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讲述、探究、讨论、测量等方法认识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改进 (第一课时) 导入 目标展示 眼和视觉 (一)观察与思考 (二)眼球的结构 (三)视觉的形成 走进生活 近视及预防 (一)近视的成因 (二)近视的矫正 (三)近视的预防 (第二课时) 导入 耳和听觉 听觉的重要性 耳的结构 听觉的形成 用耳卫生 请你当医生 亲身体验 人性化的情景导入:以学生熟悉的农村风貌引入视听情景,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为学习科学知识作铺垫。由“人是怎样感知外界环境的?”引发本节课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参看三维目标(展示方式要灵活)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照相机及眼球模型,对比眼球模型与照相机各部分结构,讨论相似之处及其功能。 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组参与竞赛(看看谁最棒)。 多媒体课件展示眼球的结构: 1)眼球壁:外膜、中膜、内膜。 2)内容物: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想一想”眼球成像与传统的照相机成像有什么相似之处?归纳分析并回答,联想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回答可能不够完整。 教师点评并展示课件(图、表), 三维动画的演示展示视觉的形成过程。 生活场景: 1、进出影院。 2、猫的瞳孔的变化。 瞳孔的调节:瞳孔由虹膜控制,虹膜的色素决定眼睛的颜色。 探究实验:观察瞳孔在亮处─暗处─亮处的变化(可用手电筒照射)。 师: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演示近视的成因:用眼过度,肌肉疲劳,使晶状体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外界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后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演示近视的矫正:佩戴凹透镜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教师提供多媒体画面。 引导戴眼镜的学生思考生活中因近视而带来的不便,从而很自然地过度到用眼卫生,强调用眼卫生的意义,认同“三要”“四不看”。 对学生的新鲜有趣的说法给予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纸条上写一句话,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 教师: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性。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 请大家观察课本P92-93提供的图片(课件),完成讨论1、2题。 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大家说的非常好,耳的内部还有哪些结构呢?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图Ⅳ-51(课件),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做出积极评价。 请大家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 教师讲解: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鼓膜和听小骨放大声波) 请阅读课本P94上面一段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 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 教师举例:在一个铁厂附近有一个小村庄,由于长期在机器轰鸣中度日,该村村民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耳聋倾向。噪音的危害是不是挺大的?那我们应该怎样来避免噪音的危害,保护我们的耳? 耳的结构图中有一个咽鼓管(观察课件),连通咽部和鼓室。请分析咽鼓管的好处和危害。 教师强调: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咽鼓管会张开,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起到保护鼓膜的作用;鼻咽部炎症时,病菌可经咽鼓管到达鼓室,引起中耳炎。 有一病人突然双耳失聪,前来就诊,作为医生的你准备从哪几方面来给他进行检查和诊断? 通过这项活动加深学生对耳的结构的认识和对听觉形成过程的理解。 体验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的痛苦 用黑布罩住一志愿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愿者的耳朵,让他们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 学生在优美的视听氛围中,调动感官欣赏、聆听,感受教师创设的动感课堂教学环境,学习情绪积极而又放松。 学生认知目标 学生分组观察照相机及眼球模型模型。 学生分组参与竞赛。 学生观察媒体展示,讨论交流,加深对眼球结构的认识。 学生回答。 学生比较记忆,通过三维动画的演示展示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探究,观察。 生:瞳孔的这种变化使进入眼球内部的光线要适量,否则就可能引起视物不清。 学生:“看一看”柱状图使数据分析更有说服力。 “查一查”调查呈现本班学生的近视率。 “试一试”试着分析近视的成因。 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思考,明确如何预防近视。认同“三要”“四不看”。 学生讲述自己在视力保护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同学们猜测,由猜不准而明确 听觉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生认真观察并讨论交流,认识到听觉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耳朵(耳廓)、耳朵眼(外耳道)、鼓膜 生讨论,试答。 学生看书,并观察耳的结构挂图。 小组竞赛,让学生指出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 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 学生看书总结,共同板书: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学生看书理解什么是噪音,并了解噪音的危害。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参考课本P94第三段)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学生分组会诊,写出诊断步骤、诊断分析和治疗方案并展示交流。 学生通过体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培养乐于帮助残疾人的情感。 阅读“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一文,了解角膜移植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小结,教师强调重点难点,以情感教育为主,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达标测评 一、单选题 1.在眼球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2.下列哪种情况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 ) A.鼓膜破损 B.听觉中枢受损 C.听小骨受损 D.半规管 3.眼球里具有的保护内部结构功能的是( ) A.脉络膜 B.巩膜 C.角膜 D.视网膜 4.听到声音大时要注意张口( ) A.这样有助减小惊吓 B.这样可以减弱声音 C.保持鼓膜内外压强平衡 D.这样可以减少中耳的振动。 5.眼球里具有感光细胞结构是( ) A.角膜 B.视网膜 C.脉络膜 D.视神经 二、非选择题 6、根据右图完成下列各题(可用《同步》P77开放性作业) (1).你能看到远处的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是落在[] 上,这个信息通过[ ] ,传到 ,而形成视觉。 (2).眼球里有一个能灵敏调节曲度的结构,即[] ,它有折射光线作用。 (3).在我们眼睛最前方的一个小孔叫做 ,当光线由弱变强时它会 。 (4).图中⑥是 ⑦是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B. 3.B. 4.C. 5.B. 二、非选择题 (1)3视网膜 5视神经 大脑 (2)4晶状体 (3)瞳孔变化 (4)角膜 玻璃体 板书设计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一、眼球的结构 (教师板图)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透光) (折射) (成像) (形成视觉) 三、近视的成因 四、近视的预防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收集声波) (放大声波) (形成听觉) 三、用耳卫生 教后反思-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生物 下册 4.6 外界 环境 感知 教案 新课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