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迁移法在VB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oc
《条件迁移法在VB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条件迁移法在VB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oc(2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条件迁移法在VB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VB程序设计是很多院校的第一门编程类课程,它功能强大易于掌握。对初学者来讲,例题选取是否恰当对于学习效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在例题选择和讲解过程中如何使用条件迁移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活学活用。<br> 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VB程序设计;教学法;条件迁移<br> <br> 1条件迁移法<br> <br> 条件迁移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某个例题的基础上逐步改变或增加条件,过渡到新的例题,以此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r>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对于例题深入理解而不仅是死背程序。同时,VB作为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其语法结构是固定的,但应用到各种题目中是灵活多解的,故对一种结构需要多道例题讲解,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各例题的异同,而不是独立去记忆。而应用条件迁移的办法进行例题之间的过渡,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透彻,同时一步一步地引导让学生融会贯通,从而克服了程序设计难学、枯燥的问题。<br> <br> 2实例<br> <br> VB中的循环结构部分因过程不直观且语法结构中参数较多,故此较难掌握。在FOR语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条件迁移法设计例题,效果很好。<br> 首先让学生做一道习题,用print语法输出一个“*”。写出程序后该练习题稍做修改:输出10个“*”又该如何?同学们会发现修改后的题目做起来很烦琐,于是教师可引出FOR循环结构。<br> 讲解完FOR循环的语法结构,设计两道例题。例1为刚才的练习修改题,循环输出10个“*”,例2为输出1~9这9个数字。如果只是一个例题讲完就直接抛出第二个例题,学生掌握的可能仅仅是两种题目的做法。若调动学生的思考,对例1进行层层修改进行思考、讨论和演示,那么学生掌握的将是很多种题目的做法。为了体现对例题的修改,例1的第一个修改题目标为例1.1,以此类推。过程设计如下。<br> 例1讲解过程略。得出程序为:<br> Fori=1 to 10<br> print "*"<br> next<br> 运行该程序,观察结果会发现确实输出了10个星号,且排成了一列。<br> 思考题:若希望10个星号输出格式是排成一行而不是一列,该如何修改程序?<br> 学生通过回顾print语法,就可以得出结论——print语句后加上分号。<br> 例1.1 若是输出30个星号,该如何修改程序?<br> 对照例1,学生可以一眼发现修改数字10为30就可以。由此可以得出小结1,FOR...to...这句控制输出的个数(也就是循环的次数)。<br> 例1.2 若不是输出星号,而是输出数字“0”,如何更改?<br> 学生也很容易找出将星号改为0就可以了。由得可以得出小结2,Print这句控制输出内容。<br> 现在引出例2,输出9个数字。根据与例1的对照,分析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再根据例1.1和例1.2的结论便可得出结果。例2讲解过程略。<br>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思想是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对例1的总结中,不但巩固了该例题的理解,而且慢慢转向第二个例题的分析,从而掌握抓住解题的本质,而不是就题论题。<br> 学习完循环语句的结构,最难的就是循环语句的嵌套使用问题。循环语句已经较为复杂,循环套循环更会让学生晕头转向。故对循环结构每部分作用的理解非常重要,而例1.1和例1.2的讲解已经做好了铺垫。< br> 例3将例1的结果输出10遍。<br> 根据练习1和例1的学习,学生已发现学习循环语句的目的,就是解决需要反复处理的操作。那么参照从练习1过渡到例1的解题过程,可容易地写出例3的程序。<br> 思考题:若是将例1的结果输出5遍该如何修改程序?<br> 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得出总结3:外层的循环控制行数,内层的循环控制列数。<br> 例3.1 或作为练习题:输出4行5列的“*”。<br> 有了前面的例题层层铺垒,学生做该这道题没有难度,只要对照着题目修改行数和列数就可以了。<br> 例3.2 输出一个10行的图案:<br> *<br> **<br> ......<br> **********<br> 紧紧围绕总结3,再参考例2的解题思路,做相应的修改就可以得出结论。<br> 若还要逐步深入增加难度,可以继续设计例题,如:<br> 1<br> 12<br> 123<br> ......<br> 123456789<br> 若再加上空格的输出,可以继续更加复杂。如将例3的结果向右移动,即“*”的前面加10个空格,写成print “ ***....*”。书写程序的过程中可发现空格的输出也可套用循环,于是程序又可改成两个循环语句并列的格式。<br> <br> 3总结<br> <br> 整个过程是教师对例题做总结,然后将根据总结中的细节部分对例题进行对应的修改,形成新的题目,让学生解题抓住两道题目之间的异同。因为有参考便降低了解题难度,同时又因为灵活改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会更加深刻。可见,条件的迁移,目的就是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停的跟着教学内容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坐着被“灌”。其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点如下:<br> (1) 应多多抓住各知识点的联系,整体的系统的研究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按章节内容讲,比如控制结构讲完FOR结构然后再讲While结构,两节之间的例题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两个结构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循环次数的控制,其他都类似。利用条件迁移法,可设计一道例题循环次数可以控制,用FOR结构,再条件稍做更改变成循环次数不可预知,就引出了While结构。这样不但掌握了两种结构的用法——即“记忆”,而且对于各种涉及循环的题目何时用何种结构也不易混淆——即“活用”。<br> (2) 将其中的关联变成各种问题,根据题目的难度来设计成例题、练习题或思考题,一环扣一环的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马上就能看出结果的,可以设计成思考题;若需要动手试试或多点时间思考的,可以设计成练习题;改动较多的或需要学生特别记忆的,可以设计成例题来强调。<br> (3) 还可根据学生特点和时间情况,设计成学生个别回答、一起回答或个别黑板演示。通过多样化的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注意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重点关注不同题目的解题关键。<br> 总之,对教学活动的安排,体现在例题的讲解和例题的过渡上。若设计的好,整个教学过程就会丰富流畅,时间紧凑有节奏且一气呵成。<br> <br> 参考文献<br> [1] 赵晓华,鲁明珠. VB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6,(4):132-133.<br> </p> <p> </p> <p> </p> 摘要:本文根据对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br> 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计算机;双语教学;学科损伤<br> <br> 1双语教学现状分析<br> <br> 本节首先对近年来双语教学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并据此推断出双语教学在近年来收到普遍关注,并快速发展。接下来就本校计算机相关双语课程与北京邮电大学进行了比较,并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br> (1) 双语教学关注度统计<br> 1979年至1993年15年间,双语教学相关的文献总量为221篇;1994年至2007年期间,双语教学相关的文献年度数量统计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01年起,双语教学开始受到广泛重视,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双语教学,并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这说明各高校自2001年起开始积极推行并探索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br> <br> 图1 双语教学相关的文献总量年度变化规律图<br> <br> 河北师范大学各个学院的每个专业也都在积极广泛地实践和研究双语教学。目前有省级双语教学试点课程11项,校级双语教学教改课题27项。与以往相比,成效显著。<br> (2) 河北师范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相关双语教学课程的调查与比较<br>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邮电大学2006~2007学年开设计算机相关的双语课程44门,本校计算机相关双语课程14门,如图2所示。北京邮电大学开设有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导论、Linux系统与程序设计基础、数字电路设计、因特网编程、高层网络协议、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计算机图形学等;并且有多门课程教材为自写英文教材。本校开设的双语课程有:计算机导论、Java程序设计、Oracle数据库系统开发、智能计算、模糊控制等。<br> <br> 图2 两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双语课比较<br> <br> 通过比较发现:北京邮电大学开设的双语课程在数量上占有较大优势,在类别上涉及领域广泛,如多媒体技术、网络与通信、软件设计开发、硬件设计等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群。而我校目前开设的计算机相关双语课程,重点在基础课与软件方向,无论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一定差距。我校的双语教学之路任重道远。 <br> (3) 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r> 双语教学在近几年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高校都在积极的推行双语教学,特别是在教育部2001年对双语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后,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还不完善,双语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都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本校双语教学老师和学生进行访问,发现“学科损伤”是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br> 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发现,原本用10分钟就可以完成的知识点,使用双语或英语教学后,需要30分钟,甚至更多。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英语水平有限,在双语教学活动中,难以自如的完全用英语教授课程;而另一方面,学生由于英语水平的局限,在听课时思维的主动性、流畅性和创造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样以来,就影响了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会造成学科知识本身的损伤和本末倒置的结果。<br> “学科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注意力偏移。有的双语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通过英语单词传递专业知识上,而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学科重点的教学过程;同样地有些学生把很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专业词汇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对技术本身的理解。这种教学效果就会偏离双语教学的本意,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并造成“学科损伤”问题。<br> 长期以来,各学科的教学全部是用母语进行,因而学生已经建立起了以母语为背景的知识体系、理解方式和思维习惯。而双语教学开创了以英语作为部分或全部教学语言的授课和学习方式,其中还包含着各学科特殊专业术语的表达。这就会形成学生英语能力与学科目标要求之间的落差,并且是造成“学科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br> <br> 2对如何实施双语教学的建议<br> <br> 对于如何解决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学科损伤”问题,如何不断提高双语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发挥双语课程培养国际竞争力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作者对国内部分重点大学双语教学实施办法进行了调查,并发现其双语教学在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堂授课以及最终考核等各方面都具有一些共同点。本校在积极开展计算机双语教学的同时,也应学习重点大学的成功经验,并从这些方面努力:<br> (1) 教学准备与教案公布<br> 双语课程的教师会从查阅、消化国外原版教材以及本专业的相关文献入手,并结合学生的先修课程及本课程的自身特点,撰写出双语教学大纲、教案和讲稿,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双语教学课件。教师备课会以学生所用教材为主线,并尽可能在网上公布相应的教案或课件,以方便学生的课后复习。<br> (2)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br> 鼓励双语课程教师编写专业词汇手册或专业词汇表,使学生能在课前事先掌握一些专业术语;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做好课前预习指导,例如给学生发放外文讲课提纲或为学生指定需要预习的原版教材中的相应内容。即教师会做好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工作,使学生在课前了解一些专业词汇以及讲授梗概。<br> (3) 授课方法<br> 在授课时,对于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难点、重点,教师会以汉语为主进行讲解,其他则会尽量以外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中应合理安排出学生的口语训练部分,例如采取课堂讨论、外语提问和回答问题等互动形式,注意调动学生使用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r> 在授课时,会努力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例如探索开展互动式教学、启发研究式教学等;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来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氛围。<br> (4) 课后交流沟通<br> 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反映到学生的理解程度,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尽可能多地在课下沟通,或采取课后问卷调查方式,逐步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课程编排和设计上迎合学生的“口味”。<br> (5)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br> 网络资源也是计算机双语教学不可忽视的部分。计算机专业原版专业教材一般都配合有相应的资料网站,学生在网站上可以看到该门课程相应的讨论组、讲稿、课程项目,以及其他相关的阅读资料。在讨论组,学生可以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国外的学者一起互相交流学习。<br> (6) 考核办法<br> 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是注重和鼓励学生用外语回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完成书面作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外语或双语命题。因为是专业课考核,所以学生在外语拼写、语法方面的错误会不作为主要扣分因素。<br> (7) 教师不断提高英语水平<br> 课下,教师需要对自身进行英语拔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提高用英语理解专业领域知识水平的能力,如可以通过浏览国外专家的课程讲义、与本校的专业外籍教师沟通与学习等。<br> <br> 3结束语<br> <br> 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双语教学的起源,并分析了计算机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随后对双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与北京邮电大学进行比较,发现本校计算机双语教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实际教学,发现了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借鉴了一些重点大学双语教学经验后,对本校下一阶段开展双语教学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br> <br> 参考文献<br> [1] 胡锐. 关于高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br> [2] 王旭东. 关于计算机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4,(6).<br> [3] 张铭,周立柱,庄越挺,张学杰. 关于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调查报告[J]. 计算机教育,2004,(6).<br> [4] 孙朝云,姚秋玲. 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若干问题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2003,(9).<br> </p> <p> </p> <p> </p> 程序代码不仅仅是目的,更重要的是继续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像二叉树、树和图的遍历这样的包含着存储结构设计的基础性算法,应该是分析、设计、实现和解释复杂算法的工具、要素。本文以垂直输出二叉树、快速排序、汉诺塔、生成二叉链表的设计和实现为例,说明这个方法。<br> <br> 1垂直输出二叉树与层次遍历<br> <br> 垂直输出二叉树的算法可以利用层次遍历方法1的模式。不同的是,在层次遍历中对结点的访问要改为定位输出,因此,队列中的元素不仅要包含结点指针,而且要包含输出的位置。<br> 如何确定结点输出的位置?显示器的横向是X轴,纵向是Y轴,坐标轴的交点在左上角。假设屏幕宽度(screenwidth)是80。如图1所示。 <br> <br> 二叉树的第1层只有一个结点,是根,在(40,1)点输出。40为偏移量(offset)。<br> 第2层有两个结点,分别是上一层结点的左右孩子,输出的位置相对其双亲的位置而左右对称,因此,偏移量应该是上一层偏移量的一半(offset=40/2=20)。具体输出位置分别是(40-offset,2)和(40+offset,2),即(20,2)和(60,2)。<br> 第3层有四个结点,分别是上一层的2个结点(20,2)和(60,2)的左右孩子,偏移量offet=20/2=10,结点(20,2)的左右孩子的输出位置分别是(20-offset,3)和(20+offset,3),即(10,3)和(30,3), 结点(60,2) 的左右孩子的输出位置分别是(60-offset,3)和(60+offset,3),即(50,3)和(70,3)。<br> 归纳起来,第i层上任一结点的输出位置是在访问第i-1层结点时,由其双亲的位置确定的。如果其双亲的位置是(parentpos,i-1),那么该结点若是左孩子,则输出位置是(parentpos-offset,i),若是右孩子,则位置是(parentpos+ offet,i),其中偏移量offset是上一层偏移量的一半。<br> <br> 如何把输出光标移到输出位置呢?y坐标变化,即层数增加,只要执行换行操作即可。关键是如何根据x坐标的变化来移动光标。控制格式化输出的成员函数ios::width(int),是按照参数值减去当前输出光标的缩进量来更新输出宽度的(而且默认情况下是按右对齐输出)。以图26.7为例,假设一个结点已在位置(20,2)上输出,这时的光标缩进量(假设用indent表示)是20,下一步要在(60,2)的位置上输出,x坐标是60,这时利用成员函数width(int)来计算的输出宽度应该是40,即x-indent,用参数表示为width(40),即width(x-indent)。<br> <br> struct Location<br> {<br> int xindent,ylevel;//结点坐标位置<br> };<br> void Gotoxy(int x,int y)//输出位置<br> {<br> static int level=0,indent=0;<br> if(y==0)//重复输出二叉树时要重新赋值<br> {<br> level=0;indent=0;<br> }<br> if(level!=y)//若层数增加,则缩进量从0开始<br> {<br> cout<<endl<<endl;<br> indent=0; level++;<br> }<br> cout.width(x-indent);//根据已有缩进量确定当前缩进量<br> indent=x;//记录当前的缩进量<br> }<br> <br> 2快速排序与前序遍历<br> <br> 按照树的集合表示法,二叉树根的作用在于把集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代表左子树结点,另一部分代表右子树结点。<br> 首先,设计一个划分数组元素的算法:以数组的某一元素为基准,把数组元素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的不大于基准,后面的不小于基准,返回值是基准的下标。这个基准相当于根。然后按照前序遍历的顺序,对数组的前后两部分(左子树和右子树)继续这种划分,直到数组有序(见表2)。<br> <br> 3汉诺塔与中序遍历<br> <br> n阶汉诺塔问题:有三根石柱,在一根石柱上放着n个盘子,每个盘子都比它下面的小,遵循以下规则,把盘子移到另一根柱子上:<br> (1) 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br> (2) 盘子可以放在任一根柱子上。<br> (3) 任何时刻,大盘不能压在小盘之上。<br> 下面用归纳法证明,n阶汉诺塔问题可以用n层二叉树描述,而且它的解就是该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br> 用一个四元组(n,A,B,C)表示这样一个n阶汉诺塔问题:把n个盘子从A柱搬到C柱,中间可以借助B柱。其中A、B、C的地位是相对的,不妨假设第一个表示起始位置,最后一个表示终止位置,中间表示过渡位置。例如(n,B,A,C)表示把n个盘子从B搬到C,中间可以借助A的n阶汉诺塔问题。用一个三元组((n),A,B)表示把第n个盘子从A直接搬到B。<br> 假设有两个盘子,要把两个盘子从A搬到C,即(2,A,B,C),就必须先把第1个盘子从A直接搬到B,即((1),A,B),再把第2个盘子从A直接搬到C,即 ((2),A,C),最后把第1个盘子从B直接搬到C,即((1),B,C)。序列((1),A,B),((2),A,C),((1),B,C)正好是以(2,A,B,C)为根,以(1,A,C,B)和(1,B,A,C)为左右孩子的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只是访问结点的结果是,去掉过渡位置,盘子数加括号)(见图2)。双亲结点与左孩子的关系是,盘子个数减1,过渡位置和终止位置交换,与右孩子的关系是,盘子个数减1,起始位置和过渡位置交换。<br> <br> 假设有n个盘子时结论成立。现在假设有n+1个盘子。要把n+1个盘子从A搬到C,即(n+1,A,B,C),必须先把前n个盘子从A搬到B,即(n,A,C,B),然后把第n+1个盘子从A直接搬到C,即((n+1),A,C),最后把前n个盘子从B搬到C,即(n,B,A,C)。序列(n,A,C,B),((n+1),A,C),(n,B,A,C)正好是以(n+1,A,B,C)为根,以(n,A,C,B)和(n,B,A,C)为左右子树根的二叉树的中序遍历顺序(中序遍历左子树,访问根结点,中序遍历右子树)(见图3(a))。而左右子树都是n阶汉诺塔问题,已假设结论成立。因此对n+1阶汉诺塔问题,结论也成立。到此证明完毕。<br> 图3分别给出了n阶和3阶汉诺塔问题状态树。3阶汉诺塔问题的解用中序序列表示是:((1),A,C),((2),A,B),((1),C,A),((3),A,C),((1),B,A),((2),B,C),((1),A,C)。<br> <br> 4生成二叉链表与后序遍历<br> <br> 在二叉树顺序存储结构中,如果一个非0元素的下标是pos,那么该元素的左右孩子下标是2*pos+1和2*pos+2。把二叉树的顺序存储转为链式存储的算法可以按照层次遍历的模式完成(见表4)。<br> <br> 5小结<br> <br> 上述算法的非递归代码都可以和在相应的二叉树遍历的非递归模式中实现。另外,八皇后问题可以在树的前序遍历模式中解决,迷宫可以归于图的深度有限遍历,等等,如果需要,请参看清华大学出版的《C/C++与数据结构》(第3版)(下册)。 <br> </p> <p> </p> <p> </p> 摘要:本文从课件制作的准备入手,列出当前课件的四个问题;从调查问卷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强调了课件的制作原则,细化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从技术的角度,来阐述如何使用课件;最后提出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课件,提升制作水平。<br> 关键词:课件;PowerPoint;计算机基础<br> <br> 1引言<br> <br> 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以下简称为PowerPoint)制作课件(文件类型*.ppt,指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文件,下同)早已不再是新闻,它几乎深入到每个课堂当中,是教师讲课的重要材料。<br> PowerPoint是一种工具,知道菜单项、工具栏、相关命令在哪里,仅停留在软件功能的层次,这是学习软件的基本要求。如果再上升一个层次,就要考虑如何把软件应用在具体的领域当中。<br> 笔者要探讨的问题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何利用PowerPoint,使制作出的课件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br> <br> 2课件制作的前期准备<br> <br> 2.1发展现状<br> 目前看到的很多课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下:<br> (1) 内容求全<br> 制作课件的时候,把相关的所有内容都加进来,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br> (2) 技术求多<br> 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声音等,能用的通通拿来,而且来者不拒。<br> (3) 表现形式单一<br> 以文字表现为主,通常幻灯片中80%以上都是文字,图表等其他方式很少。<br> (4) 版面设计花哨<br> 字体,颜色很多,极其混乱;背景或是用图片,或是用搭配不当的颜色,表现方式无序。<br> 2.2需求分析<br> (1) 现实环境的分析<br>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成本也大大降低,使计算机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也提高了家庭成员操作计算机的能力,现在的大学生对计算机不再陌生,部分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还相当出众。<br> (2) 课程的分析<br> “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并能够结合实际,让计算机更好地为所学专业服务。<br> (3) 学生的分析<br> 每学期结束之时,都会对学生做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讲课方式、课程资源、开放式建议等方方面面。通过学生的问卷结果,得出:<br> ●从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转移到以技术的应用为中心;<br> ●从提供信息到提供查找信息的方法。<br> 2.3材料搜集<br> 在材料搜集环节,主要有两个渠道:<br> (1) 借鉴已有的资源<br> 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过去的课件。<br> (2) 互联网<br>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而且也让知识的传递更加便捷,大洋彼岸的发明、创造及信息的传达不再有时间差,可以即时地通过卫星或光纤到达每台计算机的显示器上。<br> 因此,互联网是很重要的渠道,比如:http://en. wikipedia.org,等网站上可以查阅到大量IT行业最新的权威信息。<br> 除此之外,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也让互联网上一个个信息孤岛联系起来,可以方便地查找计算机领域的相关信息。<br> <br> 3课件制作原则<br> <br> 3.1科学性原则<br>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今天讲解的内容是正确的,到了明天可能就是完全错误的,所以课件的内容必须保证科学性。举个例子,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基础”中仍然把ENIAC当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来讲授,殊不知,在1973年,美国的地方法院已经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桂冠戴在了John Vincent Atanasoff的头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应该是Atanasoff-Berry Computer,而不是二战期间的ENIAC。<br> 3.2Magical Seven原则<br> 心理学研究表明,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留时间大约在一分钟之内,而且保持的容量也是有限制的,在7±2个单位之内,即5-9个。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记忆效果会大打折扣。<br> 因此,在课件的每一张幻灯片中,最多不要超过9个知识点,以保证学生的短时记忆效果最佳,如果适时地加以强化,就有可能将短时记忆转换为长时记忆。<br> 3.3有意注意原则<br>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有意注意的时间平均为15分钟。所以,如果使用课件的时间大于15分钟,应该注意变换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等方法并用,尽量地让广大的学生参与进来,最大程度地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br> 3.4KISS原则<br> KISS的全称是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意思就是在制作课件时,不要使用太花哨的背景,文字的颜色及字体不要超过三种。课件的设计风格尽量简单、清爽、高效。制作课件不是搞艺术创作,应该让多数人接受,符合大众的习惯。<br> 3.5声音效果<br> 大量研究表明,音乐不会对学习产生任何积极、促进的作用,会一定程度地影响人的记忆、认知过程,所以,不要在课件中插入任何背景音乐(部分课程除外)。<br> <br> 4课件制作过程<br> <br> 4.1逻辑清楚、导航明确<br> 逻辑清楚、导航明确是良好课件的特征之一。<br> 在课件的开头,明确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哪些是基础,哪些是重点等等;在课件的结尾,要有小结,对课件的内容重新做一次梳理。<br> 如果说课件内容是迷宫,那么课件导航就是地图,应该使学生看到之后一目了然,方便使用,知道从哪里进去,从哪里出来。同时,每张幻灯片上的页码就像书的页码一样,是必不可少的。<br> 4.2呈现方式(图形>表格>文字)<br> 在课件中用来显现内容的素材很多,但如果按照优先级来排列,应该是图形优于表格、表格优于文字。<br> 常言道,“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一图胜过千言”,能用图形表示的,就不要使用表格;能用表格表示的,就不要使用文字。<br> 如果课件中的内容完全是书本搬家,那就没有单独制作课件的必要了。<br> 4.3有规律的重复<br>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所以,在课件当中应该有重复的内容,用于复习,减少遗忘;在课堂结束之前,应该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总结,加强记忆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科学、高效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br> 4.4功能活用<br> 通过调整幻灯片的母版,在“页脚”位置,把单位的名称、教师的名字或Email等信息去掉,更换成励志的语句,或者是名人名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br> 4.5结合其他软件<br> PowerPoint仅是制作课件的软件之一,还有很多优秀的软件可以利用,如Photoshop,Flash,MindManager,Matlab,SPSS,3DMAX,Visio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软件,丰富课程资源。<br> <br> 5课件的使用<br> <br> 制作课件的目的,是让课堂更有效率,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PowerPoint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果:<br> (1) 过于依赖课件,如果没有课件,就没有办法讲课。<br> (2) 教师不写板书,学生不记笔记,学习效果大打折扣。<br> (3) 教师利用不写板书省下来的时间,讲述更多的内容,超出学生的认知负载能力。<br> (4) 课件上的内容完全是书本搬家,讲课过程由人灌变成了机灌。<br> 课堂不是讲堂,更不是教师的一言堂,需要教师跟学生互相配合。除了教师讲授之外,还要结合其他的教学方式,如讨论、自主练习等方式。只有这样做,课堂才会有生命力,学生才会充满活力。<br> 笔者认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没有好与坏之分。所以,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技术的使用者对技术的理解错位。<br> 不同的课程,学科性质不同,对教师的要求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求不同,因此,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课程,如果用“黑板+粉笔”就能讲得很精彩,就没有必要去引入新技术,教师要基于自身的情况去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能盲目地去追求新技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学习服务,而不能本末倒置。<br> 技术不是万能的,要合理地使用技术、学习新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同理,课件的使用也应该遵循上述原则,课件是教师课堂上的可选资料,而不是必备资料,如果把课件比作苹果,教学资料就是水果,教师想吃水果的时候,不能只吃苹果,而放弃其他可口的水果。<br> <br> 6完善课件<br> <br>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最早的教学资料《学记》中提出:“教学相长”。完善课件的最好方法就是应用到课堂当中,注意听取学生的建议,结合教学效果,做出相应调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心向他人学习制作课件的经验,获取灵感,提高课件制作水平。<br> </p> <p> </p> <p> </p>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针对“Web开发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多元化创新实践。<br> 关键词:课程改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教学手段 <br> <br> 1“Web开发技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br> <br> “Web开发技术(Java)”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与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JSP2.0作为动态网页的开发技术,着重培养学生进行动态网页设计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JSP进行中等难度的动态网站编程、初步的JSP组件设计、数据库的连接,以及使用JSTL或Struts等技术进行网站应用的开发。<br> 本门课程的学习起点高,它除了要求学习者具备网站制作的表现层技术外,还需要有一定的Java基础以及操作数据库的能力;另外,还存在教学内容多与实践学时少、学生程序设计基础薄弱、学生多教师少等现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授课时一般多是先讲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具体应用,而所举的例子一般多是已经设计好的全代码,没有编程及调试过程的真实演示和课堂上真正的实践环节。因此学生普遍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乏味,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br>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效果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因材施教、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考核方式等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思路,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希望对“Web开发技术”一类的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有所帮助。<br> <br> 2教学设计的多元化创新实践<br> <br> 2.1增加教学设计范围<br> “Web开发技术(Java)”课程的学习起点高,它不仅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Java基础和操作数据库的能力,还需要学习者熟练地掌握Web表现层技术。由于学生以往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Web表现层的技术-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条件 迁移 VB 教学 中的 探索 实践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