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教案.doc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教案.doc(5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1 学 期 目 标 制 定 教材名称 小学国学经典教科书 第五册《论语》(节选) 本 册 教 材 分 析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作者为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它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从汉朝起被奉为经典,特别是南宋以后,一直都是每个读书人必读的教科书。可以说,两千多年来,《论语》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性格。本册教材按照孝敬、仁爱、修身、君子、交友、礼乐、为政为学、理想、言行等10个主题编排。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并且在生活中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本 册 教 学 目 标 让学生通过诵读和学习《论语》这部经典,对《论语》中的“孝敬、仁爱、修身、君子、交友、礼乐、为政、为学、理想、言行”等思想主旨有初步的了解和感知,并能在生活中自觉实践。 1.诵读教学中要求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体味《论语》 言近旨远、言简意赅的特点。 2.知识积累方面,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每课的词句大意和思想主旨。 3.联系实际,古为今用,是现代人学习国学经典的主要目的。通过本册书的学习,使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并且在生活中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2 教 学 计 划 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1 1.孝为根本 1课时/周 2 1课时/周 3 2.无违为孝 1课时/周 4 1课时/周 5 3.克己复礼 1课时/周 6 1课时/周 7 4.仁以为己任 1课时/周 8 1课时/周 9 5.推己及人 1课时/周 10 1课时/周 11 6.不违仁 1课时/周 12 1课时/周 13 7.恕 1课时/周 14 1课时/周 15 8.宽 1课时/周 16 1课时/周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3 第 一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单元 教材 分析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孝敬”。分两课收录了《论语》中有关“孝”的言论。第一课的内容包括了有子论述孝悌是仁的根本、孔子教导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过错以及要知道父母的年纪。第二课是孔子对弟子问孝的应答之辞,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 单元 教学 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然后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真正做到孝敬——孝为行,敬为心。 单元教学重点 1.明白如何做才是孝。 2.做到孝敬父母长辈。 单元教学难点 1.明白如何做才是孝。 2.做到孝敬父母长辈。 单元 课时 划分 1.孝为根本 2课时 2.无违为孝 2课时 共计4课时 教学用具准备 搜集古代24孝故事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1.孝为根本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孝为根本》这一课内容包括了有子论述孝悌是仁的根本、孔子教导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过错以及要知道父母的年纪。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然后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真正做到孝敬——孝为行,敬为心。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能结合教师讲解和注释,理解“犯”和“劳”的意思,理解课文大意。 3.对论语中孝“为仁之本”“事父母几谏”,对于父母之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灯管年形成初步认识,并对照自己付诸实践,做到孝。 教学 重点 学习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 教学 难点 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 教具、学具准备 让学生收集并阅读古代24孝故事,想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备课上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感觉去述说,每个人是怎么理解孝的,并请教父母什么是孝;记录生活中一些“孝”的行为。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能结合教师讲解和注释,理解“犯”和“劳”的意思,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同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经常说,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大家列举一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 生自由答。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老师为你们骄傲! 师:(重复学生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老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古人认为,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最重要,一个人如果连“孝”都做不好,那其他的美德就是空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生自由答。 师:对!同学们说的很正确,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了我们,父母是这个世界中最亲的亲人。如果对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的父母都不能好好对待,都不孝,那还能对什么人好呢?还何谈什么美德!对吗? 二、解字说意: 师:让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分为两部分组成。(板书:孝) 师:孝的上半部是个什么部首? 生:老字头。 师:那下半部分呢? 生:子。 师:“子”?那谁知道子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孩子、子孙、子女…… 师:非常好,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汉字是象形字,很多字能通过字形而明白字的意思,(比如像日、月、明等等)那我们再来看这个“孝”字,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谁能试着说一说,对于这个字形,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自由答。 师:说的非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人依靠着孩子,孩子支撑着老人。是不是呢?人的一生当中,开始都是父母照顾子女,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大,变成了子女赡养父母。组起来就是个“孝”字。你看,多么形象!这就是我们古人对“孝”的理解! 三、看图思考。 师:在中国的古代,孝是非常重要的,孝是衡量一个人的第一标准。那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孝是否依然重要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简笔画组图) 师:多温馨的图片,一组图片,说尽了父母的一生,虽然我们都小,我们的父母都很健康,但图片上的事早晚都会发生。当真的发生了,你会怎么做呢?(停顿) 师:我们接着看。(多媒体——说说心里话) 生自由讨论,时间三分钟。到时间后,师提问讨论结果。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都做的非常好,太棒了,我为你们的父母骄傲!刚刚同学们说了很多, 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诠释“孝”的。 四、了解课文大意 1.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请同学们读课文。 3.师生共同了解大意。 五、熟读成诵 1.小组练习朗读。 2.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对论语中孝“为仁之本”“事父母几谏”,对于父母之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灯管年形成初步认识,并对照自己付诸实践,做到孝。 教学重点: 学习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讲讲讲课文大意。 二、真正的孝,不只是行为,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 师:我们中国的大圣人孔子,也曾经对什么是孝做出过回答,他的两个学生分别向孔子请教过什么是孝,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多媒体—子游问孝) 师:这句古文不是很好懂,我给大家解释下这句话。 师:没过多久,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也来问孔子,什么是孝?我们看看孔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多媒体—子夏问孝) 师解释句意。 师:我们来看,孔子的两个学生,都来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都没有回答,而是用了两个反问句。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认为是“孝”的行为,为什么孔子都用反问句回答呢? 师:其实孔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不管我们平时对父母做些什么,那怕是一些被所有人都认为是“孝”的行为,但如果在内心里不能真正的尊敬我们的父母,那就不能算是“孝”。人们常说:孝敬孝敬。孝敬就是孝是行,敬是心。(板书:孝敬—孝是行,敬是心)只有从内心里真正的尊敬父母,才能在行为上做到孝顺父母。 师:同学们,其实,“孝”就在我们身边,“孝”就在生活之中。(多媒体—“孝”就在生活中) 三、名言积累: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在课前让大家收集一些关于“孝”的名言、格言、诗句等,同学们收集的怎么样?谁来为大家展示你的成果? 生自由答。 四、“爱的天平”填写游戏 : 1.课堂小节: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是“孝”,真正的“孝”不光是行为上要做到,更重要的是要内心里尊敬自己的父母。作为学生,能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少让家长操心,爱护自己,注意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孝”。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相信我们的父母都会是快乐的! 2.“爱的天平”: 师:老师给大家留道家庭作业,叫爱的天平,请看大屏幕。(多媒体—爱的天平) ①要求:以昨天(星期天)为例,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例举出来,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从点点滴滴例举中体会父母的爱。 ②倡仪:爱的天平如果太倾斜,你做的事情太少,孝心太轻,请加重爱的砝码。 五、散文诗朗诵: 师:最后,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散文诗。希望大家能认真的听,用心去感受!(诗朗诵) 师:老师朗诵的好不好?能为我鼓掌吗? 师:同学们的表现也非常好!老师也为大家鼓掌!下课!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 3 作 业 设 计 熟读《孝为根本》并背诵。 背会课后古诗 板 书 设 计 百善孝为先 孝 孝敬—孝是行,敬是心。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2.无违为孝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无违为孝》是孔子对弟子问孝的应答之辞,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论语》的叙述方式不拘一格,多有鲜活之处,有时人物形象、特点、甚至语气都能显现出来。如这一章,似一个小短剧。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这种回答是敷衍的,应付了事的。孟懿子是鲁国的大夫,是一个高官。看来孟懿子也没有深问,孔子也不便或懒得给他细讲。但孔子却有话要说,觉得应该把真正的含义告诉自己的学生。教育嘛,无时不刻不可进行。樊迟驾着车,孔子就把孝的内涵讲给樊迟了。也可能是想让樊迟把这内涵转告他人,转告孟懿子。 孔子认为,“孝”就是依礼行事,“无违”其实是无违于“礼”,而不是“无违”于长辈的意志。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御”“曾”“祭”等字音。 3.能初步理解孝敬的意义。 教学 重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道理。明白“孝”与“敬”。 教学 难点 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并能适当地在生活中实践。 教具、学具准备 搜集古代24孝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御”“曾”“祭”等字音。 3.能初步理解孝敬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道理。明白“孝”与“敬”。 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并能适当地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入:孩子们,你知道什么是“孝敬”吗?古人在这些方面是怎么理解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难字,跟读几遍。 3.检查朗读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三、朗读感悟 1.先听老师读一读课文内容。 2.学生跟读。 半句一跟——整句一跟——两句一跟——全文连读。 3.学生再读课文,注意生字、难字的读音,尤其要注意停顿。 4.多种形式读。 接龙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单个指名读。 四、简单梳理内容。 1.根据课文提供的解释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内容。 2.师说句子意思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3.师读句子生大致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初步理解孝敬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并能适当地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背诵 二、根据注释讲讲课文大意 注释: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无违:不要违背。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御:驾驭马车。 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三、学习神奇的汉字“羊”。 让学生了解“羊”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四、诗歌欣赏《饮后戏示弟子》。 1.读一读。 2.让学生大致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古代的丧礼》 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其他风俗礼仪吗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 3 作 业 设 计 1.早自修诵读时间背诵课文。 2.说一说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的理解。 3.把所学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板 书 设 计 2.无违为孝 不违背“礼” 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 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第 二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仁爱”。“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以前,“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他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孔子最早把“仁”提高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众多道德于一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本单元分四课,展示了《论语》“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 单元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2.使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能够初步理解词句意思,了解《论语》中论“仁”言论的丰富内涵; 3.通过对《论语》“仁”言论的学习,认识“仁爱”的现实意义,教诲学生关心、爱护他人,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单元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1、2、3 单元教学难点 同教学目标1、2、3 单元 课时 划分 3.克己复礼 2课时 4.仁以为己任 2课时 5.推己及人 2课时 6.不违仁 2课时 共计8课时 教学用具准备 搜集古代仁爱的故事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3.克己复礼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本课展示了《论语》“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通过学习本课,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 3.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4.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 教学 难点 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教具、学具准备 关于仁爱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同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背诵第1、2课及课后古诗。 2.导入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以前,“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他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孔子最早把“仁”提高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众多道德于一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二、简介第二单元——仁爱的主要内容。 该单元由3课组成:本单元分3课:第3课《克己复礼》,第4课《仁以为己任》,第5课《推己及人》,展示了《论语》关于“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 三、大致了解第3课,导入新课学习。 第3课选了《论语》中三则论“仁”的言论,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讲了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一,仁者不应该“巧言令色”;二,仁者要能够克制自己,言行要符合礼的规范,不符合礼的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三,仁者应具有刚强、坚毅、质朴、寡言这四种品格。 什么是“克己复礼”?什么是“巧言令色”?学了这篇课文,相信你就知道了。 四、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 1.听老师中速范读课文一遍。可自由轻声跟读。 2.学生自由读(可以慢速读,也可以中速读)。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齐读,正音。 4.男生读,女生评价。女生读,男生评价。 5.提出要求:本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请小组合作,协助同学一起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吧。 老师可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展示读:已经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流利地读。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分小节理解。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想必大家已经对今天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请大家对着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课文内容。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1) 第一则:读,谈自己的理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老师补充:巧言令色是当时流行的成语,在先秦典籍中经常见到。这样的品性,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道德上,都不是君子所应该有的。“巧言令色”,或者是为了取悦别人,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都是虚饰其表,而忽略了内在的德性修养,久而久之,内心真正的品德就丧失殆尽了。不过,孔子语气平缓,并没有太过切责,仍是给人以去伪存善的机会,也说明了孔子“仁”的平易可行。 (2) 第二则: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2.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2.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教学过程: 一、走近颜渊 即孔子弟子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在孔门众多弟子中德行最高,严格遵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孔子对他称赞最多,“好学”,“仁人”。但他死时才41岁,孔子感到极为悲痛,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历代统治者对他封赠有加。历代文人学士都很推崇他。颜回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故后世尊其为“复圣”。 这一则内容记载了孔子弟子颜渊“问仁”,指出了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及实现“仁”的要领。主要有两层含义: 二、什么是“仁”。 论语中记载了多则孔子与弟子论“仁”的言论,可见“仁”的含义丰富。这一则中孔子直揭“克己”“复礼”二义,可谓德、行内外双修。“克己”是指约束克制己身,因为“为仁由己”,“仁”的修养与功夫必须从自身开始做起,然后推己及人,使别人也达到这样的境界。“克己”包含很多内容,如克制个人的私欲,保持个人的操守等,落到实践处就是“复礼”二字。 三、怎样实践“仁”。 按孔子的理解,即“复礼”,意指践行礼仪,使自己的言行皆能符合礼的规范。具体地讲,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行都是自身的感官和行动,只要真正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只要一天一天地积累、改进,就能日臻于仁,即“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些都反映了孔子“仁”的学说平易切近,具体可行,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理解并积累成语“克己复礼”、“巧言令色”。 四、神奇汉字”,了解“目”古今含义的变迁。并理解其在本文中的含义。 理解后,再读一读,请同学们跟你一起读一读。 1.读一读第三则,谈自己的理解。最好先说说自己平常是怎么做的,知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读了这一则论语后,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在这里提出四种接近“仁”的品格:刚强、坚毅、质朴、寡言。这四种品质往往发自内心,没有经过文饰和伪装,是人性中较为质朴的部分,仁德就应该在这些质朴本真的品性上培养、建立。后人认为,这些质朴的本性,如果经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增添一定的文采修饰,就会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了。但又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则就与仁德相背离了。所以,孔子认为还是人善良质朴的本性,更接近于仁。 大声地再把这句话读出来。 2.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事例可以体现“仁”的精神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1.理解之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 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全班齐背诵。 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体会作者杜甫推己及人的仁者胸怀。读一读“日积月累”里“杜甫劝吴郎”的故事。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 3 作 业 设 计 1.把本课背给家人听,跟家长谈谈自己的理解。 2.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板 书 设 计 3.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4.仁以为己任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仁以为己任》体现了论语中的“仁爱” 的思想,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他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孔子最早把“仁”提高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众多道德于一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积累“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等成语。 4.对课文中各则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 重点 同教学目标1、2 教学 难点 同教学目标4 教具、学具准备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两个成语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积累“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等成语。 4.对课文中各则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3。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3课,说说第3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导入第4课的学习: 看看在这一课里面,孔子和他的学生又有哪些关于“仁”的见解。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 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 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 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选一则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第一则: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老师指导: 这一则论述了“仁”对待礼乐的。“仁”是礼乐的本质,只有仁者实行礼乐,才能赋予礼以仁的德性光辉,才能展现出礼乐文明的精神真谛;礼乐作为仁德的外在展现形态,礼乐的威仪秩序、制度文章都蕴含着“仁”的精神,它的礼节、礼器都有待于人赋予它活的、富有人性的仪式意义。若没有仁德的指引和规范,所谓的礼乐活动,也只是单纯的器物或动作而已,空有其表,不具备礼乐的精神实质。 第二则:先读几遍,尝试谈自己的理解。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老师指导: 第二则孔子认为不仁者不可以长久处于穷困或安乐状态,因为他们内心没有“仁”的持守。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说,君子能够安贫乐道,心存仁德,不因物欲而迁移本性。小人在穷困面前,往往泛滥其欲望,丧失礼义廉耻。不仅如此,小人对于富贵安乐,也不能长久地享受它,因为他们的内心会在骄乐乱淫之下受到腐蚀、堕落。孔子还分析了“仁者”“知者”在“仁”上的不同态度。“安仁”与“利仁”的不同,在于他们是否有所求,“安仁”是安于仁道,无所企求,不计成败行失;“利仁”则是因为心知仁有利而行之。两者仍有深浅的不同,一个仁者,即使处在穷困的境地,内心也向往纯粹的“仁”的境界,拥有长久快乐。 三、背诵前两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2.对课文中各则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对课文中各则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一、 一、复习旧知,学习新知 1.背诵第一二则 2.学习第三则:指名说。生先读一遍,再向大家谈自己的想法。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老师指导: 第三则也讨论了“仁者”与“知者”的区别。朱熹认为,智者通达事理,如同循环流转永不停滞的水;仁者恪守整理,如同永恒不变的大山。智者像水一样变动不居,仁者像山一样安静沉稳。因为智者什么事都想得通,所以很快乐。仁者能够守得住自己的内心,因而能够长寿。这三个方面的比较,各有侧重。仁智的山水比喻,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道德观和审美观。 第四则:学生读,说。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老师指导: 第四则,曾子论述了“士”在当时社会的立身处世之道。这一论述十分经典,成语“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即出于此。士,是平民中的优秀者,即读书人,他们通过求仕而获得俸禄,在孔子时代是升入贵族阶层的过渡身份。士的求仕之路在当时还十分狭窄,曾子“不可以不弘毅”犹如一声巨雷,使得士人的精神格局为之一振,而成为中国古代士大夫最为崇高的品格。弘毅是对士人内在德性的要求,只有修养了宏大刚毅的品性,才能这般浩然正气,不辱使命。把仁德作为自己的使命,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而且必须得矢志不渝,终身行之,死而后已! 拓展:李世民诗《赠萧瑀》,熟读并背诵。理解:萧瑀为唐仁人志士,耿直忠贞。 《子产惠人》故事了解。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 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全班起立,大声齐背。 三、课堂小结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 3 作 业 设 计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老师,讲讲课文的含义。 板 书 设 计 4.仁以为己任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5.推己及人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本课选了《论语》中三则谈论推己及人方法的言论。孔子爱护他人,关爱自然万物,体现了儒家宽仁博爱的精神,这对现代社会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准确理解课文体现的“仁”学思想,感受孔子博大的仁爱精神。 4.培养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 教学 重点 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准确理解课文体现的“仁”学思想,感受孔子博大的仁爱精神。 培养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 教学 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具、学具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3、4课关于“仁”的内容,导入新课。 1.背诵第3、4课及课后古诗。 2.导入本课关于“仁”的思想。 二、导入新课。 课文的标题是《推己及人》,让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讲推己及人的行仁方法的。 三、新课学习。 (一)熟读课文。 1.听老师慢速范读课文一遍。可自由轻声跟读。第一则稍长,可重复读。 2.学生自由读(可以慢速读,也可以中速读)。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齐读,正音。 4.男生女生互读。 5.提出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老师可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展示读:已经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流利地读。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分小节理解。 请大家对着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课文内容。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第一则:读,谈自己的理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老师补充: 这则记载了子贡与孔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涉及到儒家对“仁人”“圣人”的认识问题。《说文》:“圣,通也。”圣人是无所不通的人,他心怀天下,能够匡扶社稷,恩惠万民,但是具体实行起来,也常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仁者,更为切近一些,仁者首先要“己欲立”,使自己品德高尚,学问渊博,办事娴熟,然后,再到社会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即“己欲达”。但仁者并不仅仅止于个人的飞黄腾达,他还对他人怀有同情和爱心,自己想立身、通达,也希望别人能够立身、通达,因此鼓励、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使他们也获得进步,更上一层楼。这种对他人的无私奉献,需要一种持久的动力来支持,这一热情的来源就是儒家所说的“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使别人也获得进步,这应该是十分务实平易,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对于子贡的问题,孔子认为太过高远了,孔子自己还谦虚地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儒家推行“仁”,就是从自身做起,推己及人,踏踏实实地扎根于生活。 第二则: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理解:这一则里的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这一则讲孔子钓鱼而不用渔网打鱼,若以渔网捕鱼,必然殃及群鱼,不论大小;不射杀宿鸟,因为那是出其不意,乘其不备。这些都是仁爱之心的体现。要注意的是,孔子并非不射猎,这一点与佛家的不杀生不同,射猎是生活、祭祀等所需要的活动,在当时也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必学的科目之一;而孔子与众不同的是,在射猎时-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年级 经典 诵读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