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利用制度史文献的史料价值--《唐六典》相关问题研究述评.pdf
《如何认识和利用制度史文献的史料价值--《唐六典》相关问题研究述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认识和利用制度史文献的史料价值--《唐六典》相关问题研究述评.pdf(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如何认识和利用制度史文献的史料价值?*唐六典 相关问题研究述评唐 瑾一 绪言唐六典,亦称 大唐六典 或 六典,旧题唐玄宗李隆基御撰,李林甫等奉敕注。是书遵照“错综古今,法以 周官”的钦定原则,以开元年间现行的职官制度为本,“以令、式人六司”“其沿革并人注”,最终形成一部以唐代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吏的名称、员品、职掌为正文,以历代沿革或职官细则为注文的典籍文献。由于其编撰背景和原则的特殊性,唐六典 对唐代制度和法律体系的研究历来发挥着基础史料的作用。随着敦煌、吐鲁番法律文书和政务文书的陆续面世,以及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 的刊布,其史料价值得到进一步呈现。因此,对 唐六典 本身的研究也构成了唐史研究的
2、荦荦大端,有必要做学术史的梳理。然因唐六典 本身性质和内容的特殊性,其几乎囊括了唐代各项制度的诸多方面,对利用此书进行唐代制度研究的成果做全面述评,并不现实。本文主要针对 唐六典 这一典籍文献本身,对相关研究加以述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唐六典 的修撰问题;(2)唐六典 的性质和行用问902*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唐六典 疏证”(22XNLG04)阶段性成果。文稿承蒙刘后滨、孟宪实、包伟民、王静、张耐冬、皮庆生等诸位老师教示,在此谨致谢忱!参见 旧唐书 卷二六 礼仪志 六引 定 开元六典 敕,中华书局,1975,第988 页。参见陈振孙撰 直斋书录解题 卷六“唐六典”条引
3、集贤注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 172 页。题;(3)唐六典 的版本渊流问题。其中包括诸多具体的问题,有些问题源自 唐六典 本身的特性,有些则是在现代学术体系下产生的,但对于理解和发掘 唐六典 的史料价值都有所裨益。故本文拟以相关研究论及或有所争论的内容为主,依时序对具体问题进行归纳述评。关于上述 唐六典 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主要有以下论著:(1)张国刚主编 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对“唐令、格、式、出土法律文书及六典施行问题”进行归纳,但仅简略梳理 唐六典 施行问题的相关研究。(2)徐忠明 关于唐代法律体系研究的述评及其他,对与 唐六典 的性质和行用问题相关的论述进行
4、述评并参与讨论,主要关注的是其时刚刚平息的关于此书是否为“行政法典”的论争。(3)胡戟等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对中、日等国学者关于 唐六典 版本、性质和行用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而详明的介绍,吸纳了其时诸多重要观点和研究进展,是非常重要的学术史式总结。可惜因为在时间段上截至 20 世纪,导致20 世纪末的“行政法典”论争显得备受瞩目,而将这一论争之外的研究成果归纳作“非行政法典说”,在今天看来有失偏颇;而且其偏向于直接取用既有研究的学术史回顾部分,过于注重问题归纳,可能存在部分二度删削、片面摘取的情况。(4)赵晶在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概论 中所撰唐六典 的介绍,侧重于从唐令、格、式辑佚与复原的角度对近
5、年研究进行简要补充。除专门的研究综述外,奥村郁三 大唐六典 研究一文对基本研究成果有比较全面的梳理、介绍,但没有划分主题,完成年代也较早;余欣 唐六典 修纂考 在论述前往往会进行比较细致的学术史回顾,然而限于研究议题,在全面性、系统性和详略处理上不似专012唐宋历史评论张国刚主编 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第 128129 页。徐忠明:关于唐代法律体系研究的述评及其他,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8 年第 5 期。胡戟等主编 二十世纪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第 155157 页。按,所谓“行政法典说”“非行政法典说”这一分类方式实际上源自徐忠明文,二十世纪唐研究在性
6、质和行用问题方面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徐文的综述内容。徐世虹主编,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编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第 150153 页。日 奥村郁三:大唐六典 研究,杨一凡、日 寺田浩明主编 日本学者中国法 门的研究综述;中村裕一的学术史梳理则集中于日本学者对 唐六典 所载制度时间属性的相关研究。基于此,在前辈学者的辛勤耕耘和积累之上,对 唐六典 相关问题的研究重加整理、归纳和反思,仍然是有必要的。二 唐六典 修撰问题相关研究作为一部经典史籍,唐六典 的修撰问题自然会成为研究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重要内容,主要涵盖其修撰背景(修撰缘起)、修撰过程(包括成书时间)、修撰人员
7、等具体问题,同时也会涉及 唐六典 的修撰原则、体例、特性、价值等问题。对 唐六典 修撰问题的分析与解读主要依赖 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 所引韦述 集贤注记、唐刘肃 大唐新语、唐吕温 代郑相公请删定施行 六典开元礼 状 等基本史料。20 世纪 20 年代中叶,加藤繁在 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 以金银之货币机能为中心 第二章“唐代金银货币的用途”中论及唐代柜坊制度时,出注论述了 唐六典 的纂修年代和修撰人员,并对相关史料及其史源、讹谬进行了简要分析,可见其学术敏感度。加藤氏大约意识到了 直斋书录解题 所引 集贤注记 的原始性,同时他指出据 集贤注记 文可见,自毋煚等参与编纂以来即已有注文,正文与注
8、文应是一同修纂,或许有正文先成而后加以注文,但不能以此即认为李林甫等专从事于注文而将正文专属于张九龄。但关于纂修年代,加藤氏则仅是模糊说明其完成于开元二十六、七年。30 年代初,玉井是博发表 大唐六典 及 通典 的宋刊本,在加藤112如何认识和利用制度史文献的史料价值?余欣:唐六典 修纂考,朱凤玉、汪娟编 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公司,2010,第 11611199 页。按,因 唐六典 的修撰背景问题往往与其性质和行用问题密切相关,重合交叠不可避免。本文的处理方式是,与性质和行用问题的研究脉络关涉更多者,则置于后文详述。详见 新唐书 卷五八 艺文志(二),中华书局,1
9、975,第 1477 页;直斋书录解题 卷六,“唐六典”条,第 172173 页;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 大唐新语,中华书局,1984,第 136 页;吕温 吕衡州文集 卷五 表状,商务印书馆,1935,第 5556 页。日 加藤繁: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 以金银之货币机能为中心,中华书局,2006,第 43、121 页。按,此书首刊于 1925、1926 年。繁论述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了 唐六典 的纂修过程、参撰人员和成书时间。玉井氏梳理出此书监修官依次是张说、萧嵩、张九龄、李林甫,并认为 唐六典 奏上年代是开元二十六年(738),但他尚无法解释 唐会要 的记载。据 唐会要 卷三六 修撰 记载,
10、“(开元)二十七年(739)二月,中书令张九龄等撰 唐六典 三十卷成,上之,百官称贺”,由于与张九龄任中书令的时间不符,故可断定此条文字存在错讹。内藤乾吉关于 唐六典 的施行 一文,论及是书修撰问题,认为张九龄知院时曾一度奏上,至李林甫代知院,又曾修改补注若干,奏上时隐去九龄之名。至于 唐会要 所记“(开元)二十七年二月”奏上的记载,内藤氏持较谨慎的观点,认为没有明证,难以确定。此外,内藤氏还提出,冠名问题可能涉及后世对“奸臣”李林甫的厌恶和对“贤臣”张九龄的推崇。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唐六典 的修撰问题重新得到关注。张弓 唐六典 的编撰刊行和其他 一文,讨论了 唐六典 的修撰过程、体例
11、内容,张氏将其修撰过程分为酝酿准备、规划体例、撰注完成三个阶段,并认为张说、张九龄、韦述三人用力最多。黄永年 唐史史料学系统介绍了 唐六典 这一职官类史料,其中,关于成书时间,黄氏认为或是开元二十六年年终进上,二十七年二月宣示其事百官致贺,这一观点基本为后来学者所沿用;关于修撰人员,黄氏认为张说、张九龄、李林甫递监修更符合实际。袁刚 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 第四章“内朝新212唐宋历史评论玉井是博于昭和 8 年(1933)中国学大会发表 一文,后改易其稿,发表于 中国学(第 7 卷第 2、3 号,1934 年),收人氏著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岩波书店,1942,第 429461 页)一书中。该
12、文前半部分即 大唐六典 部分今可参见 日 玉井是博 关于 大唐六典 的宋刊本,邵立新译,史学史研究 1981 年第 2 期。王溥:唐会要 卷三六 修撰,中华书局,1960,第 659 页。该文稿成于 1933 年,1936 年补订并发表于 东方学报(京都)第 7 册,今可参见日 内藤乾吉 关于 唐六典 的施行,杨一凡、日 寺田浩明主编 日本学者中国法制史论著选魏晋隋唐卷,第 299319 页。张弓:唐六典 的编撰刊行和其他,史学月刊 1983 年第 3 期。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中华书局,2015,第 7377 页。按,据黄永年自序,该书稿成于1979 年,1982 年重新改写,1989 年出版
13、。另按,陈高华、陈智超等著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中华书局,2016,第 201203 页;初版于 1983 年)也涉及对 唐六典 的介绍,但在修撰问题上处理得比较模糊,故不烦述。机构的设置与 大唐六典 的编纂”,在中枢体制的分析框架之下论及唐六典 的修撰背景,由此他得以关注到翰林学士院的设置和 唐六典的修撰二事之间的同时性和矛盾性,强调时代的变革性和开元官制的复杂性,这种连缀将 唐六典 研究与政治制度史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无疑是可贵的;但袁氏认为统治者主观上迷恋武德、贞观时期旧制,此二事的矛盾性是统治者消极应变的产物,这一结论看似合理,其实有将问题简单化的倾向。
14、进人 21 世纪以来,关于 唐六典 的研究总体上趋于深化和多样化,展现了一些新的研究理路。章雪峰的硕士学位论文 大唐六典 研究对是书修撰过程、修撰者、内容性质、文献价值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初步考论,但同时也因涉及面过广而未能深论,多沿用前说,在行用问题上则偏向折中,观点比较模糊,且直言李林甫“无学术”、仅挂名而已,不甚考究。同年钟兴龙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 唐六典 撰修研究 对是书的撰修过程、撰修结构、撰修局限等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研究,钟氏也基本沿用前辈学者(尤其是吴宗国)的观点,但他通过统计 唐六典 注文所引开元年间敕的方式,试图证明李林甫主持阶段对 唐六典 进行了大量补注和修订工作,这一点是值
15、得注意的。在此基础上钟氏修正了张弓的观点,将修撰过程按照主持者重新划分阶段,并对 唐六典 体例安排做出分析,指出这种安排体现了所谓“重京官、轻外官”和以唐代中央机构为主体的倾向。汪超 唐六典 成书问题初探 认为是书成书时间分为两步,即开元二十六年奏上草成之作,二十七年玄宗审定;关于修撰312如何认识和利用制度史文献的史料价值?袁刚: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第 7793 页。按,此书原是袁刚 1987 年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4 年由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袁刚还在注释中论及 唐六典 的成书时间,但仅罗列史料,径依开元二十六年说,未做申论。或许也有与翰林学士院设置时
16、间“保持”一致的考虑。章雪峰:大唐六典 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4。钟兴龙:唐六典 撰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4。按,关于 唐六典注文问题,还有一些研究,如钟兴龙文,又如徐适端 略论 唐六典 的编纂特色,注”)。另,杜希德(Denis Twitchett)也强调 唐六典 注文的重要意义,参见 英杜希德 唐代官修史籍考,黄宝华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第 8991 页。人员,他认为李林甫没有参与具体的修撰,但书成于李林甫之手,李林甫主持期间具体工作由苑咸完成。吴丽娱从礼制角度出发,对 大唐开元礼 唐六典 进行通盘考虑,认为二书皆形态拟古而内容崇今,都是玄宗营造盛
17、世、标榜唐朝礼法辉煌的精神产品。这无疑是关于 唐六典 修撰背景和皇帝意旨的重要结论。同时她前溯至 贞观礼 显庆礼、开元十九年(731)格后长行敕与开元二十五年 律令格式事类 开元新格 等礼法文献的修撰,强调唐朝礼制的时代化和创新精神,在史料和议题方面都拓展了 唐六典 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英国学者麦大维(David McMullen)的研究论及周礼 在七、八世纪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唐六典 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他主要论述了 唐六典 修撰的时代背景,关于 唐六典 与周礼 的关系及其在唐后期的影响,他的阐释亦颇为精到。余欣 唐六典 修纂考 是关于 唐六典 修撰问题较为完备的研究,在探讨修纂缘起、
18、修纂过程、修纂者等问题的同时,对相关史料进行了地毯式的搜集和较为客观的具象化研究,同时附以研究述评,用功甚勤。该文虽题为“修纂考”,实则论及了性质和行用问题,以及后世援用问题。余氏将修纂过程划分为筹划未启、发凡起例、正文编撰、注解总成阶段,并认为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奏草,开元二十六年李林甫又奏成。关于修纂者,余氏认为李林甫认真组织过最后阶段的编纂工作,有些章节甚至可能是其亲撰和删定,而有些篇目因张九龄时已撰定故仍署九龄名,最有功者是毋煚和韦述。但余氏似乎遗漏了钟兴龙关于修撰问题的专文,对412唐宋历史评论汪超:唐六典 成书问题初探,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 6 期。吴丽娱:营造盛
19、世:大唐开元礼 的撰作缘起,中国史研究 2005 年第 3 期;吴丽娱:从唐代礼书的修订方式看礼的型制变迁,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 2015 年卷。David McMullen,“The Role of the Zhouli in Seventh-and Eighth-Century Civil AdministrativeTraditions,”in Benjamin A.Elman and Martin Kern,eds.,Statecraft and Classical Learning:The Rituals of Zhou in East Asian History,Leiden:Br
20、ill,2009,pp.181-228.该文中译版可参见 英 麦大维 周礼 与唐代前期的国家治理,张凌云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3 期。另按,关于 周礼 对后世的影响及其与 唐六典的关系,该论文集所收其他文章亦有参考价值。成书时间的看法也还需要讨论,他认为 唐会要 异说系误刻,难以令人信服。丁俊 李林甫研究 中“唐六典”一章主要沿用吴宗国、钟兴龙、余欣等说,对李林甫的贡献和 唐六典 文本方面的不足有细节层面的补充。其后,又有榎本淳一着眼于 唐六典 中的“重复规定”,重审 唐六典 的编纂过程,尤其是部分卷次的编纂顺序;小岛浩之则以 初学记 与 唐六典 的对比研究为印
21、证,对 唐六典 的编纂者和编纂过程做出新的探讨。二者皆以独到的视角进行具体而微的探索,尝试突破因史料匮乏而产生的研究瓶颈。时至今日,关于 唐六典 的修撰,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答和探索。例如 唐六典 的修撰背景,与此相关的包括 唐六典 与周礼 的关系、唐六典 与 北周六典 的关系、皇帝意旨和实际修撰者的编撰初心、开元时期的政治实践和制度背景等。唐六典 作为一代之“典”,玄宗为何“手写六条”,选择 周礼 作为 唐六典 编撰和开元时期制礼作乐的指导思想和文献资源?诸如此类问题,涉及汉魏以来政治传统和制度文化的基本线索。再如 唐六典 成书时间的考定,修撰过程中参与修撰人员情况和具体贡献,以及与
22、后文所论“以令、式人六司”相关的 唐六典 的编纂方式等问题,皆可再作挖掘。笔者认为,据曾巩 乞赐 唐六典 状,或许存在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进御、二十七年李林甫注成而上的可能,但并非极有力之证。也正是因为如此,曾巩才会留下“然则此书或九龄等所为欤?不敢以疑说定512如何认识和利用制度史文献的史料价值?余欣:唐六典 修纂考,朱凤玉、汪娟编 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第11611199 页。丁俊:李林甫研究,凤凰出版社,2014,第 306350 页。复规定为视角,周东平、黄静译,周东平、朱腾主编 法律史译评 第 5 卷,中西书局,2017,第 99109 页。新唐书 卷五八 艺文志(二),第 1
23、477 页。曾巩撰,陈杏珍、晁继周点校 曾巩集 卷三四 乞赐 唐六典 状,中华书局,1984,第 488 页。也”的困惑。程大昌 雍录 据 唐会要 言是书盖“张九龄之所上,而李林甫之所注”,稍显武断。张九龄于开元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其时 唐六典 是否完成、正文和注文的进展如何、不同时段主要修撰者有哪些,这些问题尚无定论,我们仅能依 唐六典 文本知其曾据开元二十五年新颁令进行过补充校改。四库馆臣对此亦存在分歧,故而有诸本提要不同和修改 唐六典 修撰者的现象。在这一问题上,加藤繁的处理显得更为审慎和贴近史实。这些问题或许没有新材料就永远无法得以解决,但我们也不必使史料为问题服务,这是本
24、末倒置的做法。要言之,我们看待 唐六典 时不仅要将它作为一部能够反应唐朝开元及以前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重要典籍文献,还要看到它作为“史料”、作为研究“材料”的一面,没有答案或者暂时没有答案的问题同样是有意义的。对这些问题的追究,也许得不出客观的结论,却可以牵引出一些深层次的学术议题。三 唐六典 性质和行用问题相关研究唐六典 的性质和行用问题是此书相关研究中最具争议的问题。所谓性质问题和行用问题其实是一体两面,而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又因其独特的修撰背景和修撰原则而产生。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的。在此基础上,唐六典 的性质问题本可以和它的行用问题一并讨论,但它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主要是因为近人在 20
25、 世纪八、九十年代围绕 唐六典 是否为“行政法典”产生了争论,参与讨论的以法学界或法律史、法制史方向学者为主。日本学人织田万最早提出“行政法典”说,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中国学者仍多依此说,最具代表性的有王超、汪潜、韩国磐、宁志新等。90 年代,反对“行政法典”说之观点逐渐抬头,比较引人瞩目的是钱大群、李玉生和宁志新的几番讨论答辩,这一论争的结果是主张“行政法612唐宋历史评论程大昌撰,黄永年点校 雍录 卷一 五代都雍总图,中华书局,2002,第 6 页。旧唐书 卷九九 张九龄传,第 3099 页。王超:我国古代的行政法典 大唐六典,中国社会科学 1984 年第 1 期;汪潜编注 唐代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六典 如何 认识 利用 制度 文献 史料 价值 相关 问题 研究 述评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