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历程、动力与路径.pdf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历程、动力与路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历程、动力与路径.pdf(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2023 年第 4 期思想文化建设与传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历程、动力与路径王威峰,张明海(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过程,是“精神变物质”和“物质变精神”的辩证统一,不但生成了愈发主动的精神力量,而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实践成就。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日益增强的民族凝聚力、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引力、始终坚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持续发展的经济硬实力、不断积淀的文化软实力的相互激荡和作用,生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
2、为主动的澎湃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赓续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需要统筹理论指引与实践探索,在推进“两个结合”和践行“两个答案”中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兼顾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聚合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中积淀物质文明;协同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在以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提升国际影响力。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更为主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23)04-0164-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
3、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3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肩负伟大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2。在“两个大局”复杂交织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34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蕴含着党的领导和人民首创精神、物质文明建
4、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指导和实践创造、文化传承创新与精神自立自强的良性互动。正是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持续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有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461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方法与路径研究”(21ZDA077),项目负责人:张明海。作者简介:王威峰,男,博士,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湖南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明海,男,博士,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
5、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传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威峰,张明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历程、动力与路径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4,更好掌握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历史主动。1 研究回顾与问题提出精神力量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力量呈现和动力密码。学界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其精神力量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为赓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良好的学术语境和丰富的理论参考。随着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梳理前期研究
6、成果,可以发现当前研究视域较为宽阔。第一,围绕其主题和内涵展开研究。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研究涉及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的创新理论、历史主动精神和文化自信等多个主题。研究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5,同时,“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本”6,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获得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7,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必须锲而不舍推进文化自信自强”8。学界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内涵的研究主要从要素构成和实践表征两个维度展开。从要素构成维
7、度,认为“历史主动精神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具体内涵:一是尊重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二是尊重人民的主体精神,三是清醒自觉的主动精神,四是未雨绸缪的预见精神,五是勇毅前行的担当精神”9;从实践表征维度,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主体对自身使命任务意识觉醒的能动把握”10。第二,围绕其主体和发展历程展开研究。已有研究多将中国共产党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生成和发展的主体,并把这一精神力量置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予以审视和把握,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打造形成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精神支撑”
8、11,熔铸和沉淀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12的百年历程。第三,围绕其动力和路径展开研究。目前,学界一般将科学思想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以及优秀文化涵养等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生成动力,对生成动力的强化则成为赓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路径。也即,“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孕育于民族向心力、肇始于理论创新力、发展于实践牵引力”13,赓续该精神力量需要“坚持党与人民相统一,在增强党的能动性与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性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14,同时“必须坚持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
9、武装全党”15,还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文化强国建设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6。综上所述,当前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一些研究生长点和研究空间。其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一个不断走向主动的动态过程。以静态的“精神状态”“精神品质”等对其进行界定,虽抓住了核心词汇“精神”,却淡化了其生成性、过程性,忽略了这一“主动”特561 2023 年第 4 期思想文化建设与传播性会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进而愈发显著。其二,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生发和赓续的共同主体。当前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生成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具有
10、现实必要性,但也要重视作为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的人民群众在该精神力量形成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两次强调历史主动精神,一次的主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另一次的主语则是“中国人民”。其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生成应以文化力量和物质力量积淀为基础和后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也是孕育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沃土。同时也要看到,对精神力量的考察不能局限在“精神”“文化”“意识”“思想”等领域,而脱离物质生产实践,否则会犯马克
11、思、恩格斯所批评的“意识形态家”的“以纯思想批判代替反对现存制度的实际斗争”17512的错误,即还要重视物质生产在精神力量赓续中的基础性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拓宽研究视野,从过程论视角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历程,考察其内在原因,进而探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未来路径。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18因此,要剖析实现中
12、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就要将其置于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动态审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的独特精神标识、创造的富有时代印记的实践成果。2.1 在民族觉醒中走向精神主动“觉醒”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精神由被动走向主动的显著标识,“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477。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强大主动精神的民族,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的精神曾经一度处在被动的状态”19。1840 年鸦片战争后,曾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辉煌文明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从此陷入落后挨打境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
13、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仁人志士怀揣救亡图存梦想,踏上挽救民族危亡的抗争之路,但他们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相继失败,辛亥革命也未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中国人民在精神上逐步陷入被动。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序幕,全国人民受到广泛动员,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汇聚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之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逐步从精神被动走向精神主动,民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探索就有了科学思想武器;有了中
14、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探索就有了强大主心骨。从此,中国人民开始扫除精神上的萎靡与沉沦,在不懈抗争和英勇奋斗中,中华民族开始脱离被动挨打661王威峰,张明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历程、动力与路径的悲惨命运。2.2 在民族独立中熔铸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精神“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立新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践写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持续推进,其中内嵌的精神力量及其主动性也不断增强。围绕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
15、行革命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道路,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科学思想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深入汲取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逐步克服了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经验的教条主义错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日趋突显,毛泽东立足革命形势发展变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指示,党和
16、军队的工作重心逐步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因事而谋、随势而动,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2.3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锤炼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精神“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实践写照。这一时期,国内主要矛盾经历了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到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的演变。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
17、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使中国人民继在政治上彻底摆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之后,逐步在精神上彻底摆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从物质到精神层面全面走向主动,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思想上逐步完成了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转变,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成果,如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一处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关系的重要原则,提出“两个务必”这一党的建设重要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国际交往重要理念,明确“百花齐
18、放、百家争鸣”这一开展科学文化工作的重要遵循等,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与制度基础。2.4 在深化改革中培育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实践写照。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761 2023 年第 4 期思想文化建设与传播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新形
19、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飞跃。在科学思想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主动把握历史大势,冲破封闭僵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创造性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的有机统一,为破解“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不可兼得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创造性地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
20、相得益彰;创造性地处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提出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通过制度保障和政策引领,鼓励有条件的群体和地区先富起来,然后通过发挥其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逐步缩小贫富差距,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共富。进而,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2.5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弘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实践写照。党的十
21、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战略谋划和深邃思考,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飞跃。在科学思想理论指引下,中国以更加坚定、自信、从容的精神状态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走上了一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走上了一条中国
22、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路;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4,走上了一条文化强国建设之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以“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要求引领和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锻造世界一流军队,走上了一条新时代强军之路;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厉惩治腐败,走上了一条伟大自我革命之路。由此,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牢牢掌握了国家发展的战略主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
23、程。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根本动力追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百年历程可知,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的生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国、本民族的指导思想、领导力量、物质力量、文化力量等都是其精神力量生成的“源”和“本”。861王威峰,张明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历程、动力与路径3.1 日益增强的民族凝聚力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重要主体。“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20,孕育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分”与“和”交替循环
24、,但天下“定于一”的“大一统”始终是中国人民的深层精神追求,并汇聚成了中华民族最终走向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但在腐朽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殖民入侵下,近现代中国呈现出“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的悲惨图景。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有了团结奋斗的主心骨,逐步从精神被动走向精神主动,并迸发出愈发强大的自信心、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说,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并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持续积淀与提升的过程。随着近现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开展和成功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
25、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日益坚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努力克服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中的重重磨难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更加强大,“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3的精神状态更加高昂,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3.2 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引力坚持理论创新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基本经验。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引。“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现 中华民族 伟大 复兴 精神 力量 走向 更为 主动 历程 动力 路径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