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刘子健的历史观与方法论.pdf
《试论刘子健的历史观与方法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刘子健的历史观与方法论.pdf(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试论刘子健的历史观与方法论虞云国 刘子健(19191994)是 20 世纪驰名国际的宋史学家,其主要著作宋代中国的改革 中国转向内在 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 两宋史研究汇编 在宋史学界颇受推崇。在刘子健的治史之路上,他在燕京大学的老师、史学家洪业的引领作用不容低估。尽管仅选过一门课,他对洪业“渊博精深,遇题追到底的考证功夫,只有崇敬”;追忆其“平日讲学教人,循循善诱,最注意治学方法,所用方法是中西参合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其史学“值得追崇的还很多”。对刘子健的史学,邓广铭有过概括性评价:“子健先生则熟悉东西方的多种文字,并攻治过东西方许多国家的历史,所以他的视野广阔,思路开廓。在这样的基础上,他
2、对于中国历史特别是宋代历史的研究,不论就其取材的广博,见地的精到和剖析的透辟来说,都是超出侪辈,而卓然自成一家的。”既然其史学“自成一家”,他的历史观与史学方法论必有独到之处。遗憾的是,他没有专文全面自述历史观与史学方法论。笔者不揣浅陋,据其主要的论著与他人的回忆,试图对这一论题略作论述,既向刘子健史学致敬,也便于史学后进从中参悟。522刘子健:洪业先生:少为人知的史家和教育家,历史月刊 1989 年第 17 期,第7780 页;刘子健:重印自志,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63,第 3 页;王钟翰、翁独健、刘子健:洪煨莲先生传略,洪业论学集,中华书局,1981,第 1 页。
3、邓广铭:刘子健博士颂寿纪念宋史研究论集前言,刘子健博士颂寿纪念宋史研究论集,京都:同朋舍,1989。一 历史观:“本人是倾向多元论的”历史观是史家对历史与史学的根本看法,在史学研究中居统领全局的地位,可谓史家的灵魂。刘子健认为:“历史是过去的陈述,随时纵逝,无法重演,无法反复观察。历史的因素繁复,过程驳杂,无从隔离起来,做个别片段的试验。”也就是说,历史实相已然逝去,无法再现,而造成历史的因素复杂多元,过程驳杂纷繁,后人不能通过重演或试验来观察历史,故其反问:“庞大无比的历史,渊源深长,错综复杂,变化不息的潮流,谁敢说一目了然?”至于史学研究所取资的史料不过是各种形态的纪录,充其量“只是一部分
4、的轨迹,既非事物本身,更不是全貌。所谓信史,也只是说这是比较可信的一种纪录”。在他看来,“所有纪录都是依据观点、角度加以选择。当然,纪录都有价值,必须参考,善加利用。可是既不能以为历史仅此而已,也不能限于局部所知,据为定论”。既然借助史料获知的历史不能据为定论,自然引出与历史观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其一,史学是否属于科学范畴?刘子健明确反对将史学与科学等量齐观:“史学不算是科学,它可以也应当尽量运用所有合用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但史学本身并不是科学。有的人因为科技时代的地位响亮,就说史学也很科学,这是含糊其辞,自高身价。”其二,史学的功用是什么?刘子健认为:“历史只是近乎情理的测度。它
5、的实用是有助于思考,使人不至于陷人盲从、轻信、过简化、教条式的武断与误断。”他对测度有进一步的表述:“所谓 测,即测候、探测、推测的意思,不一定能达到测勘、测量的准确性,但至少远胜于不加思考的妄测、臆测,以致造成错误观念,一误再误的误尽苍生。”正是立足于史学并非科学而只是测度的根本立场,刘子健反对一元论的历史观:“古今中外许多史观都是一元论,抓一个主因。其实主因不一定是单数。有时很可能是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的连带关系。”他指出:解622唐宋历史评论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7,“引言”,第 34 页。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引言”,第 3 页。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
6、引言”,第 4 页。刘子健:重印自志,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第 6 页。释历史,“只有多元的互关性,没有一元的决定性”;各因素间“只有相对的重要,没有绝对的重要”。正如其弟子追忆道:史学“必须容纳异说,才能有博大的气象;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先生最为反对”。相对于一元论的历史观,刘子健主张多元论的历史观。他提倡对历史做多方面与多角度的研究:“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关照应当是多元的,从一个角度到另一个角度,在每一次角度转换中折射出更为多彩的光华。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一枚切割精良的钻石,人们不会只从一个固定的角度观察它,而是会不断地转动它,在转动中去观察它的每一个刻面。”他坚持任何研究结论都不是定于一尊的独断
7、论:“本人是倾向多元论的。也就是赞成多次研究,从各方面去推论,再进行比较综合,并不一定 定于一。”这种反对一元论与独断论的历史观,直接影响到他的史学方法。在他看来,史学研究就是不同史家的多方推论与比较综合,应该具有兼容性。他还认为,多元论引导不同研究者“从多方面去看,基本上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说看法愈多,对历史的了解累积起来也愈广愈深”。他还别出机杼地翻用盲人摸象的寓言,论述这种兼容性:如果同意多元论,就可能把这四种测度,截长补短,调整综合,以取得较近事物的印“象”。可能像水牛,可能像骆驼,但总不至于“瞎”闹半天,莫衷一是。出于多元论的历史观,在刘子健看来,史学研究必然具有开放性。他指出,“主
8、张多元论,也就是赞成研究历史的学人,各抒己见。其中有明眼人,但也不必唯我独尊,天长日久,自见分明。这也是既合乎科学精神,民主作风,又合乎儒家原有谦虚态度的过程”。基于多元论,他明确反对史学研究中的唯我独尊与不易之论,认为在研究中,“十年寒窗的结722试论刘子健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柳立言:刘子健先生的治学与教学,宋史座谈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宋史座谈会,1994,第 13 页。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引言”,第 4 页。刘子健:背海立国与半壁山河的长期稳定,两宋史研究汇编,第 21 页。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引言”,第 4 页。果,也未必成为一字不易的定论”;进而主张史家论点“不必等到
9、研究完成才发表”,应该仿效现代科学,“研究正在继续,就提出报告,已经是相当普遍的惯例”;这样,“在研究正进行中,就可以得到指正,建议和启发,有助于研究”。在史学研究中,他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为自己的 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 作序时,就虚怀若谷地表示,对王安石“重新评价的任务仍旧刚刚起步”,“需要许多学者从事新的研究”。他在 略论南宋的重要性 里首倡“南宋文化模式”并有概括性地进行阐释,却声明“只是刍言,绝非定论。目的是抛砖引玉,呼吁各方学人,各抒己见”。多元论的历史观让刘子健史学充满了生命力与创造力。例如,他对岳飞再研究时就指出,虽有无数人研究过岳飞,但既然“史学研究是多元的,从新观
10、点去摸索,又可能发现新的透视,新的兴趣”。他自述研究宋代社会时之所以提出多元社会的创见,“一半是因为现代化已经显示这大方向,一半也是笔者,用多元的观点,从宋代的史料里得到的概念”。同样得力于多元史观的开放性启示,他坚持认为,“不同文化的演进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型,不是沿着单一的轨道、经过相同的特定步骤前进的。相反,不同的文化常常有着不同的发展重心”,从而得出了两宋之际政治文化转向内在的大判断。既然史学研究只是对历史的一种测度,其中既蕴涵了史家对历史的一种看法,也必然投射出他对现实问题的某种关怀。在刘子健史学里,这种关怀表现得尤其强烈,这与他浓厚的家国情怀密切相关。他提议史学界应抽出力量
11、研究传统文化中能适应现代潮流的东西,以便“运用传统的优点,变成活力,推动最合乎国情的现代飞跃”;而“探讨活的国史,动的通史”,正是历史学家不容推脱的责任。例如,在研究中国文化中的信仰时,他就试图为现代化的社会道德与社会信仰推论出两项原理:“第822唐宋历史评论刘子健:试论宋代的行政难题,两宋史研究汇编,第 93 页。刘子健:略论南宋史的重要性,两宋史研究汇编,第 85 页。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引言”,第 12 页。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引言”,第 18 页。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序言”,第 2 页。李涵:与刘子健君一席谈,宋史研究通讯 1987 年第 3
12、期。一,中国地大人多,历史久,延续长,可能要尽量沿用多种复合的方式。尽管进行现代化,还是力求复合,不强求一元化。第二,从前统一这些多元的因素是礼教。既不是政治,也不是宗教,而是共有共守的社会道德。在打破旧礼教之后,努力推行现代化,更迫切的需要新旧复合的社会道德。重达和加强社会的信仰,一定有助于进步。”强调多元复合、新旧复合,反对一元化倾向,是其推论的立论基础。根据研究所得,刘子健呼吁“理想的文化,端在一与多,谋求平衡”,表达出对现实政治文化的关切与隐忧。这种现实关怀体现了刘子健的价值观,是其多元论史观的自然发抒。在 中国转向内在 里,他研究的是中国为何转向内在的历史课题,关注的却是中国如何不再
13、转向内在的现实问题。作为美籍华裔学者,他深切了解中国特色及其知识分子,知道“在大多数时候,政治总是在决定一切”。在该书结尾,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最后,让我们将对新儒家的同情延伸到他们的现代继承人身上,这就是今天受过教育的中国人 科学家、技术专家、官僚、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等等。现代国家体系接掌了那个政治文化的混合体,组织严密;而他们存在于体系之外,分散而无组织,除了服务,别无选择。在痛苦中,他们同样应当受到同情。二 学问:“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刘子健是二战后首批留美的华裔学人,赴美以后,无论在匹兹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还是以后转治宋史,都是凭借其在国内既有的学殖,在美国大环境中独立自学而终有所
14、成的。在自学过程中,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种取径与视野,给他带来众多的启悟,他“很早便留心美国文史上的各922试论刘子健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刘子健:中国式的信仰,两宋史研究汇编,第 369 页。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引言”,第 18 页。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第 144 页。种治学方法,并且运用到他自己研究的专题上”。刘子健相当重视史学方法,他指出:“研究古史,决不能抱残守阙,故步自封。时常需要随着时代往前走,尝试新路子。”他将史学方法分为沿用的方法、创用的新法与借用的看法。所谓沿用的方法,即既有的传统考证方法,“以考证史实,分析推断,或说明史观为重”。他虽然自称“以考证而言,笔者个性不近,很少
15、做”,但有时“有了问题,非考不可”,例如在推证三字蒙训模式形成年代时,他娴熟考证出南宋中期陈淳的 启蒙初诵 已“以三字先之”。所谓创用的新法,即西方近现代史学新开出的方法,例如年鉴学派、量化学派与心理学派诸方法,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个很严密体系,欧美有好些理论实际上都是以它作基础的(至少部分),在我们对它并未作深人地研究、全面理解以前,根本没有资格批判它。”但刘子健对西式的方法并不盲从与迷信,他提醒研究者:“西方的方法论,对我们有用,但这些方法论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西方学人以为有世界的普遍性,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文化。其实,决不能放诸四海。我们尝试采用这些西式的方法
16、,随时要提防一拍即合,削足就履的诱惑,随时要注意加以改动调整,甚至不同的定义。”他理性告诫道:“海外时髦的不可不知,但未必全可用。而且海外史学界,以新奇取胜,所以可能只盛行一时。还是要就国史本身着想,走平坦大道,较易臻功。”在他看来,“因为我们的史料里,没有多少这类的记载。但是反过来说,中国史上未尝没有其他的资料,可以尝试另用新的方法去处理”。他倡议中国史家应该结合中国史料的特点,“在方法论上,我们也希望向032唐宋历史评论周明之:刘子健先生传略兼论旅美华裔文史专业者的历程,宋史研究集 第 35 辑,台北:兰台出版社,2005,第 493 页。刘子健:史学方法和社会科学 研究宋代的一些例证,食
17、货月刊 第 15 卷第 910期,1986 年。刘子健:史学方法和社会科学 研究宋代的一些例证,食货月刊 第 15 卷第 910期,1986 年。李涵:与刘子健君一席谈,宋史研究通讯 1987 年第 3 期。刘子健:史学方法和社会科学 研究宋代的一些例证,食货月刊 第 15 卷第 910期,1986 年。李涵:与刘子健君一席谈,宋史研究通讯 1987 年第 3 期。其他各国提示新贡献。补充或修正他们现有的成就。百年来中国争取平等,在方法上,又何独不然?”在史学方法上,刘子健更擅长“借用的看法”,也就是将西方社会科学中的概念、观点与分析方法移用到中国史的研究中。他认为,“因为社会科学偏重近代,偏
18、重西方。借用他们来重新分析古代的中国之后,往往可以取得新的成果,以补充这些社会科学的偏差和不足,有投桃报李的功能”。对他如何在研究中创造性地运用“借用的看法”,下文将有具体论述。在史学方法上,刘子健有过一段总论性的精彩阐述:有人说史无定法。这句话没说清楚。研究历史的题材不同,当然不可能有呆板一成不变的方法。其实是史采佳法。说得更清楚一点,门道很多,因题制宜。再大胆一点说,因问求法。这不是佛教徒求法。假定说提的问题,一时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采用,怎么办呢?答案是去找去,试用各种途径去寻求。科学家做实验就是这样的左试右试,就可能走出一条路来。在这段论述中,“因题制宜”与“因问求法”强调的都是提出研究
19、问题的头等重要性。杨联陞为刘子健 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以下简称 宋代中国的改革)作序,高度肯定他“显示出一种对任何政治学家来说都必要的敏锐的问题意识”。尽管在刘子健所有探讨史学研究的论述中,未见有“问题意识”的夫子自道,但他把“提出问题”置于史学研究的首位。他曾强调:“学问二字,尤重于问。不去想问题,是学究的迂学。”他结合自己治学经历诠释“学问”一词:“治学,非问不可。常132试论刘子健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刘子健:史学方法和社会科学 研究宋代的一些例证,食货月刊 第 15 卷第 910期,1986 年。刘子健:史学方法和社会科学 研究宋代的一些例证,食货月刊 第 15 卷第 910期,
20、1986 年。转引自张天虹 中晚唐五代的河朔藩镇与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李伯重序”。刘子健:明代在文化史上的估价,食货月刊 第 15 卷第 910 期,1986 年。觉得中文的学问二字,涵义绝佳。学是先学过去已有的知识,接着就应当试提问题。”在他看来,“学”只是知识储备,“问”才算进人研究之门。他接着说:“有了问题之后,就可以学胡适先生的口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努力去发掘新学识,试求新解释。然后再学再问,川流不息。”他一再申论:“学是离不开问的。学术训练的重点有两层,第一步是训练用有条有理的构思来问有意义的问题。”他还解答了问题与方法孰先孰后的疑问:“有人怀疑,以为应当方
21、法在先,问题在后。事实上这怀疑错了。这问 字尤其要紧。中国语文把学和问两个字连结起来,极为精妙。”他同时批评那种只知学习而不知发问的倾向:“如果只是传习,待访,补遗,拾阙等等,而不发问,那怕用功日知,也不会有新生的学术,激发新的思路,去寻求新的方法。”唯其如此,他认为史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应该在问题形成后再去寻找与探讨:“学问首先要会提出问题,然后探讨方法,去寻求解答。”据其弟子追忆,刘子健经常套用 论语 里的话并进行修改,以“学而不问【思】则罔,问【思】而不学则殆”来提撕学生“学问的一半就是问,而且要不耻下问和大哉问”。刘子健还以西方科学为例,说明所有大发展都是从“问”出发的:“西方科学,很重视
22、问。例如数学有一定程序,先有命题,也就是问”;“牛顿要问苹果为什么往下掉,才引起近代物理学的巨大发展。历史研究正也如此”。既然提出问题是史学研究的第一步,那么应该提怎样的问题呢?刘子健认为,应该注意一要大,二要新。关于大问题,他主张“学问要提问题,问题要先提大的”,也就是孔子说过的“大哉问”。对史学问题的大小两种类型,刘子健颇有独到之见:“一类是确定很具体的范围,做窄而深的研究。这类研究做得好,可以由小见大,帮助对于整个时代的了解。万一范围太小,或者忽略了当时的大势,却又难免窄而琐。功力虽久,成果有限。仿佛数清了几棵树木,却无从看到森林的形势。另一类232唐宋历史评论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
23、引言”,第 3 页。转引自张天虹 中晚唐五代的河朔藩镇与社会流动,“李伯重序”。刘子健:略论南宋史的重要性,两宋史研究汇编,第 79 页。柳立言:刘子健先生的治学与教学,宋史座谈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第14 页。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引言”,第 2 页。的工作是从大方面来看,作广泛的分析。这样做法,很容易有缺陷。一则笼统,难免错误。更糟的是挂一漏万,大而无当。虽然如此,广泛的分析还是有用处的。因为它有刺激作用,可以推动其他的研究。”两种问题类型,尽管各有利弊,但据其弟子回忆,在论及“由小见大”时,刘子健近乎棒喝道:“既然牵涉到大问题,就直接去研究这大问题,不要拐弯抹角。”关于新问题
24、,刘子健也说:“试提问题,最好是提新问题。”而所谓新问题,往往可能是原先研究所忽略的边缘性问题,诚如其弟子指出,“如果没有他,这些早被边缘化的问题可能更加无人理睬”。当然,大问题与新问题完全可以也应该统一,此即刘子健说的“从大处着眼,希望提出一些新刺激”。如何才能提出有意义的大问题与新问题,刘子健认为,可以根据学术训练与知识储备,“或是进一步的分析,或是从另一线索去看关系,或是从其他角度来综合”。他对学生说得更具体:“一是指科际整合,利用其他社会科学的观念和架构去研究历史问题。二是指比较研究,既以中国各时代的历史互相比较,也以他国的历史(如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去刺激思考中国的问题三是指多元史观
25、,从多方面去想问题。”关于比较研究,他以讨论文化史为例提示说:“超越国界和时代,去做比较,常可以引起莫大的兴趣和启发。”在研究范仲淹改革时,他指出这一改革“主要以道德原则为动因。拿此改革与 11 世纪欧洲基督教改革作一对比或许会很有趣”,“有意思的是二者发生在同一世纪”。332试论刘子健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刘子健:背海立国与半壁山河的长期稳定,两宋史研究汇编,第 22 页。柳立言:刘子健先生的治学与教学,宋史座谈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第14 页。戴仁柱:悼念我的恩师刘子健教授,丞相世家:南宋四明史氏家族研究,刘广丰、惠冬译,中华书局,2014,“卷首”,第 3 页。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论刘子健 历史观 方法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