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讲学稿(第四单元).doc
《初一下讲学稿(第四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下讲学稿(第四单元).doc(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张掖四中校本教材(讲学稿)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 第四单元 我们的权益 第九课 少年的权利 课时:1课时 主备人:司玉龙 审核人:贾佳 审核时间:2013-5-14 总第20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明确自身权益。 2.引导学生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 3.引导学生走进法律,感受关爱,培养珍惜权利的意识。 重点:认识和学习“未成年保护法”中有关的规定。 难点:生活中常见现象与“未成年保护法”中有关权利的规定的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搜集我国有关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法规名称。 【课内探究】 一、预习导学 根据学生搜集我国有关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法规名称的,引出今天的课题(看来同学们对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了解还不是很透彻。你们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这节课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你们的权利。板书课题:第九课 少年的权利) 二、自主探究 1. , , , 是我们树立权利意识、保护我们权利的开始。 2.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是一个重要手段。 3.未成年人指的是哪些人? 4.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法律有哪些?其中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一部法律是什么? 5.《 》是一个保护少年儿童的国际性公约;1989年成为国际法。 年,我国加入这一公约。 三、研讨交流 1.列举: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不少于5项)。未成年人是否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 2.讨论:为什么国家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来保护青少年的权利? 3.阅读P71页事例“我要上学”,思考(1)张凡同学的什么权利被侵犯了? (2)他应该怎么办? 四、达标测评 1.我们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是 ( ) A.儿童时代 B.少年时代 C.青年时代 D.中年时代 2.保障我们的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的前提和重要手段是 ( ) A.立法保护 B.自我保护 C.社会保护 D.家庭保护 3.以下权利中,未成年人不享有的是 ( ) A.生命健康权 B.财产所有权 C.受教育权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这是为了( ) A.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B.保护未成年人的休息权 C.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权 D.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 5.近年来,各大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在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时,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图象和照片进行了技术处理,并用化名代替他们的名字。这说明我国维护未成年人的 ( ) ①姓名权 ②名誉权 ③荣誉权 ④隐私权 ⑤生命健康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⑤ 6.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是 ( ) 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②未成年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③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④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是一个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国际性公约。该公约赋予世界儿童的权力有( ) ①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力 ②受教育的权力 ③玩的权力 ④发表意见的权力 ⑤了解别人隐私的权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五、总结拓展: 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丁丁想:“这下可好了,有了法律的特殊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再也不会受到侵害了”丁丁的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课后巩固】 A.同步探究第一题(1-10)、第二题,测试与评价第一题(1-7)。 B.测试与评价第二题。 教学反思∕学习心得 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课时:3课时 主备人:司玉龙 审核人:贾佳 审核时间:2013-5-14 总第21课时 第一课时 家庭保护 学习目标: 1.理解家庭保护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2.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能正确对待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同时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在家庭里的合法权益。 重点:家庭保护的含义和要求。 难点:提高未成年人在家庭生活中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搜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的相关内容,课堂交流。 【课内探究】 一、预习导学 (课文案列)小刚流入社会、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父母离异,双方推卸对小刚抚养、教育的责任,使小刚失去了正常的家庭保护,可见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多么重要。今天我们就学习:家庭保护 二、自主探究 1.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是 的责任。法律规定, 、 、 、 是保障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 2.家庭保护是指 或其他 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行的保护。这种保护包括 上的关心照顾和 上的教育培养。 3.未经本人同意翻阅他人日记,是 的行为。 4.家庭不仅应为未成年人提供 条件,而且应为未成年人提供 环境,以 的思想、品性和 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5.简述家庭保护的内容。 三、研讨交流 1.阅读课本P75事例,讨论: (1)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与我们的权利冲突吗? (3)怎样解决我们与父母的此类冲突? 2.阅读课本P76事例,讨论:这个案例中的家长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什么权益,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四、达标测评 1.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筑起了四道防线,它们是 ( ) ①家庭保护 ②物质保护 ③社会保护 ④司法保护 ⑤朋友保护 ⑥学校保护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⑥ 2.卢梭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这句名言可以理解为 ( ) A.每个人都在家庭中生活 B.家庭保护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C.家庭负有挽救青少年的责任 D.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乐园 3.小田的妈妈发现小田最近情绪低落,为了解真实情况,便于做好小田的思想工作,她私自偷看了女儿的日记。小田的妈妈这样做从法律的角度看,侵犯了小田的 (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 隐私权 D.人身自由权 4.父母整天打麻将,影响我们的学习,我们 ( ) A.应听之任之,父母毕竟是长辈 B.最好与父母交流一下,对父母进行劝导 C.可以玩游戏,等父母不打麻将时再写作业 D.可以在旁边看着,学点麻将技术 5.下列权利中未成年人不能享有的是 ( ) A.专利权 B.宗教信仰自由权 C.财产继承权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严某夫妇认为读书无用,赚钱才是实惠的事情,故迟迟不让10岁的女儿读书,而让其外出当小保姆。该夫妇的行为 ( ) ①属于违法行为 ②没有履行家庭保护的职责 ③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④侵犯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五、总结拓展: 正在读八年级的晓玲家住农村。村里有些年龄稍大的孩子在读完小学后,就到外地去打工了。晓玲看到他们花钱大方的样子,很羡慕,也想到城里见识见识,于是,她不辞而别,离家跟朋友到外面打工去了。对此,村里的人议论纷纷。 晓玲的父亲:“我们家里穷,孩子到外面打工挣点钱,帮补家用也好。” 村干部:“年龄这么小就辍学,晓玲的前途就毁了。” (1)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晓玲的行为加以评析。 (2)晓玲的父亲和村干部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课外巩固】 A.同步探究第一题(1-3)、第二题,测试与评价第一题(1-5)。 B.测试与评价16题。 教学反思∕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 学校保护 总第2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学校保护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2.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能正确对待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同时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在学校里的合法权益。 重点: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 难点:提高在学校生活中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搜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学校保护的相关内容,课堂交流。 【课内探究】 一、预习导学 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板书) 我国的未成年人将来的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学校对此负有重大责任。未成年人有一半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在学校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教育权、人身权及其他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和有效的保护,对整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 1.学校保护是指 、 和其他 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和 。 3.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既有责任使在校学生接受 ,又要保护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 和 。 4.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采取了 、 、 的等一系列措施,特别是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 保障、 保障和 保障。 5.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包括 的义务、 的义务及 、 、 的义务 6.简述学校保护的相关内容。 三、研讨交流 1.阅读课本P78李波事例,讨论:老师侵犯了李波的什么权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阅读课本P78李刚事例,讨论: (1)老师侵犯了李刚什么权利? (2)李刚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他的合法权益? 3.辨析:上不上学是我自己的事,用不着别人管。 四、达标测评 1.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杜绝事故发生,各中小学开始执行《学校安全管理日志》制度。该制度的执行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 ( ) A .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小红近来学习成绩下降,书信往来频繁。班主任怀疑小红“早恋”,便私自拆阅了她的信件,并公开批评了小红,告诫同学们要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专心学习。该班主任的做法( ) A.是关心学生的表现,合情合理 B.是在行使班主任的权力,虽有不妥但不违法 C.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D.不违法,因为学生“早恋”在先 3.初中生小叶经常出入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有时候还旷课、与人打架,班主任老师多次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他反而指责老师干涉他的自由。对此事正确的看法是 ( ) ①老师的做法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规定 ②小叶的行为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禁止的 ③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小叶的人身自由 ④小叶应该接受老师的教育,改正缺点,努力学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你认为下列学校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做法合理的是 ( ) ①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 ②组织学生勤工俭学,适当参加一些体力劳动 ③将美术课音乐课、改为语文课、数学课,以提高升学率 ④适度体罚学生,但没有伤害其身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下列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保护的规定是 ( ) A.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B.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C.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D.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 6.某班班主任组织一次“民主测评会”,由学生不记名投票在全班选出三名“最不受欢迎的学生”。如果你是这个班的成员,你的正确做法是 ( ) A.按班主任的要求认真填写选票 B.在选票上写出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同学的名字 C.向学校起诉班主任的做法,请求学校给予班主任刑罚处罚 D.劝阻班主任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有损于学生的人格尊严 五、总结拓展 未成年人在受教育方面应该履行什么义务?你打算怎样做? 【课后巩固】 A.同步探究第一题(4-7)、第二题17题,测试与评价(7-10)。 B.测试与评价18题。 教学反思∕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总第2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2.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体验社会各方面给予未成年人的关爱,懂得自律,同时珍惜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点: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基本内容。 难点:提高未成年人自律的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搜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相关内容,课堂交流。 【课内探究】 一、预习导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呼吁书反映的某市玩麻将成风,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不良习气,败坏了社会风尚,形成了恶劣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青少年在失去家庭保护的同时,也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护。关于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 1.社会保护是指 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保障青少年 的实现。同时社会各界和公民也负有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种 。 2.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我国严禁使用 。 3.什么是隐私权? 。 4.随意披露他人隐私不仅是 的,而且是 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 、 或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且情节 的行为。 6.未成年人享有知识产权,它包括 权、 权、 权以及其他 权等。 7.司法保护是指 机关、 、 以及 、 等劳动改造的执行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 保护。 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 、 、 的方针,坚持 为主, 为辅的原则。 9.在审理未成年人 案件的各个环节都要对未成年人采取 保护措施。 三、研讨交流 1.阅读课本P80页小雨的事例,讨论: (1)小雨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 (2)请你出出主意,小雨及家人应该怎么办? 2. 阅读课本P81页李某的事例,讨论: (1)李某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 (2)李某违反了什么法律的何种规定? (3)根据法律,他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 3. 阅读课本P84页钱某的事例讨论:(1)该网站的做法是否侵犯了钱某的权利? (2)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四、达标测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据此回答1-2题: 1.这一规定属于未成年人保护中的 (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自我保护 2.实施这一规定的最有利的保证是 ( ) A.普法宣传 B.道德约束 C.自觉遵守 D.国家强制力 3.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 ( ) A.保障青少年享有的一切权利 B.要创造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C.要青少年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 D.为了限制青少年的活动,避免意外的发生 4.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 的方针是,坚持 的原则。 ( ) A.惩罚、感化、教育;处罚为主 教育为辅 B.教育、感化、挽救;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 C.教育、感化、惩罚;打击为主 教育为辅D.教育、惩罚、挽救;教育为主 打击为辅 5.国家广电局要求全国所有电视台在观众收视最为集中的黄金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题材的电视剧,而代之以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优秀影视剧。这一举措表明 ( ) A.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特殊保护 B.青少年要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 C.必须对青少年实施更好的家庭保护 D.国家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公安机关在抓捕15岁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时,不开警车,不着警服,不扩大知情面。这体现了( ) A.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解和宽容 B.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D.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五、总结拓展 有的人提出:“未成年人还小,不享有知识产权”。这种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课后巩固】 A.同步探究第一题(8-15)、第二题18题,测试与评价(11-15)。 B.测试与评价第二题17小题。 教学反思∕学习心得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 课时:2课时 主备人:司玉龙 审核人:贾佳 审核时间:2013-5-14 总第24课时 第一课时 远离危险,拒绝侵害 学会求救与自救 学习目标: 1.了解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2.学会识别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 重点:培养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 难点: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查找搜集在地震、火灾等灾害发生时求救、自救的一些方法。 【课内探究】 一、预习导学 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只是家庭、学校、社会及司法机关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自己长本事,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侵权侵害,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接下来就来讲:远离危险,拒绝侵害 二、自主探究 1.青少年要使自己的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最关键的是靠 的努力。 ①树立 意识, 意识,学会如何 自己; ②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学会运用 维护自己的权益。 2.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1) ;(2) ;(3) 。 3.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 ,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保障自己 的重要措施。 4.面对侵害,保持 ,勇敢地、 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5. 是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基本措施。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能够有效地 是至关重要的。 三、研讨交流 1.阅读课本P85页“危险的离家出走”,讨论: (1)离家出走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2)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2.交流: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危险?我们怎样做才能远离危险? 3.献计献策:遇到下列情况时,你如何处理: (1)一个你不认识的人来接你。 (2)一个相貌,力量大你几倍的人用刀逼你拿钱。 (3)走在路上,一个人尾随你。 (4)当你遇到地震时,你会怎样做? 4.阅读课本P87页“遭遇恶霸欺负时”,“见有人被欺负时”相关内容,交流讨论有哪些拒绝侵害的措施和方法。 四、达标测评 1.一天晚上,小兰的妈妈送奶奶去了医院,爸爸上夜班还没回来。这时,一个自称是爸爸朋友的陌生人敲门。如果你是小兰,你会 ( ) A.出于礼貌,开门让客人进来坐坐 B.向邻居或周围人大声呼救 C.立即拨打“110“报警 D.不开门,告知对方父母不在,有事下次再来 2.某班上体育课时,旁边的一个小店突发大火,有的同学说应该去救火;有的同学说我们不能去,因为未成年人也是受保护的对象。面对一些突发事故,我们应该 ( ) A.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B.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通过社会力量避免或减少损失 C.服从多数同学的意见 D.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避免或减少损失 3.一天晚上,七年级学生丹丽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两个男青年一直跟着自己。丹丽马上走到行人较多的地方打电话让爸爸来接她回家。丹丽的做法是 ( ) A.不应该的,给爸爸添麻烦 B.提高警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C.多此一举,完全没必要 D.不履行公民义务,纵容违法犯罪行为 4.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十分重要,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 ①在拥挤场合,如上下楼梯时,要避开高峰期 ②乘坐汽车、火车、轮船时,尽量了解相关安全知识 ③遇到大雨洪灾时,远离堰塘、溪口、河流 ④上室内课时突发地震,应立即就地蹲下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用物或书包护在头部,用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 当你遇到右图情况时,应当: ( ) A.不惜代价,奋力相搏 B.寻求邻居帮助或拔打“110”及时报警 C.赶快回避免受伤害 D.暗中观看事情的发展 五、总结拓展 “六一”前夕,某电视台特地制作了一期《不要开门》的电视专题节目。在节目中,工作人员乔装改扮成“送货员”,带着礼物来到一些孩子的家门口,“引诱”孩子开门。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门应答,另外一半孩子的表现则令人担心,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带着“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1)近半数的孩子为什么经不住“百般诱惑”? (2)你从这个事例中受到什么启发? 【课后巩固】 A.同步探究第一题(1-10)、第二题15题,测试第一题(1-6)。 B.测试与评价第二题。 教学反思∕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 善用法律武器 总第25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学会运用有效的自卫方法,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重点: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让学生搜集预防危险的方法,说说遇到严重的危险时应掌握的求救及自救的方法。 【课内探究】 【课内探究】 一、预习导学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年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 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我们权利甚至生命的情况。你知道自己生活中可能受到的侵害吗? 二、自主探究 1.向暴力说“不”。一方面我们要 、 、 ,不做侵害别人的事;同时也要学会运用 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2.暴力给他人造成的不仅仅是 上的伤残,更多的是难以估量的 伤害。 3.如果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最重要的就是要 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寻求 途径和方法。 4.提供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有 、 、 等。 5.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 、 、 、 等。 6.非诉讼途径主要指 、 、 、 、 等。 7.我们维权中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途径是 ,即通常所说的 。打官司要到 8.诉讼分为 、 、 三种。 三、研讨交流 1.阅读课本P89页“抢劫学生法不容”案例。讨论: (1)夏某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带来什么后果? (2)暴力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预防和制止暴力? (3)如果夏某没有被抓获,继续对王某进行敲诈,王某应该怎么办? 2.献计献策:如果自己、朋友或同学的权益受到侵害,应该怎样解决? 3.讨论:“到法院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四、达标测评 1.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已被启用。在新守则中,原来“遇到坏人坏事要及时报告,要敢于斗争”这一条中删去了“要敢于斗争”。对此理解正确的 ( ) A.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是大人的事,与中小学生无关 B.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C.青少年更应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D.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不再是公民的义务 2. 下列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是 ( ) A.社会、家庭、学校、公安机关 B.公安机关、父母、老师 C.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 D.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3. 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的、狡猾的。中学生与其斗争时应该 ( ) ①讲究智斗,不要硬拼 ②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 ③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④尽量回避 ⑤找一些同学对他们进行报复 ⑥设法稳住歹徒 A.①③④⑥ B. ①②③⑥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4. 八年级学生洋洋的母亲早逝,不久前父亲因为车祸也离他而去。父亲留下遗产十万元,房子一套。父亲去世后,多年不来住的叔叔坚决要求分割遗产。无奈之下,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经法院判决,洋洋继承了父亲的全部遗产。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的行为 ( ) A.属于行政诉讼 B.是为获得遗产而不择手段 C.采用非诉讼手段解决了纠纷 D. 采用诉讼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5.朱某借用万某的摩拖车,在使用过程中将摩托车严重损坏。万某在多次向朱某索赔未果、经单位领导调解无效后,到法院起诉了朱某。这场官司按其内容属于 ( ) A.刑事诉讼 B.刑事自诉 C.民事诉讼 D.行政诉讼 6.要使自己的身心和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最关键是靠 ( ) A.国家保护 B.全社会保护 C.自我保护 D.家庭保护 7.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护我们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是 ( ) A.协商 B.调解 C.诉讼 D.仲裁 五、总结拓展 1.某中学生军军穿着讲究,用钱大方,被同学看做是“小大款”。不久,在学校门口附近,几位陌生人抢劫了他的钱。三天后,他们又要他交出50元,否则就要“修理”他。 请你设想一下,军军可能采取哪些措施?你赞成哪几种?并说明理由。 【链接:自护口诀】 青少年,经验少,自我保护很重要;自尊自爱做防护,公共场所莫露富;提高警惕是关键,遭遇侵害别慌张;学会求救和自救,法律伴随你左右。 【课后巩固】 A.同步探究第一题(11-14)、第二题16题,测试第一题(7-14)。 B.测试与评价第二题。 教学反思∕学习心得 第四单元复习与小结 课时:1课时 主备人:司玉龙 审核人:贾佳 审核时间:2013-5-14 总第26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理解、明析、辨别与自己相关的权益,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逐步形成权利意识,珍视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重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 难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基础知识复习巩固) 1. ,是我们树立权利意识、保护我们权利的开始。 第九课 2.《 》是为保护18岁以下未成年人而专门制定的法律。少年的权利 3.《 》是一个保护少年儿童的国际性公约。 1.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是: 、 、 、 。 2.家庭 ①是指 或其他 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行的保护。 保护 ②包括 上的关心照顾和 上的教育培养。 3.学校 ①是指 、 和其他 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保护 ②公民有受教育的 和 。 第十课 ①是指 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实现, 谁为我 4.社会 同时 也负有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 们护航 保护 ②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种 。 ①是指 机关、 、 以及 、 5.司法 等劳动改造执行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 的 保护。 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 、 、 的方针,坚持 为主, 为辅的原则, 1. 要使自己的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最关键的是靠 的努力。 2. 自我保护的方法 : 、 、 。 第十一课 3. 提供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有 、 、 等。 自我保护4.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 、 、 、 等。 5.维权中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讲学 第四 单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