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艺术中“情”范畴文献考述.pdf
《先秦艺术中“情”范畴文献考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艺术中“情”范畴文献考述.pdf(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 总第 期 ():先秦艺术中“情”范畴文献考述李韬(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河南 开封)摘 要:先秦时期道范畴与情范畴比较,情范畴被置于更为基础性地位。性自命出中言:“道始于情”。不仅如此,在神话、礼仪、诗歌、散文、音乐与美术等艺术样式中的情感性、主体的自觉意识逐步汇聚成一种人性的自觉思潮。战国时期艺术中重情思潮的隆重上演,即是这种思潮的集中体现。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中真情和美情逐步成为时代艺术的核心观念,标志着中华民族艺术审美自觉意识的滥觞。情范畴的成熟也为随后艺术中“道气象一体格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关键词:先秦艺术;“情”观念;真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2、:()先秦的情论是在人性论的框架下讨论的。先秦的人性论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心、性、情、志、欲等内容。喜、怒、哀、乐之情是人的自然情感,但真正用“情”字来概括这类情感则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类在相当长时期无“情”观念,但有情之实,这个阶段他们是处于言说情,但不以“情”字为指称的时期。例如左传虽然已经出现“情”字,且出现的频次较高,据统计“情”十四见,但这些“情”大多不是以情感的意涵而出现。它真正谈到了情感的时候,反倒就用“志”字来指称,例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中子产的一段话,该书在对“六志”的疏中写道:“六志,礼记 谓之六情。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从这可以看出从左传到礼记“情”逐步名实相符
3、的过程。国外的汉学家普遍认为中国先秦时代“情”和情感义无关,陈鼓应开始也持这个观点,后来他基本放弃了这个看法。他们有这样的认识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必定有他们的根据。“情”字在辞源中有六个义项,其中三个义项表示与客观的真实有关:真情。情况、实情。情态、姿态。另外三个义项则是“感情、情绪”“爱情”和“趣味”。()而对后者辞源 中所举例子除“感情、情绪”是战国的荀子外,另外两个义项均为汉代或唐代的例子,可见先秦的“情”字尽管不是某些汉学家所言的与“感情”无关,但它较少指涉“感情”确是历史的事实。但真正改变“情”字较少指涉感情这一认识的是郭店楚简的出土及其文字的校释和研究。“情”字在先秦文献的通行本中出
4、现的频次还是比较少的,老子 主张“除情去欲”,但并无“情”字出现,尚书一见,诗经一见,论语二见,周易十三见,左传十四见,庄子内篇十八见,庄子外篇 四十四见,郭店楚简中“情”字凡二十七见,其中性自命出凡二十见,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韬,男,博士,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筑牢中华民族同共体意识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艺术观念史。项目来源: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传统艺术道气象观念体系研究”()、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河南文化艺术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 总第 期语丛一语丛二緇衣和唐虞之道四篇共七见。由于性自命
5、出如此高频率地出现“情”字,有些专家索性也称之为性情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的性情论和郭店简性自命出内容基本相同。考古学家普遍认为郭店楚简应该是战国中期大约公元前 年入土的文献。郭店楚简书写的年代应该早于这个时间,它应该早于孟子,是连接“孔孟之间的驿站”(),老子和孔子虽然也述情,但没有凝定为一个“情”的范畴,孟子和庄子则大谈情性,且真诚地呼唤真情和美情!老子、孔子和孟子、庄子的思想发展线索并不明晰,至到近年郭店楚简和上博简的整理出版,才可以约略勾画出其发展的轨迹。一、性自命出中“情”的真与美性自命出中“情”字凡二十见,其中和美相连写的两见。孔子言“仁”,他的“仁者爱人”是种“情”,但
6、孔子很少把仁义对举。孟子则不同,仁义相连或对举的例子很多。他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种对仁者的要求是很全面的,仁者不是要人作老好人,而是要爱憎分明。但是孔子的这种“好人”和“恶人”并没有与“仁”和“义”相对,发展到孟子则仁义紧密相连,并把爱恨之情统一到仁义之中。性自命出中写道:“唯恶不仁为近义”,“仁,内也;义,外也”,“仁生于人,义生于道”,“仁为可亲也,义为可尊也”,“恶之而不可非者,达于义者也;非之而不可恶者,笃于仁者也”。庞朴对此解释说:“孟子说仁是人心,义是人路。说恻隐之心是仁之端,羞恶之心是义之端;便是以义为外为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庞朴从仁义的角度看孔子、性自命出和孟
7、子的关系,从而使性自命出成为联系两大文化巨擘的纽带,他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战国中期存在着一个尚“情”的思潮,而性自命出正是这个思潮的理论总结。其开篇即言:“凡人虽有性,心无定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定。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郭沂对第二句的解读是:“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定的主词是志,作者把心志分为作行定三个阶段,它们分别由物 悦 习 引起。”()此种解释很恰切,当从。李零认为:“心 是人的精 神 活 动。志是人的主观意志。心志和性情的不同点是,性情是人内在固有的东西,而心志则受制于外物的刺激和主观的感受,是由后天习惯培养、变化不定的东西
8、。”()可见,性自命出认为,“心志”要经过“待物”、“待乐”和“待习”才能成为具体的“志”,而具体的“志”表现为喜、怒、哀、乐的情感,这种情感之气则是性,性表现出来即是情。因此,在传统的“未发已发”的性情论也是适用于郭店楚简的阐释。从“心志”发生的三阶段来看,性自命出具有着很强的自然人性论的倾向。性自命出下篇写道:“目之好色,耳之乐声,舀之气也,人不难为之死。”这里“舀”即“郁陶”,王念孙广雅疏证曰:“喜意未畅谓之郁陶”,故这里的“舀之气”也就是指“好”“乐”之气,即“好”“乐”之性。()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了美,为了爱美的本性可以去死!这里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张扬是其他先秦文献所罕见,这很容易使人
9、想起古希腊为了争夺海伦而发动的特洛伊十年战争,这场战争死伤无数,最后长老们见到海伦的美貌后,还是认为值得。战国时期“有用三千斤黄金购买美人的事”(),这均说明人们对美色或乐声的追求是人之本性。性自命出还言:“礼作于情,或兴之也。君子美其情,贵其义,善其节,好其容,乐其道,悦其教,是以敬焉。”郭沂的注释是:“礼作于情,谓礼兴其于情,即兴起于喜怒哀悲,与上文道始于情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礼本来属于道。赵建伟:此即文子上仁礼因人情而制”()这里的“礼作于情”和“道始于情”均把“情”作为“道”和“礼”的原始起点,这也是时贤认为郭店楚简主张自然心性学说的主要根据。当然,性自命出还言“理其情而出入之,然后
10、复以教”,“理其情”即把握乐的实际情况,反复出入其中,以把握之、领会之。“美其情”的“其”应该是“礼”,“情”则指“性情”,(参考郭沂注释)。不管是“理”乐的情,还是“美”“礼”的情,都是为了达到对礼乐教化真义的把握,可以说“美”和先秦艺术中“情”范畴文献考述 李 韬“理”是手段,而其目的则是对“情”的把握。郭店楚简二十七和二十八中写道:“凡古乐龙心,益乐龙指,皆教人者也。赉武乐取,韶夏乐情。”此句的解释者众多,据上博简,这里的“龙”应该是“隆”,意思是“尊盛、推重之义”。廖明春认为,“古乐”指 韶 夏 之 乐,“益 乐”指 赉 武 之乐。()“指”则通“志”(),因此这句话可以直译为:古乐尊
11、崇人心(“乐情”),益乐遵从人志(“乐取”)。赉武之乐表达志在于“取”天下,韶夏之乐表达的真情在于“让”天下。先秦的“情”多指“情实”和“质实”,性自命出也基本是这样,但它比较复杂。()它所指涉的对象不仅仅是情实、实情或质实的问题,它还广泛涉及人的真情实感问题。从郭店简性自命出和上博简性情论,我们看到战国时代对真情的呼唤是如此的强烈。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真情传统庶几找到了理论上的源头,艺术家对生活的了解程度越深,表现的情感越真,作品感动人心的力量就越大,正可谓“凡声,其出于情也信,然后其入拨人之心也厚”()。为什么古乐能得到如此的推崇,并非仅仅是统治者的政教礼乐使然,其精神实质是真情的显发。郑卫之
12、音也是情,但它不是“中节”的情感,而是欲望的发泄,因而得不到人的普遍认可。性自命出颂扬真心、真情,对郑卫之音的评价也是十分恰当的:“郑卫之音,非其音而从之也”,这里的“其”指韶 夏 赉 武 这 样 的 古 乐,“从”即“纵”(),意思是说郑卫地方的音乐并不是表现真情的音乐,而是纵情的音乐。因此,礼记乐记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郭店楚简对郑卫之音和古乐作了对比,指出其风格的不同,并没有作出“淫”“溺”“烦”“乔”的道德评价。不仅如此,性自命出的下篇仍然有振聋发聩之言:“凡人情为可悦也。苟以其情
13、,虽过不恶。不以其情,虽难不贵。苟有其情,虽未之为,斯人信之矣。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郭沂把“人情为可悦”的“情”释为“真心”和“真情”。“人情为可悦”是个光辉的命题对人的至性至情的赞美真是前无古人的。二、庄子中“葆真”和“釆真”的二重境界庄子的情论是依附于其人性论上面的。庄子言性不离情,言情必及性。庄子所言之情是“真”情。所谓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谓笑而 和。真 在 内 者,神 动 于 外,是 所 以 贵 真也。”()庄子的这一精神被淮南子所继承,其说山训中写道:“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
14、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这均是对“真”精神的一种强调。先秦人性论基本上是由孔孟和老庄所奠定。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庄子突出人性的真与美,他们共同将人性的真善美发展到高峰,相互辉映。()因此可以说,庄子的性情论对艺术理论的自觉起着更为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庄子的这种真情是需要呵护和保守的,因此称之为“葆真”。田子方中写道:“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陈鼓应把它翻译为:“顺应于人而保守天真,清介不阿而能容人。”(、)这里所谓的“葆真”是指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和前面论述的“与物为春”“通而不失于兑”的精神也是相通的。田子方中还记录了一则孔子和老聃的对话,颇具美学意味:老子刚洗
15、完头发,在屋里等着晾干。这时孔子在外面等了一会儿,见到老子说:“是我的眼花了吗?刚才我看到您兀若枯木,超然物外而独立而自存。”老子说:“吾游心于物之初。”孔子进一步追问:“游心于物之初是什么一种情况?”老子说:“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在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孔子接着询问:“游心于物之初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老子说:“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物之初”即是“至真”境地,天地万物的本真状态。“游”于“物之初”,即是对天地自然万物的本真把握。庄子赋予这种“游”的状态以终极的美学含义:所谓儒家的仁义之情,只是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
16、院学报 年第 期 总第 期“小知”,而事物的“大全”则需要“大知”去把握;至美至乐的境界就是“游于物之初”的境界,这需要大智慧才能达到。总之,这种对“真”的守护,是主体的道德之境与审美之境的融合。庄子天下中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这句话实质上是讲形上的精神追求和形下的人间情怀的结合。古代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是这二者的巧妙的结合,诗经楚辞是如此,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是如此,红楼梦金瓶梅也是如此。冯友兰认为人生的境界为四:一为自然境界,二为功利境界,三为道德境界,四为天地境界。而庄子把人生境界一分为二:“与世俗处”的人间关爱之境,相当于冯友兰的功利和道德境界;“
17、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超拔之境,相当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继田子方 的“缘而葆真”说,庄子后学在天运中提出了“采真之游”的审美境界。天运记载孔子向老聃问道的事,孔子是年五十一岁,但还没有得道。他求道的过程是曲折艰苦的,他求之于“度数”(制度名数)五年而没有得道,复又求之于“阴阳”(阴阳变化)十二年,也没有得道,因此去沛地见老聃。老子说:“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也就是说内心要自悟自觉,否则道就不会驻留在心;外界事物要能证明它,否则就不会流行。接着老子说:“古之至人,假道于仁,讬宿于义,以游逍遥之墟,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这
18、是天运对“采真之游”的阐释,古代的“至人”并不把仁义道德的各种规定作为终极的价值追求,而仅仅视之为实现其逍遥之游的暂时的权宜之策。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疏:“古之真人,和光降迹,逗机而行博爱,应物而用人群,何异乎假借途路,寄讬宿止,暂时游寓,盖非真实。”()所谓“采真之游”就是内要具备“葆真”的空虚之心,外要假借仁义为途路,现实中过着“逍遥,无为;苟简,易养;不贷,无出”的生活。这种生活实质就是追求道、体悟道的过程,也就是随物任化、逍遥自适的过程。如果说“缘而葆真”是对自我内心真实的守护,那么“采真之游”则是对自我真情实性的历练,也就是把守护的真心外放遨游于天地至美至乐的境界中。大宗师和天道篇均对
19、师法“道”而得到的大美之境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吾师乎!吾师乎!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的“刻雕众形”是何等的大手笔!“此所游己”的“游”是承接上文“游夫摇荡恣睢转徙之涂”而来(),此句极言“我”游荡于由“道”所创造的大美之中。这里“道”的美在于它恩泽万世,调和万物但又不以仁义自居,雕刻众形之妙而又不留任何痕迹,这里庄子完全把自然艺术化了。他在天道中说:“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万物而不为
20、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为天乐。”()天道和大宗师均言“刻雕众形而不为巧”的艺术精神,不同的是天道重视“和”的精神,大宗师重视“游”的精神,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古代艺术最为本质的内容。先秦情论有着丰富的内容,但庄子的“葆真”和“采真”的精神最接近于自然和艺术之美。除了庄子的“至美”“至乐”的道体之外,庄子还提出了他的“无 情”“任 情”和“安 情”三 方 面 的 情论。()庄子的“无情”出现在德充符中: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惠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 艺术 范畴 文献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