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7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精品教育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板书:微小世界) 2、提问:什么是微小世界?(细菌,细胞,病毒等)。 3.提问: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人类是怎么观察到的?需要借助一些观察工具是吗?用什么呢? 介绍:通常我们都是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这样的观察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微小世界的有关知识,本单元我们就重点研究放大镜,显微镜,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放大镜》(板书课题:放大镜) 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师出示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谁能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各种放大镜根据用途不同,所以结构也有所不同。顺便介绍修表用放大镜,鉴定珠宝用放大镜,台式放大镜。)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教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①目、镜、物三者,目、物不动,镜动。 ②目、镜不动,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四、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五、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活动实践,感觉“有结构的材料”及“活动中的探究”,对于学生掌握本课的科学概念,起着重要作用。 1、本课活动的重要工具——放大镜,除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之外,也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三把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也有大小一样放大倍数却不同的放大镜,通过对这两组有结构材料的研究,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放大镜不是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它的凸度”这些科学概念。并且结合实物展台,在小结放大镜特点时,利用两把同直径相同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的对比观察报纸上的文字,学生更是印象深刻。 第二个有结构的材料,就是一些便于学生自制简单放大镜的材料。通过对放大镜放大物体特点的分析,学生认识到: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物体具有放大作用,从而想到各种方法利用各种材料去制作放大镜。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这些材料,以便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思考之后马上就能开展活动进行验证,这些材料主要有各种玻璃容器、玻璃球、保鲜袋、滴管、玻璃片等。在制作活动中,要注意保鲜袋的选择,很多保鲜袋并不很透明,效果不理想;学生在玻璃片上滴水滴,应使水滴圆润,放大效果才好,所以玻璃片要干燥,不然水滴会渗开,影响效果。此外,可以结合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试试容器不装水能否有放大作用?从而了解这些容器只有装上水才能产生放大镜的效果。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概念,是科学课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本课就应在众多活动中让学生亲历讨论、观察等探究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印象,以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的讨论活动,发现学生的思维是不能低估的,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学生所了解的各领域放大镜的作用是极其丰富的,有钟表匠、集邮爱好者、文物考察、古董鉴定、老人看报等等,交流之后,再让学生填写完成教材中的图表,以加深印象,积累资料。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观察活动,只有观察的对象够多,学生才会通过大量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放大镜作用的理解。除了教师提供报纸、叶片等观察对象外,要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更多的东西,如指纹、衣服上的纤维、笔迹、纸纤维等,再通过交流,通过信息分享,使学生进一步扩大感性认识的活动面。在这个活动中,一定要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比较两次观察所获得信息的不同,只有这样对比过,学生才会对放大镜的的作用有更深的理解。但在教学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的,往往会有不少学生耐不住性子,急于用放大镜观察,这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这方面是需要教师重视并加以引导关注的。 “放大镜的特点”探究活动,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对比中,在观察中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放大镜放大的原理特点,了解怎么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并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通过简单加工,制作出能放大物体的工具,以巩固对放大镜特点的认识。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许多丰富的、可供观察的内容。但许多工作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本课将引领学生用放大镜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使用放大镜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科学探究:能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培养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讲述: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二、奇特的身体构造 讲述: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1、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2、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三、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讲述:在大自然中观察昆虫的生活是非常有趣的事,我们不妨用放大镜去观察瓢虫是怎样捕食蚜虫的,蚜虫是怎样刺吸植物的汁液的。我们一定会发现许多工作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昆虫世界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生活吧! 学生阅读书中的资料 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并把自己的发现整理成观察报告。如果可以拍下来更好,下节课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观察收获。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教学反思: 昆虫世界,是非常奇妙的。虽然学生在三年级科学课上就曾用放大镜观察过蝗虫、蚂蚁等昆虫,但那时的要求与本课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语。本课将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细微之处,来发现一些昆虫的奇特结构。 要想顺利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由于以往没有太多的积累,只能提供学生蚂蚁、蝴蝶的干制标本,苍蝇、蚊子、蜜蜂成长史标本,种类不够丰富,而且观察也不方便,使观察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又因为季节因素,现在也没有什么活体昆虫可供制作标本观察。教学后,知道了某些老师调整单元课时,将后面单元先提上来上,是很有道理的。 在观察前,结合媒体图片、文字等资料,先向学生介绍某些昆虫的复眼、足、触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部位,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能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避免观察水平仍停留于三年级时对昆虫的观察。观察活动中,一定要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通过比较,才能对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让学生将放大镜下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文字表述,可以画图记录,这样才能体现放大镜观察的效果,使学生印象深刻。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我们除了介绍教材中的资料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料,通过播放某些昆虫的生活录像片断(这方面的资料还是蛮多,挺好搜集的),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一种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报告,当然,由于季节因素,这项课外活动作业持续时间还是应该长一些的。 总体感觉,此课因为标本材料因素、季节因素,在教学时有些束手束脚。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前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努力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放大镜下的晶体》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 本课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观察了昆虫世界的经验基础上,从物质结构这个角度引领学生进入晶体世界的观察活动中,使学生对身边的物质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领悟观察工具的发展带来的好处。为后面学习《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初识晶体。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晶体图片和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的晶体初步认识晶体的结构特点,构建晶体这一物质概念,感受观察工具带来的好处。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晶体计划,并组织学生开展制作食盐、白糖和碱面的晶体,观察晶体的结晶过程,从中了解自然界晶体的形成原理,用放大镜观察自制晶体,加深对晶体的认识。 第三部分: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通过收集、交流有关晶体应用方面的信息,了解晶体在生产、生活、科研方面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后的探究欲望。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经过3年半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质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师生关系融洽。 2、但在语言表达上有点欠佳,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了解晶体的用途。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参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晶体物质结构,会用减小水份的方法自制晶体。学会观察和描绘晶体。 教学难点:设计自制晶体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放大镜2个、白糖1包、食盐1包、碱面1包、玻璃片3片、烧杯3个、滴管3个、实验记录单。 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明确研究主题: (1)出示课件:欣赏各种晶体。[教学一开始,出示各种色彩纷呈,晶莹剔透的晶体图片,并配以动听的背景音乐,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银幕上,学生在欣赏各种晶体的同时,渗透自然美的教育,感受天工造物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仔细观察,初识晶体。选取了4幅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晶体图片出示在银幕上,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异同。[引导学生让思维回到晶体的物质结构上来,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体,由此引出晶体的概念。] (3)放大镜下的晶体观察。 设问:生活中,你见过晶体吗?有什么? 出示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常见晶体,学生分组观察,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做好记录。 [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看到过的晶体,加深对晶体的认识。再出示生活中最常见的晶体物质食盐、白糖、碱面,学生自然会去关注它们的颗粒形状。通过学生的肉眼观察会发现有的晶体颗粒用眼睛直接观察很难看清它们的颗粒形状。由此想到要用放大镜,引出了本课课题:《放大镜下的晶体》并板书。接着组织学生观察探究活动,并把肉眼看到的和放大镜下看到的图像画在记录表上,通过汇报、比较观察结果,让学生感受到观察工具带来的好处。] 2、制作晶体: (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盐、白糖、碱面,问:如果我把这三种晶体放在水中溶解后,晶体颗粒消失,然后再把它们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的晶体和原来的晶体还一样吗?[引发学生思考,并质疑,从猜想产生想验证猜想的动力。] (2)引导学生按照常规的实验步骤,先计划,汇报到验证、汇报。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点拨、示范、讲解的方法,让学明确观察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中的安全事项。] (3)学生上台展示,说出制作出来的晶体和原来的晶体有什么不同。鼓励做得好的小组。 (4)出示课件,了解自然晶体的形成过程。(在自然界里很多物质都是晶体,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产生的,比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比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石的晶体。) 3、晶体的用途: (1)组织学生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晶体用途方面的信息进行汇报。 (2)出示课件,把教师收集的这方面的信息和学生交流。 [这一环节作为知识的拓展部分,让学生了解晶体在生产、生活、科研方面的作用。] 4、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2)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更多晶体方面的观察和研究。 教学反思: 本课以食盐、味精、白糖为例,通过放大镜观察物质世界的某些晶体结构特征。课前除了为每一个小组准备现成的晶体观察材料之外(食盐\味精\白糖),还应制作准备些通过水分蒸发而结晶出来的晶体,这样的晶体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而这些晶体的制作,教师应早做准备,如果靠自然蒸发,盐结晶过程较短,而白糖和味精的结晶过程较长,所以要提早一两天准备,以免影响教学。 在观察食盐、味精、白糖晶体时,应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样子,通过控制放大镜的发放来保证这一教学活动的实施,然后再安排利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活动,并再次记录,进行对比。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放大镜下的晶体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晶体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小结晶体的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味精、白糖是“有规则外形”比较肯定,但对食盐的规则外形比较怀疑,因为在放大镜下,食盐晶体颗粒并没有如此规则的形状结构,这是因为我们提供的食盐小而潮,学生观察到的往往不是一颗食盐晶体,再因为这些食盐加工的原因,所以形状看上去是不够规则。这里应该肯定学生的发现,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将后面“制作晶体”的教学内容提上来,制作一杯饱和浓盐水,然后滴在玻璃片上进行加热,制作出食盐晶体。这样的食盐晶体,就比较有规则,并且细节特征更加明显。考虑到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就只制作一个食盐晶体,课外要求学生依此方法制作白糖、味精等晶体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了晶体特征后,应结合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晶体图片,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知。像雪花晶体这种越是奇妙而漂亮的,越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晶体的观察兴趣。对于矿石晶体,可以结合学校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以加深认识。 制作一个大晶体,有一定难度。作为拓展活动,也就有弹性了,学生能在课外制作出一个大晶体,就给加分。其实,我们买来的海蜇皮中,经常就有大块的食盐晶体,我们可以搜集一些给学生看一下,激发他们制作大晶体的兴趣。 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认识并而使用了放大镜。哪位同学说一说放大镜的特征?哪位同学再说一说放大镜的用途?但是,前面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观察昆虫的时候,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放大镜不能满足我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那么如何才能把我们看到的物体图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300倍,使人类看到了过去从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来人们不断改进技术使显微镜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把物体放大到1500倍左右,能分辨出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物体。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由此把放大倍数提高到1万倍。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了放大率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 3、1983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教学反思: 在教学《怎样放得更大》这一课时,我采取激趣导入、动手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了显微镜的制作原理,了解了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历史,感受了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本节课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和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通过学生自制显微镜,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能力也在提高。同时用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经历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透镜自制一个显微镜,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事物。具体教学时我首先出示课前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然后讲解并示范制作步骤:1、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2、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象;3、用卡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个个跃跃欲试。接着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显微镜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演示操作、合作交流,知道了显微镜的制作原理,并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一些物体,领略了在显微镜下微小世界的奇妙,为学习下一课奠定了基础。 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利用手电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原理等做下铺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我觉得很有感触,有些学生用两片放大镜去观察的时候,觉得不满足,放大倍数太小,所以他就想到多放几片放大镜叠在一起,我觉得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比较好的,这时我就让学生课后自己调整好多片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自己去探究一下是不是多片会放的更大呢!还有的学生老是喜欢拿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往远处看,以为可以当做望远镜来看,结果发现完全不一样的,这时候我就给他们拓展讲解了一下关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差别!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周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各种各样生物有着自己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但是它们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体基本的功能单位。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本课和下面两课教学活动将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继续认识生物的特征。本课重点活动是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科书内容主要有“观察前的准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其中“观察前的准备”包括制作洋葱表皮标本和学习使用显微镜。 在前面用自制的显微镜初次尝试观察的基础上,本课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科书首先介绍了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发现软木细胞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发现过程,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观察活动分为三个步骤:了解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制作洋葱表皮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第一部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科书第13页的资料详细介绍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步骤。简单说来可以概括为这样几步,即: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第二部分:制作洋葱表皮装片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切片。教科书第12页下面的插图介绍了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需要的工具和器材。第13页上的插图是以洋葱为例介绍制作装片的方法步骤是: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取到标本后就可以制作显微镜装片,具体方法如下: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第三部分:观察、记录、描述洋葱表皮细胞 这个活动是学生独立进行的观察活动。 活动要求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洋葱表皮,把看到的内容画下来。认真比较三次观察到的图像,看看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会发现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看得更清楚。但同时视野(看到的范围)也小了许多。 然后让学生展示、描述所看到的洋葱表皮,在此基础上总结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最后告诉学生,我们看到的就是洋葱表皮细胞。 最后教师可出示洋葱表皮细胞的课件,对细胞的构造做一个比较完整的介绍,只要求学生了解,不要求学生记住。 教学目标 1.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2.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3.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4.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准备 显微镜、洋葱、小刀、放大镜、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稀碘液、纸巾、纱布、镊子、教学课件、生物细胞玻片标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看。(课件出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头发、昆虫、纸纤维等图片) 2.大家猜猜,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画面是用什么观察工具观察到的? 3.为了看清更小的物体,了解更多自然界的奥秘,人们又制造出了显微镜。(课件出示各种常用显微镜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多奇妙啊,大家想不想用显微镜来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生命体? 4.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显微镜来探索身边的生命世界。(板书课题: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设计意图:显微镜这种观察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此之前学生没有使用过显微镜,他们不知道在显微镜下能看见什么,通过展示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要用显微镜去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二、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1.要想用显微镜来观察生命体,就要先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同学们能不能自己阅读资料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看书自学课本第13页――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设计意图: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课本上对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介绍的比较详细,因此,让学生阅读有助于他们转变固有的被动式接受性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牢固确立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 2.师生交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办法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4.你们的显微镜能看清物体吗? 用显微镜观察时,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观察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切开,制成玻片标本。接下来,老师以洋葱为例,演示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做好了玻片标本,我们就可以观察了。 设计意图:学生使用过放大镜,基于对放大镜的认识,会觉得显微镜也可以直接观察物体并获得清晰的图像,这是学生前概念中的认识误区。对于显微镜这种比较精密的科学仪器,盲然探究是无效的,也是缺乏探究严谨性的,因此,在这里我直接引进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并让学生保持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展开后面的教学。 三、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介绍制作玻片标本的材料: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小刀、清水、稀碘液、镊子、纸巾、洋葱片。 2.教师演示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 (1)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在洋葱内表皮用小刀划出一个约一平方厘米的“#”号,用镊子撕取洋葱内表皮薄膜。 (4)将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并使之展开。 (5)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不能留有气泡。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7)用纸巾在另一侧吸取多余的水分。 设计意图:玻片标本制作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洋葱细胞的观察与描述,因此,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是保证观察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关键。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教师通过对玻片标本制作方法的演示,为学生创设一个最直观的情景,使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方法获得生动、深刻的印象;并为学生独立完成分组实验,掌握操作技能发挥了示范作用。 3.学生小结制作玻片标本的步骤。 4.分发材料,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四、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同学们即将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这一幕,对于整个人类史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发现曾经惊动了全世界,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细地观察,并把你们观察到的内容在记录单上画下来,留下永久的记念。 2.学生观察。 3.交流发现。(鼓励学生把画的图贴到黑板上去,描述看到的内容) 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 4. 认识洋葱内表皮细胞。(出示洋葱表皮细胞的图片) 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这一个个类似蜂窝状的小格子,这就是洋葱的细胞。 关于细胞的发现,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3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青年人正专心地用锋利的削笔刀,从一小块清洁的软木上,切下光滑的薄片。当他把它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时,似乎看到了一些小的空洞,但并不十分清楚。于是他更加细心地再切下极薄的一片,因为它是白色的,便把它放在一片黑色载物板上,再用一个深度的平凸镜把光投射上去,于是他清楚地看到薄片全部是由很多小房间构成的,各个小房间之间都有壁隔开,像蜂窝似的。于是他给这样的小房间取名为“细胞”。这个人就是——罗伯特·胡克。(课件出示罗伯特·胡克及他的显微镜) 设计意图:科学史教育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往往容易被强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观忽视。本段教学充分利用幻灯呈现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 5.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我们从洋葱上撕下了一小块表皮,用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这一小块表皮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洋葱内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切下一小块洋葱,展示)这样大小的一块洋葱是由什么构成的?整个洋葱呢? 除了橡树皮和洋葱外,其它植物和动物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结构呢?(课件出示一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图片)(板书: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关于细胞还有哪些想了解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在课后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科学课的探究不应以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学生能把观察活动延续到课后,把观察内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 六、板书设计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洋葱内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需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 本课的教学由三个活动组成:制作洋葱表皮装片;了解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显微镜有较强的好奇心,总想去摸一摸,看一看,对于玻片标本的制作则没有多大的兴趣。在学生的前概念中,他们认为显微镜跟放大镜一样,可以直接观察物体。因此,我改变了教材的编排顺序,让学生先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尝试将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发现什么也看不清楚。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后,我再引导他们制作玻片标本,学生就会很乐意去进行制作,并且具有很高的学习热情。 2. 找准课堂定位,突破教学重点 本课的三个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教学的重点。通过观察学生会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在头脑中初步起建立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概念。但是,洋葱表皮标本的制作和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是保证观察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对于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和玻片标本的学生来说,要想在40分钟的时间里既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又制作好玻片标本,难度较大。因此,我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显微镜构造,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对显微镜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六年级 下册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