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
《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厦门市“四大名补”教育寒假九年级化学提高培训讲义三 ●第一部分 上节课作业讲评 【课后作业】2012年厦门中考题 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12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 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酒精灯__;b是__分液漏斗___。 (2) 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H202MnO22H20+O2↑____。 (3) 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A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D或E__;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CH4+202 点燃 C02+2H20_____。 (4) 右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① 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先下降后上升__;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70___mL。 ② 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___abc__(填写序号) a. 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解析】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膨胀集气瓶中水被排出,冷却过程中由于集气瓶中减少了氧气,所以体积缩小;空气共100ml,其中氧气约占21%,所以最后液面上升21ml到71ml处。 如果集气瓶中不装水,那么燃烧时,因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导气管末端会有气体逸出,而且水可以溶解生成五氧化二磷,起到冷却集气瓶中气体的作用。 【友情提醒】由拉瓦锡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后来,经精确实验得出:大气中体积分数为20.95%。 24.(8分)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 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 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稀盐酸、硫酸铜等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冒气泡、出现红色固体等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Fe3O4 Fe2O3 铁 分解温度/℃ 1538 1400 — 熔点/℃ — — 1535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1) 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 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l535℃~l538℃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1) 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__; (2) 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6Fe203 高温 4Fe304+02↑____; (3) 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由黑色变成红棕色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四、化学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5.(6分)现称取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0g,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 = CaCO3↓+2NaCl)。反应时CaCl2溶液与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解决以下问题: (1)计算样品中NaOH的质量; (2)计算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7(选填“>”、“<”或“=”) (1)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加入的氯化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y Na2C03+CaCl2=CaC03↓ +2NaCl 106 111 100 x Y 5 g 106/100=x/5g x=5.3 g………………………………1分 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l0 g-5.3 g=4.7 g ……………………1分 (2)111/y=100/5g y= 5.55 g ……………………………………………………… l分 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55g/50g×l00%=1.11% 1分 答: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4.7 g,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 设、答完整1分 (3)> …………………………………………………………1分 17. (2013厦门市)某化学兴趣小组回收利用废旧干电池。 实验 1 回收填料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 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回收物质的流程如图 12 所示。 (1)操作 1 和操作 2 的名称都是______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灼烧滤渣 l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己知滤液 1 中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浓度相近。在某温度下蒸发滤液 1 时,大量的氯化铵晶体先析出,说明该温度下氯化铵溶解度____氯化锌的溶解度(填“<”、“=”或“>”)。 实验 2 利用外壳回收物锌制取氢气及相关探究 (4)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己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提供装置如图 13 。 ① 应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填编号),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____(填编号)。 ② 若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气体的体积,气体从装置 B 导管口____(填“ a ”或“ b ” ) 进;选用仪器 F 测量排出水的体积,仪器 F 名称是________。 (5)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反应过程中,用前 10 min 内收集的氢气体积比较反应的快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进行下表四组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验实号编 试剂 前 10 min 内产生的氢气体积(mL) 不同纯度的锌 不同体积和浓度的稀硫酸 a 纯锌 30 mL 30 % 564.3 b 含杂质的锌 30 InL 30 % 634.7 c 纯锌 30 mL 20 % 449.3 d 纯锌 40 mL 30 % 602.8 ① 比较实验 a 和实验 b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为了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需比较实验_____和实验_____(填编号)。 ③ 控制其他条件相同,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举一种条件即可)。 17.(13 分) (1)过滤,搅拌。(2)除去炭粉。(3)<。(4)①B,D。 ② b ,量筒。 (5)① 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含杂质的锌比纯锌反应速率要快。 ② a和c。 ③ 温度(或锌粒形状大小)。 ●第二部分 历年厦门中考填空、实验及计算题 (2012年厦门中考填空) 21.(8分)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 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作用。 (2) 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_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 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属于_____肥。 (4) 在含有硫酸镁、硫酸铜的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是(填写化学式)_____。 (5) 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 “镁粉”的有效成份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Mg5(OH)2(CO3)4 △ 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_____;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推断出“镁粉”的另一种用途是_____。 21.(8分)第(4)题2分,其余每空l分。 (1)乳化 (2)吸附;混合物 (3)钾(或农家) (4)Zn和Cu (5)H2O;阻燃剂(或灭火剂等) 22.(6分)右图中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甲是生活里常用的燃料。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有些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_; (2)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 22.(6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l分。 (1)H2 (2)C02+2NaOH=Na2C03+H20等 (3)CaC03+2HCl=CaCl2+H20+C02↑ 复分解反应 (或CaC03 高温 CaO+C02↑ 分解反应) 2011年厦门中考题(实验与计算)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小题,共20分) 16. (8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中仪器a名称是 。 (2)写出上述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前,必须对该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 (4)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干燥剂是 , 并用 (填“向上”或“向下”)排气法收集氧气。 (5)该实验中,可回收重复使用的药品是 。 16. (8分,每个化学方程式3分,其他每空各1分) MnO2 (1)长颈漏斗。 (2)2H2O2 2H2 O + O2 ↑ 。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或其他合理答案)。 (4)浓硫酸(或氧化钙或固体氢氧化钠等合理答案),向上。 (5)二氧化锰(或MnO2)。 17.(12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一:比较两种物质的热稳定性 设计如右图装置:小试管套装在带有支管的大 试管中,整套装置气密性好,其他装置略去。 (1)为确保安全,实验结束时,在移离酒精灯前必须 完成的操作是 。 (2)现象与结论:装有碳酸氢钠的试管口生成较多的无色小液滴,同时试管A中有大量的 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B中也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的变化;实验结束后,经检验大、小两试管内的物质均是碳酸钠。结合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①碳酸氢钠受热生成的物质是碳酸钠、 和 。 ②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3)反思与讨论:加热大试管时,碳酸钠的受热温度会高于碳酸氢钠。这能否准确地 说明“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这一结论? (填“能”或“否”), 理由是 。 实验二:比较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气体的快慢 取碳酸氢钠4.2 g放入如图Ⅰ装置的锥形瓶中,取碳酸钠5.3 g放入另一相同装置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盐酸(足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图Ⅱ装置测量出生成气体的体积,得到时间—体积关系曲线如图Ⅲ所示。 图Ⅰ 图Ⅱ 图Ⅲ (4)已知二氧化碳不溶于该油层,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 (5)数据与分析:根据图Ⅲ曲线,可得出有关“比较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同体积二氧化碳 气体的快慢”的结论是 。 (6)反思与讨论:实验中 “取碳酸氢钠4.2 g、碳酸钠5.3 g”的目的是 。 17.(12分) (1)把A、B试管中的导管移出液面。 (2分) (2)①水和二氧化碳(或H2 O和CO2,顺序可调换)。 (2分) (3)能,碳酸钠受热的温度更高却没有分解,说明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2分) (4)防止部分的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实验误差。 (2分) (5)在相同的条件下生成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比碳酸钠与盐酸 反应快。 (2分) (6)生成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 (2分) 四、计算与应用(本题l小题,共12分) 元明粉 等 级:一等品 质 量:50 kg 主要成分:Na2SO4 Na2SO4含量:≥99% 18.(12分)元明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右图是某品牌元明粉包装 袋上的部分标签。为测定该元明粉中Na2SO4含量是否符合标签 要求,把15.0 g样品(假设只含不溶性杂质)加入一定量的 水溶解,过滤得100.0 g滤液。取10.0 g滤液,加入10%的 BaCl2溶液20.8 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 + BaCl2 = 2NaCl + BaSO4↓。 (1)计算10.0 g滤液中Na2SO4的质量。 (2)根据这一次检测,计算并判断样品Na2SO4的含量是否符合标签要求。 18.(12分) 解:(1)设10.0 g滤液中Na2SO4的质量为m Na2SO4 + BaCl2 = 2NaCl + BaSO4↓ 142 208 m 10%×20.8 g = m=1.42 g (7分) (2)样品中Na2SO4的质量=1.42 g×= 14.2 g 样品中Na2SO4的含量= ×100% ≈94.7% 因为94.7%<99%,不符合标签要求 (3分) 答:(1)10.0 g滤液中Na2SO4的质量为14.2 g。 (2)样品中Na2SO4的含量不符合标签要求。 假设、答正确、单位正确 (2分) 【课后作业】 2010年厦门中考题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小题,共15分) 22.(7分)某兴趣小组要研究CO2的温室效应,请选择下列合适的装置填空: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 (填序号,下同)作发生装置,应选 作 收集装置。 (3)若实验室用装置⑥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氯化氢,不纯气体应从 (填“a”或“b”)处导管通入。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干燥装置应放于装置⑥之 (填“前”或“后”)。 (4)为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温室效应,可将盛满两种气体的密闭广口瓶同时置于阳光下进行实验。此实验需定时测量的数据是 。 23.(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2: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 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 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 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2所示的三 个实验。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 。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 实验3 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温度变化 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 温度曲线如图3。 (1)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 。 (2)由图3分析,酸和碱有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酸和碱的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四、信息与分析(本题l小题,共10分) 24.(10分)结合下列材料填空: 材料一 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系统提出燃素学说,认为物质可以燃烧是因为它们含有燃素。如木炭和金属燃烧释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但是,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燃素”。 材料二 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研究其在燃烧中的作用。提出了氧化学说,认为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发光放热的剧烈反应。初步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 (1)材料一中,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失去“燃素”的“死灰”是 (填化学式),木炭燃烧释放出“燃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燃烧条件是“氧化学说”的重要内容,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种控制燃烧的措施。 ①确保良好的通风,除能保证人的安全外,还能使通过隧道的车内汽油充分燃烧, 这是考虑到充分燃烧需要 。 ②隧道使用了氢氧化铝阻燃材料,它在受热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是 。 (3)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请根据下列事实,对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燃烧 条件提出新的认识。 ①CO的含量小于12.5%时,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 。 ②木炭在氧气浓度低于14%的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 。 ③钠可在氯气中燃烧,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新认识: 。 五、计算与应用(本题l小题,共10分) 25.(10分) 钙元素是人必需的常量元素,正常人每升血液含钙88~108 mg。现按下列 步骤测定某血样的含钙量: ①取血样10 mL,将血样中的钙元素全部转化到CaC2O4中; ②用稀硫酸处理CaC2O4 ,化学方程式为:CaC2O4 + H2SO4 = CaSO4 + H2C2O4 ; ③测得上一反应所得H2C2O4 的质量为2.25 mg。 计算并判断(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每10 mL该血样可转化生成的CaC2O4质量。 (2)每升该血样中钙元素的质量,并判断该血样含钙量是否正常。 ●第三部分 初三上复习 复习 1、第三章 物质构成; 2、第四章 自然界的水; 3、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4、第六章 化学方程式 课后作业 完成 金属和金属材料 习题 ●第四部分 初三下预习 第九单元 溶液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溶液的形成 1.溶液(高频考点)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 均一 的、 稳定 的 混合物 ,叫做溶液。如汽水、蔗糖水、CuSO4溶液等。 (2)组成 ①溶质: 被溶解 的物质,可以是 固体、 液体 、 气体 。如NaCl、乙醇、二氧化碳等; ②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 的物质,如汽油、水、酒精等,其中 水 是最常用的溶剂。 (3)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 ①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②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溶剂量、气体压强)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乳化(考试重点) (1)乳浊液: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 小液滴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乳化(高频考点)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洗涤剂所起的作用是乳化作用。 注意:生活中常利用乳化作用除去衣服、餐具上的 油污。 【特别提醒】物质除污的方法和原理对比(溶解、乳化及化学反应) 考点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 一定温度 下,向一定量 溶剂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不能继续溶解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 一定温度 下,向一定量的 溶剂 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 能继续溶解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依据 【特别提醒】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但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3.转化关系 对于大多数固体: 对于极少数固体,如Ca(OH)2: 【特别提醒】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就有可能是浓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三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含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 一定温度 、 饱和状态 、 溶质质量 、 100 g溶剂。 (2)举列: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即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3)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不大 ,如氯化钠;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如氢氧化钙。 2.气体的溶解度 (1)含义:在压强为 101KPa 和一定 温度 时, 1体积 水里溶解达到 饱和状态 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气体本身的性质和溶剂种类; ②外因:温度和压强。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随压强的增大而 增大 。 3.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高频考点)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重点突破 厦门近3年中考有关溶解度曲线常见命题点分析 命题点1 判断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2013年考查1次,2012年考查3次,2011年考查1次) 命题解答 t℃时,某物质溶解度曲线上对应点所对应 的溶解度值即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命题点2 m点、p点的意义?(2013年考查2次,2012年考查5次,2011年考查5次) 命题解答 m点表示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 等;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命题点3 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比较。(2013年考查7次,2012年考查7次,2011年考查8次) 命题解答 当0<t<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甲物质的溶解度;当t=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当t > 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 命题点4 判断温度由t3℃降到t2℃时,甲物质析出晶体的情况。(2012年考查1次,2011年考查5次) 命题解答 ①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由t3℃降到t2℃时,一定有晶体析出;②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由t3℃降到t2℃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命题点5 根据溶解度判断溶液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2013年考查2次,2012年考查5次,2011年考查5次)如:在t2℃时,在100g水中加入bg甲物质,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命题解答 在t1℃时,100 g水中溶解s 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状态,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s,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如t2℃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b g甲物质,此时形成的溶液质量为(100+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命题点6 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2012年考查1次,2011年考查2次) 命题解答 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当0<t<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甲;当t = 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t > 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命题点7 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2012年考查5次,2011年考查3次) 命题解答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甲、乙的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而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但是温度降到t1 ℃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并且都大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命题点9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升降情况,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的方法。(2013年考查3次) 命题解答 (1)曲线为陡升型,如提纯甲时利用的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2)曲线为下降型,如提纯丙时利用的是蒸发结晶(或蒸发)的方法。(3)曲线为缓升型,如提纯乙时利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 命题点10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提纯甲?(2013年考查1次,2012年考查2次) 命题解答 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命题点1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2013年考查2次,2012年考查3次,2011年考查4次) 命题解答 ①转化:将在一定质量的溶剂中的溶质质量转化为100g溶剂中的溶质质量,转化后的溶质质量的计算方法为: ;②判断:同转化后的质量和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行比较即可判断。 命题点12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有哪些方法?(2013年考查4次,2012年考查2次,2011年考查3次) 命题解答 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四 溶质的浓度 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高频考点) (1)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 溶液质量 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稀释的计算 溶液加水稀释时,只是溶液的 浓度 发生变化,而稀释前后 溶质 的质量不变。即:m(浓)×a% =m(稀)×b%(a%、b%各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五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高频考点)(详见实验突破栏目) 常考类型剖析 类型一 溶液概念的理解(易错) 命题解读:溶液概念的理解是厦门中考的常考考点,主要的题型是选择题。这类试题常联系生活、生产中常见物质来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性质、特性等。 例 (’13外国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 D.在溶质和溶剂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一定不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解析】答案A。溶液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溶液一定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A正确;由于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所以无法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只能说,在相同的温度下,同一溶质和溶剂形成的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不饱和溶液的大,B错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C错误;某些溶质和溶剂在形成溶液过程中会放热或吸热,D错误。 【易错分析】溶液概念模糊不清是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从溶液的概念入手,可知溶液的特性是均一、稳定、混合物,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溶液应该与这三个特性进行对比,判断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能否形成溶液,应该抓住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变式练习1下列物质分散在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泥土 B.食用油 C.硫酸铜 D.氢氧化钠 【答案】D 类型二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易错) 命题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是厦门中考的高频考点,题型以填空题为主,也有选择题。主要考查内容有:①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②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⑤物质溶解性的判断等。 例(’13 厦门一中)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 。 (2)t1℃时,B、C的 相等。 (3)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 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t1℃时,B、C的溶解度相等。(3)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降温能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另外还可选用加溶质和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C;溶解度;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 。 【易错分析】①溶解度概念易错之处是对概念理解不清,应该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抓住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②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应该在分析“点”和“线”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进行分析;③判断温度变化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实质是比较相应条件下溶质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之亦然。 变式练习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甲物质溶液由30℃降温到20℃ 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混有少量乙的甲的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甲 【答案】D 类型三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命题解读: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湖南中考的高频考点,题型以计算题为主,在选择题中也有涉及。主要考查内容有:①计算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所需溶剂质量;②化学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③标签破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另外,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一般都是结合化学方程式综合进行考查。 例 “4•20芦山大地震”发生后,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要对震区进行消毒。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一种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5%。请填空: (1)100g该溶液中含溶质 g。 (2)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将100g该溶液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变式练习3 某厂废液中的溶质只含有少量硫酸和硫酸钠,取废液样品30g于小烧杯中(经测定该废液样品中含水的质量是29.22g),向其中慢慢滴加2%的NaOH溶液20g,并不断搅拌,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提示:H2SO4+2NaOH =Na2SO4+2H2O) (1)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 (2)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突破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厦门3年41套卷:2013年考查3次,2012年考查4次,2011年考查4次;命题点有:溶质(或浓溶液)和溶剂质量的计算,实验步骤,仪器选择,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操作,溶液配制时洒出溶液时,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剂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称量操作的正误判断,称量溶质时,天平不平衡的操作方法,溶解操作正误判断,搅拌的目的。 1.实验装置及步骤 ①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 3 g,水 47 mL;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3g氯化钠;用量筒量取47mL的水; ③溶解: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将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 ④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2.用浓溶液稀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溶液 ①计算: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6%的氯化钠 25 g,水 25 mL;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和水; ③溶解:将量取的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注意事项 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物质的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托盘天平只能准确称量到0.1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要“左物右码”且左右两盘上要垫上相同的称量纸;称量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时,要放在烧杯中称量;用浓溶液稀释配制稀溶液,计算时要准确运用体积、质量、密度的关系式。 3.仪器的选用及各仪器的作用 (1)所用仪-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厦门市 九年级 化学 四大 教育 寒假 提高 培训 讲义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