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 (第2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2.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实验的设计、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龋齿发生率的调查,认识龋齿发生的原因,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6—8人一组,课前调查学生中龋齿发生的情况。 2、教师准备:实验“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和“观察小肠结构”的用具。 3、牙齿的模型。 4、FLASH:(1)龋齿的形成; (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课时) 食物的消化 消化的形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提问]: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哪些? [讲述]:这些营养物质中,有些分子小,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如水、无机盐、维生素,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由大分子物质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提问]: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必需要什么物质参与? [讲述]:更确切的说,食物的消化与消化液中的酶有重要关系。 [出示]:消化酶的作用示图。 [讲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它必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适宜的酸碱度、温度)工作。 [提问]:什么叫消化? [讲述]:消化包括两种形式,刚才我们提到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参与的消化过程,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化学性消化。另一种则是物理性消化,如口腔内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等。 [提问]:你能说出化学性消化与物理性消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小结]:消化的概念及形式。 回忆旧知识并回答。 回忆上节课内容,说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能帮助消化食物。 观看图片,说出消化酶的作用就像剪刀,把大分子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物质。 根据前面讲解的内容概括出: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营养成分的过程叫消化。 化学性消化,营养物质被分解,已不再是原来的物质了,而物理性消化只是食物的形状、大小等发生了变化,实质并没有改变。所以本质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品尝]:请一位同学品尝馒头,并说出自己的感觉。 [想一想]: 1. 细细咀嚼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味觉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吗? 2. 是什么原因使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糖? A. 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B. 唾液的作用。 [提出问题]:淀粉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吗? [作出假设]: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性消化,产生了新物质(有甜味的糖)。 [设计实验]:器材略。 [实验提示]:淀粉遇碘会变蓝,口腔中的唾液会将淀粉变成麦芽糖,葡萄糖等物质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 试管 加入物质 水浴加热 碘液 实验结果 1 唾液 37 滴加 变蓝 2 水 不变蓝 3 唾液 无 [演示实验]:请两位学生上讲台配合实验操作。 [讨论]:在口腔内,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为什么? 一位同学配合老师,咀嚼馒头,体验咀嚼过程中味觉的变化。所有同学都有共同的经验,如吃大米饭时,开始不甜,但咀嚼一段时间后,有了甜味。 认同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化学性消化,而且是在唾液的作用下。 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根据实验提示设计实验。 认真观看实验现象,并针对现象进行讨论。 无甜味的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成了有甜味的糖。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营养成分的吸收 [小结]: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内是如何消化道的呢? [播放FLASH]: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思考题]: 1.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消化作用? 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部位分别是什么? 3.口腔、胃、小肠内分别有哪些消化液? 4.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场所是哪里? [阅读]:书P30的相关内容及图9-10,复述三大类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小结]: 蛋白质→氨基酸 淀粉→葡萄糖 脂肪→脂肪酸、甘油 [补充讲解]:在所有的消化液中,只有胆汁是不具有消化作用的,因为不含消化酶,其作用是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讲述]: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个过程就叫吸收。 [出示]:消化道各器官及吸收的主要物质图示。 带着问题观看FLASH之后,全班进行抢答,初步了解消化的过程。 1.口腔、胃、小肠是可以消化的器官。 2.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3.口腔内有唾液,胃内有胃液,小肠内有胆汗、胰液、肠液。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三位同学为代表进行复述,全班同学注意听,并纠正其中出现的错误。 三种主要的营养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要记忆。 明确胆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勾划出吸收的概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观察:小肠的结构 [提问]:从图示中你能总结出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具有吸收功能吗?它们分别吸收什么物质?吸收的最主要器官是什么? [提出问题]:小肠为什么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小肠的结构是否有关? [观察]:鸡小肠的结构。将剪开的鸡小肠,用水洗净,把小肠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内表面向上。 [出示]:小肠结构示意图。 [自学]:书P31第一段,观察图9-11,说出小肠的结构。 [出示]:小肠皱壁、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细胞示微绒毛的图片,请学生填图。 [讨论]:小肠的皱襞、 绒毛等结构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关系。 [小结]:小肠全长5-7米,小肠的皱襞、小肠绒毛和每个小肠绒细胞游离面上的1000-3000根微绒毛,使小肠的总吸收面积可达200m2。小肠的巨大吸收面积有利于提高吸收效率。 [小制作]:采用简易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小肠的结构模型,充分说明小肠的结构特点是和功能相统一的。 建议:制作模型时,采用纸、泡沫塑料、布等常见材料。 看图回答问题:胃、小肠、大肠具有吸收功能;小肠是吸收的最主要器官。 观察到:由于水的浮力作用,鸡的小肠内表面绒毛彼此松散,伸展开来。 观察图片,认识小肠的结构。 通过填图,进一步理解小肠的结构。 通过讨论,认为小肠的结构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 巩固练习 1、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 ,由 物质变成易吸收的 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2、酶是 细胞产生的、具有 能力的一类 ,也称为生物 。 3、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是 性消化。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是 性消化。 4、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 系统的过程叫做 。 5、细嚼馒头感到有甜味,原因是 ( ) A.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B.物理性消化 C.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 D.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6、当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时,将主要影响以下哪种食物的消化? ( ) A.豆腐 B.米饭 C.肥肉 D.瘦肉 7、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8.人体内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各不相同,胃能够吸收的物质是 ( ) A.无机盐 B.葡萄糖 C.维生素 D.氨基酸 9.既可被毛细血管吸收,又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 ) A.氨基酸 B.脂肪酸 C.葡萄糖 D.无机盐 作业 板书设计 9—2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 食道 胃(吸收水,酒精) 消化道 小肠(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 1、消化系统 脂肪酸、氨基酸) 的组成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 肝 (分泌胆汁) 消化腺 胰腺 (分泌胰液) 胃腺 (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 肠腺 (分泌肠液) 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淀粉 口腔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小肠 酶 葡萄糖 蛋白质 胃胃蛋白酶 多肽 酶小肠 氨基酸 脂肪 酶小肠 甘油、脂肪酸-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年级 生物 下册 9.2 人体 消化 吸收 课时 教案 新版 苏教版 初中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4****5z】。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4****5z】,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402455.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740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