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知识生产与知识群体结构变迁.pdf
《社会需求、知识生产与知识群体结构变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需求、知识生产与知识群体结构变迁.pdf(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社会需求、知识生产与知识群体结构变迁*吕 鹏 付 森*摘 要:强调知识群体结构变迁过程中社会需求与知识生产的关系,旨在发现变迁背后的逻辑,解释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知识群体结构的变迁现象。知识群体结构是由占据不同社会结构位置的知识群体组成的,它的变迁取决于知识群体社会地位的变化,因此,通过对知识群体自传统社会至今的演变历程的考察,我们发现,社会需求决定着知识生产,而知识应用和知识内生性特质则决定了知识产品的价值与效能,从而影响知识群体的社会境遇变迁,形塑了知识群体结构的形态变化。所以,改善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群体社会地位的方式绝非新文科建设或者跨学科融合,而只能是满足社会需求,提升其知识产品的社会
2、价值。关键词:社会需求 知识生产 知识群体 结构变迁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知识群体社会境遇的“整体性偏科”当前,中国社会中的知识群体境遇存在着明显的失衡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自然工程科学工作者的社会境遇悬殊,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以知识群体最为集中的高校为例,高校教师群体中自然工程科学教师的收入不仅55*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18VXK005)的阶段性成果。*吕鹏,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付森,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清华社会学评论 第十八辑远高于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高校教师薪酬调查课题组,2014),而且在高校科研项目
3、经费支持力度方面,自然工程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更是随着项目等级的提升呈现从相差不多到相差几十倍的差异化分布。中国银行的调研报告甚至将文科生视为东南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陈浩等,2021)。可见,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群体的社会境遇不仅远不及自然工程科学知识群体,甚至被视为引发社会问题的要素之一,这种“整体性偏科”现象值得深思。回顾过往研究可以发现,关于知识群体的内部结构问题在以往未曾得到过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只有一些碎片化的研究。有研究者从文化视角出发,认为大众文化作为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它的崛起迎合了社会大众的审美趣味,导致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文知识分子的
4、边缘化(苏菡丽,2009)。但是,这一说法无法解释为何从事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同样作为精英文化的代表,却在大众文化的崛起中日益中心化的现象。进而,有研究者从政权合法性建构的视角分析知识精英结构的变迁,认为在我国政权合法性从意识形态合法性到经济绩效合法性的转变中,经济绩效的要求导致了人文知识分子逐渐边缘化,自然科学知识分子逐渐靠近社会中心的结果(陶东风,2004)。但是,这一视角仍旧面临解释困境:在当前我国推进经济转型,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知识分子的结构仍未发生改变,而自然科学知识分子的地位更加稳固。知识群体作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社会类别,其本质属性在于他们是知识的载体,如果失去了这一属性,他们和
5、其他社会类别就相差无几了。所以,从知识社会学出发,社会需求决定了知识生产,进而决定了知识群体的社会境遇,塑造了知识群体结构。知识生产被需要才有价值,不被需要的知识就会被社会排斥、轻视,作为载体的知识群体也就会处于边缘地位。可以说,社会对知识的需要和依赖情况,决定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发挥的65笔者依据2016202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年度报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立项通知等资料中的科研项目数据(包括项目类别、项目数量、项目金额)自行整理得出的分析结果。社会需求、知识生产与知识群体结构变迁作用,进而决定了各个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命运(高岩,1996),也塑造了知识群体的结构形态。
6、鉴于此,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需求与知识生产的关系是如何塑造知识群体结构的?通过对自传统社会以来知识群体结构的变迁过程进行梳理考察,本文将集中阐释以下几个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群体结构形态是什么样的?它们是如何变化的?社会需求、知识应用与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影响不同类型知识群体的社会境遇,如何塑造知识群体结构的?知识群体结构的未来走向为何?二社会需求与知识生产:一个分析视角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精神财富(贝尔,1986),它可以被生产、贮存和消费(波普尔,1987),但是作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形式,它本身并不具备等级序列,只存在真实与虚假的有效性判断。知识并非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它作为
7、一种力量、一种资本、一种权威,一直被人类应用到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全然保持着一种绝对客观。若将知识视为一种产品,其产品价值同样受到经济学中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影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有效需求决定生产,解决生产与需求矛盾的办法是扩大有效需求(钱智勇、薛加奇,2018)。然而,社会需求与知识生产作为社会矛盾,虽然社会需求决定知识生产,但解决二者矛盾的途径只有寻求替代的知识产品,只有符合社会需求的知识生产,才具有价值,能实现自身的效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增进人类的福祉。若知识生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就失去了发挥功能的基础,成为一种无用的产品,必然会被社会抛弃。如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墨家学派,作为与儒家学派
8、齐名的主要学派,其知识产品具有非常高的学科价值,但是不符合社会需求,在大一统王朝建立后,就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知识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不是单一的、永恒的,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如果知识产品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那么,知识生产者同样会被抛弃,“消费者”会转而需求其他替代品,直到需求被满足为止。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认为:知识生产只有75清华社会学评论 第十八辑符合社会需求,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群体才能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反之,如果知识生产与社会需求相矛盾,那么知识不仅无法发挥效用,知识的拥有者还可能被社会淘汰。知识产品不同于其他的工业产品,它在社会需
9、求下被生产、被选择,但是若要发挥功能则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知识产品的应用效果也是其产品价值的决定性要素之一。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知识产品的应用情况也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只有具备了应用的社会条件,包括对知识的认知、对知识的观念,以及知识应用的制度,知识效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所以,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所带来的社会效能影响着不同类型的知识群体在社会中所能获得的权力、声望和财富。“实际上,对知识分子而言,不是其家庭出身,而是其知识的实际社会功能,才是其社会地位包括政治态度的决定因素。”(陈少明,2013)除了社会条件,知识内生性也影响知识应用的功效。自然工程科学的知识作为一
10、种具有确定性且能够被反复验证的知识产品,是一种非累积性知识,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被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社会中,不存在文化隔阂。然而,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是一种累积性知识,它的内生性本质决定着其应用边界,其知识产品参与到社会的治理和改造过程中,与社会现实相互作用,缠绕在一起。故而,只有具备内生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才能真正契合所属社会的需求,一种社会中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如果被应用到其他社会,则需要一种本土化的过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只能是隔靴搔痒。如社会学的知识从西方社会引进,其知识传统源于希腊罗马文化,若将其生硬地移植到中国社会,一旦知识系统无法对于所谓非制度化的社会现象做出透彻说明,学者只能通过采
11、用西方的标准进行界定,玩弄文字把戏,无法言尽其意(渠敬东,2016)。而且,知识系统是在相互联系、配合、互动中构成的一个体系,不是各自独立的零部件,所以西方社会的知识产品在中国的运用,必然会水土不服,无法发挥它本身的效能。85社会需求、知识生产与知识群体结构变迁三理论讨论:知识群体结构变迁的逻辑自然工程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群体在社会分层中的结构性位置组成了知识群体的结构,它在历史过程中的变迁由知识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程度所决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现不同的历史需求,而知识生产只有满足了社会需求才具有社会价值,只有具备了社会应用条件才能发挥效用,只有拥有了内生性才能适应本土需求,从而影响知识群
12、体社会境遇的变迁轨迹,塑造知识群体结构的形态变化。(一)上下有序:传统社会知识群体结构的形成在传统社会,一方面,自汉代时期法家知识为皇权统治秩序提供的支持被证明失败后,统治者出于建构统治秩序的需求就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知识形态,儒家知识群体如董仲舒、公孙弘等士人积极推动儒学知识的制度化,实现了与政治权力的耦合,进而又通过制度化的儒学稳固了皇权统治秩序,从而奠定了其两千多年的垄断性地位。另一方面,传统社会是一种机械团结的社会,社会整合依靠的是一种集体意识,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维系社会的良性运转,为人类社会提供行为准则和伦理道德。儒家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图腾,它提倡的伦理规范满足了社会整合的需求。而自然
13、工程科学知识既不能为皇权统治提供工具,也不能为社会整合提供规范,故而,被统治者轻视,被社会排斥,沦为“末作”(司马迁,2006)。以上讨论可以用以下命题概括。命题 1A:在机械团结的传统社会中,儒学满足了社会需求,士人作为儒学的习得者成为四民之首;自然工程科学的知识与社会需求相悖,作为从事者的匠人就沦为社会结构的下层。统治秩序和社会整合的双重需求使得儒家知识成为中国的主导话语,延续两千多年,造就了士人群体的垄断性地位。在政治力量的支持下,士人通过制度性建设(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将知识产品限定在哲学社会科学范95清华社会学评论 第十八辑围内,不断强化士人的社会地位,塑造一种支配性文化。匠人作为自
14、然工程科学知识的载体,一直受到封建王朝的制度性排斥,匠人群体被轻视甚至被无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甚至一度被要求世代沿袭,不得随意更改职业(刘永华,2014)。同时,士人群体为了维护其集体利益,贬低自然工程科学,如声称“君子不器”,将技术视为“奇技淫巧”,消除匠人的自我认同,导致这一群体价值失落,最终科技精英不断地被科举吸附,实现了自然科学社科化与精英逆淘汰。自然工程科学中只有天文、水利和农学等为统治者所需要的知识才受到重视,但是从事者依旧是掌握了儒学知识的士人群体,如天文学家郭守敬、治水专家李冰等。所以,传统社会中的知识群体结构与社会结构高度同质化,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包含着知识群体结构,呈现
15、一种上下有序的结构形态。这一观察可以归纳为以下命题。命题 1B:儒学与皇权结合之后,成为传统社会中话语秩序的垄断者,将自然工程科学视为“奇技淫巧”,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和道德压制策略实现了知识群体结构的巩固和不断再生产。(二)命途多舛:变革时期知识群体结构的转型1840 年以后,传统王朝政权面临着巨大挑战,飘摇欲坠,儒学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王朝应对挑战的需求,失去了用武之地。在国家废除科举制度,将其舍弃后,士人纷纷改头换面,通过留学海外接收新知识转型为新型的知识分子。而统治阶层试图利用自然工程科学知识延续政权生命,通过教育改革、奖励留洋学生出身者等手段提高自然工程科学从业者的地位。(张之洞、刘坤一,1
16、970)。外来势力的冲击带来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知识生产难以为继,传统社会中上下有序的知识群体结构也必然面临转型。这一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命题体现。命题 2A:近代社会中,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传统的儒学知识失去有效性,士人地位下降;为挽救国家危机,自然工程科学知识受到重视,研习者成为工程师和技术精英,地位逐渐上升,知识群体结构出现转型。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社会的改造和重建需要新06社会需求、知识生产与知识群体结构变迁的知识体系。故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群体仍旧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他们通过引进西方知识产品,将其应用于中国社会,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整体性改造和中国
17、革命的胜利。而自然工程科学知识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资本,成为民众争相研习的对象,工程师、技术精英和科学家逐渐取代传统社会中的匠人,逐渐取得了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群体相应的地位。西方的自然工程科学知识有助于提升中国国力,满足当时挽救国家危机的需求,但是中国社会不具备新知识产品应用的社会条件,让当时自然工程科学的知识群体显得有心无力。故而,这一时期的社会需求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工程科学知识的新产品体系,但是前者为知识精英提供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使其成为社会变革的引领者。而自然工程科学知识应用的社会条件却难以在短期内具备,这使得自然工程科学知识群体无法发挥知识的效用,造就了这一变革时期知识群体
18、结构的特殊形态:两类知识群体经济地位逐渐相当,但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群体仍旧在政治参与和社会声望方面优于自然工程科学知识群体。这些转变可以用以下命题概括。命题 2B:民族危机推动了西方知识产品在中国的应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群体提供了中国社会改造的方案,成为社会变革的引领者,自然工程科学知识缺乏发挥效用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观念、制度建设等,所以,知识群体结构呈现新形态。(三)上下翻转:新时期知识群体结构的重构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经济发展的需求成为社会的首要需求。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为自然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建构了合法性基础,完善了制度建设,推动了自然工程科学知
19、识效能的发挥,使其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自然工程科学知识群体的社会境遇也水涨船高。而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中国在新的社会变革以及国际话语秩序争夺中同样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力量。所以,两类知识群体都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也都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故而,我们提出以下命题。16清华社会学评论 第十八辑命题3A: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既需要自然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话语建构,所以两类知识群体的社会境遇均得到了持续的提升。自然工程科学知识是一种非累积性知识,只需要具备合法性基础和制度环境,不需要具备内生性特质就能够在制度建设下发挥知识效能,所以,西方的自然工程科学
20、知识能够实现与中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完美契合。但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是一种累积性知识,只有具备内生性才能够真正契合中国的社会需求。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出于社会改造的需要,西方社会科学知识被引入中国,其知识体系中的范式、概念、话语和理论体系作为一种嫁接产品,始终无法落地生根,未能实现本土化建构(郭忠华,2020),导致知识生产始终遵循着西方社会的话语规范,用其观照中国社会现实,自然处处龃龉,不仅无法发挥本身的效能,更无法成为中国国际话语权争夺的工具。所以,虽然中国当前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需求同样急迫,但是知识产品缺乏内生性的先天缺陷并非短期内能够弥补。故而,知识群体结构在这一时期实现重构,自然
21、工程科学知识群体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群体虽然同样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处于社会上层,但是前者已经逐渐形成了对后者的全面压制。这些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命题。命题3B:改革开放之后,自然工程科学知识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具备了社会应用条件,自然工程科学知识群体的地位全面上升。国家的制度建设和国际话语权争夺同样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但西方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的范式、概念、话语和理论体系在中国的本土化仍未完成,缺乏内生性的知识体系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群体地位不断下降。四历史语境下知识群体结构的变迁轨迹知识群体的结构形态实际上为自然工程科学知识分子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分子在社会分层中的结构性
22、位置所形构,二者在历史实践中的变迁过程构成了知识群体结构的形态变化。所以,知识群体结构形态作为一种社会存26社会需求、知识生产与知识群体结构变迁在,要实现对其精确的观察和对比,只能通过结构形态的外在表征进行,而知识群体结构的外在表征就是两种类型知识群体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社会分层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传统而经典的领域,过往研究提出了众多的分析视角,但基本都脱胎于马克斯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马克斯韦伯以财富、权力和声望为基础的经典多元分层理论(韦伯,2010),提出了三种分层秩序:经济秩序、法律秩序和社会秩序。故而,物质财富、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作为社会分层的有效依据,为我们提供了考察知识群体社会境遇变
23、迁的理路,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群体结构形态的精确观察。(一)传统社会:地位分明的知识群体结构在传统社会中,士人为皇权统治和社会整合提供知识生产,社会地位一直处于四民之首,位于社会的中心,而匠人的知识生产不能满足社会治理和社会整合的需求,一直处于社会结构的下层,二者之间地位分明。1.政治待遇悬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与政治权力的亲和性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选拔标准基本是建立在通晓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汉代夏侯胜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班固,2007)唐朝设立科举取士制度之后,儒学知识生产的制度化进一步加强,以致官僚集团中“台阁清选,莫不由兹”(王
24、溥,2012)。所以,传统社会中的士人作为官员集团的后备军,一直是政治权力的主要分享者。据统计,唐朝武则天时期,宰相中科举出身者 20 人,占总数的一半。玄宗开元元年(713 年)至二十二年(741 年),宰相总数为 27 人,科举出身者 18人,占三分之二。肃宗时,宰相 16 人,科举出身者 6 人,占三分之一强。代宗时,宰相 12 人,科举出身者 7 人,超过半数。(吴宗国,1992)而自然工程科学知识一直被统治者及士人群体所轻视,认为毫无价值,不值得研习,作为技术知识载体的匠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直至唐朝,工匠仍旧被排斥在政治权力之外,被统治者明令禁止做官(刘昫,1975)。明清时期虽出现
25、了匠人以技术入仕的情况,但是数量相对于庞大的士人集团来说仍旧显得36清华社会学评论 第十八辑微不足道,而且入仕的匠人也一直遭到士大夫群体的反对与排斥(余同元,2005)。2.社会声望天差地别士人集团作为知识生产和道德规范的权威,通过对地方的治理和教化,为士大夫阶层累积了较高的社会威望。“士族进可成政治集团,退而为社会势力,皆由经业传授,德行所致,而经济势力犹其次焉。”(刘增贵,1985)传统王朝科举制度的兴盛使得古代社会形成了“酷嗜进士名”(彭定求,1960)的社会风气,以至“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王定保,2012),而士人中的低级功名者在下层民众面前依然享有巨大的优越感(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需求 知识 生产 群体 结构 变迁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