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路径.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路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路径.pdf(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Sep.2023Journalof NorthAXHCJniveiScienceEdition)c1aVol.23No.5第2 3 卷第5 期20233年9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路径马龙,杨莉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武汉430074)摘要:乡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子系统。乡村是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场域,但以往国际传播多从城市视角出发而聚焦乡村空间的国际传播研究尚付阙如。全球乡村建设实践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聚光灯由城市转向乡村。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了现实空间感知、表征空间构想和传播空间实践的乡村国际传播分析架构
2、。首先,乡村空间承载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体实践,从“自然景观生成”“人文景观传承”“主体生活实践”三个维度感知乡村空间现实。其次,从文化、伦理、景观、产业四个方面表征乡村空间,建构国际受众对于中国乡村“底蕴深厚、乡风文明、景观民居、民富村兴”的认知图式。最后,从寻求乡村建设共识、建构乡村话语体系、贴近国外受众需求、唤起受众情感体验、主体视角下的微观叙事、赋能乡村短视频传播等方面提出中国乡村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关键词:乡村振兴;国家形象;国际传播;乡村形象;空间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9-9 1 0 7(2 0 2 3)0 5-0 1 5 2-0 9脱贫
3、攻坚成效显著,乡村的村容村貌发生巨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1 。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强调,讲好中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故事,加大国际国内宣传力度,在国际性平台、全国性重要展会中设置“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展区2 。乡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子系统,乡村振兴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形象关乎新时代中国形象定位,乡村形象的国际传播是新时代展现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的国际传播多从城市视角出发,而聚焦乡村空间的研究尚付阙如。在全球
4、聚焦乡村建设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本研究试图将视角由城市空间转向乡村空间,发掘和保护具有独特文化品质的中国乡村,确证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感知中国乡村空间现实,构想中国乡村空间表征,加强中国乡村形象的国际传播,向世界推介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重塑国际受众对中国乡村的视觉形象认知。一、从城市到乡村:国际传播的空间转向由于城市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主导了国际传播方向,全球普遍面临乡村文化的衰落问题。然而,后疫情时代人们纷纷探寻田园生活方式以纤解都市生活的压力,重新审视乡村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探索“逆城收稿日期:2 0 2 2-0 8-2 3D01:10.13968/ki.1009-9107.2
5、023.05.16作者简介:马龙,男,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通信作者第5 期153马龙,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路径市化”背景下的乡村发展路径,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性议题。承乡村发展的“空间转向”之势,乡村成为国家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国际传播的聚光灯开始聚焦乡村地区,重新审视“被遗忘”和“被遮蔽”的乡村,重构中国乡村的表征系统。(一)城市视角:国际传播旧有框架经由权力关系的投射,西方现代知识体系和空间叙事造成了乡村的边缘化,反映出了城市中心、乡村边陋的空间关系,这一研究范式映射了西方中心主义和城市中心主义的
6、现实逻辑,乡村被虚化为城市的背景,逐渐排除在现代化之外。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和城市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国际传播的方向,城市代表着文明进步、乡村代表着野蛮落后的理念强化了城市中心的传播语境,城市本位的传播格局进一步强化了城市话语。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圃于城乡发展失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等因素,这一倾向在国际传播实践中愈加突出,乡村话语被遮蔽。国际传播的落脚点在城市空间,国际化城市形象的塑造和特色城市名片的打造成了国际传播的重要议题,城市中心的叙事框架挤压了乡村话语空间,乡村国际传播处于式微状态。纵观国际传播实践,普遍将城市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结点,聚焦国际媒体、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影视作品3
7、、体育比赛4 中的城市形象,探讨城市形象与国家形象之间相互建构关系。在中国,首都北京和“魔都”上海两座城市备受关注。费雯俪等从海派时尚文化视角探讨了上海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5 。郭可等以国际主流媒体关于上海城市形象的报道为基础,讨论了城市形象传播的生成机制6 。邵云以北京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提升城市国际形象7。马诗远等研究发现,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北京的政治中心角色凸显,而文化、科技、宜居形象被弱化8 。唐磊还发现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国际形象,但宜商、宜居和文化体验性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9 。“江城”武汉、“山城”重庆、“羊城”广州、“蓉城”成都也是国际传播的重要结点。综上
8、所述,以往的国家形象研究多从城市视角出发讨论影响城市国际传播的因素,并探讨提升城市国际形象的策略,但聚焦乡村空间的国际传播研究尚付阙如。(二)全球视角:乡村价值回归2021年1 2 月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近一半的人表示,与COVID-19疫情来临之前相比,美国人不太想居住在城市,更有可能喜欢郊区1 0 。繁华热闹的都市充斥着资本主义幻象,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拥挤的城市街道抹平了个体的生命情感体验。伴随紧张、压抑和焦虑心态的弥漫性威胁,后疫情时代人们虽身居热闹都市,却渴望亲近自然,希冀从压抑的都市生活中抽离,将田园村庄视为理想归宿,探寻田园生活方式以纤解都市生活压力,希望置身于恬淡舒适的乡村,摆
9、脱城市生活的羁,“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少几分利欲的诱惑与流俗的侵蚀,追求“慢体验”的生活和超然物外的心境,回归恬适宁静的乡野以对抗现代性迷失,以本真纯粹、遁世超脱、天然淳朴的心境消解现代性的威胁。欧盟委员会认为,乡村地区对今天的欧洲至关重要。乡村是社会经济的心脏,充满生机的乡村中有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为人们提供食物、家园、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乡村地区并投资乡村的未来,2 0 2 1 年6 月3 0 日欧盟委员会为乡村制定了2 0 4 0 年欧洲共同长期愿景,乡村社区公约承诺到2 0 4 0 年使欧盟的乡村地区变得更强大、有复原力和繁荣1。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指出,充
10、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1 2 。乡土社会对于应对周期性危机具有安全阀角色,资本和风险同步积聚于城市并规律性地演化为周期性危机,凡能够向乡土社会转嫁危机的就“软着陆 1 3(三)中国乡村:国际传播的新视域赵月枝认为,中国国际传播存在很强的城市中心主义偏颇,乡村中国故事也有较多的负面色彩1 4 。中国乡村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为乡村发展增添了机会。一部分乡村探寻到了现代化转型的发展路径,空心村、老人村、留守村迎来了人口回流,新村民的人驻使得原本沉寂的村庄慢慢苏醒,调、沧桑、落后的村容村貌逐渐发生改变。
11、乡村的渐次递嬉映射了中国乡村动态的发展面貌,浙江余154第2 3 卷西北农林科技大(社会科学版)村、安徽西递村人选了“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中国乡村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乡村中的自然赋、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地域特色丰满了中国形象。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前院长保罗赫胥黎在参加许村艺术节时感概万千:西方艺术家在许村看到了真正的中国,中国艺术家也在许村找到了中国文化的现场1 5 。中国主动融人全球乡村发展的语境之中,及时更新国际传播理念,以乡村视角审视国际传播实践。乡村形象的对外传播开启了国际传播的新视域,阐释了新时期乡村形象的丰富内涵,传播好中国乡村声音,扭转国际传播的“城市化”偏向,完善着新
12、时代国际传播格局。列斐伏尔提出了空间生产的三个维度,即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性空间1 6 J58-59,对应着现实物质空间、精神与想象空间和生活实践空间,与三重空间相连结的是身体上的物理空间感知、表征空间构想和空间亲历经验1 6 1 6 2。列斐伏尔将“空间实践 视为与具体场景相连接的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可感知性的社会空间形态特征的集合1 6 1 5 1。“空间表征”被看作是空间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支配性和主导性力量,空间表征是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概念化了的抽象空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表意系统和空间的解码、编码实现其支配地位。表征性空间是空间表征的支配对象,是社会主体生活和体验的空间,也可能是最有活力
13、的空间1 6 J5。空间中的社会秩序形塑着空间的再生产。列斐伏尔从对日常生活的批判转向了对空间生产的批判,不仅仅关注空间中具体物质的生产和生产的物质形式,还关注空间本身的生产、空间中的主体交往和社会关系。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从空间视域审视乡村提供了研究视角。乡村空间不仅是承载乡村物质实体的存在,同时也是乡村中社会交往、社会关系和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独特的社会关系和乡土文化催生出独具地域特征的乡村空间。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视域探究中国乡村现实及其表征,提出了乡村的现实空间感知、表征空间构想和传播空间实践的分析架构,关注中国乡村实体空间的形态和特征,聚焦中国村民实践、乡土文化
14、和乡村传播的在地性,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空间表征和符号系统。二、空间现实:中国乡村空间感知乡村是空间性的存在,是意义、文化和审美的综合体。从空间视角关照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体实践的共生共构关系,为我们审视乡村社会关系和空间秩序提供了新视角。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促进了非功利性美感的生成,构筑了国际受众对于异域风情的寓居想象。饱经沧桑的古民居、幽深韵味的寨墙蕴涵着乡土空间一脉相承基因密码,守护乡村空间,接续地方文脉传统,巩固乡土社会根基。乡民的日常生活实践凸显了主体价值,民俗仪式展演为海外受众提供一个具有“东方色彩”的赛博空间,(一)空间界画:审美式的自然景观生成中国乡村景观风貌独特,自然风
15、光美如画,风土人情惹人醉。绿树环绕、山花烂漫、竹篱茅舍、野塘草径勾勒出乡村空间界画,一幅自然恬静、野趣横生的乡村界画渐次展开。自然风物、田园景观和山川地貌编织出乡村美学。乡村空间创构了风物之美、生态之美、民俗之美、环境之美的感知意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造就了切近本原的自然之美;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促进了非功利性美感的生成,唤醒了身体感知,催化出别样的审美体验,生成共通性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赋予审美想象质素,延展审美感知界限。乡间田园成了审美愉悦、情感共鸣、情绪按摩的重要场域。农业文化遗产有道法自然的生境之美、田园牧歌的画境之美和精神超越的意境之美三个层次的审美体验1 7 。农家生活
16、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生态的乡村生活保留着本真的自然价值、生命经历与情感体验。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乡野情怀、顺其自然和敬畏自然的人文精神、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智慧,探寻着物我合一和超以象外。如李子柴打开了乡村形象国际传播的窗口,描绘了传统意象和乡土意境融合的中国田园风光,构筑了异域情调的寓居想象和异国风情的田野情缘。“美丽中国乡村”成为国际受众皈依的精神寓所。国际受众对纯净的乡野生活心生向往,对清净安逸、意境幽美、安宁惬意的异域乡村充满了期待,中国乡村成为了国际受众啖违已久的场域。马龙,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路径第5 期155(二)空间
17、守护:在地化的人文景观传承传统村落、历史名村、文化古镇、民族村寨是孕育乡土文化的空间载体。历经数百年沉淀的古建筑是村庄的记忆载体和本质映像,见证了乡村文明秩序的发展变迁,映射出村落更迭的历史脉络,勾连起乡村的过去和现在。但是具有地域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古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衰败,古村落的消失意味着根植于古村落的文化、传统、习俗也可能随之消逝。迫切需要修复和传承历史遗存以守护乡村人文景观。古村落建筑的修应遵循修旧如旧、因陋就简的原则,最大程度地保护建筑的乡土风韵和本原肌理。盲目照搬城市建筑形态,会造成城市建筑形态对乡村建筑形态的隐性规训,使得乡村建筑“都市化”和人文景观断裂化、碎片化
18、,古建筑便丧失了传统民居的风采。警惕城市空间对乡村空间的现代性移植,避免现代主义对古村落建筑的空间规划,现代资本对乡村空间的占据。渠岩团队开展乡土景观的在地实践,参与到许村古民居的修复和保护行动之中。其主张发现乡村空间的美学特征,在地化地传承传统符号和地域图式,充分留存建筑的外部风貌与文化肌理,将内部腐烂的木制结构替换为坚实的钢筋结构,保留乡村内部空间及其功能,室内空间设计符合现代生活需要。村民使用过的生活器物被回收,重新摆回老房子里,打造出传统与现代互融的空间文化生态,激活了村庄的历史记忆、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守护、传承与延续区域的历史文脉与精神命脉,巩固了乡土社会的根基。(三)空间展演:在
19、地化的主体生活实践乡村空间是乡村交往和组织建构的重要场域,具体的实践活动和传播活动发生于此,身体是社会空间的生产主体1 8 。在地化的空间展演和生活实践是空间生产的重要机制,聚焦村民的日常生活实践,关注乡村中的现实情境、个体经验和日常活动。一方面,从在地化的日常生活出发,新乡贤们发挥实践技能踊跃投身于乡村,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网红村干部”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原住民的返乡实践填补了乡村的空心化状态,以实际行动帮助家乡摆脱落后贫穷的面貌。另一方面,从在地化的民俗仪式展演出发,村民的自我表达和自我书写在乡村空间中展开,生活方式、民风习俗、节庆文化以具身传播的方
20、式呈现,民间艺人身着传统服饰表演踩高跷、舞龙灯、走马灯、打铁花等民俗艺术。如和顺许村国际艺术节吸引了当地村民与国外艺术家的互动参与,中国民俗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碰撞激活了许村社火节的传统民族活动,失传多年的“二鬼扳跌”“威风火官”“铁梨花异彩”等民俗活动得以恢复传承1 9 。庆典仪式、庙会活动、民俗仪式通过场景布局、环境创设和视听再现的方式开启一场视觉盛宴,打造了“在场”体验,构建了一个具有“东方色彩”的狂欢空间,创设了海外受众的“东方想象”。三、空间表征:中国乡村空间构想文化品质决定了文化的传播力和竞争力,非遗文化、手工技艺、乡风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明证。从文化、伦理、景观、产业四个方面构想乡村
21、空间的意象,形塑国际受众对中国乡村“底蕴深厚、乡风文明、艺术民居、民富村兴”的认知图式,以自然风光之美和人文历史之魅增强中国乡村的国际吸引力,传统符号与现代元素交相辉映,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的乡村形象交织于国际空间之中。(一)文化之维:底蕴深厚的乡村形象中国以农立国。乡土文化是根源性文化,乡土社会形态是中华民族的原真形态,农耕底色是中华民族的厚重底色。从乡土文化人手,深人探寻中华文化之根,充分把握中华文化之内核。厚重的非遗文化承载着古老的民族记忆,作为中华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乡村空间,乡村文化、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隐藏于乡村的文化场域和风物人情之中。与城市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不同,偏远的
22、乡村地区较少受到现代化工业的侵蚀,仍保留着手工作坊的形式,传统工艺文化体现出浓厚的乡土风情与地域特色,手艺人传承着陶瓷、雕刻、蜡染、刺绣、剪纸、竹编、泥塑、彩绘、年画等传统手工技艺。云南鹤庆新华村以精湛的银器锻制技艺而闻名,其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文化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设计师,鹤庆银匠打制的工艺品远销海外,成为中156第2 3 卷西北农林科技大(社会科学版)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景德镇的传统制瓷手工艺体系吸引了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设计师和艺术家驻村开工作室。陶瓷艺术家与当地的工匠合作,在乡村空间中开展一场新的文化运动,激活和复兴景德镇本土的文化遗产,共同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
23、产与现代审美要素相结合的陶艺文化发展模式2 0(二)伦理之维:乡风文明的乡村形象乡村不仅是具有地域属性的物质空间和功能属性的社会空间,也是承载了多重价值的伦理空间和文化空间。乡村空间是一个包含道德观念和伦理传统的时空体系,除了资源赋、地理环境、生产资料方面的差异,乡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显著区别也体现在深层的文化理念、自然经济逻辑和社会关系的底层逻辑之中。对乡村形象的考察需要从乡村空间的物质性和文化性双重维度展开。乡土社会是一个依靠关系纽带、差序格局和传统伦理维系的熟人社会,传统的文化理念和道德规范构成了乡村伦理的底层逻辑,伦理体系、道德规范、文化观念深深地嵌人乡村的人际网络之中,演变为伦理体系和
24、角色地位相对固定的乡村秩序。孝老爱亲、敬老尊贤、父慈子孝、乡党互助的伦理规范形塑着乡村中的人际关系和乡民的日常行动,乡土关系、人情观念和伦理规范编织于地缘性的乡土社会之中,不仅是悬浮在乡村空间之上的文化符号,更是具有重要的社会治理功能,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小靓。通过表彰模范典型和先进人物激发村民向上向好意识和至善至美情怀,推进乡风文明、民风淳朴、家风清正建设。(三)景观之维:艺术民居的乡村形象乡村振兴背景下,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将宅院村落和乡土民居作为创作空间,立足乡村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脉,遵循文化性、生态性与美学性原则,将艺术活动融人乡村生活,共同探索乡村民居的艺术化改造路径。作
25、为在地化的创作者,艺术家们结合村庄的地形特点、地域系统和整体形态,挖掘乡村的文化标识、符号原型与价值内涵,将艺术智慧和美学思维用于乡村的创意设计。村民需求被融人乡村景观的规划之中,砖瓦房舍、生活生产空间被打造成艺术化的景观空间。艺术家渠岩认为,艺术乡建不再把乡村当作被现代化否定的对象,而是肯定乡村优秀传统的文化价值,并使之与当今时代与生活相衔接。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艺术家表面上做一个活动、一个表演,或者美化几个建筑、几个外墙,而是用行动、理念和自已富有情感表达的沟通能力,来融合乡村,慢慢使乡村苏醒2 1。渠岩反对脱离乡土文化脉络与主体诉求的“艺术乡建”,在规划和设计青田村之前,综合考虑乡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振兴 背景 中国 形象 建构 国际 传播 路径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