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1).doc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1).doc(4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精品教育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第二单元 中华民风民俗 教学内容: 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天》描绘的是节日风俗。《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好独特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展示了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人民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目的: 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好传统美德。 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课时: 教学本组课文分为,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两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1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 题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分清详略。 2. 自由读课文,形成画面感,表达自己初步感受。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自由读课文,形成画面感,表达自己初步感受。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 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预习 熟悉教材,制作课件。 自学生字词语,搜集关于春节的资料。 修订栏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教学 过程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分小组朗读课文,并讨论: 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烂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2.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3.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小结 初读课文我们已经从老舍的笔下感受到了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繁忙与喜悦。请再次朗读课文感受那浓浓的年味。 板书 设计 6.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作业 布置 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 题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歌曲《恭喜》 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继续熟悉教材,准备歌曲《恭喜》 导入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教学 过程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小结 拓展总结 一、拓展阅读(课件出示)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二、教师总结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板书 设计 6.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作业 布置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 题 《藏戏》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直观感受、阅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熟悉教材,制作课件。 导入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藏戏 教学 过程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4.教师小结(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指名学生读课文前三自然段。 3.谈谈听出了什么? 4.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学生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一段课文,指名找出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3.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4.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5.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6.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7.指名回答。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小结 语言总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板书 设计 戴面具演出 7.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作业 布置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 题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比较分析、感受内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熟悉教材,制作课件。 导入 一、 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 (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学 过程 一、 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自由通读全文,做好读书笔记。 3.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 南粤 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 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4、指名认读词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 特征 教学 过程 2.学生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 4.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 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5.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4.指名回答 5.学生自行准备 6.指名介绍一处民居 七、拓展阅读,运用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有关特色民居的图片或资源: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具有特色的民居还有很多,你们都了解哪些呢? 2.同学们能能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引用资料等说明方法为我们介绍一处你最感兴趣的民居呢? 小结 八、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展示的、介绍的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民居,使我们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求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 板书 设计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作业 布置 和学习伙伴合作,以“各具特色的民居”为主题出一期班级专刊。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 题 《和田的维吾尔》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学方法 感情朗读,感悟内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熟悉教材,准备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教学 过程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学生按要求读文,指名叙说 3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4.指名回答 5.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6.(板书:苦甜) 教学 过程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1)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自由读2.3自然段, 交流学习(指名回答) (3)指名读第5自然段。 交流学习(指名回答)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3.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4.指名回答 5.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6.摘抄语段。 ” 小结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就是和田的维吾尔人。他们豪气、乐观、豁达,无论面对怎样的困苦环境,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者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板书 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 作业 布置 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能够耐心解答同学的提问。 教学重点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时,能抓住特点说清楚,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导入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教学 过程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小结 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作业 布置 把你今天课堂上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讲给大家听。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 调查了解民风民俗并加以整理,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写一篇习作。 2.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 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重点 调查了解民风民俗并加以整理,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写一篇习作。 教学难点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继续搜集素材充实资料。 导入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教学 过程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2.学生汇报 2.学生汇报 3.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4.指名回答 5.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6.学生小组讨论概括。 7.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8.小组内交流 9.班级汇报 10.教师结合实际小结 三、指导学生习作 1.学生作文 2.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 再次明确写作要求 作业 布置 学生自行习作,誊写习作。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讲评本次习作。 2.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教学重点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行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 幻灯机 教学方法 教师讲评 教学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批阅习作 教学 过程 一、评改作文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生读,认真评议 4.师生互动评议。 教学 过程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小结 教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小结这次习作。 作业 布置 继续汇编作品集 教学 后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 题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和同学交流本组课文中了解到的民俗以及文法。 2.阅读并背诵古诗《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桂子》。 3.阅读《有趣的标点》,了解标点符号的妙用。 教学重点 掌握并正确利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文法。 教学难点 体会标点符号的妙用。 教学准备 搜集皮日休的资料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提前预习本课内容 导入 明确本课要求。 教学 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读一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明确交流的内容。 2.指名说说本次交流的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组长负责归纳和总结。 5.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的情况。 教学 过程 二、 日积月累 (一) 阅读《元日》。 1.教师导读:王安石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的古诗——《元日》。 2.学生自读《元日》,要求读准、读通。 3.指名读,集体评议。 4.全班一起读一读。 5.再读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指名反馈:再读古诗你的脑海里呈现出那些画面? 6.教师:很显然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初一,人们迎接新年的景象。从这首诗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人们迎接新年的习俗呢?(学生反馈: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新桃符) 7.教师小结:“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的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 阅读《天竺寺八月十五日桂子》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题目。 2.指名说说从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 3.教师:那么“夜桂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还得从“云中落桂子”的传说说起。 4.教师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有关皮日休的资料。 5.学生自读古诗,理解故事的意思。 6.指名说说古诗的意思。 7.教师小结:同学们,这首绝句描述了桂花,咏物以寓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8.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9.教师: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到了有关月亮的传说还了解了中秋节人们有赏月的习俗,中秋节人们还有那些习俗呢? 三、 趣味语文 1.学生自由阅读《有趣的标点》,找出文中标点使用不同的地方。 2.集体反馈:文中《清明》绝句中的标点发生了几次的变化,个是什么变化? 3.教师小结。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希望用血们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作业 布置 背诵《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桂子》 教学 后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读词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掺合(chān shēn) 通宵(xiāo xiǎo) 娴熟(xián kuì) 脱缰(j1āng jiǎng) 招徕(lái lāi) 偏僻(pìbì) 二、用直线将下边的词语搭配起来。 丰硕的 领袖 周密地 帮助 丰富的 理想 精密地 招待 宏大的 品质 热情地 计算 远大的 成果 热烈地 思考 高尚的 物产 耐心地 鼓掌 伟大的 志向 细心地 观察 三、查字典-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语文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