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汇总.docx
《20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汇总.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汇总 20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汇总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汇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汇总的全部内容。 20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汇总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考点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建立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考点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马恩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了原则性的预见。 (3) 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深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作了探索. (4) 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创新,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了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轨道.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3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有机统一体.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要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环节的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但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只有联系生产力,才能深刻认识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更替的依据,才能正确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考点5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 经济规律客观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消灭或改造它。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3)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不否认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考点6 经济规律的类型 (1) 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等。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等。三是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2) 在一定社会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规律相互联系,共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经济规律,其他经济规律反过来又会影响它的实现。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考点1 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在人类历史上,相继出现了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即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 考点2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经常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是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的变化,总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要求生产关系相应地发展变化。生产关系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和形式,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二、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考点3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1)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2)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保守型的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3)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开放型、进取型的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 考点4 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1)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产品分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为条件的. (2)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3) 简单商品经济阶段是在较小规模的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需要为目的。 (4) 发达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与机器大生产、发达的科技相联系,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是为了价值增殖。发达的商品经济包括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三、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考点5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①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所决定。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于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不同商品之所以能相互比较,并按一定比例交换,是由于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可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二因素,在表面上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在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一是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论什么社会,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二是买卖双方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在特定劳动形式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要付出一定的体力与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又是抽象劳动。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③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3)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大意义:第一,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学说有着密切关系。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等理论。所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考点6 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1)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2) 商品的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包含生产该商品的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量和转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考点7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 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如果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如果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那么在同样的时间里就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收益。为此,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个商品生产者总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 (3)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熟练程度;生产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的程度;生产管理的效能;生产的适度规模;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等。 考点8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社会分工,决定了各个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各个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个别劳动。各个生产者的劳动既是社会劳动又是个别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是私人劳动),两者构成一对矛盾.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使用价值是否适合社会需要,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取决于商品交换及其程度. (2)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始终存在。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它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第二,它贯穿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它直接关系着商品生产者在激烈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考点9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商品自身,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 (2) 从商品交换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自发发展的结果.货币出现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外在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考点10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的使用价值是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价值是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作为价值的社会代表。 (2)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大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如写个价格标签表示一下.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在商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变化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在现实生活中,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发生背离,比如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会高于或低于价值,有的甚至严重背离,即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价格,比如未开垦的土地和股票.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量,在技术上要规定一种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对每个计量单位,还要分成若干等份。这种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份,叫价格标准。如我国人民币价格标准中,基本单位是元,1元等分为10角,1角等分为10分. 价格标准与价值尺度不同:首先,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一种独立职能;价格标准则是由价值尺度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其次,作为价值尺度,货币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价格标准则是货币的计量单位.第三,作为价值尺度,货币的价值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价格标准则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最后,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产生的;作为价格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②流通手段。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一方面打破了物物直接交换在时空上的局限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卖、买在时空上的分离,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 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的。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要足值货币。这就产生了在充当流通手段时,货币可以用价值记号乃至价值符号来代替金属货币的可能性。 ③贮藏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加以贮藏。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由于货币存在形式的发展,如今普遍的货币贮藏方式是储蓄存款。但纸币充当贮藏手段是有条件的,因为现代纸币不能兑换成金属货币,纸币发行也已与黄金储备没有法定关系,纸币币值存在贬值可能。所以,只有当纸币币值长期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们才会储存纸币。 纸币储蓄与金属货币贮藏的作用不同:第一,金属货币贮藏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而纸币储蓄不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因为银行储蓄实际是储户的延期消费。第二,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好比一个蓄水池,会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当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减少时,部分金属货币会退出流通,变成贮藏货币;而当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货币会重新投入流通,使货币的流通量与需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储蓄不能发挥这种自动调节作用,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是由政府货币管理部门加以控制的. ④支付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发生赊购赊销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所执行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缴纳租金、税金和发放工资等方面。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解除了现金交易对交易规模的限制和买者暂时不能支付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一旦有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就会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 ⑤世界货币。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种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表所发挥的作用。货币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是随着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以及其他贸易活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实际上是货币职能越出国界而在世界范围的延伸和应用.从历史上看,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长期限于贵金属。如今,一些币值坚挺的经济发达国家的纸币如美元和欧元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 (3)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这两种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和发展出来的。 考点11 货币流通规律 (1)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国或一地区的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 在货币充当支付手段之后,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卖商品延期支付价格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考点12 纸币和信用货币 (1) 货币产生后,其存在形式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先后经历了非金属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这样几个阶段。 (2)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自身没有价值,在市场经济中是主要的货币存在形式。 (3) 在银行信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在纸币大量流通的同时出现了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是指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它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又被称为信用货币。各种信用货币(如银行券、支票、汇票、期票等)的流通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商品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广泛运用,出现了电子货币,它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而进行的电子自动转账系统。它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电子商务、金融业的发展。 考点1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 纸币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会相应减少,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如果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这就是通货紧缩。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严重的通货膨胀会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可利用资源闲置浪费,经济萎缩,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对于防范和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14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原则.价值规律要求进入交换领域的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值一致。 考点15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具有灵敏、有效的特点,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自觉地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第一,按照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应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企业盈利;第二,坚持等价交换原则,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平竞争;第三,坚持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体系,把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考点16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则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但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这是由于存在着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和价格波动反作用于供求关系的现象。 (2) 从较长的时间来看,价格始终围绕价值这个中心波动.这种状态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价值规律强制贯彻其作用的表现形式. 考点17 市场机制 (1) 价格、竞争、供求这些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 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正是价格、竞争、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价值规律才得以贯彻和体现. 考点18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私有制条件下,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第二,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考点19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通过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各种经济现象的剖析,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诸多经济现象的本质。 (2) 列宁在新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运用这一理论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各种经济现象,特别是对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分析,使劳动价值论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 (3) 当前,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因而研究劳动价值论,必须结合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 考点20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重点之一是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①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总体工人”的范围呈现扩大的趋势,特别是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直接生产劳动的分离和相对独立,要求我们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不断拓展。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局限于工人的直接生产劳动层面。 ②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领域的认识。当今科技劳动对于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这部分劳动同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我们不能再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 (2) 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既有关联又不完全等同。 ①财富或使用价值是生产的物质内容,劳动与自然物质一起构成财富的源泉;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②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生产,并不是始终同比例增长的。财富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正比,但价值的增长不一定与财富的增长成正比.因为,从单个商品来看,它的价值是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这就表明价值量与财富量是两个具有不同变化规律的量。从社会角度来看,单个商品的价值要转化为社会价值,还必须经过交换 环节,受到供求、竞争的影响.所以,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既紧密联系又不能等同。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考点1 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 (1)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反映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当货币用来作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手段时,货币才成为资本. (2) 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不同:第一,流通形式不同.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流通形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形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第二,流通内容不同。商品流通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同质的商品,交换双方获得各自所需的使用价值;资本流通的起点和终点是同质的货币,但终点的量大于起点的量。第三,流通目的不同。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以取得某种使用价值为目的;资本流通中,资本家以取得价值增殖为目的.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是交换媒介,不发生价值增殖.而在资本流通中,货币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发生了价值增殖。 (3) 资本的总公式是G-W-G′.其中,买和卖都不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只能从商品的使用环节上去寻找,即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在使用中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考点2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 (1) 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潜藏于人体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并非在任何社会都可以成为商品。 (2)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必须靠出卖劳动力才能生存.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这两个条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 劳动力所有者出卖的不是劳动力所有权,而是劳动力使用权.在商品经济中,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进行买卖的过程,也是市场对劳动力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过程。 考点3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部分:一是劳动者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接受培训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即劳动者必要的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受各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和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 (3)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这是它不同于一般商品使用价值的地方。一般商品在使用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其价值也消失或转移到其他商品中。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 考点4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1) 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任何商品生产过程都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与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劳动力的使用归资本家支配;二是全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支配。 (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在工人的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也是物化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强制性特征,必然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从而使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考点5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1) 在生产过程中,资本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形态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发生价值增殖,叫不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发生价值增殖,叫可变资本。 (2)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一是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二是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率等理论奠定理论基础。 考点6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它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而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却是劳动产品,有价值。它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旧价值的转移与新价值的创造,是同一劳动引起的两种不同结果。所以,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生产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使用价值,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 考点7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v′)是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率,用公式表示:m′=m/v.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考点8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 认清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必须区分劳动力和劳动。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而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 (2)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掩盖了有酬劳动与无酬劳动的界限,造成了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到回报的假象,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考点9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 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最基本的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延伸,其长度的确定取决于阶级力量的对比. (3)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前提的。因为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降低生活资料价值。生活资料价值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降低生活资料价值,首先要提高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有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随着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价值也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 (4)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期,生产技术水平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为缩短工作日的斗争加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成为主要的剥削方法.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方法常常被同时用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考点10 超额剩余价值 (1)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得到的更多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仍然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2)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现象、暂时现象。当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到先进企业水平时,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便消失而转化为相对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是全社会资本家普遍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考点11 资本积累 (1) 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2)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3) 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数量以及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在剩余价值分割比例既定的条件下,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剥削程度越高,由同量可变资本得到的剩余价值就越多,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多。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的价值降低,一定量的剩余价值表现为更大量的剩余产品,从而积累增加。第三,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所用资本是指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全部的劳动资料价值。所费资本是指每次生产中实际耗费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劳动资料价值。这两部分的差额越大,产品的耗费就越少,积累也就越多.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剥削程度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付资本增加,工人人数增加,剩余价值量就增多,从而积累量增加. 考点12 资本有机构成 (1) 资本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从物质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两者的比例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这种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一般情况下,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大体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 (2)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相对地减少。 考点13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1)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采取资本兼并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资本集中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 (2)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第一,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它,而只是改变它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第二,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增长数额的限制,增长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资本。 (3)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资本积聚加速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有利于资本积聚。两者相互促进,使资本积累不断增大,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 考点14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1) 伴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工人阶级的失业人口增多,许多人陷于待救济的境地.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马克思揭示的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2) 在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方面造成了社会总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的趋势,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劳动力供给绝对增加的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同时存在,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失业和半失业劳动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运行的重要条件,这主要是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不断提供“产业后备军”。 (3)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的贫困的表现有所不同。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属于经济发达国家,然而工人阶级的贫困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国民收入中,工人实际收入所占比重下降,而资本家收入所占比重上升,两极分化现象依然明显;第二,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现象严重,大批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经常存在;第三,工人实际工资时有下降,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考点15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 资本主义的商品价值包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其中,c是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v+m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生产商品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叫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k=v+m)。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不仅是耗费资本的增加额,而且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由此,商品价值就是成本价格加利润(p)之和,用公式表示就是:w=k+p。 (2)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考点 汇总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