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5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 2、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二.解疑合探 例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此例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注意加上省略号,说明这是因为正(负)数集合中包含所有正(负)数,而我们这里只填了其中一部分.然后,指出不仅可以用圈表示集合,也可以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练习设计 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3.6,-4,9651,-0.1.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5.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作-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高0.1米记作什么? 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什么? 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米”表明什么? 小结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板书设计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一)知识回顾 (四)例题解析 (六)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 (三)解方程 (五)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教学后记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学重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复习引入 2.学生设疑 ①.什么是正、负数? 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数0表示量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③.任何一个正数都比0大吗?任何一个负数都比0小吗? 4.什么是整数?什么是分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 二.解疑合探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即 2.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即 有理数是英语“Rational number”的译名,更确切的译名应译作“比 3.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简称正数、负数和零, 并指出,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并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将下列数按上述两种标准分类: 例2 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是整数还是分数: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25,-100按两种标准分类. 2.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是整数还是分数? 3.练习设计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2.填空题: (1)整数和分数合起来叫做______,正分数和负分数合起来叫做______. 3.选择题 (1)-100不是 [ ]A.有理数 B.自然数 C.整数 D.负有理数 (2)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非负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B.零表示没有,不是有理数 C.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5、板书设计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 例1、例2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2.2数轴(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复习引入 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二.解疑合探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例1 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练习设计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作业:P39 1、2 板书设计 2.2数轴(1)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教学后记 §2.2数轴(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轴概念; 2.使学生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如何比较两个负数(尤其是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数轴怎么画?它包括哪几个要素? 2.大于0的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哪一侧?小于0的数呢? 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 在温度计上显示的两个温度,上边的温度总比下边的温度高,例如,5℃在-2℃上边, 5℃高于-2℃;-1℃在-4℃上边,-1℃高于-4℃. 下面的结论引导学生把温度计与数轴类比,自己归纳出来: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二.解疑合探 通过此例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规律.要提醒学生,用“<”连接两个以上数时,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不能出现5>0<4这样的式子. 例2 观察数轴,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 (1)最大的正整数和最小的正整数; (2)最大的负整数和最小的负整数; (3)最大的整数和最小的整数; (4)最小的正分数和最大的负分数. 在解本题时应适时提醒学生,直线是向两边无限延伸的.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运用拓展 1.把下列各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1)3,-5,-4; (2)-9,16,-11; 2.下表是我国几个城市某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把它们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小结 教师指出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进而要求学生叙述比较的法则. 作业: 板书设计 2.2数轴(2)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3、例4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教学后记 §2.3绝对值(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和有关的简单计算; 3、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1、下列各数中: +7,-2,,-83,0,+001,-,1,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非负数? 2、什么叫做数轴?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 -3,4,0,3,-15,-4,,2 2.学生设疑 例、两辆汽车,第一辆沿公路向东行驶了5千米,第二辆向西行驶了4千米,为了表示行驶的方向(规定向东为正)和所在位置,分别记作+5千米和-4千米这样,利用有理数就可以明确表示每辆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了 我们知道,出租汽车是计程收费的,这时我们只需要考虑汽车行驶的距离,不需要考虑方向当不考虑方向时,两辆汽车行驶的距离就可以记为5千米和4千米(在图上标出距离)这里的5叫做+5的绝对值,4叫做-4的绝对值 现在我们撇开例题的实际意义来研究有理数的绝对值,那么, +5的绝对值是5,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5; -4的绝对值是4,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4; 0的绝对值是0,表明它到原点的距离是0 一般地,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为了方便,我们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约定在一个数的两旁各画一条竖线来表示这个数的绝对值如|+5|、|-5| 二.解疑合探 利用数轴求5,32,7,-2,-71,-05的绝对值 由学生自己归纳出: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这也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用数学符号语言如何表达? 把文字叙述语言变换成数学符号语言,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完成这一步 1、用a表示一个数,如何表示a是正数,a是负数,a是0? 由有理数大小比较可以知道: a是正数:a>0;a是负数:a<0;a是0:a=0 2、怎样表示a的本身,a的相反数? a的本身是自然数还是a.a的相反数为-a. 现在可以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表示成 如果a>0,那么=a;如果a<0,那么=-a;如果a=0,那么=0 由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求已知数的绝对值了 例4 求8,-8,,-,0,6,-π,π-5的绝对值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课堂练习 1、下列哪些数是正数? -2,,,,-,-(-2),- 2、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数: =( ); =( ); -=( ); -=( ); =1, =0; -=-23、填空: (1)+3的符号是_____,绝对值是______;(2)-3的符号是_____,绝对值是______; (3)-的符号是____,绝对值是______;(4)10-5的符号是_____,绝对值是______ 2、填空: (1)符号是+号,绝对值是7的数是________;(2)符号是-号,绝对值是7的数是________; (3)符号是-号,绝对值是035的数是________;(4)符号是+号,绝对值是1的数是________; 3、(1)绝对值是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2)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3)有没有绝对值是-2的数? 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进一步理解绝对值的代数和几何意义 作业 板书设计 2.3绝对值(1)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教学后记 §2.3绝对值(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绝对值概念; 2、使学生掌握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注意培养学生的推时论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负数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复习引入 ①、计算:|+15|;|-|;|0| ②、计算:|-|;|--|. 2.学生设疑 ①、比较-(-5)和-|-5|,+(-5)和+|-5|的大小 ②、哪个数的绝对值等于0?等于?等于-1? ③、绝对值小于3的数有哪些?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哪几个? ④、a,b所表示的数如图所示,求|a|,|b|,|a+b|,|b-a| ⑤、若|a|+|b-1|=0,求a,b 3、归纳总结 利用数轴我们已经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由上面数轴,我们可以知道c<b<a,其中b,c都是负数,它们的绝对值哪个大?显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这样以后在比较负数大小时就不必每次再画数轴了) 二.解疑合探 例1 比较-4与-|—3|的大小 例2 已知a>b>0,比较a,-a,b,-b的大小 例3 比较-与-的大小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课堂练习 1、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与;|2|与;-与;与 -与-;-与-;-与-;-与-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 (1)|-01|<|-001|; (2)|- |<; (3) <; (4)>- 3、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1)-与-;(2)-与-0273;(3)-与-; (4)- 与-;(5)- 与-;(6)- 与- 4、写出绝对值大于3而小于8的所有整数 5、你能说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字母表示什么数吗? (1)|a|=a; (2)|a|=-a; (3)=-1; (4)a>-a; (5)|a|≥a; (6)-y>0; (7)-a<0; (8)a+b=0 6若|a+1|+|b-a|=0,求a,b 小结 先由学生叙述比较有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实际上是由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来确定学习了绝对值以后,就可以不必利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了 作业 板书设计 2.3绝对值(2)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教学后记 §2.4有理数的加法(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2.学生设疑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 (+3)+(+2)=+5. ①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 ②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 ③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 ④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 ⑤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⑥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解疑合探 例1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 (2)(-4)+(-7); (3)(+4)+(-7); (4)(+9)+(-4); (5)(+4)+(-4); (6)(+9)+(-2); (7)(-9)+(+2); (8)(-9)+0; (9)0+(+2); (10)0+0.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解:(1) (-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 (1)(-0.9)+(+1.5); (2)(+2.7)+(-3); (3)(-1.1)+(-2.9); 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2、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3、作业 1.计算: (1)(-10)+(+6); (2)(+12)+(-4); (3)(-5)+(-7); (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 2.计算: (1)(-0.9)+(-2.7); (2)3.8+(-8.4); (3)(-0.5)+3; (4)3.29+1.78; (5)7+(-3.04); (6)(-2.9)+(-0.31); (7)(-9.18)+6.18; (8)4.23+(-6.77); (9)(-0.78)+0.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板书设计 2.4有理数的加法(1)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教学后记 §2.4有理数的加法(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2.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复习引入 ①.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②.“有理数加法”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③.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 (1)(-9.18)+6.18; (2)6.18+(-9.18); (3)(-2.37)+(-4.63); 2.计算下列各题: (1)[8+(-5)]+(-4); (2)8+[(-5)+(-4)]; (3)[(-7)+(-10)]+(-11); (4)(-7)+[(-10)+(-11)]; (5)[(-22)+(-27)]+(+27); (6)(-22)+[(-27)+(+27)]. 3、自探 通过上面练习,引导学生得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 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 (a+b)+c=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二.解疑合探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 例1 计算16+(-25)+24+(-32).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计算就比较简便. 解:16+(-25)+24+(-32) =16+24+(-25)+(-32) (加法交换律) =[16+24]+[(-25)+(-32)] (加法结合律) =40+(-57) (同号相加法则) =-17. (异号相加法则) 本例先由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并引导学生发现,简化加法运算一般是三种方法:首先消去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其和为0),同号结合或凑整数. 例2、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图所示,以每袋9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 总计是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 教师通过启发,由学生列出算式,再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解:7+5+(-4)+6+4+3+(-3)+(-2)+8+1 =[(-4)+4]+[5+(-3)+(-2)]+(7+6+3+8+1) =0+0+25=25. 90×10+25=925. 答:总计是超过25千克,总重量是925千克.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计算:(要求注理由) (1)23+(-17)+6+(-22); (2)(-2)+3+1+(-3)+2+(-4); (3)(-7)+(-6.5)+(-3)+6.5. 2.计算:(要求注理由) 作业:P51 1、2、3、4 板书设计 2.4有理数的加法(2)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教学后记 §2.4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复习引入 ①.计算:(1)(-2.6)+(-3.1); (2)(-2)+3; (3)8+(-3); (4)(-6.9)+0. ②.化简下列各式符号: (1)-(-6); (2)-(+8); (3)+(-7); (4)+(+4); (5)-(-9); (6)-(+3). 3.填空: (1)______+6=20; (2)20+______=17; (3)______+(-2)=-20; (4)(-20)+______=-6. 在第3题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在小学里就是减法运算.如______+6=20,就是求20-6=14,所以14+6=20.那么(2),(3),(4)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解疑合探 问题1 (1)(+10)-(+3)=______ ; (2)(+10)+(-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 (+10)-(+3)=(+10)+(-3).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 (1)(+10)-(-3)=______ ; (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2)的结果是多少? 于是,(+10)-(-3)=(+10)+(+3). 至此,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强调运用此法则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质疑再探: 例1 计算: (1)(-3)-(-5); (2)0-7. 例2 计算: (1)18-(-3); (2)(-3)-18; (3)(-18)-(-3); (4)(-3)-(-18). 通过计算上面一组有理数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 在小学里学习的减法,差总是小于被减数,在有理数减法中,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了,只要减去一个负数,其差就大于被减数. 例3 计算: (1)(-3)-[6-(-2)]; (2)15-(6-9). 例4 15℃比5℃高多少? 15℃比-5℃高多少? 四.运用拓展: 1.计算(口答): (1)6-9; (2)(+4)-(-7); (3)(-5)-(-8) (4)(-4)-9; (5)0-(-5); (6)0-5. 2.计算: (1) 15-21; (2)(-17)-(-12); (3)(-2.5)-5.9; 3、小结 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②.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板书设计 2.5有理数的减法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例3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并了解代数和概念; 2.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复习引入 ①.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②.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 ③.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④.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 ⑤.化简:+(+3);+(-3);-(+3);-(-3). ⑥.口算: (1)2-7; (2)(-2)-7; (3)(-2)-(-7); (4)2+(-7); (5)(-2)+(-7); (6)7-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 级数 上册 第二 单元 复习 教案 北师大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