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概况及展望.pdf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概况及展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概况及展望.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体育文化导刊2023 年 8 月第 8 期Sports Culture Guide No.8 August 202359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概况及展望方征 陈科吉(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 100081)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概况、特征,并提出展望。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相关概况:众多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课题频繁立项,研究成果被核心期刊大量刊载,重点关注社会功能、传承与保护、学科建设与理论方法、文化内涵等选题。主要特征:研究选题多样化、理论方法综合化、研究团队协同化。展望:深入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当代价值,充分萃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注重研究开展的整
2、体视野。关键词:群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研究Overview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FANG Zheng CHEN Ke-ji(College of P.E.,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this paper analyzed the overview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on Ch
3、inese traditional sports,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Overview related to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research:Many projects have entered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national projects have been frequently approved,and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a large number of core j
4、ournals.It focuses on topics such as social function,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heoretical methods,and cultural connotation.Main characteristics:The research topics are diversified,the theoretical methods are integrated and the research team is coordinated.Prospects:We s
5、hould deeply explore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fully extract the ideological esse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vision of research.Keywords:mass sports;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research on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第 1 作者简介:方征,男,硕士,
6、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讯作者简介:陈科吉,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长期以来,党中央把搞好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作为贯彻指示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传统文化、提高健康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促进国际交往等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成果,可以挖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动向,总结和展望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提供借鉴,为拓展学术视野和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思路。同时,还可以为挖掘和保护文化资源、落实体育政策和民族政策提供指引,助力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1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7、概况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各民族在历史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是经验、知识和60思想智慧的总结。长期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在科研成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纳入保护名录。据统计,20062021 年,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公布 5 个批次,共有 1557个项目被收录其中,其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共 93项,总占比接近 6%,可以看出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第二,民族传统体育国家级课题频繁立项。相关数据显示,20122022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共立项 1808项
8、,其中民族传统体育类 462 项,占比约 26%,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中重点项目为 11 项、一般项目为 334 项、青年项目为 62 项、西部项目为 55项。第三,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成果被核心期刊大量刊载。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受到学界高度重视,在万方数据库中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题词检索出 20122022 年载录的成果条目共 22211项,其中学术期刊 16491 项,学位论文 3309 项,会议 2283 项,地方志 6 项,其他(专利、法规、科技成果)122 项;中文核心期刊刊载 2274 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极大地
9、提高了广大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者的工作积极性,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质量也显著提高。同时,相关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也反映出社会对研究成果需求的紧迫性。从 20122022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民族传统体育类立项内容来看,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厘清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功能,包括对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健康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如课题项目广西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等。第二,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以推动活态化存续发展为主,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遗产的发掘、整理、创新,实现与新时代发展接轨,如课题项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乡土武术文化复兴研究等。第三,研究
10、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建设与理论方法,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西方学科理论与方法,完善学科体系,如课题项目中国武术科学话语体系构建及跨文化传播研究等。第四,深层次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主要深耕文化遗存,追溯文化历史,沉淀文化内容,如课题项目巴蜀民间身体行为符号表征与文化记忆研究等。民族传统体育以一种共同认同的方式,依靠广泛参与性、公平竞争性、惊险刺激性、健康趣味性和艺术鉴赏性等特点,打破了民族、地域、语言、信仰和习俗等方面的隔阂,结成人们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形式,显示出巨大的时代价值。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带动了学科的深度发展。但整体
11、来看,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呈现出学科发展不完善、理论方法不健全等特点,无法满足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紧紧抓住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两个维度,结合党中央的政策部署、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实际需要进行发掘和研究,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2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特征2.1 研究选题多样化 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具有各种学科背景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研究。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题词,检索了 20122022 年国内学者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等,进行筛选、分类和分析
12、。从相关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来看,研究选题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政治价值的研究。近年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成为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者也不断投身于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白晋湘、郑健在研究中从历史、血缘和地缘方面论述了苗疆传统体育交往的记忆;从体育技艺和文化的交流方面论述了全面交流的路径;从体育教学、非遗传承、体育赛事、乡村振兴和全民健身等方面论述了深度交融的渠道;提出“从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到深度交融、依次递进和不断深化的三重路径”1。王炫力等从“我族”“他族”和“国族”文化认同的“基础层”“提升层”和“升华层”三61个递进层次分析了节庆体育
13、的实践逻辑,通过节庆体育的仪式感、时代感和参与感,聚合民族情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牛欢等提出,以注重校本文化、加快教学改革、加强文化认同等方式培养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可以看出,当前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民族传统体育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方法、逻辑关系等。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成果较少,对民族政策和理论的理解亟待加强,在发掘民族体育自身功能、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还有很大研究空间。第二,关于民族节庆体育的研究。近年来,民族节庆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最为活跃的元素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王钧等论述了民族节庆体育空间生产、认同及其在非物
14、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4。谷松等提出,应保持节庆体育的原真性,强调节庆体育原真性与营销的兼容及融合5。陈浩然等提出节庆体育文化具有文化维模、社会整合、个体适应和情感目标四个基本功能取向6。张小林等提出,村寨传统体育节庆文化现代创意发展要注重文化生态学保护、对文化主体的尊重、节日盛会的转型和品牌创意塑造等7。民族节庆体育的研究主要从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空间、文化特征和功能、发生变迁的原因、开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法等方面切入,重点关注民族节庆体育从民间自发组织状态向政府主办的转变过程中文化保护与经济开发之间的矛盾问题,以及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相结合的问题。民族节庆体育研究应进一步加
15、大与政策法规、社会形态、经济形式、文化基础和民族意识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考量,做到从“观察”到“参与”的指导性研究,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固有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三,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生态空间探索的研究。生态民族学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变迁与发展受该民族所处的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受历史发展中其自身的进化和与其他民族接触中文化传播的影响。王洪珅等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交互适应维度、演变适应维度、趋同适应维度和策略适应维度的路径选择问题8。王钧等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的发掘与保护,需要开发共进的生态发展链条、建构空间文化的生态运行机制9。郑国华提出民族传统体育
16、文化适应,需要融合原始意义与时代意义,并保存其核心形式,从而体现时代性与民族性10。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影响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探讨,从学理、机制、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与地理环境、文明发展、民族迁徙、文化接触和社会形态等具有密切关系,目前在中国整体地理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分布格局以及社会文明历史特征的框架下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研究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不断总结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态思想,深入开展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第四,关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成果斐然。白晋湘等对我国体育非
17、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使命进行了分析11;提出生计方式、民间社会组织、社会性别、文创传承模式的保护路径12;认为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改“档案式”治理模式为以“民族生态村”“生态博物馆”等为主体的治理模式13。花家涛等提出,要建立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日常生活、社区治理四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导向模式14。廖建媚等建议依托政策、生态、生产和生活等路径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15。赵富学等提出使用特色数据库、虚拟博物馆、数字化图案设计、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等技术的保护方法16。阎彬等提出重建集体记忆、赋予符号象征、营造共享生态等保护路径17。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
18、产研究主要关注保护的意义、挖掘的方法、保护的模式、传承的路径以及科技的应用等。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变迁、人口的移动、经济生活的改变、思想意识的演化等使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通过博物馆式保护和应用式保护等模式,把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产业等多种业态相结合,实现创造性改变和创新式发展,是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622.2 理论方法综合化近十年来,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者的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其中,人类学、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研究中得到普遍应用。21 世纪初,胡小明提出用人类
19、学的参与性观察和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弥补研究视野狭窄的问题18。随后,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运用西方理论研究“中国体育”的成果大量出现。特别是一些具有民族学、人类学特色的综合院校,利用学科优势,积极开展跨学科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杨海晨等对体育人类学研究范式中的田野关系进行了讨论19,并对体育人类学研究中跨文化比较方法进行了论述20。胡小明撰文提出要秉承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传统、开展身体运动效果和生态环境测评、构建民族体育志等21,并指出体育人类学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分别是体质人类学的初期阶段、文化人类学的主动引进阶段和形成自身学科特色的新阶段22。万义等运用文化生
20、态学理论深入田野进行调查,对达巴跳与东巴跳进行结构比较,并对原始宗教与身体运动之间的文化逻辑关系进行了探讨23。赵国炳等运用人类学家对身体动作的理论,提出体育人类学有助于深化研究和开发等观点24。谭广鑫依据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黑水河流域的羌族、藏族铠甲舞开展田野调查25。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研究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但从部分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田野调查的深度仍显不足,在理论应用方面,一些成果中的西方理论运用难免让人感到牵强。应当从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出发,坚持“西为中用”,加强对我国民族理论和政策的理解,不断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民族传统 体育 研究 概况 展望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