具体情境,利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自主练习第一题)判断哪种方法是平均分? 1)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指生说说哪种方法是平均分,为什么?怎样才是平均分?要让学生说出分的同样多才算是平均分。(做这道题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 你说我摆 如: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得几个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几根? 把15个圆片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几个? 18个苹果,平均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人?…… 让学生自己用学具摆一摆,然后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二、 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4题中的情景) 1、 让学生说说第一幅图中的数学信息:1)一共有12个球 ;2)每人分2个 学生容易把第一个数学信息漏掉,要让学生找全数学信息才能解决问题。 2、 让学生自己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再让学生展示并说说怎样摆的。 3、 (第二幅图)让学生理解要想解决平均每组分几个球,必须还得知道那个数学信息才能解决。这样学生就能注意到情境图中还隐藏着一个数学信息“一共有4组同学”,有了这一信息,学生也就知道要把12个球分给四组。在此要给学生强调要善于发现和观察,有些信息不能只靠别人告诉我们,也要自己去努力获得。通过摆学具,学生能够知道12个球可以分成4个3,所以每组可以分3个。 4、 (第三幅图)学生自主完成后,汇报交流。 5、 (第四幅图)先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让学生边摆边说。 6、 小结:通过以上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只要想到把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几或根据乘法想到几个几得12,就能很快找到答案。 三、 巩固练习,拓宽提高 1、8个方块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可以分到几块? 2、每人分2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分给几人? 3、今天我们帮二年级二班同学分旅游需要的物品(课件出示情境图:租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先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然后学生独立解决。(让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有24人乘船,要租几条船?)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动物联欢——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课本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初步建立除法及除法算式的表象,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实际意义。 2、 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经理用除法算式抽象“平均分”数学活动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3、 结合具体情境,会用除法算式解决和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用除法算式抽象“平均分”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利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学具、课件 预习要求: 1、 借助学具,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2种分法的含义)。 2、 自己试着用算式把自己分的过程表示出来。 检查预习: 1、 让学生说说自己分的过程。 2、 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列的式子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森林里要举行有趣的动物联欢,好多小动物都参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是有谁?(课件出示:情境图) 2、谁能说说都是由哪些小动物,他们准备怎样做?(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生可能说出: 1)12只小熊进行体操表演。 2)30只小松鼠跳拉丁舞。 3)18只小猴,6只挂成一串。 3、 你知道小动物们为什么还没有开始吗?它们面临着什么问题呢?我们能帮助他们做些什么吗?(生可能说:小动物们不知道怎样分组所以没开始,我们可以帮他分组)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12个伙伴进行体操表演,怎样排队? 1、自主探究: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引导学生从结果和分法两方面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每3只一行,能排4行;每4只一行,能排3行;每2只一行,能排6行;每6只一行,能排2行。 3、反思梳理: 引导学生对以上几种分法进行反思与梳理:同学们想到的4种不同方法,其实这些方法都是按“平均分”的方法来分组的。 每3只一行,能排4行——12只小熊平均分成4行,每行3只。 每4只一行,能排3行——12只小熊平均分成3行,每行4只。 每2只一行,能排6行——12只小熊平均分成6行,每行2只。 每6只一行,能排2行——12只小熊平均分成2行,每行6只。 (二)30只小松鼠跳拉手舞,怎样分组呢? 1、自主探究: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一下并用小棒摆一摆,30只小松鼠跳拉手舞,应怎样分组? 2、汇报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分法: 每组6只,可以分5组; 每组5只,可以分6组; 每组10只,可以分成3组; 每组3只,可以分成10组。 3、反思梳理: 引导学生用“平均分”的思想进行梳理: 每组6只,可以分5组——30只松鼠平均分成5组,每组6只。 每组5只,可以分6组——30只松鼠平均分成6组,每组5只。 (三)用除法表示分的过程 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帮小松鼠分了组,小松鼠非常高兴。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1、指生说说。 2、教师向学生介绍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几个部分的意义。(教师边介绍边板书) 30÷6=5 30÷5=6 3、谁知道这两个算式怎样读?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先让会读算式的学生介绍算式读法几个部分的名称。若学生不会读,不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来介绍) 4、小熊怎样排队?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5、小猴怎样分组? 瞧,小猴子着急了,请同学们来帮小猴子分一分组,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1)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交流: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汇报时主要让学生说出1、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2、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三、巩固练习 小动物们联欢就要开始了,可是椅子还没有摆好,这里有24把椅子,如果每行摆的同样多,可以怎样摆? 1、 小组内交流。 2、 集体汇报: 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3、 列式解决,并展示。 4、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除法”来解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生活中的除法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如何? 限时作业: 《新课堂》第23页信息窗二的1题、2题、4题。 板书设计: 动物联欢——平均分(二) 30只松鼠,平均每组6只,可以分5组30÷6=5 (组) 30只松鼠,平均每组5只,可以分6组30÷5=6(组) 第四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 在经历从“平均分”到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与除法的联系。 3、 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两个算式含义的比较,体会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知识的练习: 1、 看图写算式:(自主练习第1题) 1) 学生说说图意 2) 生独立列出除法算式 3) 汇报交流订正。 2、 圈一圈,填一填:(自主练习第2题) 本题是让学生体会“若干个物体,每几个为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几分”的题目。 1) 让学生说明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第一幅图是3个3个地分,第二幅图是2个2个地分,分别能分成几组? 2) 让学生在图中继续分一分、圈一圈,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怎样分的。 3) 根据自己分的过程写出除法算式。 4) 汇报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及单位。) 3、 分一分,记录下来。(自主练习第3题) 1) 让学生说说每人要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2) 我们要分多少个球,也就是被除数是谁?(18) 要让学生介绍一下它是怎样知道被除数是18的。 3)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4)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表格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 二知识应用,拓宽提高: 1、 自主练习第4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通过对两个算式含义的比较,体会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1) 让学生找到要分的数是多少,也就是多少?(8个蘑菇) 2) 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每次运2个,可以分成几个组,就是需要几次运完。4次运完也就是把它分成4组,看每组里有几个? 3) 交流汇报。 2、 自主练习第5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1) 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 根据每种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3) 集体交流。 三、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五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猴子捞月——有关0的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意义,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2、 经历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探究过程,构建完整的除法认知体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被除数为0的除法算式的意义,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三个情景课件、学具 预习要求: 1、复习有关0的乘法(0×7 0×5 0×8 7×0 10×0 2×0 1×0) 2、利用实物分一分,让学生体会分的过程和方法。 检查预习: 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大森林里的故事,同学们喜欢听吗?那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你想知道小猴子们每天是怎样过的吗,它们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课件出示)伴随着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12只小猴来到山上,准备一天的食品。随之呈现问题:12只小猴该如何分组? 1、 学生独立完成。 2、 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12÷3=4(只) 12÷4=3(只) 12÷2=6(只) 12÷6=2(只) 二、 出示情境图——猴子捞月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猴子们忙了一天,到了晚上它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你们猜它们能捞到月亮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能、没有 “没有”我们用哪个数字表示?(用0表示。)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1、把0个月亮分给5只小猴, 平均每只小猴分几个月亮? 2、如果把0个月亮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月亮? 3、如果把0个月亮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月亮?…… (二)合作探究,评价反思: 请在小组内交流,看每只小猴分几个月亮? (三)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能够得到以下结论:既然它们捞到的月亮个数为0,把0个月亮平均分给5只小猴(4只小猴、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月亮还是为0。 (四)抽象升华 1、如果用算式来表示我们帮小猴分月亮的过程,应怎样表示?引导学生能抽象得出下面的算式: 0÷5=0(个)0÷3=0(个)0÷4=0(个) 如果出现:5÷0=0(个)3÷0=0(个)4÷0=0(个)可以从以下方面给与帮助:一是可以从平均分的意义计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上帮助学生理解;二是可以结合上面情境图的图意进行引导与梳理。 2、如果把0个月亮平均分给7、8、10、9……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月亮?(学生独立列式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3、 归纳总结: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0除以不是0的数,都得0。 (五)回归生活,演绎探究 你能举一个生活中被除数是0的除法问题? 学生可能说出:1)把0个苹果分给8个同学,每位同学可以得到0个苹果。 列式为:0÷8=0(个) 2)把0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分0本。列式为:0÷6=0(本)…… 三、类化练习,拓展延伸 1、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0÷7 0÷9 0÷4 0÷18 0÷10 0÷2 0÷1 0×7 0×5 0×9 7×0 10×0 2×0 1×0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2、从有到无,更深入地体会平均分。 课本55页的第一题。让学生在完成填写的基础上用小棒分一分,然后同桌说说分的过程。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限时作业: 《新课堂》第25页的2题、3题、4题。 板书设计: 猴子捞月——有关0的除法 0÷5=0(个) 0÷3=0(个) 0÷4=0(个) 0除以不是0的数,都得0。 第六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水中救援——除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内容:课本56——57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以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为基础,经历除法学习的探究过程,在建立丰富表象的基础上抽象除法算式。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抽象除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预习要求: 1、 观察情境图,找出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 利用学具分一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算式。 检查预习: 1、 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 2、 解释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过着快乐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森林里发生了一场水灾,,好多小动物都被水围困,森林之王——狮子率队去营救它们,到底这些小动物们得救了吗?狮子是怎样救它们的?我们一起看一下当时的情景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1、 你在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主要信息有:被困的有20只羊、15只小鹿、9只小熊、……营救队里有10只狮子,要分成5组;每条船最多坐3只小鹿或2只小熊…… 2、 你能根据当时的找到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1) 小鹿15只,每条船能坐3只,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2) 狮子10只,分成5组,平均每组有几只? 3) 小熊8只,每条船能坐2只,救小熊需要几条船?…… 二、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一)狮子10只,分成5组,平均每组有几只? 1、自主探究: 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结果和过程两方面进行交流,及时地用学具或图形能够进行抽象。) 3、抽象概括,理性升华。 你们能不能用算式把分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各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狮子10只,分成5组,平均每组有几只?用算式表示就是:10÷5=2(只) (目的让学生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二)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1、自主探究: 救小鹿需要几条船?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的摆法和想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引导学生从结果和过程两方面进行交流,及时地用学具或图形能够进行抽象。 3、抽象概括,理性升华。 你们能不能用算式把分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各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小鹿15只,每条船能坐3只,救小鹿需要几条船?用算式表示就是:15÷3=5(条) 4、小熊8只,每条船能坐2只,救小熊需要几条船? 先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然后独立列式,在汇报交流。 小熊8只,每条船能坐2只,救小熊需要几条船?用算式表示就是:8÷2=4(条) (目的让学生从“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来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三、 类化练习,拓展延伸。 20只小羊,每条船坐( )只,救小羊需要几条船? 18个苹果,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人?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四、 总结: 五、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限时作业: 《新课堂》第27页的1题、2题、3题。 板书设计: 水中救援 小鹿15只,每条船能坐3只,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15÷3=5(条) 狮子10只,分成5组,平均每组有几只? 10÷5=2(只) 小熊8只,每条船能坐2只,救小熊需要几条船? 8÷2=4(条) 第七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水中救援——自主练习 教学能容:课本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能够运用学到的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利用除法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知识练习: 1、 分一分,填一填。 1)14个桔子,平均分到2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 ( )÷ ( )=( ) 2)28个梨,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 )个盘子。 ( )÷ ( )=( ) 3)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 )÷ ( )=( ) 4)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个人。 ( )÷ ( )=( ) 5)有9块正方体,能摆( )个 。 ( )÷ ( )=( ) 6)有12块正方体,能摆()个 。 ( )÷ ( )=( ) 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然后根据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在汇报交流中解释没到算是所表示的意思,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 看图列算式:(课本第3题) 1) 先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并根据自己所读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 2) 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 课本自主练习第4题。 1) 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并让学生说说如何列式。 (本题目的是通过卡车运集装箱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不同情况。) 二、 知识应用: 1、 看图编故事。(根据课本59页第5题的4幅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图意为: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觉得肚子很饿,于是让八戒去找吃的,八戒很不乐意,心想到哪里找吃的呢?但是没有办法还是得去。走啊走啊,发现一棵桃树,树上有9个桃子,八戒已经摘下8个,心想9个桃子不好分给4人,反正这里没人,嘴馋的八戒就想先吃一个,谁想这个桃子竟是猴哥变得,八戒的一举一动全被看到,回去后八戒被师傅批评了一顿。 2、提出问题:谁能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可能提出:8个桃子分给4人,每人可以吃几个? ) 3、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4、汇报交流,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重建家园——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在阅读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筛选有用信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除法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把握数学实质的能力水平。 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预习要求: 观察情境图,找出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炼信息 1、 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不仅仅了解了森林里水中救援的故事,并且帮小动物解决了许多问题。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故事吗? 2、 课件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通过预习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小熊和小兔子在重新盖房子。) 3、 通过预习,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 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子,已经修好了3间。 2) 小熊每次搬4块砖,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 3) 12根木头,每次搬2根。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 谁能根据咱们找到的信息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 生可能提出: 1) 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子,需要几间房子? 2) 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子,已经修好了3间。还需要盖几间房子? 3) 小熊每次搬4块砖,已经搬了5次,已经搬了多少块? 4) 小熊每次搬4块砖,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小熊一共需要搬多少块砖? 5) 小熊每次搬4块砖,24块。小熊需要再搬多少次? 6) 12根木头,每次搬2根。需要多少次搬完? 2、 复习并解决问题: 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子,需要几间房子? 小熊每次搬4块砖,已经搬了5次,已经搬了多少块? 12根木头,每次搬2根。需要多少次搬完? 小熊每次搬4块砖,24块。小熊需要再搬多少次? 1) 学生独立完成以上三个题目。 2) 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从问题结果、算式、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汇报。然后引导学生用算式进行梳理,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意思。 16÷ 4= 4 (间) 4×5= 20 (块) 12÷ 2= 6 (根) 24÷ 4= 6 (次) 3、 探究新知: 小熊每次搬4块砖,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小熊一共需要搬多少块砖?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呢? 1) 引导启发学生理清要解决“小熊一共要搬多少块砖?”先要求出“小熊已经搬了多少块砖”然后把剩下的砖和已经搬了的砖合起来就是“小熊一共要搬多少块砖”。 2)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3) 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用到的不同方法有: 4+4+4+4+4=20(块) 20+24=48(块) 4×5= 20 (块) 20+24=48(块) 4×5+24=48(块) 24+4×5=48(块) 只要学生的方法正确,都应给与肯定。如果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并说说运算顺序。 4) 小结: 当一道算式中有乘和加(减)时,不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4、 概括反思,理性升华 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子,已经修好了3间。还需要盖几间房子? 1)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要解决“还需要再建几间?”首先知道16只小兔共需要几间房子。然后用一共需要的房子去掉已经盖好的房子就是还需要的几间房子。 2)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3) 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是有: 16÷ 4= 4 (间) 4-3=1(间) 16÷ 4-3=1 (间)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如果列出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4)小结: 当一道算式中有除和加(减)时,不论除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 三、 类化练习,拓展创新 1、 自主练习第一题 1) 学生独立看图列式 2) 汇报交流: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并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自主练习第二题。 1)学生独立解决并列式计算。 2)指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限时作业: 《新课堂》第29页的1题、3题、4题。 板书设计: 重建家园——知识总结 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子,已经修好了3间。还需要盖几间房子? 4+4+4+4+4=20(块) 20+24=48(块) 4×5= 20 (块) 20+24=48(块) 4×5+24=48(块) 24+4×5=48(块) 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子,已经修好了3间。还需要盖几间房子? 16÷ 4= 4 (间) 4-3=1(间) 16÷ 4-3=1 (间) 第九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课本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 2,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解决除法实际问题,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梳理基础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对本单元进行总结,可能回答: 学会了用除法解决问题;如果表示平均分要用除法表示;…… 二、 知识应用: 课件展示:分食物 1、 先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主要信息:一共有4个小朋友、8瓶饮料、12个梨、8块蛋糕、16块糖。 2、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每人分几块蛋糕? 2)每人平均分几个梨? 3) 8瓶饮料,每人2瓶,可以分给几个人? 4) 每人平均分几块糖? 3、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1) 先用学具分一分,在小组内说一说。 2) 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汇报时要说明每道题所表示的意思。 三、 类化练习,拓宽创新 1、 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 1) 分析题意: 要知道一组比二组多收集了多少个?应先知道什么呢?(一组收集了多少个。) 2)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3) 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如果是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自主练习第4题: 1) 分析题意:要想知道有几只熊猫还能进山洞?应先知道什么?(最多能住进几只。) 2) 学生独立完成 3-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五 单元 除法 初步 认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