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模拟试题.doc
《农学概论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学概论模拟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一、 名词解释 1) 农业: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调节生物体(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取得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 2) 农业资源: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按来源分为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按是否可更新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3) 作物:农作物,即大田中生产的粮、棉、油、糖、烟、绿肥、牧草和中草药等,又称“大田作物”,北方称“庄稼” 4) 生育期:作物从籽实出苗到新籽实成熟所需天数。 5) 生育时期: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时期始期的天数计。 6) 温周期现象:作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 7) 春化作用:需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过程 8) 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需求最敏感的时期 9) 茬口:作物在轮作过程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茬地的泛称 10) 种植模式:一地区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于同一季或同一年在同一耕地上形成的规范化种植 11) 间作:同一地上,于同一生长时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其共生期大于全生育期的一半的方式 12) 套种:在前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在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其共生期小于全生育期的一半 13) 作物布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14) 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据人类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15) 杂交育种: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16) 杂种优势:两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 17) 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8) 农田培肥:为维持农田养分平衡,利于土地资源的持久利用而采取的保护,恢复,提高地力的综合技术体系 19) 水蚀:水土流失,雨水和融雪和灌溉水流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和迁移 20) 风蚀:土壤颗粒被风吹起、移动、降落,从而破坏土壤,危害农业生产的过程 二、 填空 1) 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 2) 农业发展时期:起源,过度,确立,发展 3) 农业区划特征: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长期性,超前性,战略性 4) 农业区划步骤:准备工作,资料收集和室外调整,室内分析研究提出成果,区划结果应用 5) 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把作物分为四部分,九类:(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类作物,嗜好类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 6) 据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把作物分为三类: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 7) 必需营养元素:N P K Ca Mg S Fe Mn Zn Cu Mo B Cl 8) 三大棉区:新疆、长江中下游、黄淮平原 9) 棉花生长五时期: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 10) 据春化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小麦分为三类:冬性品种 半冬性品种 春性品种 11) 据对日照长短的反应敏感性不同,小麦分为:反应迟钝型 反应中间型 反应敏感型 12) 小麦生长阶段:籽粒形成阶段 籽粒灌浆阶段 籽粒成熟阶段 13) 据作物对连作反应的不同,把作物分为:忌连作作物 不耐连作作物 耐短期连作作物 耐连作作物 14) 种植方式类型:单作一熟型 单作多熟型 多作一熟型 多作多熟型 15) 作物类型:区域型布局 单作型布局 16) 研究作物常用的温度指标:①≥0度活动积温 ②≥10度积温 ③无霜期 ④某些界限温度 17) 据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分为:喜水耐涝型 中间水分型 耐旱怕涝型 耐旱耐涝型 18) 据作物对水肥适应性分为:适砂型土壤型 适粘性土壤型 适壤土型 19) 土壤耕作:(1)基本耕作:翻耕 深松耕 旋耕 (2)表土耕作:镇压 中耕 耙地 耱地 平地 开沟培土 20) 翻耕作用:①翻土 ②松土、碎土 ③翻埋肥料、作物残渣、杂草、草籽、病虫、绿肥和牧草 21) 诱变育种:辐射育种 化学诱变育种 三 选择 1、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2、复种指数=收成数/时间 3、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杂交 4、前3S-GPS GIS RSS; 后3S-ES SS DSS 四 判断 1、营养生长:根、茎、叶的生长;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 2、新疆常用的棉种:陆地棉 海岛棉 3、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4、连作:在同一耕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5、单作:同一田地上,种一种作物的方式 6、旋耕较特殊,有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双重功能 7、精准农业的核心: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 五 简答 1、农业生产的特性与规律: ①生物性和社会性 ②地域性和季节性 ③生产的连续性 ④资源的分散性 ⑤经营的综合性 2、提高产量途径: ①培育高光效作物品种 ②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 ③降低呼吸消耗 ④采用合理栽植技术 3、轮作作用:①能合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②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③有效减少病虫草害 ④利于经营管理 连作的利:①某地条件很适合种植某种植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②种植作物种类少,投资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 ③可取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连作的弊:①长期连作导致土壤感染病虫草害 ②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③使土壤中积累有毒物质 4、复种增产作用: ①利于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 ②能缓和粮、经、饲、果、菜等农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全面增产 ③利于稳产 5、间、混、套种增产原因:⑴充分利用空间、时间:①提高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系数 ②充分利用光能 ③延长光合时间 ④改善CO2供应状况 ⑵充分利用不同作物间的有利因素 ⑶利于抗灾保收 6、作物布局原则: ①社会需要是前提 ②生态适应是基础 ③生产经济与科学技术因素是主要条件 ④经济效益决定作物布局的可行性 7、优良品种的作用: 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改进品质 ③保持产量和品质稳定 ④扩大种植面积 8、引起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 ①机械混杂 ②生物学混杂(天然杂交) ③品种遗传性发生变化 ④自然突变 ⑤不正确的人工选择 ⑥自然选择 9、土壤耕作的作用: ①松碎土壤 ②翻转土层 ③混拌土肥 ④平整地面 ⑤压紧土层 六 论述(注:仅为提纲,其他内容自己扩展) 1、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⑴人均占有资源少 ⑵各地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⑶用地与养地相互脱节,阻碍农业持续发展 ⑷掠夺式生产方式和短期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⑸作物结构不合理 2、新疆土地资源特点; ⑴耕地质量差,生产水平低(高、中、低产田并存)⑵耕地94%以上为灌溉农业农田⑶土地沙化严重 ⑷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 ⑸草地退化严重 ⑹后备土地资源中,宜农荒地数量少,质量差 3、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 ⑴无限生长习性 ⑵喜温好光 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并进,时间长 ⑷根系发达 ⑸可塑性强,便于控制 4、少耕、免耕及其优缺点: ⑴少耕:传统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的次数或在全田间隔种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⑵免耕: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机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⑶免耕三环节:覆盖 直接播种 化学除草 ⑷少、免耕的优点:①由于不翻耕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减轻 ②免耕不动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 ③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 ④农耗时间减少,前作收获后,免耕或少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轻农忙时的紧张度,赢得了农时的主动权 ⑤节约成本,免耕节省机械投资,减少燃油消耗 ⑸少、免耕的缺点:①多年少、免耕之后,土壤可能变紧实 ②耕作表层有机质与氮磷养分富化而下层贫化 ③影响有机肥、化肥与残茬的翻埋,土肥难于融合,肥料利用率低,氮素损失加重 ④杂草虫害增多 ⑤残茬覆盖导致低温下降 5、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因:(优点多,请大家酌情缩减) ⑴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必要性:①有效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②科学处理有机与无机关系,是我国农业资源持续、有效利用的保障 ⑵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可能性:①保持、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产出的根本途径 ②可形成以无机促有机的良好土壤养分平衡系统,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⑶有机肥优点:①供给作物必需养分 ②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基础肥力 ③有机质含多种微量元素,可补充农产品所需的特殊养分 ⑷有机肥缺点:①含N低 ②肥效迟缓,需在土壤中分解,且分解过程受控于诸多因素影响,认为难控制 ⑸化肥优点:把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性突破。粮食的增长与化肥施用量正相关 ⑹化肥缺点:①数量不足 ②质量不佳 ③N P K比例失调 ⑺有机肥与无机肥关系:①我国N、P资源缺乏,比例失调,不能合理利用化肥,要重有机肥,轻化肥 ②为维持土壤肥力,要采取以无机促有机的方法 ③杂交品种拔地严重,需合理增施有机和无机肥料 综上,我们应坚持“重视有机肥,大力发展化肥,以无机促有机,有机无机相结合”原则。 第 5 页 共 5 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学 概论 模拟 试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