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doc
《谈小学生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生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doc(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该教育是一对常常被对立起来的两个“概念”,这种对比,贯穿于小学、初中和高中。就我所了解的“素质教育”学校中,育一是小学的代表,六初是初中的代表(至少曾经是),华一是高中的代表。这里,我不谈外校及外校系。 最先放下素质教育大旗的是六初,这应该不是偶然。小学没有升学压力,应试要求对素质教育的压力被初中缓冲了,像育一这样坚持“素质教育”的,还可以坚持下去。经过初中的历练、中考的筛选,以及专县生的补充,像华一这样的,也可以依靠真正成熟优质的生源坚持“素质教育”。但像六初这样的初中,三年前生源不确定,三年后又要面临应试的无情关,初中三年又是变数横生的时期,“素质教育”的大旗是最难扛的,哪怕是像六中这样的百年老校。 我倒觉得,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个相对全局性的概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应是全局层面的对比。在个别学校、个别班级,甚至是个别人的层面上,很难说得清清楚楚,分个高高低低。在应试大环境下,按素质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再投入到功利色彩浓厚的社会中,成功和失败在全局层面上来讲,都没有可比性。个体的成败,也会被个体价值观的差别所异化,更无实证价值。学习需要应试,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素质。素质与应试,在社会层面上来说,是本与末的问题。在一个本与末经常被倒置的环境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哪个更有市场是显而易见的。应试需要得到理想的分数,教育需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正确性,是以建立高素质社会为目标,而不是以获取个人最大利益来评判),从这一点上讲,应试是为遴选有局部竞争力的人才,而教育是为构建有持续发展力的社会。在一个为基本生活都必须遵循丛林法则的社会里,素质教育注定只能是一个装饰品,一块遮羞布。 尽管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我觉得挑选“素质教育学校”和“应试教育学校”的意义不是很大,但从个人层面上来说,我觉得重视素质教育应更甚于重视应试教育,或者说,要搞好这两者间的平衡和辩证关系。不以分数论英雄,也不用素质说来掩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孩子上的小学是以“应试教育”为“特色”(因为是提前上学,只能根据朋友的“关系”定学校),我则有意识地为他在学业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负担。我想如果是在育一,我会用另外一些手段来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说到底,个人层面的素质教育,不可能依赖学校,学校最多是能为家庭提供一些时间,或是加以提示。在缺乏整体环境支撑下的“素质教育”,如果不是大心脏或是大腰身的家长,是很难坚持的。 素质教育不是救命稻草,应试教育不是洪水猛兽,时下之中国以及中国教育,我只能说,大家好自为之吧。 小学篇——谈择校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选拔模式的不科学、社会环境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择校是绝大多数小升初家长的一道难题。焦虑、惶恐、庆幸、后悔、犹豫、愤怒等各种情绪,早的会从一上小学就开始了,效应可能会延续到初中甚至高中。估计择校这种现象,还会再延续一段时间,但可能会有花样上的变化。 择校一般来说,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初中所关注的竞赛成绩(包括外校考试成绩、特长生等),二是通过关系,三是通过对口和摇号。很多帖子都有详细说明,我就不过多重复了。对口和摇号,那是运气因素,不是我习惯仰仗的;通过关系买指标,那是软实力因素,我不评价;通过特长成绩,是我认为在不公平的大环境下,相对公平的手段,至于其中的一些不见阳光的部分,就当作考验吧。 我认为,择校其实就是择环境。但我并不认为最主要的,是择师资。或者说是师资的教学能力。我觉得从择校的意义看,首先是选择同学,以及同学背后的家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是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尤其是上初中以后。如果家长很重视学习的话,一定希望孩子周围的同学也基本如此。这一点,学校的认识比家长们更透彻,要不然就不会每年花大力气扩大自主招生的力度。生源情况,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教学结果。 其次,择校是择老师的教学态度。优质学校,对老师,尤其是重点班的老师,在教学上是有任务要求的(这当然也有利有弊),因此老师的教学态度也普遍要好一些。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我看也差不多。不放弃每个学生,应该是作为职业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就像不放弃自己的每个孩子,是作为父母的基本要求。只不过,当下职业与事业、信仰越来越分离,这种基本要求,已几乎是奢侈品。这种现象不仅存于教育界,医疗、新闻等行业也是如此。我相信,有了好的态度,再加上时间的积累,成为一个好老师并不难。 最后,择的是硬件条件。包括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以及通往更高一级学府的渠道。优质中学占有这方面的天然优势,但只要政策一调整,这种优势也会立即消失。 有家长说,择校不如择班。我觉得也对,也不对。对的是,班级的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系数会更大。而不对的是,这种把握难度会更大,基本不可操作,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姑且不说打听哪个老师带哪个班是件很麻烦的事(尤其是除火箭班之外的班),有些变化也通常会超出家长的可控范围(比如带到中途就换人了),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家长和孩子的心态,忽视了学生个体主观思想方面的作用。环境可以造就人,但人本身才是最关键、最能动的因素。拐杖越好使,也许离自己独立走路的那一天,就越遥远。所以,我觉得择校与择班,要量力而行,勿用力过度而致心态失衡。 择校只是初中的第一步,进入初中后的变数还很大。如果没有一颗淡定从容的心,类似于择校的煎熬,不会因择校结束而止。 小学篇——谈培优 各科的培优情况,我在前面几篇都说过了,这一篇,主要是对培优的作用和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集中说明。 学校内的课堂学习,各个孩子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里因素很多,我就不一一分析。造成的结果就是有人吃不饱,有人消化不了。这种差异的处理,在校内是很难解决的。所以培优的作用应当是针对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解决一些问题。如果从开始就抱定为小升初而不得已,或是盲目从众而为,培优的风险自然就会加大。所以,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多了解一些培优机构和老师的情况,设定合理的预期,与孩子统一目标,是开始培优前要做好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做得越好,以后培优的道路也会越顺。至于几年级开始培什么最合适,我觉得英语益早,数学不宜太晚,语文自便。 上了培优班,家长还是要注意动态跟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一定要跟着听课记笔记,但要随时检查作业。还要及时通过老师了解孩子在班上的状况。我认为,如果孩子自觉性不是太强(多数孩子如此),就不要选太难的班,具体来说,就是起步时,在班上至少是中等左右的水平。保证上课能听懂,也能参与一部分互动,有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同时,要鼓励孩子积极主动,争取进步。一般来说,一、两个月左右如果没有明显的进步,就说明效果不好,需要家长做出调整和干预了。当孩子在班上稳定在前列的时候,学习效率的瓶颈就在于课堂内容了,这时应该换到更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再从中游开始向前进。如果孩子的能力和信心足够,甚至可以从中间略偏下的位置开始起步。这样既可以保持积极的学习氛围,又增加获取成功(进步就是成功)的经验。 有家长觉得,培优是孩子的事,家长只要负责交钱或是接送就行了。其实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事业。通过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是可以增加亲子关系的。而且教学相长,与孩子一起再经历一次小学教育历程,对家长的成长与进步也是会有很大帮助的。现在的城市家长,多半只有一个孩子。这样的经历,对多数人而言也只会有一次,如果你重视与孩子的关系,重视人生的重要体验,就没理由不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 也有些人说,有些孩子从不进行培优,也取得很好的成绩。这个我倒也不是不信。因为典型的培优是专指家长出钱,请专门机构或个人进行课外补充教学。有些家长自身有意识引导,有一定能力辅导,再加上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基础,可以以非典型培优的方式,获得课堂教育以外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在目前体制和环境下,能与典型培优的学生大军中的尖子生相抗衡的,毕竟是极少数,没有统计学的指导意义。 如果什么时候,不再会出现买盐热潮,估计培优热也会降降温的。 小学篇——谈数学之一:数学培优历程 数学是我最熟悉一门功课,对于小升初这出大戏来说,也是绝对的主角。为此,我决定分两部分来写数学。一是孩子的数学培优历程,二是我对小学数学培优的一些体会。 上学前,孩子已经会两位数的加法,并会背乘法表。这对于开始的数学课程来说,自然占了先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优势可以一直保持下去。记得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期末,在语文取得满分后,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跟他说,“争取拿双百啊!”(语文是头一天考,一年级语文卷比较容易改),可孩子数学考得一般,90多分吧。我记得至少是错了一个应用题。原题我记不太清了,是属于“蜗牛爬井”类型的,也就是“升二降一”类型的,需要注意最后一个周期与前面的不同。这个问题其实我曾经跟他讲过,但还是错了。 孩子的数学,在班上一直基本上是十名左右吧。没什么突出优势,也不算差。学校每学期结束,都有一个校内数学竞赛类型的考试,内容一般是高于校内教学进度和难度的。孩子一般是能得个三等奖,我估计这个奖的得奖面是比较宽的。小学六年级,除了三、四年级时,是同一个数学老师外,每年都换了一个数学老师,不知道这对于孩子的学习有无影响。虽然有时就具体问题,我会给孩子延展一下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技巧,但属于无系统的,现在看来,收效不是很明显。我对小学数学培优一直不了解,也没有太重视。尽管有朋友说三年级就应该开始培优,我也一直没有在意。三升四时,数学老师也跟我谈过一次,建议去进行培优,我也没有动心。 尽管没有培优,我对孩子数学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特别是校内的课程。数学考试,都是以100分为标准的。这里我要说明一下,以100分为标准来要求,并不代表唯分数论。我觉得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内教学内容,实在是太简单,会把孩子教得太天真。举的例子、出的题目,与实际生活关联少、相差远。不是说题目越简单,就越是素质教育。以满分为标准,是要求不要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因为理科的问题都是很清晰的,小学数学更不应有什么难以理解的),这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100分并不能完全反映得100分的人的水平,而99分则能反映出得99分的人存在的问题。题目难度或数量再加大,得100分的人可能还得100分,得99分的人,基本上不太可能保持99分了。所以,99分与100分的实际差距,不止1分。数学成绩(以百分为例),得99分叫水平,得100分叫境界。当然,我说的,是就某一个阶段而言,不代表得100分的人会永远得100分。 到四升五时,数学老师再次跟我提起培优一事。老师介绍的培优点,离我们家很近,班上有些学生也在那里培,反正暑假也没啥任务(那时候只有EF的英语课),在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后,就决定去试试了。进去时,还参加了考试,是新老生一起考。小学同班的一个“牛伢”考了90+(满分100),其他同学也有高有低,我伢只考了30+。我看了一下题目,的确都超出了他所学的范围(包括校内和平时我偶尔跟他拓展的)很多。班上有四、五十个学生,除了伢本班的同学外,本校其他班的也不少。很多学生都已经上了一年或更久,估计也都是学校老师推荐去的。上了不久,我就发现了些问题。一是课堂纪律不好,可能是学生较多,且相互间比较熟悉,话题也就多,老师也不太管,课堂上学的学,玩的玩。二是讲课方式不好(以我的角度看),很多数学问题,讲得不透、不规范,对于领悟能力一般的孩子来说,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有害。有时讲的东西还是错的。三是功利性太强,五年级参加走数预赛时,在头一天竟然就弄到了题目,大部分都突击讲了,包括孩子在内的很多学生都顺利进入决赛,让我有些不齿。尽管有种种不满,由于我太懒,又太无知(对培优,尤其是数学培优的升学意义没有概念),抱着学学而已的态度,以及自己能给孩子检查辅导的自信,在这个培优点就呆了一年。现在看来,虽然不能说毫无收获(在班内比较,孩子还是有进步的,五年级希望杯得了个三等奖),但效率和效果不太满意,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我对小学数学培优的内容,终于有了一定的了解。 五升六的暑假,本打算继续在那个点上的,那个点被迫关闭了。原因是上课的老师是在职老师,按有关规定是不允许开班的,现在被人举报,不能再办了。无奈之下,只得再打听新的培优点。碰巧一同事的儿子,与伢同校、同年级而不同班,暑假参加了一个班,就约儿子一起去报了名。上课的地方离家略远点,但离学校较近。后来才知道,这个培优点在武汉还是比较有名气的,只不过他的重点在武昌而非汉口,与汉口的MX老大有“南北二刘”之称。 在这个培优点,一个班约二十人左右,孩子开始还只是中等左右的水平。我听过一次课,也向孩子打听了上课情况。孩子觉得老师讲得还不错,与学生的互动很好,会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对基础和规范要求比较到位。我觉得这比较符合我对数学的理解,就在暑期班后继续上了。逐渐的,我觉得孩子在班上有明显的进步,在培优班上大约能保持在前5。而随着进入六年级,我对于小升初开始也有了些概念,对于数学培优也重视了许多。这时,我们开始接触了家长100论坛,也加入了小升初的QQ群,真正加入了小升初的大军。 随着小升初的日益临近,数学竞赛热开始急剧升温(对我这种后知后觉的家长而言)。通过论坛和群,我逐渐了解了培优、竞赛、外校考试、择校等小升初的热门信息。通过学校培优班,我们报了一些数学竞赛项目。作为唯一官办和率先开张的“走数”,成为这一系列小升初节目的开场戏。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预赛,一出考场,感觉良好,一对答案,慌了手脚。只对了8题,能否进入决赛都是未知数。那时候,也传出了泄题的声音,我也见怪不怪了,如果进不了决赛,对自己而言只能说是还没做到更好。 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我们也加大了数学的培优强度。并没有多报班,而是增加了练习,以及提高了对错题的分析质量。孩子受了点挫折,也知道好好配合。虽然记挂着预赛结果,但本着掌握知识是本,竞赛结果是末的态度,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并未感到太多的压力。在准备与等待中,预赛结果出来了:通过。我们都长舒一口气,但也告诉孩子,运气不会陪着他一辈子, 走数决赛如期进行,我也切身体会到数学竞赛以及小升初的热度。从决赛到出成绩,从客观上和主观上来说,都是个漫长的过程。尽管传闻不断,但我们得到确切消息,是在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散学时。估计只错了2题,收获了一等奖,算是开了个好头。错的两题,一个我认为题目本身交待不清,另一个的确有些难度,即便得出正确答案,多数人也未必能讲得清楚道理。据说很多牛伢这次失了手,而我觉得,强调规范应该是基础数学教育的重点和关键,也许这些牛伢就吃亏在这里了,如果长期在这一点上吃亏,上初中后就更牛不起来了。 最后一个小学寒假,我们一家去云南丽江度春节,同行的还有一个朋友的一家人。虽然也在旅途中准备些学习资料,但宜人的气候、优美的风景、别样的风情,令这些学习准备有名无实。考虑到在汉口GC的培优点,受限于生源因素,课堂教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他在那个班已算是拔尖的),我们决定转战MX。根据我所知的信息,MX的A班对于择校会有一些帮助,也比较难进。报名春季挑战赛时,我就跟孩子说,如果考不上A班,也就不用去了,再想别的办法。春节外出旅游回来,就开始准备MX的考试。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MX的考试,说是准备,其实也没什么经验可依。成绩很快出来了,涉险进入A班。 应该说,在六下开学前,形势还是不错的。也可能正是如此,在随后的几项比赛的准备中,孩子就比较放松自己了,基础不扎实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无遗,成绩也差强人意,先后又取得了1个二等和2个三等,而这样的成绩,也基本在我预料之中。每次考试前,我给孩子布置的任务就是:把不会做和没把握的题带回来。我希望给孩子传递这样一个讯息: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而得奖与否,不是他需要考虑的。 接二连三的数学竞赛结束后,外冲的大幕就正式拉开了。参加外校考试,我们有三个目的,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下,检验一下自己的位置;二是通过这种特殊形式的训练和考试,锻炼一下高强度学习的能力;三是争取有个好的表现,回报一下母校。外冲班里,数学的要求与竞赛又有些许不同。我觉得应该是对基础的熟练和变通能力要求更高了。上思路要快,解决过程要优,准确程度要高。但这种特别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数学思维的作用有多大,我不能确定。 尽管小学阶段取得的数学竞赛成绩不算突出,我觉得在孩子没有觉得很辛苦、很不情愿的情况下,也算是能让人接受了。 小学篇——谈数学之二:数学培优体会 作为小学各种培优中的重中之重,数学培优一直是焦点话题。我以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小升初的导向。优质初中(尤其是其中的优质班)资源有限,而多数优质初中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对数学竞赛成绩的看重是其他方面不可比拟的。有人说这是初中与培优机构之间有利益链关系,我觉得这不是全部。学生通过数学能力,表现出来的整体学习能力,应该是优质初中所看重的。由于当前培优面很大,这种代表性也就越明显。我个人觉得,从统计学的角度说,这种关联性(数学学习能力与整体学习能力)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对个体而言,并不具备决定性的指导意义。 很多人说,奥数学习除了升学,没啥用。一是因为很多奥数题很无聊,生活中根本不会出现(比如一边注水,一边放水的问题),二是与自己将来的生活多半无关,既派不上用场,也会忘得一干二净,三是奥数只适合极少部分有天份的学生。关于这些问题,我有几点想说明一下。一是通过奥数的学习,知识的培养只是其中一个部分,甚至只是比较小的一部分。我觉得更重要的,一是在于对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在于对思维方式和学习技巧的培养。奥数比课程内的要求要高出许多,在这种难度大的学习中,对孩子学习习惯的磨练也更多。不妨把学奥数中遇到的困难,当作发现、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镜子,而不是一味诅咒这种困难本不必现在降临。素质教育是渗透在应试教育之中的,不可能也没必要搞得泾渭分明、水火不容。奥数中遇到很多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对思维方式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这些思维方式的运用,又不会只限于奥数,甚至不是只限于学习。知识的学习不仅只限于课堂,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是隐蔽的、随机的。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数学,在生活中的使用其实比比皆是,也不仅仅只是加减乘除。觉得奥数没啥用的,一是可能对奥数知识掌握不多,确实没用上,二是可能用上了,但没有意识到,或是不知道与奥数知识有关(奥数也是来源于生活,所以不是只有通过奥数培优,才能掌握奥数有关知识)。最后,我觉得不能否认有少数孩子有奥数学习的天份,或是很不适合学习奥数,但我以为,绝大多数孩子在智力水平上是差不多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性的力量是非智力因素。靠天份只能赢得羡慕与赞叹,而凭努力更可以赢得尊重与敬佩。 尽管奥数学习是有意义的,但在当前教育环境这下,奥数学习的确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乱象丛生。 首先是竞赛风气不正。组织混乱、泄漏考题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竞赛成绩的市场价值很大,在“偏门八仙过海,正门独木成桥”的中国现代社会,正常成为最大的不正常。利益之处,必是权钱角逐之所。这已不单纯是奥数的问题了。 其次是范围标准不一。对于各类竞赛,没有统一、明确的大纲,竞赛的话语权被组织机构和培优机构所垄断,与公众形成了极不对称的关系。对各类培优和竞赛缺乏“紧箍咒”,造成竞赛的难度和范围失控,对多数学生和家长造成了负面影响。有些专题,以前甚至是高中数学竞赛的内容,这的确是我始料不及的。 再次是机构良莠不齐。由于市场实在太大,少数大型机构外,有不少小机构甚至个人都有培优班。教材很多是东拼西凑、错误百出。即使是大型机构,为了有好的市场口碑,也会利用机构优势,与竞赛组织机构或中学勾搭成奸,争取“双赢”。 最后是家长急功近利。在当前教育和社会环境下,大多数家长对奥数又不甚了解,很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这种思想,又会促使培优机构、中学更加关注这一部分的市场利益,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奥数之乱象,愈演愈烈。虽不能归罪于家长,而家长也的确也脱不了干系。 当然,以上所有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主管部门不作为和乱作为。因为市场是需要政府来监管的,市场中的现象,在社会层面上讲都无所谓对错,关键要看政府管理部门是为人民着想,还是为人民币着想。 我孩子是从四升五的暑假开始正式学习奥数的。记得曾经看到刘+也说过,至少要从五年级开始学。从参加为小升初作准备的竞赛来说,我也认为不能再晚了。一般来说,到五年级时,所有竞赛的专题基本都要结束了,五下之后,就是综合训练了。有些孩子在学单个专题时表现不错,一到综合时就不行了,说明在专题训练时走偏了道。其实数学知识很多专题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果不联系起来学,就容易出现小熊掰玉米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在讲专题时,既要讲本专题的特点,又要讲与其他相关专题间的联系。既要讲本专题的解题技巧,还要讲本专题的识别技巧。既要讲专题的专题知识点与技巧,又要有连续性和一贯性地突出和强化思维方式。既要自己会做题,又要以学生能理解、接受的方式讲题,还要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以及传授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这些对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但又是短时间很难体现出来的。 看孩子是否真正掌握了题目,就要看TA自己能否讲清楚题目。听得懂不一定会做,会做不一定会讲,只有会讲,才真正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做题得到正确答案是远远不够的,即使过程正确严谨,也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最低一层是以correct(正确的),也就是每一步的过程都正确严谨,结果正确全面。中间一层是direct(直接的),也就是从众多解题方法中,采取的是最直接有效的那一个。最高一层是perfect(完美),也就是思考过程有序完整,表述过程详略得当、结构清晰、用词规范。所以说,做题要做精,而不是只在“结果正确”这一层面进行题海战术。当然,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巩固、熟练运用一些思维方式、专题技巧和专题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要确保做到这一点,对于多数孩子而言,要么需要家长有能力,要么需要进行小班(甚至是一对一)教学。 有很多的很重要的知识训练(如简便计算、数论等),在小学阶段要求不高、讲解不系统深入,到了初中不会再讲再练,但要求明显提高,所以没经过培优的,在初中起步阶段会吃些亏。小学数学培优,对于择校固然是有帮助的,对于初中的数学学习,也只能说有一定的惯性帮助。如果不能通过培优,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于初中的数学学习来说,基本没用。 小学篇——谈语文 说实话,在写这个主题前,我也没有认真研究过,“语文”二字的由来。百度一下: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的目的,一是为学习如何用汉语进行交流,二是通过汉语的语言历史,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虽然从上学至今,孩子没参加过任何的课外专项语文培优(参加过校内组织的培优,以及外冲班打包式的语文培优),但我对于语文这门课的重视程度绝对不低。功利一点讲,到小学高年级之后,“高手”之间的差距主要在语文,而从根本上讲,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语文能力,基本决定了一个人思想高度的上限。 小学开始,最重要的一关,就是学写字。写生字是规定动作,看似简单,其实也不能大意。一是书写姿势要正确。正确的握笔姿势,有利于对笔的掌控,从而为写快、写好字打下基础,而正确的坐姿,对于保护视力非常重要。二是笔画顺序要正确。正确的笔画顺序,不仅对于理解汉字结构有帮助,对于培养“有序思考”的学习习惯更是非常重要。开始写生字,我经常在一旁看儿子写,有错误就及时纠正。这些基础训练我认为很重要,因为纠正错误的习惯,比单纯培养正确的习惯要难得多。小学里,我们仍在坚持学画画,并增加了书法学习。虽然硬笔书法看似对常用书写更实用,但我还是坚持让他学毛笔。一是通过软笔书法,可以更接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是由软笔转学硬笔,是件很容易的事。书法学习一直坚持到了小学毕业,也获得过一些不大不小的奖,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多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子。 记得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了自主表达型的作业。开始是要求一两句话,再逐渐增加。一般在接孩子放学的途中,我就会和他聊学校当天发生的事。不论什么事,都要他说出时间、地点、人物、经过以及自己的看法。回到家,就从中挑一件写出来,作业就完成了。逐渐的,孩子在介绍这些事情时,就会自觉地遵循这些结构去描述,这其实就是记述文写作的启蒙。再往后,对重要事情发展的经过要求介绍得更详细,而不是流水账式的。小学第一学期期末,儿子的语文还得了个满分,算是开了个好头。 小学语文里,“国文”的部分应该就是古诗词了。诗词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最重要遗产之一。小学里学的诗词,都是比较短的,也不难理解,背诵起来比较容易。但要达到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不是仅背诵就行的。因此,不仅要掌握诗词的每字每句的含义,对每首诗词的作者、文化背景、文学特点都要了解,并且要放在历史的坐标系中,从帮助孩子构建历史文化框架的角度去学习。就好比参观一个博物馆,里面摆放的东西很多,但一定是有规律的,一定要在参观具体实物的同时,通过了解博物馆的摆放结构特点,将各独立的个体实物有机联系起来。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长期坚持、养成习惯。除了课本中要求的,我还会偶尔选些篇幅长些的名篇让孩子学习背诵,这些通常是在有一定契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比如《木兰诗》,小学二年级时,同院子有个同年龄的小朋友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背诵,我就鼓励儿子也学习背诵。先是讲讲故事,再读给他听,然后分段学习背诵。背诵的过程大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途中完成的。通过背诵,也强化了对故事细节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一些古文字词用法的了解。也就几天功夫,就背得比较熟了。选这种以后会学到(《木兰诗》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的较长的古诗文学习背诵,一是可以增加“国文”学习的宽度和力度,培养古汉语的语言节奏感,二是可以通过背诵长文,掌握一些背诵长篇的技巧,三是可以提前学习,以便日后减轻一点初中学习的压力。 字词句的训练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而字词句能力的提高不是仅在这一阶段就可以结束的。因此,相对于能力的提高而言,对字词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不认识的字(包括读、写、含义)、不理解的词或句子,要及时问或查,这个习惯很重要。当然,绝大多数孩子(其实很多成年人也一样)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要多要求、多鼓励。每次孩子问不了解的字词,我都会表扬一下,遇到我也不知道或不确定的,会一起去查资料。 到了小学高年级,阅读和作文就成为拉开语文成绩差距的主要因素。阅读是考察对字、词、句以及文章结构、含义的掌握能力,而作文则是反向的运用能力。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一项很强而另一项很弱的情况。如同人的两条腿,哪一条落后了,都会影响到另一条的前进。到了高年级,尤其是五六年级,语文阅读的习惯要注意调整。不一定是书读得多,阅读能力就强,这与阅读的侧重有很大关系。小学低年级,以及更早些时候,阅读都是以故事为主线的,重点关注的是故事的情节,对字词句的运用关注不多,对讲故事的方式更是不强调。注重文章的情节,如同重视食品的营养。一定的成长阶段,营养当然要多。但到了另一阶段,只顾着营养,肚子大大的,于健康、体型都不利,所以还要注重思想和身体的锻炼,于阅读,便是体会文意、分析结构和品味词句。对于语文,如果只想做个能吃饱的食客,语文课都可以不用上,如果想做美食家(阅读)和烹饪家(写作),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的语文,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如只要享受月光,则不必看那手指,如果想看到月亮,就不能一辈子只盯着那根手指。女生的语文能力普遍比男生强,可能与女性对文字和文章的细节有着天生的敏感性有关,但如果加以有意识的引导,男生也可以很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儿子的阅读作业,我常常会和他一起分析。尽管会存在一些对“标准”答案的不理解,但我既不会全然否定答案,也不会要求盲从,“兼容”本来就是文化的特性,不必纠结。 学校一直开有语文兴趣班。低年级时是每周末一次课,全年级统一上,但也是时有时无。曾经有一个兴趣班的语文老师很喜欢我孩子,孩子也喜欢听他的课。虽然他不是孩子的任课老师,还经常关心孩子的语文学习状态,我想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支持与鼓励。四年级时,孩子先后参加“楚才”和另一项(记不清名字了)作文竞赛,均获得二等奖,实在出乎我们的意料。五年级参加“楚才”,没再得奖,六年级因“楚才”比赛时间与另一数学赛事的时间冲突,在权衡“小升初”作用,以及获奖把握后,没有参赛。作文对小学生,尤其是男生而言,我觉得没必要太高地要求。人情练达即文章,文章是一辈子的事,也急不来。如果为了写出“优秀”的作文而成为一个习惯性的“说谎者”,我以为是得不偿失的。 六年级后,学校为外校考试专门组织了培训班,孩子有幸被选拔参加。应该说,这一段时间的专项培训(短文阅读和快速作文),对孩子的语文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在应试方面。这为以后的初中语文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即便是在这段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时间里,我强调的仍是在效率、节奏和内容上,符合应试的要求,对于结果,只能用来在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考察学习的效果,且与学习以外的事情无关。 语文学习,与数学、英语的学习也是有很多关联的。数学应用题的审题以及逻辑表达,与语文应用有关联;同样是语言学习,英语学习中很多规律性的东西,与语文学习也是相通的。可以说,语文是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每天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它。 小学篇——谈英语 在上小学之前,我最担心的就是英语,六年后毕业,我最不担心的,也是英语。 上小学之前,我们没有学过英语,除了学唱字母歌。没有教认字母,怕和拼音学习混淆了(也许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小学正式的课堂英语教学应该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不过我们就读的小学从一年级就开始了,担任课堂教学的不是本校老师,是和某培训机构联合的,没另外的费用。课本难度小,课时也不多,也没书写的作业。平时我也偶尔检查一下,主要是诵读。考试前,再突击复习两天,一二年级的每次期末考,基本上都是满分。看上去成绩不错,但我知道,孩子的兴趣没有跟上,又没有形成日常的学习方法,靠突击,走不了多远。 小学二升三的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收到EF的试课邀请。对培优一向不感冒的我,也没了解过这家机构,看着交通还算便利,也想试试能否提高孩子学英语的兴趣,便去试听了一次。一次课下来,孩子便很喜欢,尽管价格较贵,还是咬咬牙交了费。心里还是盘算着,如果效果不好,得及时调整,别费了钱还搭进去时间和精力。没想到的是,这一上,便坚持了好几年。 据我后来逐渐了解到的信息,像EF这样教学方式的英语教学机构,在武汉还有若干。应该说,这种方式,还是很能激发孩子的学英语兴趣的。但家长也要注意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虽然EF不是以应试为目标,但对知识的要求总是有的。上这种形式的课,一是要有一定的表现欲,二是有一定的词汇基础,三是通过培养语感来学习语法。虽然一个小班也只有十人左右,但能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只有一半或不到。同样的两小时,积极主动的,有效学习时间比消极的就要多出许多,再加上效率上的差异,效果就会相差很大了。孩子通常在班上是前三或前四的水平,上课时自信心比较强,锻炼的机会也比较多。如果感觉在班上领先较多,就会安排跳一级,保持新鲜感和上进心。 到了五升六的暑假,一个偶然机会,遇到一个教新概念的老师在招生。考虑到EF教学中的应试成份的不足,我决定让孩子再加上这个班。要说明的是,我觉得在中国学英语,由于语言环境的原因,通过营造和维持英语气氛浓厚的环境,来提升英语能力,对家长的各方面(包括英语能力、经济、精力等)要求太高。用传统中国式的英语教学方法,虽然对英语学习兴趣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但对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需要应试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到小学毕业时,新概念(成人版)上到了第二册。小升初在准备外校考试的期间,还进行了模拟外校考试的训练(另外的班),这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适应应试节奏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小学英语学习中,就单词和语法,谈谈我的看法。 “背单词”几乎是每个学英语的中国人共同的痛。关于背单词,我想说说两个观点。一是改变一下定义,将“背单词”理解为“掌握单词”。英语单词的掌握,其实和汉字是类似的,分义、音、形三个部分。义是能懂会用,音是能听会读,形是能认会写。对字词的掌握,不能用二元论来评价。不能因为不会写,或是只拼错了个别字母,就当作“不会”。从一无所知到滚瓜烂熟,中间还有很多的状态,没必要为部分未完全掌握搞得家长口里怨、孩子心里慌。当然,作为应试得分,错一个字母都是不行的,但终究是本与末的关系,纠结只会有害无益。另一个是,单词的掌握是立体的、渐进的。义、音、形要共同学习,懂与用、听与说、认与写,也是要相得益彰的。我的经验是,通过正确的发音,找发音与拼写之间的关系规律,再结合句子中(上下文)的使用,是学习单词比较轻松的办法。传统式的背写单词,适用于短时间内,需要在词汇量上有大突破。突击背单词的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能力、方法和毅力,才会有好的效果。否则,一定是会扼杀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平时,还是要通过多听、多阅读来提高字词的掌握水平,以及进行语感的培养。 如果只是一般交流,语法学习完全可以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培养语感来体会。但对于语言的正式使用,语法还是要专门学习的。作为语言的规律,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有一些共同之处,可以对照来学习理解。个人理解,语法主要分词法、短语和句法。词法主要是词性、构词法等方面的内容,与时态也有些关系;短语主要是介词搭配、固定用法、俗语等;句法主要是句型和时态(我不是英语老师,可能归纳不是很准确)。语言法则不同于自然科学法则,属于“总结性”的规律,没有强制性。也就是说,当说到一个语言法则时,常常不能排除有例外存在。这就好比地上的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因此,语法一定要在使用中去记忆、理解。必要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对于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是学习这门语言的“捷径”之一。不过,这种捷径也得经常走,长期不走也是会被荒草掩没,就好象你从没有走过。 抛开功利而言,学好英语,就为我们多打开了一扇了解我们周遭世界的窗子。-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