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北朝時期君子津地望綜論.pdf
《十六國北朝時期君子津地望綜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國北朝時期君子津地望綜論.pdf(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六輯年月,頁十六國北朝時期君子津地望綜論*翟飛 君子津,歷史時期黄河上重要津渡之一。它亦是連通河曲地區與北疆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十六國北朝時期頻繁見諸史籍記載。然斗轉星移,隨着黄河河道游移、擺蕩,古今地理概貌發生巨大變化,加之文獻記載的簡略和牴牾,學界對其具體地望已不能指,争議很大。君子津究竟在什麽地方,迄今尚未得到徹底解决。故而,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微觀史料辨析和宏觀歷史地理分析,重新考察“君子津”地望。草就此文,不當之處,敬請專家學者批評。一、關於君子津地望的幾種意見 前套平原段黄河見諸史籍記載的津渡最主要有金津與君子津兩個重要渡口。其中,君子津因在北魏
2、征討赫連夏的軍事行動中發揮重大作用而聲名大噪;後又爲酈道元記載於水經注中,漸爲人所熟知。是故引起學界對其地望的聚焦。結合學界研究,若以喇嘛灣渡口爲參照系,可分爲三種觀點:喇嘛灣渡口説,喇嘛灣以北説,喇嘛灣以南説。其一,秉持喇嘛灣渡口説的主要以中國歷史地圖集爲代表。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并、肆、恒、朔等州圖幅,將君子津繪注於今内蒙古清水河縣西北的喇嘛灣鎮黄河渡口處。此論斷一度爲學界所認同,成爲主流觀點。其二,主張喇嘛灣渡口以北説的突出代表是石俊貴、馬文逵兩先生。石俊貴先生指出,君子津位於今托克托縣河口村南海口一帶,也即大黑河入黄河的河口處。此處也是*本文係國家社會
3、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長城的歷史地理學研究”(編號:);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鄂爾多斯高原歷史地理研究”(編號:)。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册),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年,第頁。黄河上中游的分界點。馬文逵的看法與此相近,認爲從秦漢至清末,黄河均是從托克托舊縣城旁流逕,歷史時期此區域是一適宜渡河的河灘地,“舊城是由古君子津演變而來的”。其後又根據喇嘛灣黄河渡口興起的時間 世紀年代,進而指出,“如果因爲喇嘛灣今天是較大渡口而將君子津搬到這裏是極不妥當的”。其三,還有一些學者堅持喇嘛灣渡口以南説。乾隆府谷縣志指出,君子津在距府谷縣城一百三十里與河曲縣交界的大纏口渡。嚴耕望先生經過系列
4、考辨,認爲君子津在偏關縣西、河曲縣東北境,黄河西岸。穆渭生基於對山西省河曲縣樓子營段黄河河道特徵及地理區位的分析解讀 “樓子營(對岸爲内蒙古准格爾旗榆樹灣鎮)一帶,正是此段黄河上向南通航的起點”,認爲君子津在河曲縣樓子營段黄河上。此外還有一觀點頗值得注意,王培義先生對於君子津地望,提出了新的看法,其將君子津位置視作一動態變化的過程,分爲兩個階段,北魏時期位於喇嘛灣附近,遼金元時期逐漸向上游移動,到明代時建置於托克托縣河口村一帶。學界對君子津的位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但要調和上述諸家分歧,厘清君子津地望,還得從史志文獻記載着手。二、魏書水經注所記君子津史實析論 史籍中對君子津的記載十分
5、頻繁,但多是同一歷史事件的重複抄録。究其本源,主要來自魏書 水經注的記載,故從史源學角度對君子津相關史實加以析論至關重要。(一)魏書中的君子津魏書中事關君子津的記載最爲頻繁。其中:魏書序紀載,拓跋什翼犍曾於二十五年()、三十二年()兩次從雲中城南巡至君子津。魏書太宗紀云,泰常四年()十二月,明元帝拓跋嗣西巡,“至雲中,逾白道,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六輯)石俊貴:君子津考,托克托文物志,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馬文逵:托克托地區黄河變遷及君子津考析,托克托文史資料(第五輯)(内部資料),年,第頁。(清)鄭居正等:乾隆府谷縣志卷一古迹,臺北:成文出版社,年,第頁;乾隆府谷縣志卷二津梁,第頁
6、。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一),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年,第頁。穆渭生:唐代關内道軍事地理研究,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年,第頁。王培義:托克托史事叢談,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年,第頁。魏書卷一序紀,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北獵野馬於辱孤山。至於黄河,從君子津西渡,大狩於薛林山”。魏書世祖紀載,始光三年()冬十月,拓跋燾西征赫連昌,“幸雲中,臨君子津。會天暴寒,數日冰結”。緊接着始光四年()春正月,爲征討赫連夏,拓跋燾“乃遣就陰山伐木,大造攻具”。三月,又命令桓貸“造橋於君子津”。四月,分命諸軍準備討伐赫連昌,其中桓貸等三人率領步兵三萬負責運送攻城器械。五月,西征正式開始,太武帝拓
7、跋燾率諸軍“濟君子津”。魏書中對於君子津的記載,多與北魏統治者對地方巡幸和軍事行動相關。因此,在考定君子津位置時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依據魏書記載,不難發現:第一,從雲中城南巡至君子津,一個“南”字透漏出君子津位於雲中城(今托克托縣古城村古城)南方;第二,北魏統治者什翼犍、拓跋嗣、拓跋燾至雲中城,都會“臨君子津”,足見君子津距雲中城不遠且交通便利;第三,“河西”地區是北魏皇帝的重要狩獵場所,從君子津至薛林山(今東勝梁東段臺牛敖包山)獵場應有固定的“獵道”;第四,君子津黄河兩岸當交通通暢、地勢開闊平坦、水流速度平緩,具備大軍團涉渡和架設浮橋的條件。(二)水經注中的君子津其實對君子津位置的判斷並非難事
8、,依據魏書記載還是能够對其大致空間區位作出判斷的。然因水經注的渲染,致使後世對君子津位置歧義不斷,現有必要對水經注記載作一剖析。水經注卷三河水載:河水南入楨陵縣西北,緣胡山,歷沙南縣東北,兩山二縣之間而出,余以太和中從高祖北巡,親所逕涉。縣在山南北去雲中城一百二十里。縣南六十許里,有東西大山,山西枕河河水又南過赤城東,又南過定襄桐過縣西河水於二縣之間,濟有君子之名。皇魏桓帝十一年名其津爲君子濟,濟在雲中城西南二百餘里。十六國北朝時期君子津地望綜論魏書卷三太宗紀,第頁。魏書卷四上世祖紀,第頁。魏書卷四上世祖紀,第頁。“獵道”,魏書高宗紀載:和平二年()三月,“發并、肆州五千人治河西獵道。”(魏書
9、卷五高宗紀,第頁。)(北魏)酈道元注,(清)楊守敬、熊會貞疏,段熙仲點校,陳橋驛復校:水經注疏卷三河水,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年,第頁。水經注是第一部對君子津位置作出記載的古代文獻,據前面水經注引文,君子津處於“二縣之間”、雲中城西南二百餘里的地方。基於行文所需,不妨先對“雲中城西南二百餘里”的記載加以剖析。水經注言君子津在雲中城西南二百餘里。雲中城,一些學者認爲是雲中盛樂城(今和林格爾土城子古城),但依據水經注楨陵縣“北去雲中城一百二十里”的記載來斷,可以確定雲中城就是今托克托縣東北古城鎮古城村古城。那麽,可以雲中城爲圓心,二百里爲半徑畫圓,同時參諸實際地理形勢,很容易發現“雲中城西南二百里
10、”的位置,遠在今清水河縣窑溝鄉小沙灣黄河大橋附近,與十六國北魏時期的歷史史實嚴重不符。因此,水經注關於君子津道里之記載是不足徵的。慶幸的是,前輩學者對此亦早有關注,並指出“二”字應屬訛誤,當作百里爲是。鄙見這一論斷足可信從。若此,回頭窺探“二縣之間”這一記載。“二縣”,長期以來説法不一,全祖望認爲指成樂縣與桐過縣;趙一清、楊守敬等主張爲沙南縣與桐過縣;李逸友認爲在赤城與桐過縣間。桐過縣學界現今基本一致認爲在今清水河縣上城灣古城;沙南縣在今准格爾旗十二連城村古城;成樂縣即今和林格爾縣土城子古城;赤城在今准格爾旗大路鎮城壕古城。那麽,真實情况究竟是什麽呢?參諸漢代雲中郡、定襄郡行政區劃,黄河十二連
11、城至上城灣河段西岸屬漢代沙南縣轄境,東岸北部爲漢代楨陵縣(今托克托縣南部章蓋營古城)轄域,南部則是桐過縣轄域。據此並結合君子津與雲中城道里及北魏時期君子津區位條件,全面對比審視,“二縣”當是如趙一清、楊守敬等言,乃是指沙南縣與桐過縣。是故,君子津應在沙南縣與桐過縣間黄河河段尋求,也即黄河十二連城至上城灣河段。通過對魏書、水經注所涉君子津記載的梳理、解讀,我們已對其有了大體認識,下面將在此基礎上對君子津確切地望作一番析論。三、君子津的地理位置 通過前揭分析,君子津大體方位已漸趨明晰。至於它的確切位置,因水經注所載道里存有歧義,雖然前文作了辨析,但審慎起見,還需結合其他相關史志文獻進一步論證。校讎
12、史籍,元和郡縣圖志河濱縣條下保存有君子津方位的一條記載,即:“黄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六輯)(清)王軒等纂修,劉克文點校:山西通志卷三九山川考九,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王文楚、施一揆:兩漢桐過縣,歷史地理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年,第頁。吴豐享:西漢雲中郡治城位置新考,西夏研究年第期,第頁。河,在縣東一十五步。闊一里,不通船楫,即河濱關,渡河處名君子津。”因此,河濱縣城的具體位置成爲確定君子津地望的重要參照坐標。(一)河濱縣治城的位置唐代河濱縣治城是確定君子津位置的重要參考依據,然現今學界對其具體位置看法頗爲不一,歸納起來主要存有四種觀點:其一,以李逸友先生爲代表,主張在今准
13、格爾旗十二連城鄉的城坡村古城,又名天順圪梁古城;其二,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將其定位於今准格爾旗大路鎮前房子村;第三,郭聲波先生則認爲今准格爾旗龍口鎮古城圪梁古城當爲河濱縣縣城所在;第四,嚴耕望先生推斷在今偏關縣與河曲縣地區。諸家各持一説,無有定論。既如此,衹好再對河濱縣位置加以審視。唐代河濱縣建置於唐太宗貞觀三年(),“東臨河岸,因以爲名”。置縣之始,屬雲州,“貞觀四年,改雲州爲威州。八年州廢,河濱縣屬勝州”。終唐之世,不曾變革。勝州,唐貞觀三年()“仍隋舊理置勝州”。統轄榆林、銀城兩縣,分管勝州南北兩大區域。貞觀八年()“廢威州,以河濱縣屬勝州”。同時,又於隋代連谷戍設置連谷縣,劃
14、歸勝州管轄。至此,勝州建制基本形成,下轄榆林、河濱、銀城、連谷四縣。此外,還有貞觀七年()在河濱縣境東北部黄河岸畔設置的河濱關。貞觀十三年(),又在隋榆林關舊地重置榆林關,即今准格爾旗城坡古城。延至唐玄宗天寶元年(),遂“割勝州連谷、銀城兩縣置麟州”。之後,勝州僅轄榆林、河濱兩縣之地。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勝州州境、建制如何變動,河濱縣一直隸屬於勝州管轄。故而,不妨從勝州州境着手,對河濱縣位置作一研判。揆諸史籍,在勝州建制確立和疆理州縣過程中,北部州界一直穩定在州治(十二連城古城)直北五里的黄河一綫,相反南部界綫變化却較爲劇烈。有鑒於此,特選取對勝州州境盈縮存有巨大影響的貞觀八年()、天十六國北朝
15、時期君子津地望綜論(唐)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元和郡縣圖志卷四關内道四,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李逸友:内蒙古史迹叢考,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年,第頁。年月日在艾冲教授帶領下,我們考察組對該古城進行了考察,其位於城坡村西側,現爲巨合灘村三社。而天順圪梁村至城坡村尚有 公里,故而,此古城應稱爲城坡古城。而且,天順圪梁村與城坡村現分屬兩個不同的行政村 天順圪梁行政村和巨合灘行政村。郭聲波: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年,第頁。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一),第頁。元和郡縣圖志卷四關内道四,第頁。舊唐書卷三八地理一,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
16、元和郡縣圖志卷四關内道四,第頁。元和郡縣圖志卷四關内道四,第頁。元和郡縣圖志卷四關内道四,第頁。寶元年()兩個時段勝州南界爲研究對象,進而來探究河濱縣治城地望。唐貞觀八年勝州南界唐代貞觀八年()勝州州境,尤其是南部州界,對探究河濱縣位置極爲關緊。然史志文獻對其並未作出明確記載。幸運的是,文獻中保留了唐代勝州及與其有密切關聯的麟州、銀州三州州縣道里情况,這些爲解决勝州南界提供了重要綫索。勝州“西南至麟州四百里”;銀州州境“南北三百二十八里”,“東北至麟州三百里”;麟州“東北至勝州四百里。西南至銀州三百里”。三州相互間的道路里程已經清楚,至於貞觀八年勝州南界,元和郡縣圖志載,銀州開光縣“西南至州二
17、百里”。則麟州東南至銀州開光縣約唐里。接着,太平寰宇記麟州銀城縣條又指出,其位於“州南四十里”。這樣,參諸銀州州境,開光縣東北至麟州界當約唐里。對此,太平寰宇記銀州下更云:“北至勝州柘珍驛二百五十里。”可知,開光縣至柘珍驛約里。這一里距恰符合兩個驛站間的路程,故柘珍驛當是由銀州入勝州第一站,當位於兩州交界無疑,也與上文所推開光縣至麟州界道里暗合。那麽,從麟州南界(即貞觀八年勝州南界)北至勝州就約爲唐里。綜上,結合貞觀八年()勝州建制、道路里程及自然地理特徵,勝州南界當在今神木市境秃尾河下游一帶。唐天寶元年勝州南界勝州州境至唐玄宗天寶時期再度進行調整,調整後的勝州州界,尤其是南部與麟州間界綫的分
18、布、走向,據艾冲先生考論,“相當於今内蒙古伊盟(筆者案:今鄂爾多斯市)牛川發源地所在的巴龍梁、敖包梁、德勝梁一綫,處在東勝市(筆者案:今東勝區)正東,這裏是南流之窟野河與北注黄河之母化河、虎嘶太河的分水嶺。唐代麟州與勝州的邊界大致分布在這個東西走向的分水嶺上,向東越過黄甫川上游之地而達黄河,向西應包括秃尾河源頭之地折而向南延續”。綜上,根據貞觀八年()、天寶元年()勝州南界位置,參諸唐代榆林縣(今准格爾旗十二連城古城)、連谷縣(今神木縣店塔鎮黄羊城)、銀城縣(今神木縣南解家堡一帶)具體區位,同時結合河濱縣建制沿革、唐代北疆邊防情狀,以及文物考古調查資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六輯)元和郡縣圖
19、志卷四關内道四,第頁。元和郡縣圖志卷四關内道四,第頁。元和郡縣圖志卷四關内道四,第頁。(宋)樂史撰,王文楚等點校:太平寰宇記卷三八關西道十四,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艾冲:西北城市發展與環境演變研究,西安地圖出版社,年,第頁。料等,唐代河濱縣治所當在今准格爾旗大路鎮的城壕古城。城壕古城,東臨黄河,西北距十二連城約公里(直綫距離)。據相關學者實地考察測量,古城平面呈長方形,墻體夯土夯築。墻體東西長米,南北寬米。古城東墻、北墻保存較好,殘存墻體基底寬約米,頂部殘寬米,殘存高度米。古城四面墻體土質、土色不一,東墻由砂土夯築,夯層厚約厘米。北墻由紅泥土夯築,西墻則由青泥土夯築。此外,東墻、北墻外發現
20、有護城河遺迹,殘寬約米,深約米。南墻、西墻外不見護城河遺迹,推測當爲流沙所湮没。另據相關資料介紹,古城西部曾有一湖泊,世紀年代面積約有 平方米,深度達米左右,現已被沙漠湮没。城壕古城,依據水經注記載,參諸古城建制特徵,北魏時期的西赤城當設置於此。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規模,唐代在此設置州縣也是情理所在,合乎邊疆軍事布防形勢。論及至此,一些學者將河濱縣定位於十二連城古城東南的城坡村古城,依里距來看與十二連城古城相距僅公里,道里過近,如此近距離建置兩個行政單位有違常理。最爲緊要的是,城坡古城爲隋唐時期的榆林關城,若河濱縣城建置於此,榆林關、河濱關將奈之何,殊難理解。再者,前房子一帶,至今並未發現相應
21、古城遺址,難以令人信服。地圖集之所以將河濱縣定位於此,仔細審視當地實際地理形勢,揣摩作者意圖當是基於對岸喇嘛灣渡口位置的考慮。至於城圪梁古城,則地處准格爾旗東南部山區,雖然有對應的隋唐時期城址,但參諸天寶元年勝州南界,城圪梁古城則位於其以南地區,顯然應屬麟州轄境。因此,鄙見城圪梁古城當作隋代富昌縣城爲是。(二)君子津地理位置析論唐代河濱縣地理位置已經清楚,君子津區位也就隨之迎刃而解。但前文所録元和郡縣圖志關於君子津的記載有些語意模糊與理不通,存在訛誤和“錯簡”現象。現先對其予以簡單辨析,進而參諸太平寰宇記等記載,對君子津位置作一考辨。元和郡縣圖志河濱縣黄河條載:“黄河,在縣東一十五步。闊一里,
22、不通船楫,即河濱關,渡河處名君子津。”緊隨其後的河濱關條又云:“河濱關,在河濱縣東北,貞觀七年置。”此段録文前後矛盾、紊亂,語意難解。郭聲波先生言道:“其地既不通舟楫,則不合置關津,因疑即河濱關以下文字當繫於河濱關條下。”太平寰宇記相關記十六國北朝時期君子津地望綜論馮文勇:鄂爾多斯高原及毗鄰地區歷史城市地理研究,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年,第頁。艾冲:隋唐時期的“榆關”和“渝關”,中國古長城新探,西安地圖出版社,年,第頁。郭聲波: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上),第頁。載驗證了郭先生的推論,是書河濱縣條僅言:“黄河,在縣東一十五步。闊不能半里,不通船筏。”故郭聲波先生的推論是可以信從的。如此,河濱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六 北朝 君子 望綜論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