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模型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模型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模型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6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模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Based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 究 生: 指导教师: XX大学管理学院 二零XX年XX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XX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XX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XX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企业的先进性程度是衡量—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准。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制造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 WTO 所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需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制造业信息化评价体系从不同的视角开展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是,绝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单个企业自身的角度评价信息化水平,宏观把握程度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首先,总结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发展情况,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缺乏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 然后,在介绍供应链管理和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二者的关系和模型的理论基础;从范围、侧重点、指标体系、评价时间和评价作用5个方面,详细比较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与传统信息化评价的异同。 根据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和我国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特点,对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进行总结,并构建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的评价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制造业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随后总结了本文所作的研究工作,并对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几点设想。 最后,以A企业的信息化工程为例,详细叙述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过程,对A企业的信息化工程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制造业信息化 模糊综合评判法 评价模型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main par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is not only a requirement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to be adapted to 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the entering WTO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an essential action to carry out thoroughly the strategy of “To drive industrialization by information and to promote information by industrialization”. At present, many researchers made a lot of successful work and made many different models about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But, these models can 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ence,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fallowing aspects. Firstly, we review on the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papers, and find that there is not study of evaluation based on supply chain theory. That is the main shortage of previous studies. Secondly, the relationship is fully discussed that is betw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from scope, emphases, index system, time and effect. Then, we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del based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others.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dissertation designs the index system and determines the ways to calculate each index. Use AHP to complete calculation of the weights of indexes and use fuzzy evaluation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Then, the research work done by this dissertation has been summarized and some prospects have been put forwarded. Finally, the author takes the A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and evaluates the informatization of A. KEY 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Fuzzy Comprehensive Method, Evaluation Model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3 1.3 研究的主要意义 5 1.4 论文结构 5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7 2.1 国外研究现状 7 2.2 国内研究现状 11 2.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2 第三章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概述 14 3.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14 3.1.1 供应链定义 14 3.1.2 供应链的特征 15 3.1.3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16 3.2 制造业信息化概述 16 3.2.1 制造业信息化的概念 16 3.2.2 制造业信息化的内容体系 17 3.2.3 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 18 3.3 模型概述 19 3.3.1 供应链管理与制造业信息化的关系 19 3.3.2 供应链管理下信息化评价与传统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比较分析 20 第四章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 4.1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22 4.2 评价指标体系 23 第五章 评价方法 33 5.1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34 5.1.1 层次分析法原理 34 5.1.2 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计算步骤 34 5.2 模糊数学原理 36 5.2.1 模糊数学基础知识 36 5.2.2 隶属函数 37 5.2.3 模糊运算 38 5.3 模型建立的基本步骤 39 第六章 实证研究 41 6.1 企业概况 41 6.2 A企业信息化概况 41 6.3 A企业信息化评价 42 6.3.1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2 6.3.2 模糊综合评价 44 第七章 研究成果及展望 47 7.1 主要研究成果 47 7.2 研究展望 48 参考文献 49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52 致 谢 5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1世纪,人们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面临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向各个领域快速渗透所引发的技术变革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力作为自己的重要战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 制造业信息化(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是制造企业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一项系统工程[1]。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一套MRPII软件,开始了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艰难历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很多企业实施了信息化工程,ERP早已被人们所熟悉,我国也培养了如用友、金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管理软件提供商。但是,由于人员素质和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化认识的偏差、实施顾问缺乏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信息化工程失败较多。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必须寻找一条提高信息化工程成功率的方法体系,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的研究背景归纳如下。 1.国家对制造业信息化的高度重视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始终占据着我国工业的主体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据统计,2000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达35000亿元,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整个工业产业的78%,从业人员占82%,国内生产总值的约40%、财政收入的50%、外贸出口的80%来源于制造业,工业制造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中取代大量初级产品。 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成为我国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世界制造大国地位,赶超发达国家制造业的重要措施。 “十五”期间,科技部实施了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涉及到制造业信息化新技术的研究推广、新产品开发、企业应用示范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由科技部、经贸委、信息产业部等作为政府部门对这一重大项目进行了充分的横向联合,使科技与经济这两个领域实现了紧密对接。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良好地传承了国家“八五”、“九五”甩图板工程、CIMS工程等专项工程的思路和风格,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形成了制造业信息化新技术的研究推广、新产品开发、企业应用示范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整的服务体系,引导和扶持了全国5000多家的制造企业,开展了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带动了我们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提升,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温总理的讲话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巩固并保持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2] 2.制造业信息化的成功需要理论研究 据中国赛迪网分析,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投资规模连创新高,2006年市场规模达到31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7.1%,2007年,制造业信息化投资额将会达到374.6亿元,较2006年增长17.8%,未来3年制造业信息化投资额将保持17.4%的复合增长[3]。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和较高的增长速度,揭示了企业对制造业信息化的热情程度,但是,高投入和高增长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高回报。 目前,全球的ERP实施失败率高达70%以上,国内企业的失败率尤甚,虽一直未有权威的统计,但20%的成功率几乎是业界的共识。“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这句话成了众多实施企业挥之不去的阴云。 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制造业信息化的成败不完全取决于信息技术和资金投入因素,最终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问题是管理问题,包括企业对信息化作用和实施过程的认知程度,实施团队中人员的素质、经验和能力,项目实施流程是否有科学的规范和标准,项目各个阶段的评价和相应的监控措施,实施效果综合评价等等。目前,很多企业过多在技术上求新、忽视管理理论的研究加剧了项目实施失败的风险。 在中国数十万制造型企业中,实施信息化工程并获得成功的企业数量还很少,迫切需要用各种管理理论指导项目的实施,使企业在各阶段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增强实施过程监督和控制的有效手段。 评价是为了决策,决策需要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评价就没有决策。评价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决策过程。综合评价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是科学决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其信息化水平进行持续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其实施应用水平,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供应链管理需要信息化的支持,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当前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没有供应链系统的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是高度“缺氧”的,而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也将无从谈起[4]。 3.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作者在研究生阶段有幸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多个与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的研究项目,系统学习了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在对多家企业信息化实施现状进行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以往研究大部分只简单的从实施企业内部寻找评价指标,在软件、硬件和内部流程上投入了过多的关注,而对企业外部的把握程度不足,不能很好的评价信息化对于企业所处供应链的影响,宏观问题考虑不足。 对于制造业来说,供应链相对较长,有时可能会涉及到好几个不同的行业,其主要流程为产品的市场开发、产品的创新设计、产品的生产制造、产品的销售及服务,是一个从市场到市场的循环。因为制造业的供应链长、社会化分工度高,使制造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与其他产业不同的信息化需求,制造业企业会高度重视产品信息化、对客户端关注度低于平均水平、高度依赖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打造一个基于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响应的供应链平台,将会是重中之重。制造业信息化的这种特点和要求,可以使我们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改进实施方案,从而提高信息化工程的成功率,最终提高企业所处的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目前,作者已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具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所在实验室具有一流的硬件条件,并承担多项信息化项目,学术成果显著,实验室全体将会全力提供一切资源帮助完成该项研究。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文在评估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时,以国内信息化环境、行业环境和供应链环境为基点,从多个方面入手,试图建立一个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能对其进行客观科学分析的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1. 总结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发展情况,并对之进行综述; 2. 在介绍供应链管理和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二者的关系和模型的理论基础; 3. 详细比较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与传统信息化评价的异同; 4. 根据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和我国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特点,对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进行总结,并构建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5. 确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的评价方法; 6. 实证研究,对制造企业A进行评估。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分析 方法,综合运用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数学、工业工程、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方法。具体方法包括: 1.以中西方的信息化评价理论为基础,以中国供应链的实际特征为依据,采用取消、合并、简化、重排等工业工程方法,改进现有的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建立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制造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2. 在研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时,依据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对企业信息化的评价方法和COBIT 评价模型,对制造业信息化按模块进行分类研究; 3. 在研究评价方法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指标权重,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模型。 文章主要研究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路线 1.3 研究的主要意义 评价是为了决策,决策需要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评价就没有决策。评价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决策过程。综合评价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是科学决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其信息化水平进行持续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其实施应用水平,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目前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管理学中的一门学科,但是当前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多集中在供应链模式、供应链结构、供应链节点企业关系、供应链物流和信息流趋向和方式等方面。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制造业信息化的评价并没有涉及太多,为此本文依据国内外的理论基础,提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体系,丰富了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范围。 本文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 使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模型成为制造企业检验信息化建设效果的标准,正确指导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 使该模型成为推进制造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实施工作结果的客观反映,成为评价自身工作效果、改进工作绩效的有效管理工具; 3. 使该模型成为指导制造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攻关方向的有利指挥棒,正确指导制造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 4. 使该模型成为考核制造企业的一个新指标; 5. 使企业能够更加重视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更加关注对企业外的影响,努力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总之,建立完整的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正确指导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实践,对于推动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装备、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数字化企业目标以及加快推进我国新兴工业化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1.4 论文结构 论文共分七章,各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简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对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意义和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综述国内外关于信息化评估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研究企业信息化以及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指出供应链管理和制造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与传统制造业信息化评价之间的差别。 第四章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在目前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基础上,依据我国供应链实际特征,按照信息化评价原则,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章研究评价方法。为了全面系统地描述影响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化评价中评价指标值和权重的各个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组合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信息化综合评价模型。 第六章以A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详细叙述了基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过程。 第七章简要总结了论文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54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制造业信息化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本章分别从国外、国内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借鉴其中的优秀成果到本文的评价模型中去。 2.1 国外研究现状 1. 马克卢普法[5] 最早对信息经济进行测度的是马克卢普,他采用最终需求对知识产业进行了测度。因此,知识产业及其在五个层次上的构建是马克卢普信息经济理论的核心,也是其测度体系的核心之一。他将30个产业部门的知识生产和分配分为:研究与开发、所有层次的教育、通讯及中介媒介、信息设备或设施、信息机构或组织。 马克卢普的分析方法为组成信息部门的各个部分提供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图像,是最早的宏观信息经济测度理论和方法,具有开创性意义。但这种测度方法缺乏一个计算机模型,需要太多的统计工作,测算起来很辛苦。 2. 波拉特测度模型[6]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尤里·波拉特(Marc U. Porat)有关信息经济的研究工作是引人注目的,其研究成果成为世界各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以及对信息经济测度的典范之一。 1977 年,美国商业部出版九卷研究报告《信息经济》(The Information Economy)。作者马克·波拉特博士以马克卢普的理论为基础井吸收了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思想,发展了克拉克的 3 次产业分类法,以全社会所有的信息活动为范围,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与信息活动分离出来,构成独立的信息产业,进一步对美国信息经济进行了定量测算。在第 I 卷中,波拉特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信息经济规模的两项主要测度指标,他的工作为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 波拉特理论和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将信息部门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中逐一识别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分类体系。其识别的标准是根据各种经济活动与信息的形态转换的相关度而确定的。他首先将美国的经济结构作了大胆地划分,美国经济在概念上分为 6大部门:3个信息部门,2个非信息部门,1个家庭部门。3个信息部门生产和分配国民经济中所需要的一切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2个非信息部门分别是公共制造部门和民间制造部门,它们提供一切物理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家庭经济部门是为前 5个部门提供劳动力服务并消费最终产品。 一级信息部门是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制造、电信、印刷、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宣传、会计工作、教育等。 二级信息部门是信息生产仅供自身消费的大部分政府公共部门和一切私人企业的管理部门。这是因为,在政府部门和各种企事业部内部也存在着信息劳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它们在本质上与一级信息部门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些具有经济意义的活动,其价值是通过非商品化形式,不是通过市场交换,而是通过分配实现的。政府公共部门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中一切能发挥信息功能的部门,而民间管理部门是在非信息企业中从事纯粹信息活动的部门。如:钢铁厂显然不属于一级信息部门,但其内部却存在有纯粹的信息劳动、信息工作。如:研究设计、技术开发、数据处理、财务会计等都是名符其实的信息工作。这些信息劳动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价值虽然没有在市场上直接反映出来,但是作为成本被计入该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中,波拉特认为它们是属于二级信息部门的。 波拉特信息测度方法科学性较高,国际通用性较强,测定结果具有国际可比性,问世后被广泛利用。国际组织、国家或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或个人对有关信息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测度活动。1981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开始采用波拉特的理论和方法测算各国的信息经济规模和国民经济结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学者对本国、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经济规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度。1985年底,联合国组织的“新型信息技术和发展”专辑中,专门系统地介绍了波拉特的理论和方法。 我国套用该方法进行测度的案例较多。1986年,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王可等在美国大使馆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信息经济(1982年)的规模做了首次的初步测算。1990年,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表《信息经济软件系统》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中国(1987年)信息经济规模及其结构进行了测度。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对国家及地区的信息经济进行测度。 波拉特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出经济的两大领域划分观点,一个是包含有物质和能源的转移的领域,另一个是包含从一个模式向另一个模式的信息转换的领域; (2)将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两类部门; (3)分别计算两类信息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建立波拉特测算体系,继而世界范围的信息经济测度活动的广泛进行。值得指出的是,波拉特方法是目的世界上比较通用的方法。因此,为了便于国际上比较对照,对于我国信息产业的测算工作来说,波拉特的方法还是有应用价值的。 由波拉特测度体系可以看出,实际上波拉特的工作是极其“繁琐”的,而且也并非完美无缺。首先,波拉特对信息产业的定义与其假设的对定义要求不完全的定义不相一致。例如上述五类职业的信息劳动者中虽然包括医生这个职业,但在具体统计操作过程中,卫生人员实际上包括内外科医生、护理人员和勤杂工等。波拉特通过对美国医疗部门的调查后,确认该部门约 50%至 60%的人员可被划为信息劳动者。又如商业、物资供销业和仓储业中专门从事“信息产品”流动的部分才能被划入信息业,这些数据一般都不是现成的,因此在实际统计操作过程中,就只能通过调查,确定比例系数后再根据现有统计资料推算出来。其他一些部门、行业或职业的识别分类统计时也有类似情况。 3. 信息化指数模型 在波拉特法提出后不久,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教授提出了指数测评法。这种方法是从邮电、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等行业中取出四类共11项指标,每项指标都和基本年度的同类指标进行比较,得出该项的指数,然后按一定的加权规则进行计算并相加综合后,得出信息化指数。但这种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该评价模型的局限是没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所采用的指数也不全面,没有反映人均生产方面的指标,也没有反映出信息产业发展的状况,割裂了社会信息化和经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4.平衡计分卡法 Robert Kapan和David Norton于1992年提出了平衡计分卡法[7]。这种方法克服了评价的单一性,而是从财务、客户满意度、内部流程以及成长与学习这四个不同的视角来考查价值的创造。在保持对财务业绩的关注的同时,平衡计分法清楚地列出了长期的价值和竞争业绩的驱动因素,这是一套能使高层管理者快速而全面地考查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有问题的考虑都是动态的,保持了评价的可信度。它的局限性在于,平衡计分法强调的是战略性,而很多企业的信息化仅仅局限在战术层面,因此,该方法很难与企业自身的标准统一。 5.COBIT法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ISACA)在1996 年公布了业界标准、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COBIT)[8]。该模型是一种专为管理层、用户、IT专家等人员来强化和评价IT管理控制的规范模型。它以有关IT的国际性准则和规定为基础,为信息化的处理过程和改进措施提供良好支持。 6.国际数据公司法 1996年国际数据公司(IDC)提出了信息建设指数法(亦称信息社会指数法),以评价各国收集信息、吸收信息及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2000年IDC在1998年《信息社会指数》的基础上发布了包括世界55个国家的1996/1997和1997/1998和1998/1999信息社会指数报告,比较系统地概括了所测算国家的信息化水平。IDC指数法在近几年又有所发展,与 1996 年相比有较大宿改,去掉了一些指标,新增了一些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指标,两项合计约占原指标量的 20%,形成了一套具有4大类23小类的完整的指标体系。从2005年开始,IDC国际数据(中国)公司每年发表《中国分省信息化社会指标数据库》,该数据库提供IDC省级信息化指标,该指标代表了中国各省的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 7.其它方法 企业关键业绩指标(Key Process Indication,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从而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9]。这种方法主要通过从上而下,逐级确定企业级KPI、部门级KPI 以及个人KPI,通过指标来体现绩效,保证企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质量管理理论也为信息化评价提供了大量的支持。DeLone和McLean提出了从信息质量、系统质量、使用、用户满意、个体影响和组织影响六方面评价[10],然而这个模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组织外部和内部的变量影响,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很多变量,因此评价难度较大。后来,随着满意度的发展,Parasuraman等建立了服务质量模型。这些评价的重点在于信息化本身为使用者带来的满足感[11]。 Saumders 和Jones运用德尔菲法对信息主管们进行调查发现, 他们最关注的是对战略的贡献, 其次是与企业整体规划的一致性, 然后是信息产出的质量和对财务绩效的贡献。这项研究还对比了CEO和CIO在信息化评价中的不同观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独特的评价模型。它从系统功能绩效、组织层面、不同层面管理者的视角这三个维度提出了评价的框架, 考察了对战略、规划、财务绩效、用户态度、员工能力、企业规模、行业等方面的具体指标, 进行全面评价[12]。 随着信息化投资额度的不断增长, 信息化开始被作为一项资产投人来对待, 企业所有者开始关注它的财务绩效。Vassilis建立了包含大量财务考核理论的评价模型。在此导向下, 评价从出现了基于财务绩效的评价, 在满足企业股东经济利益要求而的前提下, 这一导向的评价重点是对企业财务利润的贡献来进行的(通过财务指标的分析来完成)[13]。 2.2 国内研究现状 1993年,靖继鹏在充分吸收波拉特方法的同时,大胆创新,自行设计了一套新的信息产业综合测算方法,取名“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这种方法包括6大类,各大类又细分为若干小类,共计252项指标。在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中,信息产业发展潜在力、信息产品开发力、信息产业生产力与信息资源流通力被定义为软变量,信息资源利用力被定义为硬变量,信息产业平衡力被定义为协同变量,而综合信息产业力被定义为一种非简单相加的合力,并建立了综合信息产业力的函数关系[14]。 在总结波拉特方法和日本指数法的优缺点和各自的适应性基础上,我国学者钟义信、舒华杰、吕延杰于1998年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名为“信息化的综合指数法”,简记为CIIC(Comprehensive Index of Informationization Capacities)。他们认为:信息化就是通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大量地普遍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大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劳动效率、工作效率、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使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获得空前发展的过程。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或水平不能只看某一个或几个局部方面,而应当考察它的整体的、综合的能力和水平。该模型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信息产业的能力;信息基础设施的装备能力;信息基础设施的使用水平;信息主体的水平;信息消费的水平5大类和18小类指标。与现有的测算方法相比,这一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或水平。 侯伦、唐小我讨论了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加速推进的必然性,从信息化的组织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入手,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全面评估一个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体系[15]。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2年10月提出了《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该指标方案将企业信息化评价分为程度评价和效能评价两方面。程度评价方面,该指标体系共包括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安全、效益指数6项一级指标和21项二级指标[16]。主要用于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通过这些指标政府和企业可给出企业信息化水平准确定量化的结论。通过评估,形成对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的标准化客观定量分析结论,企业可以具体掌握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为今后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制定提供依据。效能评价方面,该方案包含适宜度和灵敏度2大类17项指标。其中适宜度指标,从“是否合理”的角度,测评信息化系统的有机化程度。包括信息化系统与传统业务系统的有机联系程度,信息化各子系统的整合程度,信息化整合传统资源的有机化程度等等。灵敏度指标,通过考察其灵敏程度的水平及质量判断其得分,从而达到测量、评价企业信息化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的目的。 齐二石、王慧明以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为评价原则,提出了信息化的六个评价指标:战略地位、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经济效益,而每个评价指标下面又详细分出多个二级指标,同时用隶属函数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最后得出一个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制造业信息化指数模型[17]。 胡军提出建立同行业同一类型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当前的信息化评价工作,并从信息化应用技术、信息化保障和信息化综合效益三个方面评价制造业信息化水平[18]。 邱长波提出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分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和信息化成熟度影响因素两类体系,其中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包括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和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两部分,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政府因素、外部信息化水平因素、软件产品适应性因素和信息化管理咨询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企业实力因素、企业人员因素、企业信息化规划及管理机构因素、企业信息化投入因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和企业内部规范因素[19]。 钱彦在其硕士论文中比较详细的阐述了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评价方法,指出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评价是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基于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对供应链的整体及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状况、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水平以及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等进行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分析评价。文章构建了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供应链内部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和供应链整体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组成,共分为八个一级指标:信息化环境、信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信息安全、信息化应用状况和经济效益。最后,在所建立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模糊评价体-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供应 管理 制造业 信息化 评价 模型 研究 学士学位 论文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