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章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章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章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我国近十多年来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继续和深入,对于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增强改革发展的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和人民公仆意识,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行政审批现况 1、行政审批设定权不规范。《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其他规范性文件无权设定行政许可。有些国务院部委不以规章形式设定,往往以文件形式设定,不具有合法性。 2、行政审批种类繁多。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对行政审批的种类没有统一规定,其称谓有审核、核准、同意、审批、批准等不同种类,而不同种类的行政审批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又没有明显区别。 3、行政审批主体混乱。由于规章也可以设定临时期限的行政审批,导致很多行政机关都有一定的审批权限。据初步统计,在地级市政府,有审批权的部门大约有50多个。 4、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由于有些行政机关职能交叉重迭,同一事务多个机关都有权管理,而管理的方法就是设置审批,导致同类事项重复交叉设置行政审批的现象。 5、重审批、轻监管或者只审批、不监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设定权的省级行政机关为加强对具体事项的管理,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普遍规定审批时应准备各种资料,但准入后对监管的手段和方法却规定的相对笼统,下级机关无法遵从,以致缺乏监管。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客观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就是将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有效融合,在实施管理职能过程中寓于最大服务功能。只有从根本上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才能保证政府职能转变。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提高运转效率的现实需要。从目前情况看,一个项目有n种前置审批,往往连经办人员都不一定全部知晓;有的企业为批一个项目有时要跑几十个部门盖上百个公章,影响了工作效率。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部门把主要力量放在宏观决策、市场监测等方面,而不是仅仅钉住市场准入方面。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加强监督管理的必然要求。设定行政审批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行政管理,事实上有些行政审批项目的设置并不能完全达到管理的目的,通过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项目的后续监管、规范审批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完善服务手段,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的所在。 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环节。一些部委规章对行政审批事项设定前置要件,往往造成审批程序繁琐,有些审批事项缺乏公开性和公正性,容易滋生腐败。通过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的实施程序,有效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 1、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最基础性工作,通过清理项目,使不必要的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得到有效遏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所有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彻底清理,使行政审批真正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我市在**年,对市直各部门实施的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公布保留了202项行政审批项目。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要求,今年以来,我市正在开展新一轮的清理工作,对那些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项目,一律取消执行,根据实际需要,下放一批审批项目。通过初步清理,拟保留170项左右行政审批项目,并向社会公布法定审批时限和部门承诺时限,凡没有列入审批目录的事项,管理相对人有权拒绝。 2、切实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在科学界定行政审批范围的基础上,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改革行政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各实施部门要贯彻政务公开的原则,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并建立相应的政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简化审批环节,避免重复审批、多头审批、久拖不决。各部门要对审批程序进行理顺,对某些冗繁的多余环节,要坚决砍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每一个行政审批事项的运行程序绘成图表,即审批流程图,明确每个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限,并把这个时限分解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具体审批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 3、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制度。《行政许可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这是法律对并联审批的明确规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审批项目涉及一个部门内部多个科室的,部门要授权一个科室具体负责,统一受理,统一答复,统一办理。一个申请涉及到两个以上部门的,由政务大厅一个窗口统一受理,将流程中各审批环节的法定条件、申请材料等详细信息统 一、完整、一次性告知;审批部门主动为申请人提供现场勘察、定点指导等服务,帮助申请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审批材料的流转由综合窗口及各审批部门内部办理;各审批工作同步开展;各审批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 4、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实施审批部门要加强项目后续监管,主动开展监督检查,对审批条件已发生变化,或出现其他应当收回情形的,收回审批事项。同时,要开展规范行业行为的监督检查,推动管理行为法制化规范化。对审批行为,实施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自查,制定相应的内部监督措施,自觉地将审批行为置于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之下。要建立相关机关、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群众评议的监督网络,全程、立体地约束和规范项目审批工作。要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应负的责任。 第二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创新大河西先导区行政审批管理及运行机制,提高政府工作的服务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大河西先导区行政审批试点改革的总体要求,现就行政审批流程改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改革目标 通过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力争审批环节明显减少、审批行为得到规范、审批效率显著提高、审批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构建科学、规范、透明、高效的行政审批快速通道。 二、审批原则 (一)集中原则。一是集中受理行政许可申报,先导区管委会设置一个专门的政务窗口,统一受理44项行政许可事项的报批卷宗,统一对外发卷。二是集中统征土地,先导区范围内征用土地,由先导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统一进行。三是涉及项目建设的行政事业性税费集中在三个环节收取,即所有土地税费统一在土地呈报批准后、用地审批发证之前收取,商品房项目报建费统一在商品房预售许可前收取(非商品房则仍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收取),房产契税统一在产权证发放前收取。 (二)公开原则。先导区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流程、项目申报条件、行政许可时限、办理责任人等内容将全部向社会公布,为办事人创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办事环境。 (三)精减原则。先导区管委会将履行11个市级行政审批部门44项行政许可或审批工作职能。先导区建设项目审批以规划审批为主线,国土、建设、环保、房产等审批为辅线,其报建总时限利用大部委办公的平台,通过各审批环节的整合、并联,原体外环节的纳入、简化,统筹利用各部门资源来予以压缩,而并非简单的压缩某个办事环节时限,并力争单个审批项目报建总时限在原各部门承诺的总审批时限基础上再缩短50%。 (四)便民原则。为减少当事人往返行政审批机关的次数,降低项目报批成本,对当事人申报的行政许可事项所必需的资料,窗口工作人员须一次性告知。根据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对所有行政报批事项均可由先导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实行全程代理,跟踪服务。 (五)廉洁原则。在行政许可过程中,明确界定各级行政审批人员的职能职责,保持政策的刚性与连续性,实行电子化办公,建立部门之间、处室之间相互监督办事机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和效能考核机制,真正做到精减廉洁,公开便民。 三、土地征用、转用、供应基本流程 (一)土地征用、转用、供地分三个阶段进行,即用地预审,土地征用、转用报批,土地供应。先导区所有用地均由先导区管委会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下称储备(交易)中心】 统一征、转,统一储备,统一安置补偿,统一供地。 1、用地预审。由储备(交易)中心准备下列资料。 (1)用地、规划申请表 (2)选址意见书(由国土规划部规划处提供)、立项文件(由项目建设部提供)或土地开发利用方案【省级审批部门有要求的即需要该项资料】 (3)1:500至1:2000地形图 (4)土地规划调整批文(若需调整规划的) (5)其他相关资料 报国土规划部国土处审查,由国土处组织本部规划处、环境资源处进行用地预审,主要审查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是否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是否符合环保的要求、是否属禁止、限制供地范围(项目用地)等,审查通过出具预审报告,规划条件,划定规划定点蓝线。 2、土地征用、转用报批。由储备(交易)中心准备下列资料: (1)用地预审阶段的所有资料及预审报告 (2)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汇总表及拟占土地权属证明(国土分局承担) (3)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勘测定界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4)预征土地公告(国土分局承担) (5)听证笔录(有听证要求的、国土分局承担) (6)补充耕地验收文件(占用耕地的) (7)相关部门意见 (8)其他相关资料 报国土规划部审查,规划处审查合格发《规划用地许可证》,国土处审查合格划调查红线,编制一书四方案,环境资源处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情况及压覆矿产、地质灾害等情况,各处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后上报先导区管委会、省、国务院审批。 3、土地供应。上述地块经省、国务院审查批准后,交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统一储备。根据土地开发进度,由储备(交易)中心协调区级政府搞好土地安置补偿工作。 4、土地划拨。地块符合划拨条件的,由项目申请人准备下列资料: (1)用地申请表 (2)选址意见书(由国土规划部规划处提供)、立项文件(由项目建设部提供) (3)1:500至1:2000地形图、红线图 (4)测量测绘成果表 (5)单位资质证书、工商营业执照 (6)法人委托书原件 (7)法定代表人及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8)先导区管委会同意土地划拨批文 (9)其他相关资料 报国土规划部国土处审查并上报先导区管委会审批后发划拨决定书及划拨土地红线图。 5、土地出让。地块进行招、拍、挂出让,由项目建设部就项目准入、投资强度等问题提出审核意见,由国土规划部规划处尽可能做好该地块的规划要点及控制性详规。规划一旦确定即不再变更,土地招、拍、挂出让后,不得改变土地性质,不得修改容积率,不得减少公共绿地,不得占用公共配套设施用地。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由用地人将土地交回管委会重新招、拍、挂。储备(交易)中心根据规划编制土地出让方案,测算土地出让金,测算土地供应后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有税费,一并列入土地成本,报国土规划部国土处审批后,上报先导区管委会批准,由储备(交易)中心组织招、拍、挂出让,项目用地单位取得出让土地后在建设过程中不再向行政管理部门缴纳任何税费。 项目用地单位通过划拨、出让途径取得土地使用权,交清所有税费后,准备相关资料报国土处审查,核发《土地使用证》。 四、项目建设报批、预售、竣工验收 (一)项目建设报批分五个阶段,即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竣工验收。 1、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下列资料: (1)建设用地规划申请表 (2)土地权属资料(红线图、土地使用证、土地出让合同等) (3)总平面图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经国土规划部规划处审查总平面图,环境资源处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规划处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下列资料。 (1)上一步骤中所有资料 (2)相关设计文件和图纸 由建筑房产处牵头,规划处、环境资源处参与,审查合格后签发批复文件。 3、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两证分别由规划处、建筑房产处牵头,环境资源处参与,同步进行。 4、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项目建设人准备各类设计图件报规划处审查,规划处审查上述资料,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各部门同意,签署意见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家投资项目及国有(控股)企业先由项目建设部按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社会化运作模式组织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招投标。再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下列资料: (1)施工项目报批表 (2)中标通知书(非公有制企业不须提供) (3)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4)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核实表及建筑工地计划生育管理登记表 (5)建设工程施工图技术审查报告 由国土规划部建筑房产处审查上述资料,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6、商品房预售。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以下资料。 (1)房地产企业《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2)土地使用权证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6)审查批准的报建图 (7)工程进度证明材料 (8)商业房预售及物业管理方案 由建筑房产处审查合格后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7、竣工验收。项目建设部以向符合条件的各级质监、安监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在建项目实行全程监管。项目建设完工后,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上述流程各项资料,由项目建设部组织,国土规划部各处参与,会同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对竣工项目进行综合验收,发竣工验收合格证书。由国土处发分户《国有土地使用证》,建筑房产处发《房产证》。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我国近十多年来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继续和深入,对于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增强改革发展的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和人民公仆意识,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行政审批现况 1、行政审批设定权不规范。《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其他规范性文件无权设定行政许可。有些国务院部委不以规章形式设定,往往以文件形式设定,不具有合法性。 2、行政审批种类繁多。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对行政审批的种类没有统一规定,其称谓有审核、核准、同意、审批、批准等不同种类,而不同种类的行政审批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又没有明显区别。 3、行政审批主体混乱。由于规章也可以设定临时期限的行政审批,导致很多行政机关都有一定的审批权限。据初步统计,在地级市政府,有审批权的部门大约有50多个。 4、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由于有些行政机关职能交叉重迭,同一事务多个机关都有权管理,而管理的方法就是设置审批,导致同类事项重复交叉设置行政审批的现象。 5、重审批、轻监管或者只审批、不监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设定权的省级行政机关为加强对具体事项的管理,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普遍规定审批时应准备各种资料,但准入后对监管的手段和方法却规定的相对笼统,下级机关无法遵从,以致缺乏监管。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客观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就是将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有效融合,在实施管理职能过程中寓于最大服务功能。只有从根本上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才能保证政府职能转变。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提高运转效率的现实需要。从目前情况看,一个项目有n种前置审批,往往连经办人员都不一定全部知晓;有的企业为批一个项目有时要跑几十个部门盖上百个公章,影响了工作效率。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部门把主要力量放在宏观决策、市场监测等方面,而不是仅仅钉住市场准入方面。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加强监督管理的必然要求。设定行政审批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行政管理,事实上有些行政审批项目的设置并不能完全达到管理的目的,通过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项目的后续监管、规范审批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完善服务手段,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的所在。 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环节。一些部委规章对行政审批事项设定前置要件,往往造成审批程序繁琐,有些审批事项缺乏公开性和公正性,容易滋生腐败。通过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的实施程序,有效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 1、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最基础性工作,通过清理项目,使不必要的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得到有效遏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所有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彻底清理,使行政审批真正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我市在**年,对市直各部门实施的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公布保留了202项行政审批项目。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要求,今年以来,我市正在开展新一轮的清理工作,对那些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项目,一律取消执行,根据实际需要,下放一批审批项目。通过初步清理,拟保留170项左右行政审批项目,并向社会公布法定审批时限和部门承诺时限,凡没有列入审批目录的事项,管理相对人有权拒绝。 2、切实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在科学界定行政审批范围的基础上,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改革行政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各实施部门要贯彻政务公开的原则,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并建立相应的政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简化审批环节,避免重复审批、多头审批、久拖不决。各部门要对审批程序进行理顺,对某些冗繁的多余环节,要坚决砍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每一个行政审批事项的运行程序绘成图表,即审批流程图,明确每个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限,并把这个时限分解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具体审批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 3、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制度。《行政许可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这是法律对并联审批的明确规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审批项目涉及一个部门内部多个科室的,部门要授权一个科室具体负责,统一受理,统一答复,统一办理。一个申请涉及到两个以上部门的,由政务大厅一个窗口统一受理,将流程中各审批环节的法定条件、申请材料等详细信息统 一、完整、一次性告知;审批部门主动为申请人提供现场勘察、定点指导等服务,帮助申请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审批材料的流转由综合窗口及各审批部门内部办理;各审批工作同步开展;各审批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 4、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实施审批部门要加强项目后续监管,主动开展监督检查,对审批条件已发生变化,或出现其他应当收回情形的,收回审批事项。同时,要开展规范行业行为的监督检查,推动管理行为法制化规范化。对审批行为,实施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自查,制定相应的内部监督措施,自觉地将审批行为置于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之下。要建立相关机关、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群众评议的监督网络,全程、立体地约束和规范项目审批工作。要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应负的责任。 第四篇: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魏礼群 《人民日报》(2014年07月30日07版) 行政审批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一种重要形式。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体制的重点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作出了具体部署。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部署,坚定不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这项关系全局的改革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义重大 在以往30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伴随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但这项改革远没有完成。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目前,在很多方面市场尚不能起到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政府以行政审批为主要形式和手段过度干预微观经济事务、不当干预市场运行。因此,需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包括多方面任务,而转变政府职能是核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必须突出这个核心,把1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作为优先任务。目前,我国政府职能仍然存在越位、缺位、错位以及运行低效、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其中很多表现在行政审批上。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各种名目的管理事项,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只有继续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才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行政审批过多过滥,制约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作用的发挥,抑制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只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进一步给市场主体“松绑”、为社会组织“腾位”,才能更好地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防治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行政审批过多过滥,不仅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有效发挥,抑制社会投资创业积极性,增加交易成本,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是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现实中,一些部门和人员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审批权吃拿卡要,少数人甚至通过倒卖批文牟取私利,败坏党风政纪,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可以减少利用审批权进行寻租的机会,从源头上遏制和防治权力腐败。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新一届政府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的第一件大事,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突破口,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数量超过预期。从去年5月至今年1月,国务院各部门分4批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416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超过300项。按照本届政府任期内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3以上的目标,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量已经过半,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力度和进度都超出了社会预期。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一年来,政府不仅注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数量,而且注重其“含金量”,着力推动那些涉及利益深、对有关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的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随着改革的深入,在投资项目核准、生产经营活动许可、资质资格认定等方面取消和下放了一批审批事项,啃了不少“硬骨头”。 规范行政审批取得重要进展。国务院各部门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和核实,摸清了“底数”。对非行政许可事项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有些纳入行政许可事项,其余的则要逐步取消。强调设立行政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和程序,推进取消于法无据的审批事项和各种名目的准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控制新设行政审批事项,防止边减边增。对于各部门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向社会公开清单,接受社会的评估和监督。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也加紧对行政审批事项和各种以“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事项进行清理,促进了行政审批的规范化。简政放权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带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降低了行政成本,减少了寻租和腐败空间,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本届中央政府不仅具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决心,而且具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巨大勇气和能力。 不断有新作为、新突破 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局很好,但改革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必须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气力,不断有新作为、新突破。 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国务院各部门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还有约1300项,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数量更多。仔细分析已向社会公开的审批事项清单可以看出,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还有很大空间。应继续做好政府“瘦身”、取消审批权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向市场、向社会放权,把市场能自行调节的交给市场,把社会组织能自行承担和自律管理的交给社会组织;同时,坚决把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优势、有利于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和方便服务的事项下放给地方政府。不仅应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的数量,而且应注重取消和下放更多“含金量”高、对市场和社会影响大的审批事项,特别是逐步减少对投资项目的层层审批,以激发社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严格规范行政审批。目前,行政审批不规范问题很突出,主要表现为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立不规范和审批实施过程不规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公开透明和严格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立和实施。应推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并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在实施的审批事项应尽快公布目录清单。在目录之外,一律不得实施行政审批。适应情况的发展变化需要新设的行政审批事项,应遵循法律程序,经过严格论证才能设立。对于一些地方和部门不符合法律规定设立的各种名目的行政管理事项,应切实加以清理和废止。为规范行政审批的实施,应对审批程序、条件和标准、时限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向社会公开。着力优化创新行政审批。优化审批权的配置,对过于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审批事项进行整合,按照有利于提升管理效果、方便行政相对人的原则进行重新配置,解决多头审批、重复审批问题。改进审批流程,对现有审批流程进行梳理和评估, 重新设计工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创新审批方式,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通过网上审批等新方式提供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做到放管结合。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必须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管。审批是一次性的源头管理,监管是长期性的过程管理。减少审批、强化监管,对于各级行政机关而言,是由行使权力向承担责任转变、由实施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在监管对象量大面广、监管事务环节多链条长的情况下,必须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切实加强监管和服务。至关重要的是,多设路标、少设路障,抓紧把规范市场运行、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规则、标准、治理体系建立起来。 把握好放权的进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方向要坚定、决心要大,但取消和下放什么事权,下放到什么程度,应综合考虑市场自行调节的外部环境、社会组织的发育成熟程度、政府的监管能力等各方面条件和能力,把握好放权的力度和节奏,提前谋划应对下放权力后的新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风险,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能带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又能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相适应。 加快推进法治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遵循法治轨道。坚持法治基本要求,依法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和行为;同时,加快清理、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进程。特别应强化执法,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经济、法治社会,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从而真正做到市场、企业、社会活中有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让社会参与改革。政府取消哪些事项、下放哪些事项、保留哪些事项,下放的事项由谁承接、保留的事项由哪些政府部门负责,需要通过适当形式组织相关群体代表和专家进行讨论和评估。改革方案的执行、审批行为的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通过相应的渠道开展监督。社会广泛参与和监督,有利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拥护,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取得预期效果。(作者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第五篇。关于XX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XX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近年来,紧紧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个目标,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08年,市政府工作部门已经完成了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任务,行政审批事项由原1500项减为222项精简比例为85.2%。第一轮改革是从2000年8月开始至2001年5月结束,行政审批事项由1500项减到624项,精简58.4%;第二轮改革是从2002年12月开始至2003年4月结束,行政审批事项由624项减到362项,精简41.9%;第三轮改革是从2004年2月3日开始至2月19日结束,行政审批事项由362项减到319项,精简11.8%;第四轮改革从2005年1月31日开始至11月20日结束,行政审批事项由319项减到268项,精简16%。第五轮改革从2007年4月1日开始至2007年11月1日结束,行政审批制度由268项减为222项,减少75项,同时,根据新发布的法律法规要求,又新增审批事项29项,实际减少审批事项46项,精简比例为17.2%。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关键。第一轮改革时,市委书记董绍林同志在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会议、市政府全体成员会议上多次强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这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必须花大力气抓好。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宝良同志亲自担任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两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改革工作,四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阶段工作情况汇报,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第二轮、三轮、四轮改革时,时任市委书记马晓林同志明非常重视,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工作,强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清理各项行政事业收费相结合,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政府良好形象。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靖殿元同志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改革进展情况,并三次带队赴外省考察学习行政审批政务公开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第五轮改革时,市委书记徐广国同志明确指出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实现全市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任务认真抓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同堂同志亲自挂帅,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改革进展情况,分析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亲自挂帅,正确指导,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攻坚破难,大力精简压缩审批事项。精简压缩审批项目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难点。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审批行为,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了有效办法,精简压缩了审批项目。第一轮改革时,我们实施了“5273”工程。第二轮改革时,我们在坚持合法、合理原则的基础上,又创新发展,提出了9条精简标准,采取了9道程序,对审批项目进行了精简压缩。第三轮改革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即将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实际情况,在精简审批事项过程中,对上轮改革保留的审批事项进行了分类,在全省率先切了第一刀,把依据省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设立的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或变为日常监管,为实施《行政许可法》做了必要的准备。第四轮改革时,结合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除依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外,依国务院及省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设立的行政审批事项,除符合《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2004年6月29日第412号令)及XX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要求保留外,凡是国家和省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取消。第五轮改革时,我们实行了动态管理,除精简外,根据新发布的法律法规要求,又新增了审批事项。由于我们对政策把握准确,方法有效,措施得力,所以几轮改革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整章建制,严格规范行政审批操作行为。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点。为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实施阳光作业,我们着重采取了以下六项措施:一是每轮改革后都通过《牡丹江日报》把减少和保留的审批事项向社会进行公布。二是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公示制,推行了“一板两牌”(审批 事项公示板,桌牌、胸牌)政务公开制度,有条件的单位还印发了办事指南、设立电脑触摸屏、电子信息屏幕等,把审批依据、条件、程序、时限、责任人、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三是采取了集中统一联合审批与部门窗口式审批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外商投资服务审批中心,将规划、建设、土地、工商、税务、银行等45个部门226项审批和收费项目纳入中心,实行集中统一联合办公,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同时,对涉及一个部门内部几个机构办理的审批事项采取了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的办法,建立了公安外事户政、机动车驾驶行政审批大厅、房产交易办证审批大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养老医疗保险审批发放大厅等,极大地方便了基层和百姓办事。四是编辑印发了《XX市政府行政许可执法政务公开手册》,把保留审批项目的名称、依据、条件、程序、时限、收费标准、受理责任人规定的十分清楚,并将该《手册》分层次免费发送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民营私营个体企业、市区26个街道办事处和126社区居委会、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群众团体和民主党派,把政府行政许可内容和行为向全社会交底。五是出台了《XX市行政审批事项暂行规定》,规定了审批事项设立条件、设立程序,实行严格控制,依法管理。六是推进了审批责任制度,在实行首问制、承诺制、限期制、否定制、代办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审批主体操作规程、服务公约、过错责任追究制、对相对人监管失查责任制。 (四)加强监管,确保改革收到实效。为了把改革成果落到实处,使改革不流于形式,我们加大了后续日常监督管理工-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进一步 推进 行政 审批 规章制度 改革 调研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sd****19】。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sd****19】,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sd****19】。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sd****19】,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