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6单元教案.doc
《三下第6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第6单元教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单元安排有三篇课文: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18《狼和鹿》和29《放飞蜻蜓》。从内容和体裁看,它们都是记叙文,文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强。从全册的角度看,本组课文带有较强的思辩性、科学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不仅可以带来快乐、舒畅的情感体验,还能启迪我们去理性地思考某个问题,明白道理,获得真知。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4、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三、教学重、难点: 1、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2、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17、18课。 四、教学措施及策略: 1、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读悟”为主线,加强说写等训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2、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积极交流。 3、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提高学生的认识,感受课文内容的内涵。注重复述,因课设练。 五、课时安排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课时) 《狼和鹿》(2课时) 《放飞蜻蜓》(2课时) 《习作6》(2课时) 《练习6》 (3课时)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 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1-4段。 2、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难点:学习新词、复述课文1-4段。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感人的小故事: 2、板书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看老师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 谁来读? (生读课题)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课文题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上边有一个双引号;必须两个字是用红笔写的。 ) 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 (这是一个人说的话,一般在说的后边加上冒号。) (板书:)这是谁说的话?(爸爸)(板书:爸爸 ) 3、质疑。 过渡: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让我们放声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2、出示生字词: 必须 汤姆 铭刻 允许 从未见过 钓鱼 鱼竿 遵守规则 夜幕出垂 小心翼翼 斩钉截铁 3、反馈检查生字 、词语读音反馈检查生字、词语读音 谁来读? (老师没教你就会读了,你预习得真好,真了不起。) ( 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象他这样读。) 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唇”、“垂”“甩”,平舌音“遵”,后鼻音“铭”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生词。要整齐响亮。 4、下边我们来写写这些生字。有几个字容易写错,我们一起看一下。 重点指导:钓 钩 (这个点就表示鱼饵;撇折表示鱼钩) 生字中哪些字也容易和我们学过的字混淆起来,你能用这种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说说这些字吗? (未和末 ; 允和充 ) (三)读文交流 1、自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文,要求边读边思,把字音读得更流利。 2、指名读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如果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 3、交流:你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解决了那些问题? 谁能在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爸爸是怎样说的? ( 低沉、斩钉截铁、语重心长、意味深长、坚持自己的意见) 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 快速默读课文。 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看法? 例:还没有允许钓鲈鱼的时候,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爸爸诚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来,汤姆很不情愿地把鱼放掉了;正当汤姆高兴地把大鲈鱼钓上来的时候,爸爸坚 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 (四)理清文脉 1、过渡:“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 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 放)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汤 姆是怎样钓鱼的?课文哪几小节写汤姆钓鱼? (1——4) 自由读课文一到四小节,要把它读好了,好的标准是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读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 ① 放声读课文。 ②指名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他读得正确流利。看一下,汤姆和爸爸在什么时候钓鱼? (晚上) 我们中国人喜欢什么时候钓鱼? (早上) 外国人喜欢钓鱼,但却是在晚上,这叫浪漫,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汤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种浪漫的情调读出来。你再来读一次,提醒你一下,“明月”、“慢慢”这两个词特别注意一下。 ③指名读第二节。 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 夸夸学生: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 ④指名读第三小节 有一个词必须要读好,是哪个词?(一定)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欣喜)谁再来读这小节。 谁投来赞赏的目光?(爸爸)请你再看看自己的旁边,是谁投来赞赏的目光?(老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该生。) 读书就要这样,要读到老师和大家都投来赞赏的目光,所以,请你读完后再看看老师和大家。 ⑤指名读第四小节。 听了你的朗读,让人觉得鱼很大,但还不够大,不是最大的。谁再来读。 “哇”有不同的读法,只要把鱼的大读出来就可以了。 ⑥好,就这样自由地读一到四小节。 ⑦说话训练 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想考考大家会不会说。 出示四组词语: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察觉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 谁能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我是怎样钓鱼的? 这位同学钓鱼的动作有点生硬,有点像木偶。最后也是说钓到大鲈鱼的,最好有点变化,因为,野生的鲈鱼是很难钓到的。谁再来说,这次,老师要把这几组词拿掉。 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我钓鱼 你会写吗?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 还要注意周围的环境。) 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动作,还要有周围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五)总结反思,扩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了生字、词语,课文也读得争取、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 词语。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着重讨论“爸爸为什么要求儿子必须 把这条鱼放掉”。 (六)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钓鱼的知识。有条件的可以亲自体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以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重点:(5 至 12 自然段)理解汤姆心情变化的词句。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组: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察觉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2、指名读 3、谁能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汤姆是怎样钓鱼的? 二、交流学习五至十二段 1、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汤姆是一个钓鱼能手,你们看(出示句子):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你能体会出汤姆的心情吗?(很惊讶)(欣喜若狂)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2、就在他(……)的时候,耳边传来了爸爸低沉的声音:(……) 3、汤姆,我来问你,这时候你心里怎么想?(生:我想,没有人看见我钓鱼,为什么让我放掉?生:我觉得不服气,为什么让我放掉?生: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为什么要让我放掉。) 4、所以你是怎样的嚷起来?(不情愿。) 5、一起不情愿地嚷起来。生齐读。 6、为什么一定要把鲈鱼放掉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 8--12 小节,相信你肯定会有新的发现。 7、指名说(因为现在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8、这句话中允许是个新词,什么意思?这句话就是告诉汤姆现在还没有到钓鲈鱼的时间。钓鲈鱼为什么有时间规定?(许多国家规定在鱼繁殖期禁止钓鱼,这是一种对鲈鱼保护,所以在美国,汤姆的老家有个苛刻的规定:每年只有捕鱼节才可以钓鲈鱼。) 9、可是现在是晚上十点呀,小汤姆们,朝湖的东面看看,月光下没有渔舟,也没有钓客,再朝湖的南面看看,(月光下没有渔舟,也没有钓客),西面呢?北面呢?于是汤姆说? 10、过渡:是呀!一个人都没有,怕什么!可是爸爸却说? 11、出示: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12、谁来读读看 13、爸爸说这一句话是什么口气?(斩钉截铁)。 14、什么叫做“斩钉截铁”?(表面的意思是砍断钉子截断铁) 15、在文中的意思是形容爸爸说话的口气是(毫不犹豫、态度坚决、态度果断、没有丝毫的商量的余地)…… 16、让我们也来斩钉截铁地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呀?(铁面无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 17、过渡:从爸爸的斩钉截铁的话语中汤姆知道已经没有丝毫的商量的余地了,此时他只好(……) 18、哪个词语最能看出他舍不得放又不得不放。咳!真是(无可奈何)小汤姆,你来读。 19、你为什么舍不得放?(因为这是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所以他舍不得。) 20、看着大鲈鱼摆动这强劲有力的(……)汤姆不无遗憾地叹了一口气:(……) 21、汤姆,你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此时你心里有何感想? 22、无论汤姆说了多少理由,爸爸还是让他放掉那条鱼,用爸爸的话说就是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3、学到这儿,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汤姆把鲈鱼放掉是因为:(没有到规定的时间,爸爸说的话有理,应该遵守法规,做人要诚实) 小结:汤姆钓到了一条从未钓到过的大鲈鱼,但是在爸爸的要求下还是放回了湖里,在要一条鱼跟做一个诚实守纪的人之间汤姆选择了做一个诚实守纪的人也就是选择了自觉遵守规定!虽然真的(……)引读 三、情感升华 学习第十三小节 1、什么叫做“铭刻”? 2、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 3、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板书:不管……都……) 4、在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的规定,我们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都……”这组词语。 生:在学校不管有没有老师在教室里,我们都应该遵守纪律。 生:在家里不管有没有家长看着,我们都应该自觉把作业写好。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生: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不能随便摘花。生:喝了酒,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都不能开车。) 5、是啊,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让我们举起小拳头,郑重宣誓: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6、总结:如今的汤姆已是纽约一位出色的设计师了,事业有成的他时时会遇到像大鲈鱼一样的诱惑,但是每当他进行道德抉择的时候,他的耳畔总会响起父亲曾经告诫过的话,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要自觉遵守规定,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文,永远记住汤姆爸爸说过的话。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 惊喜 很不情愿 爸爸 赞赏 斩钉截铁 18、狼和鹿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初步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读过很多童话故事,森林听说过吗?(出示森林图片)森林中有一些什么样的小动物呢? 2、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动物图片(出示狼的图片),看到狼,你想到了哪些词?(板书:狼) 贪婪、凶残、凶恶…… 3、(出示鹿的图片)鹿给你什么感觉?(板书:鹿) 美丽、活泼、可爱 4、在凶残的狼和美丽的鹿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第18课(板书完整课题:18 狼和鹿)。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过渡:狼和鹿的故事就发生在美国的凯巴伯森林。板书:凯巴伯森林 让我们打开课本101页,一起走进那片广茂的森林。 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这几个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可拼读书后生字表中的注音。 (2)读顺句子,读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想一想:狼和鹿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现在来检查一下。(出示生词)自由地练一练,可拼读词上注音。 生练读生词。 重点出示:传染、捕杀、居然、繁殖、祸首 提防、血泊、反倒 1)第一排字都是翘舌音,读时要格外注意,跟老师读一读。(领读词语“传染、捕杀、居然、繁殖、祸首”)。 2)第二排字是多音字,也跟老师读一读(领读“提防、血泊、反倒”)。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纠正读音。 3)最后三个含多音字的词再读一遍。能用这三个多音字组词吗? 提dī (提防) tí (提高) 泊pō (血泊) bó (停泊) 倒dǎo(倒下) dào(反倒) 4)这些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能读准吗? (出示句子:①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②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③同时狼吃掉的多半的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渡:你们很了不起,这么多词、句都能读准。就让这些词、句回到课文中去,在文中遇到他们也要读准哟!本文一共四个自然段,就请四位同学读课文,我们听一听他们读得准不准,一边听一边思考: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 ,鹿 ;后来,森林变得 ,鹿 。这是因为 。 1、 四名学生读课文。点评:几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读书时一定要将字看准了,可不能读错。这几位同学能将课文很流利地读下来,这跟课前预习是分不开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鼓励。 2、 刚才的填空题想好了吗?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出示: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鹿活泼而美丽,后来,森林像着了火一样,鹿死去了六万只。这是因为鹿过多的繁殖。 四、小结:那么,森林由一片葱绿变成枯黄蔓延,而鹿由活泼美丽慢慢地死亡。你有什么问题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期待下一节课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8课《狼和鹿》,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字词,读通了课文,还记得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两句话,谁来读这两句话。 (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读了这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板书“功臣” 谁是祸首? 板书“祸首” 过渡:倒底谁是“祸首”? 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疑问再次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去看看,当时森林里是怎样一个情形,那里的狼和鹿又是怎样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课文上圈圈划划 3、交流 (1)森林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的。抓住“葱绿”“生机勃勃”“活泼而美丽”“歌唱”等词语体会森林的美丽和生机。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课件展示凯巴伯森林)眼前的这幅画面,你还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这片森林吗?你能把这美丽的森林用你的朗读展现给大家吗? (2)鹿是怎样的?从哪感受到的?圈点“嬉戏”“活泼而美丽”。 你能把这一种动物的可爱读出来吗? (3)狼是怎样的?你又是从哪感受到的呢?圈点“贪婪”“凶残”“下毒手”。 指导读好句子。 (4)狼是如此的凶残,所以这群可爱美丽的鹿得……学生接读。 4、展开想象想象狼出现的在鹿群的场景,鹿会怎样?(最好给学生提供录象) 5、血流了一地,真是太残忍了。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毒手,进行暗算,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当地居民是怎么做的?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 1、引读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 2、出示: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这段话中列了哪些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知道了什么? 3、是啊,有组织,速度快,时间长,杀的数量之多,简直就可以称之为——斩尽杀绝。 4、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居民对鹿的爱之深,对狼的恨之切给读出来吧。 5、这时候,狼被除了,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你会说什么呢? 过渡:狼还有其他一些鹿的天敌在25年中几乎被捕杀殆尽。这下再也没有谁伤害鹿了,森林成了鹿的王国。时光流逝,转眼百年已过,让我们再次走进凯巴伯森林,看看鹿儿生活得怎么样?森林又是怎么样?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整个森林……蔓延”)这个句子里面有一对反义词,哪一组?消退——蔓延 师引读:一年过去了,绿色在—— 枯黄在—— 十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 二十年过去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 枯黄在——蔓延。让我们看看这个景象吧!(课件展示)你有什么感想? 2、鹿生活的怎么样? 一开始呢?它们遍布森林的每个角落,实在是太多了。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后来呢?用竖式板书100000—8000=92000九万两千只。 说到这里,老师觉得心情非常沉重,面对这一组悬殊的数字,你想问什么?这些鹿为什么会死呢? 同桌交流:鹿为什么会相继死去? 3、谁来说鹿死去的第一个原因? 鹿是饿死的。 一切能吃的都吃光了,可是你还能听到无数的小鹿对妈妈可怜的哀鸣——(引导说话)妈妈,……。 真是可怜的小鹿!可是鹿妈妈望着光秃秃的森林,只能深深地叹息,无奈地摇头。 4、多么凄凉的景象啊!凯巴伯森林一片悲凉,同学们,鹿相继死去,还有一个什么原因? 鹿是病死的。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吗? 出示“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5、齐读。为什么狼被捕杀之前,疾病没有在鹿群中游荡蔓延呢? 原来森林里的四千只鹿是什么样的?健康的鹿。强壮的鹿。活泼而美丽的鹿。 现在这八千只病鹿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被病魔缠身的鹿。无精打采的鹿。被病魔折磨得没法生活的鹿。奄奄一息的鹿。 6、指导朗读:鹿的惨状你能读出来吗? 是啊,这是多么地让人失望、伤心、难过、痛心呀!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悟读读这段话。 7、请女同学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男同学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从“可是”开始朗读,在读之前,我想问一下,第一自然段应该读出森林的——生机勃勃。第三自然段,应该读出森林的——死气沉沉。 8、眼看鹿一只跟着一只地死去,葱绿的森林变成了一片枯黄,人们揪着心在痛,同学们,你们想,当地居民这时候又会说什么? 过渡:事实与人们的期望出现了极大的确反差。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呢?人们明白吗? (四)教学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人们明白了什么,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人们做梦……“祸首”。 找出谁是功臣?谁是祸首?并且用“因为……所以……”来回答。 交流。(1)理解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A狼吃鹿控制鹿的数量,鹿不多森林就不会被鹿啃光。B狼吃病鹿,减少鹿群的疾病。C狼要吃鹿,鹿要防范,需要经常奔跑,身体练得好。 (2)鹿反倒成了不得破坏森林和蔼毁灭自己的“祸首”。A病鹿传播疾病。B鹿多了,需要很多绿色植物,破坏了森林。C不锻炼,身体差。D吃不饱身体差。 2、其实凯巴伯森林这一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是啊。狼和鹿都是森林的居民,而人类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去刻意改变自然,违反自然的规律,才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5、那回过头来,我们看看第二自然段,你的觉得人们的行为怎么样? 6、尝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读好。注意“哀嚎”“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读出凄惨、愤怒。 三、讨论 1、大自然中各种事物它都是有一定联系的,就像课文中说的狼要吃鹿,鹿要吃树一样,那么,狼和鹿它就像一架天平,这个平衡我们把它叫做生态平衡。板书:生态平衡。 2、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面对惨状,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3、你们真聪明,跟美国总统罗斯福想得一样。在1995年,“引狼入室”的计划终于得以实施,美国政府从加拿大运了一批野狼放入了凯巴伯森林。现在凯巴伯森林又恢复了生机。来,为凯巴伯的重生鼓掌。 四、升华主题: 1、同学们想得真周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破坏生态平衡,那是人类在自掘坟墓,如果我们无视自然,人类就会自己走向灭亡,为了人类能永久居住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吧!正所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出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齐读 2、我们不光要把这句话读到心里,还要落实到行动上。调查、了解身边还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思考一下,我们该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五、作业 小练笔 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狼和鹿的故事(可查找资料,如:蛇与庄稼,狐狸与兔子,山雀和啄木鸟……)请你选择两样事物,编一则故事,并写下来。 1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 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2、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谜底。仔细听: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长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是什么?(蜻蜓),猜对了,看杨老师来写。(板书:蜻蜓)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后鼻音,谁来把它读准了?指名读,齐读。那么,你对蜻蜓又有什么了解呢?(交流) 2、你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他们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就捉到这样一只可爱的小蜻蜓,但最后却又把它放飞了。(板书:放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既然喜欢但又为什么放飞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一读课文。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请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能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生字词的意思,那就更好了。 二、初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交流为什么要放飞蜻蜓。 过渡:同学们读一遍书就能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那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是不是都读准了呢? 1、 出示“陶行知 慈爱 抚摸 商量 口吻” (1) 指名读、齐读 (2) 同学们听过陶行知这个人吗?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喜欢孩子的人。大家看,这两句话就能看出陶行知是非常喜欢孩子的。(出示: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2、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3)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你能给这里的慈爱换一个词语吗? (4)你能读出陶行知的慈祥、喜欢孩子来吗? (5)小结:是啊,陶行知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孩子、亲近孩子的人,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两句话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体会。 2、过渡:面对如此慈祥的陶行知,孩子们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请同学们看这一排词语:“七嘴八舌 抢着说 田埂 纷纷 入神” (1)“抢着说”这个词中有一个字的写法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是哪个?(抢)谁来写写这个字的最后两笔?一起写 (2)过:是啊,我们在学字学词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生字词的写法,还要知道它们的用法。 (3)“七嘴八舌”是什么意思? (4)这儿还有一个词语也是这个意思,是哪个?(纷纷) (5)现在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来体会它们的意思,出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 “吃泥土。” 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6)小组读、齐读。 3、过渡:刚刚课文中的孩子们说到蜻蜓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那蜻蜓究竟吃什么呢?读了这一排词语后你就能知道了,出示蜻蜓苍蝇 蚊子 孑孓 朋友 (1)指名读、齐读 (2)你知道蜻蜓吃什么了吗?什么是孑孓?(拓展:还有哪些动物小时候有一个名字?长大了还有一个名字?) (3)哪位同学能用上这一组词语来说说话? 小结:是的,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虫子或840只苍蝇,难怪说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4、过渡:最后我们来看一排四字词语,出示保持平衡 调整方向 结构复杂 成千上万 四面八方 (1)指名读、齐读 (2)在这里“复”的写法,我们说“日复一日”,所以复字中间是个“日”字。 (3)看清字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组词,看看这组词介绍了蜻蜓的什么?指名说。 (4)哪些词语介绍了蜻蜓的尾巴?哪些词语介绍了蜻蜓的眼睛? (5)那课文中是怎样来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的,请同学们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相关内容。 (6)指名说有关蜻蜓尾巴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7)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蜻蜓尾巴的作用,能——,能——,还能再生呢! (8)那肯问是怎样介绍蜻蜓的眼睛呢?指名说、齐读。 (9)师结:这段话就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的眼睛。 (二)、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这么多的词,现在我把这些词都藏到课文中去,看大家还能认出他们吗?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放飞蜻蜓》这篇课文写了陶行知看见( ),于是和孩子们一起( ),引导他们知道蜻蜓是( ),并耐心地启发孩子们了解蜻蜓( ),最后在陶行知的开导下,孩子们( )。 2、指名说,相机板书 (四)根据板书划分段落 三、欣赏蜻蜓图片 四、小结:看了这么多美丽的蜻蜓后你还忍心伤害他们吗?是的,课文中的孩子们也不忍心,所以就把蜻蜓放飞了,不过这里面有陶行知的功劳,陶行知是如何说服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从课文中摘抄有关描写陶行知的语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 3、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2、根据主要内容来设计问题: 那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呢?陶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 1、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 2、自由读(2—10节),思考。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指导分层。 (二)学习(2—6)自然段。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 热爱孩子 循循善诱 平等相待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读好第二自然段。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 ◇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三)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的? 交流:◇说,又说 ◇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蜻蜓还给翠贞 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 ◇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小心地翻过去 (四)整体感悟,角色朗读。 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我们已经学习了板报稿的写法,你能结合课文介绍的关于蜻蜓的知识,写一篇板报稿吗? 4、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关内容,进行演示修改。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后研究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 19、放飞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捉 循循善诱 谈 蜻蜓 放 和蔼可亲 练习6 教学要求: 1、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 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 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 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 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重难点: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 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学用字词句——第一题。 1、 审题。 (1) 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 师生明确题意。 2、 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 学-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第 单元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