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doc
《中医外科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doc(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I、总论 一、发展史 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3.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4.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1)正宗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①列证最详,论治最精;②重视脾胃;③重视外治法和外科手术。 (2)全生派:清•王维德——《外科全生集》 ①倡外科阴阳辩证,阴疽用“阳和通腠,温补气血”;②以消为贵,以托为畏;③创阳和汤 、阳和解凝膏等。 (3)心得派: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①三焦辩证运用于外科疮疡:上部因风温风热;中部因气郁火郁;下部因湿火湿热。②外疡 实从内出论。③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治疗疔疮走黄。 二、基本术语 1.疮疡:广义:是一切体表外科疾病的总称;狭义:是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2.肿疡:指发生于体表未溃破的肿块。 3.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创面。 4.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分外痈、内痈两大类。 5.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生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分有头疽和无头疽。 6.毒: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7.试述“五善七恶”。 (1)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表示预后较好。①心善: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 ,寝寐安宁。②肝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③脾善:唇色滋润,饮 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调。④肺善:声音响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匀,皮肤润泽。⑤肾 善:并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2)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表示预后较差。①心恶:神志昏糊,心烦舌燥,疮色紫黑 ,言语呢喃。②肝恶: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流血水,惊悸时作。③脾恶:形容消瘦,疮 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④肺恶:皮肤枯槁,痰多音暗,呼吸喘急,鼻翼煽动。⑤肾 恶:时渴引饮,面容惨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⑥脏腑败坏: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 泄泻,口糜满布。⑦气血衰竭(阳脱):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语低。 ★8.何谓顺证和逆证,如何辨别疮疡的顺证和逆证? (1)顺证: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逆证: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 (2)顺证:初起疮顶高突,红肿疼痛,根脚不散;脓成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溃 后脓稠色鲜,腐肉易脱,肿消痛减;收口期疮面红活,新肉易生,疮口易敛。逆证:初起疮 顶乎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脓成疮顶软陷,肿硬紫暗,不脓不腐;溃后皮烂肉坚无脓, 时流血水,肿痛不减;收口期脓稀淋漓,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难敛。 三、病因病机 1.致病因素: (1)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2)情志内伤:病位循行肝经部位夹郁夹痰。 (3)饮食不节:湿热火毒内生 (4)外来伤害:跌打损伤、沸水、火焰、冷冻。 (5)劳伤虚损 (6)感受特殊之毒: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疫毒。 (7)痰饮瘀血 2.发病机理:总的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3.气血在外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否,与人体的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气血盛者,即使外感六淫邪毒 ,或内伤七情,也不一定发病;反之则易发病。(2)当致病因素造成局部气血凝滞,通过治 疗,去除致病因素,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则使外科病变得以消散吸收而痊愈。如果局部气 血凝滞进一步发展,郁而化热,致使热胜肉腐,血肉腐败而为脓。当脓肿形成后,如治疗得 当,及时切开引流,或人体正气不衰,抗病能力尚强,脓肿自行溃破,脓液畅泄,毒从外解 ,气血凝滞得以通畅,形成溃疡后,脓腐渐除,新肉生长,最后疮口愈合。(3)此外,气血 的盛衰直接关系着外科疮疡的起发、破溃、收口等,对整个病程的长短有一定的影响。如气 血充足,外科疮疡不仅易于起发、破溃,而且也易于生肌长肉而愈合;如气虚者则难于起发 、破溃,血虚者则难以生肌收口,甚至气血虚弱无力抗邪托毒,毒不能随脓出面解,还易发 生邪毒内陷,侵入营血,内攻脏腑,引起危重症的发生。(4)可见气血的盛衰,对外科疾病 的治疗和预后都有着密切关系。 四、疾病辨证 ★1.疮疡局部症状的阴阳辨证要点: 阳证 阴证 皮肤颜色 红赤 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 热 凉或不热 肿形形势 高肿突起 下塌下陷 肿胀范围 根盘收束 根盘散漫 肿块硬度 软硬适度 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 疼痛感觉 剧烈、拒按 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 病位深浅 皮肤、肌肉 血脉、筋骨 脓液质量 脓质稠厚 脓质稀薄 溃疡形色 肉芽红活润泽 肉芽苍白或紫暗 2.部位辨证:指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辨证的方法,又称“外科三焦辨证” 。 3.辨肿的性质: 热肿 肿而色红,皮薄光泽,掀热疼痛 寒肿 肿而不硬,皮色不泽,不红不热,常伴有酸痛 风肿 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 湿肿 肿而皮肉重垂胀急,深则按之如烂棉不起,浅则水亮如水疱,搔破流黄水,浸淫皮 肤 痰肿 肿势或软如棉、馒,或硬如结核,不红不热 气肿 肿势皮宽内软,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 瘀血肿 肿而胀急,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消退 脓肿 肿势高突,皮肤光亮,掀红灼热,剧烈疼痛,按之应指 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 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4.辨痛的原因: 热痛 皮色掀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 寒痛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 风痛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 气痛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湿痛 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性水肿或糜烂流滋。 痰肿 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 化脓肿 肿势急胀,痛无止时,如有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瘀血肿 初起隐痛,微胀,微热,皮色暗褐,继则皮色青紫而胀痛 5.辨痒病因: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 6.肿疡和溃疡做痒 肿疡作痒 有头疽、疗疮初起,局部肿势平坦,根脚散漫,脓犹未化之时 毒势炽盛 ,病变有发展的趋势 乳痈经治疗后局部根脚收束,肿痛已减,余块未消之时有痒的感觉 毒势已衰 ,气血通畅,病变有消散之趋势 溃疡作痒 痈疽溃后,肿痛渐消,忽然患部感觉灼热奇痒 脓区不洁,脓液浸 渍皮肤,护理不善 溃疡经治疗后,引流已畅,四周余肿未消之时,或腐肉已脱、新肌新生之际,而皮 肉间感觉微微作痒 是毒邪渐化,气血渐充,助养新肉,将要收口的佳象 7.辨脓的有无 有脓 按之灼热痛甚,指端重按一处其痛更甚,肿块已软,指起即复(即应指),脉数者, 为脓已成 无脓 按之微热,痛势不甚,肿块仍硬,指起不复(不应指),脉不数者,为脓未成 8.辨脓:确认成脓方法: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9.应指:把两手食指的指端轻放于脓肿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端稍用力反复 按压,另一手指端即有一种波动的感觉,这种波动感称为应指。 四、疾病治法 1.内治法三个总则 定义 适应证 消法 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初期肿疡、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和各种皮肤病 托法 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的一种治疗大法 外疡中期 补法 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一种治疗大法 溃疡后期 2.内治法的具体运用: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 调胃。 3.清热法适应证、代表方。 适应证 代表方 清热解毒 红肿热痛的阳证 五味消毒饮 清热泻火 红肿或皮色不变,灼热肿痛的阳证,皮肤病之皮损掀红灼热、脓疱、糜烂 等 黄连解毒汤 清热凉血 掀红灼热的外科疾病 犀角地黄汤、清营汤 养阴清热 清热法用于阴虚火旺的慢性炎症、红蝴蝶疮,或走黄、内陷后阴伤有热者 知柏八味丸 清骨蒸潮热 瘰疬、流痰等虚热不退的病症 清骨散 4.养胃法:用扶持胃气的药物,使纳谷旺盛,从而促进气血生化的一种治法。 适应证 代表方 常用药物 理脾和胃 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如溃疡兼纳呆食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濡 等症 异功散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 和胃化浊 湿浊中阻,胃失和降,如疗疮或有头疽溃后,症见胸闷泛恶,食欲不振, 苔薄黄腻,脉濡滑者 二陈汤 陈皮、茯苓、半夏、厚朴、竹茹、谷芽、麦芽 清养胃阴 胃阴不足,症见口干少液而不喜饮,胃纳不香,或伴口糜、舌光红、脉细 数者 益胃汤 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天花粉 5.药物疗法: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 6.箍围药 定义 古称敷贴,是借药粉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从而促使肿疡初起轻者可以 消散;即使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达到早日成脓和破溃;就是在破溃后 ,余肿未消者,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适应证 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本法 用法 金黄散、玉露散 清热消肿、散瘀化痰 阳证疮疡 回阳玉龙膏 温经活血、散寒化痰 阴证疮疡 冲和膏 行气疏风、活血定痛、散瘀消肿 半阴半阳证疮疡 7.提脓去腐药 定义 具有提脓去腐的作用,能使疮疡内蓄之脓毒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脱落。 适应证 凡溃疡初期,脓栓未溶,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的阶段,均宜使用 用法 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九黄丹 提脓去腐 8.手术疗法:切开法、火针烙法、砭镰法、挑治疗法、挂线法、结扎法。 9.切开法切口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 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形切开,免伤乳络;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 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 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 心作放射状切开。 II、普外 一、疮疡 1.病因病机 (1)病因: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 节、房室损伤。 (2)病机: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热胜肉腐。 2.辨证论治 分期 内治 外治 初期 消法(清热解毒最常用) 箍围消肿 阳证: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 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 阴证: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 麝散、丁桂散; 半阴半阳证:冲和散、冲和膏、油膏 中期 托法(透托和补托) 切开排脓 后期 补法(益气、养血、滋阴、助阳) 提脓去腐,生肌收口 阳证:八二丹、九 一丹 3.各病病名、定义、临床特点 病名 定义 西医病名 临床特点 疖 一种发生于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疖、头皮穿凿性脓 肿 肿势局限(3cm左右),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化脓、易溃、易敛 疔 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疖、痈、皮肤炭疽 、急性淋巴管炎 疮形虽小,根脚坚硬,病情变化迅速,容易毒邪走散 痈 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皮肤浅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①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结块6—9cm左右;②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③ 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④一般不损筋伤骨,也不会内陷。发 病变范围较痈大的 急性化脓性疾病 蜂窝组织炎 ①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中央明显,四周较淡,边 界不清,灼热疼痛;②有的3—5天后中央色褐腐溃,周围湿烂,全身症状明显。 有头疽 发生于肌肤肉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痈 ①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锨热 红肿胀痛,易向深部及四周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后如莲、蓬蜂窝状,范围常超过9-12cm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②多见于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容易发生内陷。 流注 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髂窝部脓肿 ①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的深部;②发病急骤;③局部漫肿疼痛,皮色正常;④容易走窜 ,此处未愈,他处又起。 发颐 热病后余毒结于颐颌间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化脓性腮腺炎 ①常发生 于热病后期;②多一侧发病,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③全身症状明显;④重者常可发 生内陷 丹毒 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丹毒 ①病起突然,恶寒 发热;②局部皮肤突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锨热肿胀,边界清除,迅速扩大,数日内可渐 愈,但易复发 无头疽 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走黄与内陷 疮疡阳证疾病过程中,因火毒炽盛,或正气不足,导致毒邪走散,内传脏 腑而引起的一种危险性证候 全身性急性化脓性疾病 走黄:疮顶忽然陷黑无脓, 肿势迅速扩散,伴见七恶证 内陷:疮顶忽然下陷,根盘散漫不收,脓腐不透或脓少而薄,伴邪盛热极,或正虚邪盛,或 阴阳两竭的全身证候 瘰疬 一种发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属阴证疮疡 ①多见于体弱儿童 或青年;②好发于颈部两侧,病程进展缓慢 4.疖的诊断要点 有头疖 红色结块,范围约3cm,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小脓头,出脓即愈 无头疖 红色结块,范围约3cm,无脓头,灼热触痛,2—3天化脓,出脓即愈 蝼蛄疖 好发于儿童头部。临床分型:坚硬型、多发型。 局部皮厚且硬者较重,皮薄成空壳者较轻。若无适当治疗则迁延日久,可损及颅骨,如以探 针或药线探之,可触及粗糙的骨质,必待死骨脱出,方能收口 疖病 好发于项后发迹、背部、臀部,几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数年不愈 5.颜面部疔疮的预防与调护: (1)平时不要过食膏粱厚味,忌食烟酒、辛辣、鱼腥等物。 (2)全身症状明显者,宜卧床休息。 (3)发生在口唇四周“危险三角区者,切忌挤压碰撞,以防“走黄”。 (4)忌内服发散药,忌灸法,忌房事和愤怒。 6.手足部疔疮的切口选择 (1)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切开排脓。 (2)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做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指 掌正中切开。 (3)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 (4)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应先剪去 厚皮,再挑破脓头。注意不要因手背肿胀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甲 下溃空者需拔甲,拔甲后敷以红油膏纱布包裹。 7.有头疽的病程:根据病程演化,临床可分为三期。整个病程约1个月左右,病情初期在第l 周,溃脓期在第2周到第3周,收口期在第4周。 初期 局部红肿结块,上有粟粒样脓头,肿块渐向四周扩大,脓头增多,色红、灼热、疼 痛。伴发热恶寒、头痛纳差。 溃脓期 肿块进一步增大,疮面渐渐腐烂,形似蜂窝,肿块范围常超过lOcm,甚至大于30cm 。伴壮热、口渴、便秘、溲赤等。 收口期 腐渐尽,新肉开始生长,逐渐愈合 8.有头疽虚证的辨证论治 证型 症状 治法 代表方 阴虚火炽证 疮形平塌,根脚散漫,疮色紫滞,疼痛剧烈,脓腐难化,脓水稀少或带血 水;全身高热,烦躁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滋阴生津 ,清热解毒 竹叶黄芪汤 气虚毒滞证 肿势平塌,根脚散漫,化脓迟缓,皮色赤暗不泽,脓水稀少,腐肉难脱, 疮口成空壳,闷胀疼痛;伴畏寒,高热,精神萎靡,面色少华,口渴喜饮,小便频数;舌质 淡红,苔白腻,脉数无力。 扶正托毒 托里消毒散 9.丹毒的中医命名、基本治则、不同部位的治则。 (1)中医命名:内发丹毒——躯干部;抱头火丹——头面部; 流火——小腿足部;赤游丹毒——新生儿多生于臀部。 (2)辨证论治:基本治则——凉血清热、解毒化瘀。 发于头面者——兼散风清风;发于胸腹腰胯者——兼清肝泻脾;发于下肢者——利湿清热。 10.内陷的三陷证 (1)火陷型:发生于有头疽的1—2候。局部疮顶不高,根盘散漫,疮色紫滞,疮口干枯无脓 ,灼热剧痛。伴壮热口渴,便秘溲赤,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胸胁隐痛。 (2)干陷型:发生于有头疽的2—3候。局部脓腐不透,疮口中央糜烂,脓少而薄,疮色晦暗 ,肿势平塌,散漫不聚,闷胀疼痛或微痛,伴发热或恶寒,神疲少食,自汗胁痛,神昏谵语 ,气息粗促。或体温不高,四肢厥冷,大便溏薄,小便频数。 (3)虚陷型:发生于有头疽的4候。局部肿势已退,疮口腐肉已尽,而脓水灰薄,或偶带绿 色,新肉不生,状如镜面,光白极亮,不知疼痛。全身出现虚热不退,形神萎顿。饮食日减 ,或者腹痛腹泻,自汗肢冷,气息低促,随即陷入昏迷厥脱等脾肾阳虚之证。或见舌光如镜 、口舌生糜等阴伤胃败证。 11.瘰疬的辨证论治 证型 症状 治法 代表方 气滞痰凝证 瘰疬初期,肿块坚实,苔黄腻,脉弦滑。 疏肝养血,健脾化痰 逍遥散合二陈汤 阴虚火旺证 结核块渐大,皮肤粘连,皮色暗红;午后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 数。 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汤合清骨散 气血两虚证 疮口脓出清稀,夹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脉 细。 益气养血 香贝养营汤 二、乳房疾病 1.乳房疾病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故乳 房疾病与肝、胃二经及肾经、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 2.乳肿块房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1)望诊:①乳房形状、大小、表面有无突起或凹陷;②乳头位置,有无内缩或抬高;③乳 房皮肤;④乳房浅表静脉。 (2)触诊:①发现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 、活动度及有无压痛、是否与皮肤有粘连;②检查时间:月经来潮第7-10天。 3.乳痈的病机: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4.乳痈的辨证论治 (1)治疗原则:以消为贵。 郁滞者——以通为主;成脓者——彻底排脓;脓毒血症——中西医结合。 (2)内治法 证型 症状 治法 代表方 气滞热壅证 乳汁郁积成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苔薄,脉数 疏肝清胃 ,通乳消肿 瓜蒌牛蒡汤 热毒炽盛证 乳房肿痛,皮肤掀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 ,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壮热,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清热解毒,托毒透 脓 透脓散加味 正虚毒恋证 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晰,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 ,舌淡,苔薄,脉无力 益气和营托毒 托里消毒散 (3)外治法:①初起:热敷按摩,外敷金黄散、玉露散等,50%芒硝溶液湿敷。 ②成脓:切开排脓。 ③溃后:八二丹、九一丹提脓拔毒,生肌散收口。 5.乳腺增生的X线表现:各级乳管失去正常树枝样结构,管网大小不均、紊乱和异位,大乳 管有囊状扩张,但无充盈缺损。 6.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证型 症状 治法 代表方 肝郁痰凝证 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苔薄黄,脉弦滑 疏肝解郁 ,化痰散结 逍遥蒌贝散 冲任失调证 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苔白,脉沉细 调摄冲任 二仙汤合四物汤 7.常见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 鉴别要点 乳腺纤维腺瘤(乳核) 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衄) 乳腺癌( 乳岩) 乳腺增生病(乳辟) 好发年龄 20-30岁多见 40-50岁多见 40-60岁多见 30-45岁多见 肿块特点 大多为单个,也可有多个,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表面光滑,质地坚 实,生长比较缓慢。 多在乳头附近,单个绿豆大小,圆形肿块,边缘清楚,质地软或 中等。 多为单个,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楚,质地硬或不均匀,生长速度较快。 常为多个,双侧乳房散在分布,形状多样,可为片状、结节、条索,边缘清或不清,质地软 或韧或有囊性感。 疼痛 无 可有压痛 少数病例有疼痛 明显胀痛,多有周围性或与情绪变化 有关 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情况 无粘连 无粘连 极易粘连,皮肤呈“酒窝”征或“橘 皮样变” 无粘连 活动度 好,用手推动时有滑脱感 可活动 早期活动度可,中期及晚期肿块固定 可活动 三、瘿 1.甲状腺疾病(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颈前结喉属任脉所主,也属督脉分支所过,任督两 脉皆系于肝肾,且肝肾之经脉,皆循喉咙。 2.气瘿的临床表现及主治方。 (1)临床表现:①颈前弥漫性肿大,皮色如常,边缘不清,质软无痛,虽喜怒消长,随吞咽 动作作上下移动。②伴急躁、易怒、胸闷、善太息等。 (2)主方:四海舒郁丸。 3.肉瘿的临床表现及主治方。 (1)临床表现:①一侧或双侧颈部生长肿块,边界清,光滑,能随吞咽动作而上下滑动。② 生长缓慢,可继发急躁、胸闷易汗、心悸、手颤、乏力、消瘦。 (2)主方:海藻玉壶汤。 4.瘿痈的临床表现及主治方。 (1)临床表现:①颈部肿胀多突然发生,局部掀红灼热,按之疼痛,甚则局部胀痛、跳痛而 化脓,成脓后可出现波动感,疼痛可引及耳后枕部,大者有压迫症状。②伴发热、畏寒、头 痛、口渴、咽干等。 (2)主方:牛蒡解肌汤、柴胡清肝汤 四、周围血管疾病 1.名词解释 (1)间歇性跛行:发生于下肢的运动性疼痛,表现为病人在以一定速度行走一定距离后,下 肢的某个部位出现酸胀感及痉挛感,迫使病人停步,休息1-5分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次行 走又出现同样的症状。 (2)静息痛:肢体在禁止状态下产生的疼痛,疼痛时间持续存在,尤以夜间为甚。常提示病 变及缺血的程度均已加重,已接近失代偿的程度。 (3)干性坏疽:肢体血液循环供应的营养不足以维持静息时组织的代谢需要而出现坏疽,如 无继发感染,坏疽因液体蒸发和吸收而形成“干性坏疽”。 (4)湿性坏疽:肢体血液循环供应的营养不足以维持静息时组织的代谢需要而出现坏疽,如 并发感染则形成“湿性坏疽”,坏死组织受细菌作用而崩解、化脓,有恶臭。 (5)臁疮:发生于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 (6)脱疽: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 疽。 2.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1)临床表现:①发病急,好发于下肢静脉(小腿深静脉、股静脉、髂股静脉)。②局部温 度升高。③肢体肿胀。③肢体疼痛,检查沿患肢深静脉走向压痛。④浅静脉怒张或曲张。④ 并发肺栓塞和肺梗塞。 (2)治疗:内治 证型 症状 治法 方剂 湿热下注证 发病急,下肢粗肿,局部发热、发红,疼痛,活动受限,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四妙勇安汤 血脉瘀阻证 下肢肿胀,皮色紫暗,固定性压痛,肢体青筋怒张,舌质暗或有瘀斑,苔 白,脉弦。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活血通脉汤 气虚湿阻证 下肢肿胀日久,朝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抬高下肢后减轻,皮色略暗 ,青筋迂曲,倦怠乏力,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 益气健脾,祛湿通络 参苓白术汤 外治:①急性期:芒硝、冰片外敷(芒硝500g、冰片5g研末混合装入沙袋中敷于小腿肚及小 腿内侧)。 ②慢性期:活血止痛散煎汤外洗,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 3.臁疮的外治方法。 (1)局部红肿,溃破渗液较多:洗药(马齿苋60g,黄柏20g,大青叶30g,煎水温湿敷,日 3-4次)。 (2)局部红肿,渗液较少:金黄膏薄敷,日1次,或加少量九一丹。 (3)久不收口,腐肉不脱,时流污水:七二丹麻油调敷,每周换药2次。 (4)腐肉已脱,露新肉者: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外敷。 4.脱疽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1)病因:①脾气不健,气血化生不足,四肢失养。②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四末,温养不足 。③外受寒冻,寒邪侵及血脉,寒凝筋脉。 (2)病机: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气血凝滞、经脉阻塞。 (3)临床表现:①好发于青壮年男子(20-40岁)、老年人或糖尿病人。②好发于寒冷冬季 ;③好发于四肢末端,下肢多见。④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 行。⑤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 5.动脉性营养障碍(脱疽营养障碍期)的具体表现:患肢发凉、怕冷、麻木、坠胀疼痛,间 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入寐,患者常抱膝而坐。患足肌肉明显萎缩 ,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患侧足背动脉搏动 消失。 6.三种脱疽的临床鉴别。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糖尿病足 发病年龄 20-40岁 ﹥40岁 ﹥40岁 浅静脉炎 游走性 无 无 高血压 极少 大部分有 大部分有 冠心病 无 有 可有可无 血脂 基本正常 升高 多数升高 血糖、尿糖 正常 正常 血糖高,尿糖(+) 受累血管 中、小动脉 大、中动脉 大、微血管 7.脱疽寒湿证的辨证要点、治则、方药。 寒湿阻络证:患肢末端怕冷,肤色苍白,麻木疼痛,遇冷加重,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方剂:阳和汤。 五、其他外科疾病 1.烧伤面积的计算。 (1)手掌法:伤员本人五指并拢时,一只手掌的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 (2)中国九分法(包括儿童)。 部位 占成人体表(%) 占儿童体表(%) 头颈 发部 3 9 9+(12-年龄) 面部 3 颈部 3 双上肢 双上臂 7 9×2 9×2 双前臂 6 双手 5 躯干 躯干前 13 9×3 9×3 躯干后 13 会阴 1 双下肢 双臀 5 9×5+1 9×5+1-(12-年龄) 双大腿 21 双小腿 13 双足 7 2.I、II、III度烧伤的创面鉴别。 分度 深度 创面表面 创面无感觉时愈合过程 I度(红斑) 达表皮浅层 红肿热痛,感觉过敏,表面干燥 2-3天后脱屑痊愈,无疤痕 II度(水泡) 浅II度 达真皮浅层 剧痛,感觉过敏,水疱饱满,基底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 10-14天愈合,无疤痕,有色素沉着 深II度 达真皮深层 有皮肤附件残留感觉迟钝,微痛,水疱扁,基底红白相间,潮湿 3-4周痊愈,可有疤痕 III度(焦痂) 达皮肤全层,甚至达皮下、肌肉、骨 痛觉消失,无弹性,紧硬如皮革,蜡黄或焦黑 ,干燥,湿度降低。 2-4周焦痂液化脱落,须植皮方能愈合,有疤痕形成 3.神经毒(风毒)的致病机制:主要是阻断神经肌肉的接头引起迟缓型麻痹,终致周围性呼 吸衰竭,引起缺氧性脑病、肺部感染及循环衰竭。 4.毒蛇咬伤后的早期结扎。 (1)伤口上方超过1个关节结扎。(2)结扎松紧以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宜。(3)结扎后用清 水、冷开水、肥皂水冲洗伤口。(4)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5)应用有效蛇药,30 分钟后去除结扎。 5.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中医治疗原则、代表方剂。 (1)临床表现:①潜伏期:一般为4-14天。 ②前驱期:1-2天。头痛、头晕、乏力、多汗、烦躁不安、呵欠、咀嚼无力。 ③发作期: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 肌肉强直性痉挛:从头面部开始延及躯干四肢的全部肌肉痉挛,发作间隙也不能松弛。 阵发性抽搐: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不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 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表情非常痛苦。 ③后期:长期痉挛和抽搐,大量体力消耗,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可致全身衰竭而死亡。 6.肠痈的病因病机及病理演变过程及临床表现。 (1)病因病机:①饮食不节;②饱食后急剧奔走或跌仆损伤;③寒温不适;④情志所伤。上 述因素损伤肠胃,导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热胜肉腐而成肠痈。 (2)临床表现:①初期: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伴轻度发热,恶心纳减, 苔白腻,脉弦滑。②酿脓期:腹痛加剧,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局限性腹皮挛急;伴壮 热不退,恶心呕吐,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③溃脓期:腹痛扩展至全腹,腹皮挛 急,全腹压痛、反跳痛;伴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壮热自汗,舌红绛,苔黄燥,脉洪数。④ 变证:慢性肠痈、腹部包块、湿热黄疸、内外瘘形成。 7.肠痈的鉴别诊断内容。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①有溃疡病史;②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至全腹,腹肌板状强直 ,肠鸣音消失,休克。③X线透视多有腹腔游离气体。 (2)右侧输尿管结石:①突发性绞痛;②向生殖器部位放射;③体征不明显;④辅助检查可 确诊。 (3)妇产科疾病:①宫外孕:有停经史,阴道内有出血;②卵巢虑泡或黄体破裂;③卵巢囊 肿扭转;④急性输卵管炎。 8.肠痈的治疗原则:中医——通腑泻热;西医——及早手术。 9.中医对阑尾周围脓肿的处理方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方用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 III、皮肤病 1.皮肤结构 (1)皮肤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2)皮肤附属器:毛发、指(趾)甲、汗腺、皮脂腺。 (3)表皮分层:有内向外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在角质层较厚的掌拓部位有 透明层。 2.皮肤病病因病机 (1)病因:外因:包括风、湿、热、虫、毒;内因: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及肝肾亏损。 (2)病机: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瘀。 3.辨皮肤病的常见症状。 (1)自觉症状:瘙痒、疼痛,灼热感、蚁走感、麻木感。 (2)他觉症状:原发性皮损: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 继发性皮损: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 4.名词解释 (1)斑疹:为局限性皮肤颜色的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 (2)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0.5cm,多为风热、血热。 (3)风团:为暂时性、水肿性、局限性隆起,由风邪所致。色红为风热,色白为风寒。 (4)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 多由湿热所致。糜烂因损害较浅,愈合较快,故不留疤痕。 (5)溃疡: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6)皲裂:为皮肤上的线形裂缝,多由血虚风燥所致。 5.皮肤病外用药中溶液的剂型:溶液、粉刺、洗剂、酊剂、油剂、软膏。 6.皮肤病外用药中溶液的主要用法:熏洗法、水浴法。 7.皮肤病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根据皮损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急性阶段:无渗液——洗剂、粉剂、乳剂;亚急性阶段——油剂为宜;慢性阶段——软膏为 主。 (2)注意控制感染; (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儿童、女性及面部、阴部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急性——温和安抚;顽固性——刺激性强、浓度较高。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及时处理。 (6)外用软膏时需注意——不可用汽油、肥皂、热水擦洗。 8.湿敷法的方法及适应证。 (1)方法:用消毒纱布4-8层(或用小毛巾),浸在10-20℃的药液中,浸透后稍加挤拧,以 不滴水为度,然后覆盖患处,每隔数分钟更换一次。如此连续30-60分钟,每日1-2次。 (2)适应证: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皮炎,皮损红肿渗出多。 9.蛇串疮的好发部位及皮疹特点是什么? (1)部位: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2)特点:红色斑丘疹,粟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 排列成带状。 10.蛇串疮与热疮的临床表现的不同点。 热疮 蛇串疮 发病部位 多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腰肋部、胸部、头面部 皮疹特点 为针头大小到绿豆大小的水疱,常为一群 集簇性水疱,排列成带状, 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 病程 1-2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 2周左右。 11.疣在临床上有哪几种? (1)疣目(千日疮、枯筋箭、瘊子)——寻常疣——发于手指、手背、头皮; (2)扁瘊——扁平疣——发于颜面、手背、前臂; (3)鼠乳——传染性软疣——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 (4)跖疣——掌跖疣——发于足跖部; (5)丝状疣——发于颈周围及眼睑,呈细软丝状突起。 12.风热疮(玫瑰糠疹)的临床表现? (1)部位:好发于胸、背、腹、四肢近端,颈部,尤以胸部两侧多见。 (2)皮损:最先在躯干或四肢近端,圆形或椭圆形的淡红色或黄色红磷屑斑(原发斑或母斑 ),1-2周后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多数与母斑相似而形状较小的红斑(子斑或继发斑)。 (3)症状:有不同程度瘙痒。 (4)病程:约4-6周自然消退,或迁延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愈,愈合后一般不复发。 13.癣有哪几种?各种癣的临床特点? 病名 部位 皮损 症状 病程 白秃疮(白癣) 头顶、枕部 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病损区 毛发干枯无泽,常在距头皮0.3-0.8cm处折断而呈参差不齐,病发根部包绕有白色鳞屑形成的 菌鞘。 瘙痒 青春期可自愈 肥疮(黄癣) 头顶部到四周到全头部 黄癣痂,头发干燥,永久性脱发,萎缩性疤痕 。 成年向愈,或终身不愈 鹅掌风(手癣) 单侧至双手 掌心或指缝水疱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疱为皮损特点 。水疱破后干枯,叠起白屑,中心向愈,四周继发疱疹。反复发作,可致手掌皮肤肥厚,枯 槁干裂。甲板被蛀蚀变形,甲板增厚或萎缩翘起,色灰白而成灰指甲。 瘙痒 慢性,反 复发作 脚湿气(足癣) 趾缝、足底 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 (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继发感染,而致小腿丹毒、红丝疔或足丫化脓。 瘙痒 夏秋病重 圆癣(体癣) 胯间及阴部 丘疹或水疱,钱币形红斑,细薄鳞屑,中央皮疹消退, 呈自愈倾向,但向四周蔓延,有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等损害。特征为环形或或多环形, 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周扩张的斑块。 瘙痒 多夏季发作或扩大,入冬痊愈或减轻 紫白癜风(花斑癣) 颈项躯干,尤其是多汗部位及四肢近心端 大小不一、境界清 楚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无炎症性斑块,色淡褐、灰褐至深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或附少量糠 秕状细鳞屑,常融合成片。 轻微痒感 常夏发冬愈,夏发率高 14.疥疮的主要发病部位及皮疹特点。 15.急性湿疮(急性湿疹)与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16.慢性湿疮(慢性湿疹)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的鉴别。 17.药毒(药疹)在临床上有哪几型? 18.瘾疹(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19. 20. IV、肛门直肠疾病 1.直肠与肛管的生理功能:排泄粪便、分泌粘液、吸收水分和部分药物。 2.齿线在解剖和临床的意义。 部位 齿线以上 齿线以下 组织 粘膜 皮肤 动脉供应 直肠上、下动脉 肛管动脉 静脉回流 直肠上静脉丛回流入门静脉 直肠下静脉丛回流入下腔静脉 神经支配 植物神经支配 阴部内神经支配,疼痛敏感 淋巴回流 腹主动脉周围或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 3.肛门直肠环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1)肛管直肠环由肛门外括约肌深、浅两部、肛门内括约肌、直肠纵肌和耻骨直肠肌组成。 (2)功能:该环对维持肛门括约肌功能非常重要,若手术时,不慎将此环切断,会导致肛门 失禁。因此,临床治疗时,应注意保护好肛门直肠环。 4.肛门直肠疾病的常见致病因素:风、湿、热、燥、气虚、血虚。 5.什么是熏洗法?其主要功用、适应证及其代表方。 (1)熏洗法:以药物加水煎煮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 (2)主要功用:疏通腠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外科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