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琪的礼物(教案).doc
《麦琪的礼物(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琪的礼物(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麦琪的礼物 木木 电子邮箱: hui124990@ 教学目的: 1. 作品巧妙的构思;引人入胜的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尾。 2. 详略得当的处理材料的方法。 体会人性美,人情美。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并学会爱他人。 1. 教学重点:理清情节,把握思想内容,体会精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材料详略的处理,及重要语句的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圣经》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耶稣降生时,三个贤人麦琪从东方耶路撒冷赶来送给他礼物:“光明之王”梅尔基奥尔赠送黄金表示尊贵,“洁白者”加斯帕赠送乳香象征神圣,巴尔萨泽赠送毒药预示着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死。从此以后,西方在圣诞节这一天互相赠送礼物来表达自己心中最真挚的感情,因而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 复习小说三要素,了解小说的阅读方法。 提问:什么是小说的三要素?怎样阅读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阅读小说可分三步:1 明作家,知背景 2 读小说,析要素 3 深分析,挖主题 三. 明作家,知背景 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一生创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他的作品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大都市里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和美好的品质,揭露了上层社会的虚伪无耻与专横腐败。艺术上精于构思,往往有曲折的情节与出人意料的结尾,使人回味无穷。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法)《我的叔叔于勒》l 契珂夫(俄)《变色龙》 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 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读小说,析要素) 1. 下列词语正音,释义。 抽噎 (yè) 馈(kuì)赠 吝(lì)啬 (sè) 鹌(ãn)鹑(chún) 掂(diãn)斤拨两 相形见绌(chù) 俗不可耐 忐(tãn)忑(tè)不安 2. 速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找出小说三要素。 提问:(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小说主要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圣诞节前,德拉牺牲了自己引以为傲的美发为丈夫杰姆买来圣诞礼物——表链;但杰姆放弃了金表为德拉买回美丽的发梳。两人珍贵的礼物都成了无用的东西。 3. 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构。 明确:小说以时间先后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德拉为丈夫买礼物。 第二部分:杰姆送德拉礼物。 第三部分:作者的议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完成阅读小说第三步:深分析,挖主题。 一. 教读第一部分 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德拉冒着落个吝啬鬼的恶名,凑了一块八角七分钱是为什么?课文哪儿给予了解答?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因为德拉想为丈夫买圣诞礼物,本文开篇设置悬念,给读者以阅读上的期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为什么德拉只有一块八角七分钱来迎接圣诞节? 明确:因为德拉家境贫寒,生活拮据。 3. 德拉和杰姆各自引以为傲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德拉有一头美发(皇后的珠宝相形见绌) 杰姆有一只三代祖传的金表(所罗门嫉妒得吹胡子瞪眼睛) 4. 德拉牺牲了自己的什么来为杰姆买了一样什么圣诞礼物? 明确:德拉卖掉了自己的头发为杰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 二. 教读课文第二部分 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 为什么杰姆回来见到德拉时神色异常?杰姆买回了什么? 明确:杰姆没想到德拉会剪掉长发,所以表情十分奇怪。因为他为深爱的德拉卖掉了祖传三代的金表换回了一套美丽的发梳。 2. 你认为本文最出乎意料的是哪一处?这样的巧合可信吗? (试从时间,主人公的经济条件,夫妻之间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分析) 明确:从时间上看,圣诞节是人们互赠礼品的节日:从主人公的经济条件上看,男女主人公经济拮据;从夫妇之间的感情看,两人深爱对方远胜于自己。夫妻情深,又逢佳节,穷困的家境使他们不约而同地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为对方买礼物。这样的巧合真实可信. 三. 教读第三部分 学生齐读这一部分(最后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 小说的故事已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还要加上这一段? 2. 找出本段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明确:主旨:“在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 因为德拉与杰姆互赠的礼物虽然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他们得到了世间最宝贵的礼物——爱。小说借此歌颂了纯洁的爱情,赞颂了真挚的爱。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总结扩展,对比阅读。 一. 本文具有欧.亨利小说的主要风格,说说是什么? 明确:1 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大都市里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和美好品质。 2 精于构思,往往有曲折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尾,使人回味无穷。 二. 小说可以说是一部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麦琪的礼物》歌颂了纯洁的爱情,《我的叔叔于勒》则暴露了亲情冷漠的社会弊病;人性既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你是怎样认识的? 明确: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三. 老师指导阅读欧 亨利的另一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 四. 布置作业 试给课文另外安排结局,以《德拉买回表链后》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裳 《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及最后实施情况 一、预习 1、熟读课文,扫除课文文字障碍。 2、印发其他小说(《爱的牺牲》)的前半部分,让学生推测故事结尾,用 200字概括写出。(小说题目、作者均未告诉学生,已激起学生好奇心) ( 这一任务已提前布置,课前未再修改) 二、课堂学习 (一)导入 1、设计: (1)课上交流给两文所作的推测,并简要说明理由, (2)学生分角色配乐朗读结尾,和学生推测相对照,突出构思的特点,让 学生 感受“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魅力。 (3)认识欧·亨利:多媒体投影欧·亨利照片、简介 2、课堂具体情况: (1)二生陈述结尾,说明理由 (2)另一生要求评价,并直接点明了小说题目、作者及其作品风格 点,朗读自己写的结尾 (3)师肯定学生的结尾设计、阅读面、知识面等,并鼓励:从大家的表 现来看,已具备和这位大师对话的能力、水平(多媒体投影照片、简介) (4)欣赏小说原结尾 (二)研读课文 1、设计: 赏析课文,强化对欧氏结尾的理解,并从构思中体会人物爱心及纯净的感情 2、课堂具体情况: 师在上个环节结束时导入: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欧•亨利小说的初步印象,走进他的名篇《麦琪的礼物》(多媒体:在平安夜的音乐声中打出课题,同时板书)去进一步体验它的魅力。 大家知道:读小说,第一感觉、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是进一步理解、评价作品的基础。读完课文之后。你一定会觉得文章某一个片断、细节非常生动,令你怦然心动、过目不忘。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你的这种阅读体会,并说明原因,准备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师参与各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学生一致认为结尾出人意料,构思巧。 师:结尾出人意料,我们的评价往往有两种:或者不合理、让人觉得假,或者以为这种出人意料合乎情理,但却是情节发展的必然。这篇小说属于哪一种呢?请大家讨论,并说明原因。 生:讨论、发言、补充。 学生在分析中能从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入手,抓住细节进行分析,师生、生生间展开对话,相互补充,师对学生在分析中提到的阅读方法强调、整合归纳,并引导学生就一些不能注意的细节再进行品味,提醒学生用心解读文字后面的东西 在这个阶段,教师整理学生分析,完成了板书: 构思巧妙 人物美丽 环境艰苦 (外用红笔勾画出一颗心,并在中间板书上写上了一个“爱”字) (三)、激发感情: 1。设计:学生在多媒体画面、音乐声中说一句祝福(教学在这种温馨的 氛围中结束) 2、课堂实施: (1)在上环节进行中,师生感情自然走向了高潮,一起完成了板书总结:透过这巧妙的构思、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我们分明看到了德拉和杰姆火热的心,那字里行间分明的写着“爱”字,当我们被这圣洁的爱情洗礼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感谢欧·亨利为我们创造了美丽,也不能不由衷的祝福善良的人们永远幸福,下面就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送上你最想说的一句祝福 ( 这时课堂上学生忽然提问:对礼物的价值提出质疑,认为他们如此相爱,就没必要通过礼物的价值来表现爱的程度) (2)学生又一次展开讨论,明确了:礼物只是二人情感的载体,礼物的实际价值远不能代表二人无价的感情,二人倾己所有,只说明二人都以对方的快乐为自己的最大快乐;同时明确了:二人评价对方的标准不是金钱、美貌,而是人品。更可看出二人心地的善良、美丽。 (3)师肯定学生勇于提问的精神,希望学生把祝愿放在心里 激发学生课下继续阅读的兴趣 (四)激发阅读兴趣: 一节课我们只能对欧•亨利及作品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同学们有兴趣可以查阅 相关资料、阅读更多的作品,进一步探讨。 (多媒体:给出相关网址) 说明:课堂教学大致如此,云裳不善记录、整理。师生对话未能实录。-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礼物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