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依据、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pdf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依据、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依据、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pdf(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作者简介:刘先春(),男,山东定陶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张艳霞(),女,甘肃定西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探索 年 月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依据、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刘先春,张艳霞(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摘要:全球文明倡议是习近平回答“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等一系列时代之问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其理论内涵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为首要前提,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理念指引,以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为动力源
2、泉,以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具体路径。这一倡议契合马克思主义世界普遍交往和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聚焦纾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难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重要贡献。关键词: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共产党;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习近平同志“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之际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推动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这
3、一倡议具有科学系统的理论内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党担当和世界使命。系统把握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基本依据,深刻揭示这一倡议的理论内涵,深入理解这一倡议提出的价值意蕴,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基本依据马克思指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具有严密的理论依据、深厚的文化依据以及深刻的现实依据。系统把握其提出的基本依据,是准确理解这一倡议理论内涵的前提。(一)理
4、论依据:马克思普遍交往和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要求全球文明倡议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主张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繁荣的国际社会。从理论生成来看,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共同体思想、普遍交往理论以及世界历史思想等,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论依据。文明的发展形态呈现多样性。在马克思文明观中,“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文明的产生离不开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首先表现为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生产方式的每一次飞跃,都会引起文明形态的改变”。概言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交换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文明发展与演进的最根本要素。随着真正的工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人类文明
5、也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西方文明并不具有绝对的优越性,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又会有具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而有不同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特征和具体文明形态也具有差异性,由此呈现出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状况。全球文明倡议认为不同国家发展的非均衡性致使世界各国的文化均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意味着不能以偏概全认为资本主义文明是唯一的现代文明,而是要尊重全球文明和合共生,鼓励各个民族通过走自己的道路实现文明现代化。在“不同”中寻求“共同”源于共同体这一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在对社会共同体的探讨中,马克思将共同
6、体划分为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种形态,认为虚假共同体表面声称代表普遍利益,实则维护剥削阶级的特殊利益,是对真正的共同利益的伪装和窃取,在本质上是不同阶级间的真正斗争,“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真正的共同体”坚持以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致力于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以及所有社会成员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可以说,只有当个体的特殊利益与群体的共同利益完全一致时,共同体才能真正代表每个人的利益诉求。全球文明倡议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既弘扬促进人类文
7、明进步的共同价值观念,也尊重不同民族在文明延续发展路径上的“差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论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思想,但纵观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思想以及意识形态批判思想,可以发现,他们认为非物质的精神文化生产同物质领域的生产一样,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历史传承的特质,如“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换言之,非物质的精神文化生产是在人类文明历史传承中发展的,而一旦与历史相割裂,便会失去生命力。在此意义上,全球文明倡议主张把传统作为发展自身的重要养料或“来源”,坚决反对照单
8、全收或一概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交往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强调“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 否 会 失 传,完 全 取 决 于 交 往 扩 展 的 情况”。()也就是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飞速发展和极大提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代替了”,()民族的历史成为“世界的历史”,“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地域性的文化发明可以在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养分中不断丰富与更新自身。如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到欧洲后,“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9、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各个文明体以开放理性的姿态进行对话,在相互交流和借鉴的过程中破除偏见隔阂,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二)文化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理念的现代弘扬全球文明倡议认可人类拥有的不同文化,包容所有文明走不同道路,致力于创造一个不同文明平等互尊、交流互鉴的世界,它的提出和实践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问题的伟大创造。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开放包容、和合共生、天下一家、互利共赢等理念,传承几千年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不仅对解决国际社会冲突
10、和矛盾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也为全球文明倡议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如孟子的“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思想理念,强调天下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反对不认同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的观点。年 月,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引用“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哲理阐述文明的多样性,强调各个民族的文明都有其本身的特色,这些鲜明特色是这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这个文明思想精髓的体现,并指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也正是因为物有分、道有别,区域文明各有特色,这就需要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和”以承认事物差异性和多样性为基础,指不同事物或要素相互
11、借鉴、补益和协调,以求达到谐调共存的状态,“同”则是相同东西的机械累加与同一,“和而不同”并不意味着消弭差异、化解不同,而是主张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不同的国家在相互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平等性的基础上,本着求同存异的心态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增进了解、扩大共识,进而促进自我和他者的协调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传统“和”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拓展其内涵,强调文化的和谐是多样的统一,只有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才能促进文化发展,“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与此同时,秉承“和为贵”理念,也要遵循“己所不欲
12、勿施于人”的基本原则,即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能强加于他人,体现在处理文明关系上,意指不采用双重标准,不给其他民族文明贴上“半文明”或“野蛮”标签,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其他国家,强迫其遵循自己的发展路径。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指出:“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此外,全球文明倡议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加强人文合作,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创新思想与“民为邦本”发展理念的承继与拓展。由此可见,全球文明倡议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内涵和本质精髓的忠实延续和升华创新。(三)现实依据:解决“人类文明向何处去”难题的应有之义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
13、题,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但随着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冷战思维再度回潮,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经济格局调整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日益严峻,再加上“西方中心主义”“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人类文明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人类文明向何处去”始终是尚未解决的世界难题,亟须符合人类发展潮流的新理念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指明方向。第一,地缘政治冲突日益加剧,对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文明构成严峻挑战。在全球化时代,以意识形态划界、煽动意识形态对抗的冷战思维和做法并没有随冷战的结束而消失,个别西方国家为达到按照西方的价值观模式塑造世界秩序的目的,仍旧打着“价值观”的幌子搞价值观联盟和价值观外交,甚至干
14、涉他国内政、策动政权更迭,如拜登政府打着“民主峰会”旗号在国际上划分阵营,持续发酵的俄乌冲突引发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这与非西方国家追求和谐相处、保护自身文明多样性的诉求存在巨大矛盾,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第二,部分西方国家忽视现代文明多样发展的可能性,重提“文明冲突论”论调,意图引发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对抗。这种行为不仅在观念层面对发展良性的国家关系造成威胁,导致不同文明的国家很难和平相处,也加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锋、博弈乃至对立,极大地压缩其他文明的生存空间,严重破坏了文明发展的文化生态,正越来越遭到国际社会的反感和抵制。第三,近年来,在“美国优先”原则的驱使下,美国频
15、频退出各类国际组织与协议和“入群”,试图利用自身霸权用一己私利取代人类共同利益,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国际秩序,也给世界文明进步蒙上阴影。总而言之,西方中心主义的霸权意识和优越感与当今这个倡导多样、互鉴的世界发展形势背道而驰,如何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成为世界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以博大的视野和宽广的胸襟,始终站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汲取全球文明发展经验教训,创造性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回应西方国家提出的文明中心论,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为聚焦纾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难题提供新的规范与价值引领。二、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论内涵全球文明倡议以“四个共同倡导”为理论内涵,形成了尊重文明多样性
16、、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完备理论体系,是习近平同志站在人类文明立场上,秉承对全人类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世界文明整体进步提供的中国智慧。(一)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为首要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类文明发展问题,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全球文明倡议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为前提,以每种文明具有同等价值为合法性基础,以文明相互包容、和谐共生为最终目标,以文明交流
17、互鉴为重要准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文明冲突论”,回答了人类文明交往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第一,文明的本性在于多样性是解答人类文明交往何以可能的前提条件。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基于自身特定的历史传统、制度模式、文化基因等条件的差别,孕育了彼此殊异的文明。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文明,不仅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构成了人类文明交往的前提和条件。人类历史本就是一部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交融的文明发展史。第二,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依靠人们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出的每一种文明,虽然都或多或少受到自身社会条件的限制,在发展阶段存在不同步性,但都是社会历史发
18、展的产物,彼此之间并没有高低之分。究其本质来说,所有文明都有其产生、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都对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三,文明差异是世界的客观存在,不是引起对抗冲突的根源,而是为推动文明相互包容、交流互鉴提供现实基础。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正是因为每一种文明皆有其自身的鲜明特色和价值特征,才将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在本质上区别开来,但强调不同文明的差异性,并不是否定世界文化之间存在着包容性。习近平同志曾以极具代表特色的茶和酒作喻来体现中西文化差异,强调两种文明的兼容性,加强中欧文明交流互鉴,共同促进人类文明之花竞相绽放。第四,文明的流动、开放性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准则。回
19、眸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史,可以发现诸多文化并不是封闭、孤立地各自发展,而是在对话学习、交流碰撞中推动人类文明演进。例如,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通过学习借鉴当时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科技、文化精华等改造本国的文明和文化,从而实现近代转型。中华文明通过丝绸之路等文明交流互鉴载体传播到海外,对西方文明及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作用的同时,中华文明也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碰撞中延续了文明的命脉。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我们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宽阔的胸怀以及欣赏的眼光,推动不同文明在尊重差异与多样性的基础上交流互鉴,才能让各民族文明生
20、生不息。(二)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理念指引文明多样性特质的源泉在于每一种文明都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底蕴,而整体性体现在不同文明追求的价值的共同性。西方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来源于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生产实践,反映的是西方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在根本上缺乏普世性的社会现实根基,再加上它将价值主体定位于抽象的“人类”,将价值客体定位于抽象的“理念”,认为非西方国家的人们应该努力接受西方的民主、自由市场、个人主义等价值,故而,在本质上是带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色彩、为西方国家谋求现实利益的价值观,不可能是普遍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的普遍性真理。与之迥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建立
21、在全人类共同、普遍的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体现了人类文明中最深层、最普遍的追求,是中国为回答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供的具有包容和共建特质的重要思想公共产品,旨在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为不同文明交往提供一个共同价值基础,引领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第一,和平与发展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条件。回顾世界近现代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人类文明遭受巨大浩劫,美国入侵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俄乌战争等局部战争,给世界带来更多不稳定性,维护世
22、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全人类共同追寻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只有以对话、谈判、协商等和平方式解决矛盾和分歧,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为此,既向世界承诺永不称霸、永不搞扩张,又身体力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使命,致力于与世界各国一道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迈进。第二,公平与正义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基本原则。无论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公平与正义始终是人类长期追求的价值理念。针对当今的国际文化秩序,公平正义首先强调所有文明在国际格局中的价值和地位上是平等的,每一国家单元的文化共同体应平等相处与彼此尊重,不分强弱大小平等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其次,主张各国在追求自身文化发展
23、的同时,承认并尊重世界文明和发展模式多样性的现实,加强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最后,本着平等互利、共同繁荣的原则,通过建立文明对话交流关系使每个以国家为身份的文化共同体受益,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第三,民主与自由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体现在文化层面的民主应该是采取民主的相处方式,反对搞唯我独尊,歧视或排斥其他文明。在国际交往中,自由主要体现为各国无论经济实力强弱、文化发展能力大小,都有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发展模式的权利,这一权利属于一国主权和内政,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
24、都不能以任何借口横加干涉。(三)以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为动力源泉“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浚源与拓流、继承与创新。西方国家在纵向上通常按照线性观点,简单认为现代的才是先进的,而传统的就是落后的,要推进现代化就必须抛弃传统。事实上,“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 代 守 护,更 需 要 与 时 俱 进、勇 于 创新。”()尤其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如若不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实践,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扬弃和创新激活,就不可能有动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全球文明倡议以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为动力源泉,强调要“充分挖掘各
25、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破了西方的“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话语陷阱。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但二者各有侧重和差异。一方面,创造性转化的具体表征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发展,意指各国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紧扣时代主题,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中赋予新理念,在转化中创造新内容,从而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实现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利用,在时间指向上更倾向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一是以转化为目标,在创造中赋予新理念并不意味着与传统文化彻底断绝,而是打破新旧文化二元对立的观念,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通过系统性的梳理、鉴别、研究,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球 文明 倡议 提出 依据 理论 内涵 价值 意蕴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