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差异.doc
《浅析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差异.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浅析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差异 摘要: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本文将从人工与自然、形式与意境、必然与偶然、直白与含蓄、入世与出世、理性与感性六个方面全面剖析中西造园审美的差异,从中体会不同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感性 理性 审美 文化 人类不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与它脱胎的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才构成文化的延续,形成独特的风格。中西园林是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虽差异甚大,但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一、人工与自然 如果我们按自然状况的不同,将自然划分成不同的类型:第一自然为原始状态的大自然,第二自然为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中西园林的不同。中国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土地富庶,理想中的王国是这些秀美的山川湖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类自然开始的,这使得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的形式发展了几千年。 欧洲的园林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自然环境远不如中国,雨水稀少,没有大片森林,更无秀美的山川,人们理想的天堂自然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的土地,于是园林就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这是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人工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如左下图:古埃及派科玛拉园林。规整的平面排布,体现了对美好自然的征服与渴望。)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如右下图:苏州狮子林。方寸之间好似浓缩的自然盆景,假山的布置更是独具匠心,意趣横生,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二、形式与意境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追求一种形式美。黑格尔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使得形式美法则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追求。(如左下图:意大利艾斯塔别墅。即使建立在高低不平的地形上,也刻意追求对称、均衡的形式美。)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如右下图: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意为“清风、明月和我”,感悟借景独处的意境美。) 三、必然与偶然 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仍有规律可循,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以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如左下图:意大利朗特别墅模纹植坛。对植物形状的刻意修剪,似乎在诉说“几何是美的天经地义”。)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园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它的素材、原形、灵感......等都发掘于大自然,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也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很难总结出特定的规律性。(如右下图:苏州拙政园留听阁。池塘荷莲,偶赶喜雨,取意于李义山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使观者心情顿时偶由景生,随时而异。) 四、直白与含蓄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直白的印象。这是因为西方园林追求形式美,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直白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意识形态深刻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如左下图:法国麦东府邸花园。硕大的花园,简洁明快的几何化布局,一目了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而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验,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如右下图:苏州怡园。即使俯瞰下去也很难查明究竟,狭小的空间却有如此幽深之感,使人非要进入探明不可。) 五、入世与出世 《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所幻想的仙山琼阁异曲同工。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摆脱了幻想而一步一步贴近了现实。法国的古典园林最为明显了,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丝毫见不到天国乐园的超脱尘世的幻觉,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来。(如左下图:法国凡尔赛中的环廊。高大宽敞的环廊提供了舒适的交谈环境,围合出的下沉广场把人们纷纷吸引过来,尽情享受世俗生活的愉悦。) 羡慕神仙生活对中国古代的园林有着深远的影响,秦汉时代的帝王出于对方士的迷信,在营建园林时,总是要开池筑岛,并命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象征东海仙山,从此便形成一种“一池三山”的模式。而到了魏晋南北朝,由于残酷的政治斗争,使社会动乱分裂,士大夫阶层为保全性命于乱世,多逃避现实、纵欲享乐、邀游名山大川以寄情山水,甚至过者隐居的生活,这时便滋生出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便描绘了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因此中国园林只适合少数人玩赏品位,而不象西方园林可以容纳众多人进行公共活动。(如右下图:无锡寄畅园秉礼堂。高高的围墙几乎完全封闭了这个狭窄的庭院,院内筑山理水,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与自然相通,隐居于此快哉、乐哉。) 六、理性与感性 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要从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 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它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理性”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如左下图:法国凡尔赛宫。理性的思考、严谨的塑造、强烈的形式、壮美的构成,宛如人间天堂,无不体现着完美的秩序感,是唯理思想的升华。)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自古就有诗画同源之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而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 “感性”的美学思想。(如右下图:北京圆明园。如同人间仙境,堪称“万园之园”,人类旷古绝今的颠峰之做,是中国造园艺术几千年的完美总结,是容纳东西的“园上之园”,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情感与智慧的结晶,重情思想的完美再现。) 以上六方面基本概括了中西传统园林的审美差异,当然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昨天的成果,今天来总结,但不一定适合明天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创新,与时惧进,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应用于当代,逐步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1994—1999建筑创作·绘画·论文集》 彭一刚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2、《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王向荣 林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3、《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第二版 4、《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一版 5、《外国造园艺术》 陈志华 河南科技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一版 6、《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 针之谷钟吉(日) 邹洪灿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年11月第一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中西 古典 园林 审美 差异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