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彩颜色” 教学设计.doc
《“光的色彩颜色”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色彩颜色” 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sunshine “光的色彩 颜色”教学设计 顾永健 姜忠年 姜孝春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六中学 (215126) 一、 设计思路: “光的色彩 颜色”是苏科物理八上的内容,主要包括“光源、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光具有能量”等多个知识点。它们之间看似分散,实际暗藏了人类认识、发现和利用“光”的历史。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设计了一条“历史之旅”,既让学生看“风景”,较好地激发了探究物理的愿望,又让他们扮演小“科学家”,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源及分类 ②知道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组成 ③知道光的三原色和物体的色彩形成原因 ④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探究色光的混合和物体色彩的形成原因,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颜色之迷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探究物体颜色的形成 四、器材准备: 三棱镜、各种有色玻璃纸、手电筒、暗箱、布若干(红、白、蓝、绿、黑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分别将红、黄、蓝三种颜料中的任意两种涂在课本P60WWW-1各方格内的两个圆圈中,观察重叠区域的颜色。 2.用放大镜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电屏幕,你能看到什么现象? 3、向父母请教(或通过网上搜索)了解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物理学习的。设置课前预习作业,一方面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经验,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课堂教学: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国庆天安门夜景 国庆天安门夜景非常壮观,点缀其中的是就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灯光。除此之外,你还见过哪些物体能发光? 设计意图:探究之旅从欣赏国庆60周年庆祝晚会上天安门广场美丽夜景开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其他发光的物体,充分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光源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太阳”、“闪电”、“烟花”、“极光”、“发光的水母”、“完全燃烧的煤气火焰”、“不完全燃烧的煤气火焰”等。 结合课本内容,学生将以上发光物体的特点进行归纳:①可以自行发光(称为光源);②可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③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彩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争论:月亮与太阳一样也能普照大地,月亮是光源吗? 设计意图:有关光源的知识比较简单,教师充分提供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再抛出“月亮是不是光源”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教师去暗示谁对谁错。 2.光的色散 太阳是我们看到的最大的天然光源,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给你一块三棱镜,你能通过哪些办法来获得太阳光的彩色光带?并交流各自的做法: ①通过三棱镜观察开着的日光灯; ②学生走到教室外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引到教室墙面上…… 学生观察,并初步获得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太阳光不单纯”等结论。 太阳光可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科学家牛顿。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牛顿“光的色散实验”。生活中你是否也见过类似的多彩现象呢?引导学生回忆“夏日雨后的彩虹”、“太阳下吹出的肥皂泡”…… 设计意图:“玩中学”物理是新课程中理念。安排学生自主实验去寻找太阳光下的彩色光带,是因为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接触过这部分内容。介绍牛顿的小故事,告诉同学们其实大科学家并不神秘,也和我们一样玩过吹肥皂泡的游戏,只不过比我们更会留意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现象。另外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将学生原有经验纳入学生的新知范畴。 3.色光的混合 牛顿在研究中还将分解得到的单色光进行混合,重新又获得了白色光。这一发现使人类在认识光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那么我们今天是否也能受牛顿研究思路的启发,将两种单色光进行混合,看是不是能获得一种新的色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迈出这一步吧! 问题1:怎样获得一种单色光?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戴墨镜后看周围物体颜色的变化、装了有色(如蓝)玻璃后阳台里太阳光颜色的变化等现象,让学生感悟到获得单色光的方法:只要让太阳光通过各种有颜色的玻璃。 问题2:如何将两种单色光进行混合? 联系学生课前预习作业中将颜料进行混合的做法,让学生再次感悟到单色光进行混合的办法:将任意两种单色光照射到白纸上,观察相互重叠区域的颜色。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交流各自的收获,并结合课本P58末一段,得到初步结论: ①红色玻璃纸只能透过红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透过蓝光……透明物体能透过与它颜色一样的光; ②红、绿、蓝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 ③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它们无法用其它的色光混合而成。 问题3:各种彩色发光显示器为什么呈现如此丰富的色彩?各种专业的照相机为什么能拍出色彩艳丽的照片?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在学习和接受新的科学知识时,无论从知识基础还是从认知发展水平,都离不开具体经验的支持。光现象这一课,仔细挖掘,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学生有戴墨镜的经历、有对通过阳台玻璃的光的颜色发生变化的观察,这些为学生如何获得单色光提供了方法;学生见过“夏日雨后的彩虹”、在太阳下玩过吹肥皂泡,这些又可纳入“光的色散”现象的学习中去;学生在美术课中学过将颜料混合的方法,为学生设计怎样将色光混合指明了方向。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降低了学生探究的难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猜测的方向,并获得成功的机会,享受动手的乐趣。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拾级而上,实现“跳一跳,摘果子”。另外第三个问题也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4.物体的颜色 有了光我们的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展示红花、绿叶等图片。红花、绿叶既不是光源,又不是透明物体,为什么它们能呈现出红、绿色彩? 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联系黑暗中人们看不见任何物体的现象,猜测可能与周围的光有关。 教师准备一些暗箱,让学生分别用红、绿、蓝光来照射暗箱中不同颜色的布匹,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格中: 物体的颜色 白光透过红色玻璃 纸后的物体颜色 白光透过绿色玻璃 纸后的物体颜色 白光透过蓝色玻璃 纸后的物体颜色 白色物体 红色物体 绿色物体 蓝色物体 黑色物体 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①白色物体能反射任何颜色的光; ②红色物体只能反射红光、绿色物体只能反射绿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③黑色物体不反射光,吸收所有的光。 课堂拓展: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颜色呢? 设计意图:由于初二学生的探究水平仍处于“原始阶段”,所以教学中充分注意了探究重点环节的设计,较好地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自主设计“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实验有困难,采用教师提供实验方案、学生动手分析、归纳实验结论的做法,既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又能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表达能力。 课堂拓展部分,用时不多,一方面通过趣味活动,减轻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疲劳,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帮助色盲学生解开迷惑,渗透了课堂教学中对部分“特殊”学生的关心。 5.光具有能量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它可以让我们看见物体,给我们带来温暖,光还能给我们做些什么呢?学生阅读课本文,获得“光具有能量”的结论。 (三)小结新课 师生交流本次“探究之旅”的收获和感想。 六、板书设计: 光的色彩 颜色 1.光源:可自行发光的物体 2.光的色散,白光可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光 3.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光的三原色 4.物体的颜色 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②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5.光具有能量(光能) 七、作业设计:(略) 地址: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六中学(215126), 邮箱:gutongsz@ sunshine-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的色彩颜色” 教学设计 色彩 颜色 教学 设计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