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5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 专题一 宇宙环境 一、挖掘题目已知条件 题目一般由文字与图形共同组成,题目中的文字一般较简单,只需仔细认真。如远日点或近日点附近———可判断极点、极昼或极夜情况;如昼半球与东吻合———可判断晨昏线与 20°W 、160°E 的关系;如北京时间为 8点———可判中经度等等。但在图形中的已知条件较隐藏,不易发现,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发: 1.图形类型的判断及经纬线的确定 若图为侧视图,则横的线(或略带弧度)为纬线,最长的直径为赤道,赤道的为北纬,以南的为南纬;从极点出发的线为经线,递增方向与地球自转一致的为东经,递增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为西经。 若图为极点俯视图,则同心圆的线为纬线,是哪个极点,则为哪个半球;由发出的线为经线(注意经线圈关系),东西经判断同上。 【说明】(1)北极点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南极点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2)同为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互补,字母不同。 (3)若图形为局部图,则可以先补全图形再进行判断。 2.晨昏线的判断及地方时的获得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获得 (1)若与经线重合,则可判断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 3 月 21 日前后或 9 月前后(即节气为春分或秋分)。 若与经线斜交,则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或者跟晨昏切的纬线(极昼的最大范围)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如北极圈极昼,则太阳直射 23°26′N,日期为 6月 22日,北半球为夏至日;如南极圈极昼,则太阳直射 23°26′S,日期为 12月 22日,北半球为冬至日。 (2)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晨线指顺地球自转由夜到昼所经过的线;昏线指顺地球自转由昼到夜所经过的线。 (3)地方时判断: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 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 18点。②晨昏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的点所在经线为 24点,晨昏线与极夜最大范围纬线相切的点所在经线为 12点。③纬线上昼弧的中心点为 12点,夜弧的中心点为 24点。 【说明】晨昏线做法:过地心做太阳光线的垂线。 3.日界线的判断及地方时的获得 与经线相重合,由 180°和该图中 24点(即 0 点)的经线构成。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旧的日期到新的日期的线为该图 24点经线,另一条为 180°。由此即获得了地方时,又获得了经度。 【说明】180°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吻合,有部分弯曲,所以过 180°日期不一定发生改变,但在一般的题目中,不需要过于复杂。 二、解题思路 1.半球的判断 (1)以赤道为界,以北部分为北半球,以南部分为南半球。 (2)20°W 向东至 160°E 为东半球,20°W 向西至 160°E 为西半球。 2.地方时计算:要求时间 = 已知时间 ± 经度差 × 4 分钟 【说明】(1)要求时间的地点在已知时间地点以东用“+ ”,以西用“- ”,最好不过 180°。 (2)经度差的计算:以 0°经线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3)经度差中若有“度”和“分”,则“度”乘 4分钟,“分”乘 4秒钟再相加。 (4)若时间结果大于 24,则时间减 24,日期加一天;若时间结果小于 0,则时间加 24,日期减一天。 3.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短时间计算 找到该点所在的纬度与晨昏线的交点:与晨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日落时间。 昼长时间 =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 (12- 日出时间)× 2 = (日落时间 -12)×2= 24- 夜长时间 = (昼弧所跨经度360°)× 24 【说明】(1)同纬线昼长时间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2)同度数不同半球的两条纬线的昼与夜正好相反。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1)夜半球的太阳高度一律为负数。 (2)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一律为 0°。 (3)正午太阳高度 = 90°- 该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说明】纬差计算:以赤道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太阳直射的纬度,该图 12点的经度) (1)太阳直射点的续度判断。 根据节气:春秋分直射赤道,夏至日直射 23°26′N,冬至日直射 23°26′S? 根据太阳光线:过地心的太阳光线与赤道的夹角 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 极昼最大范围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2)该图 12点经度:一般通过计算,或昼弧的中点所在经度。 6.物影的判断 (1)日出日落前后太阳光的来向。 赤道上全年:正东升,正西落 极昼地区 24点太阳光为:北半球为正北,南半球为正南 {其余纬度 3月 24日至 9月 23日:东北升,西北落 9月 23日至次年 3月 21日:东南升,西南落 3月 21日、9月 23日:正东升,正西落 (2)正午前后太阳光的来向:判断太阳直射点与该点的方位。 【说明】物影与太阳光线来的方向相反。 7.方向的判断: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顺线的形状画 【说明】纬线的东西有劣弧限制;经线的南北有极点限制。 8.最短航线的判断:走大圆的劣弧 方法:在大圆的劣弧上找中心点,先判断中心点在起点的方向,再判断终点在中心点的方向。 【说明】大圆有经线圈、晨昏圈、赤道,若无以上大圆,则需自己做,北半球向北突出,南半球向南突出。 9.规律描述 (1)某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则该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到极昼;另一个半球相反。 (2)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 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均较快;远日点 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均较慢(判断依据:月份与 1月初和 7月初的关系)。 11.图形的转绘 (1)在已知图上找信息点:赤道上的 6点和 18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2)在要绘制的图上标可以找到的信息点。 (3)用圆滑的线连接。 【说明】(1)标信息点时,有几个标几个。 (2)极昼最大范围与晨昏线的切点 24点和极夜最大范围与晨昏线的切点12点互为对跖点。 专题二 等值线 一、概况 等值线是指数值相等各点的连线。地理学科中重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及等压面等等。 二、做图要求 把数值相等的各点用圆滑的曲线连起来。 三、判读的一般方法 1.读数值———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 0);变化规律(这是做题的基础) 2.看疏密状况———了解影响因素 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 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 四、重要等值线知识要点归纳 (一)等高线 1.知识点{(1)等高线上的数值代表海拔高度,单位:米 (2)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称为等高距 (3)判读任何一点的高度:200 m < A < 400 m,B =400 m (4)示坡线:垂直等高线的短线,指向下坡向 2.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1)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脊线一般为河流分水岭。 (2)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谷线一般可以发育河流,为集水线。 (3)鞍部: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 (4)盆地:较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减小。 (5)山地: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高度低于 500 米,坡徒。 (6)丘陵: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高度低于 500 米,坡缓。 (7)平原: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 200 米。(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小) (8)高原: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等高线数值 500米以上。(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大) (9)陡崖:两条或多条等高线叠加部分。(即若相交等高线条数为 n,等高距为 d,则(n- 1)d≤陡崖高度 < (n+ 1)d) (10)沙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 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4.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每升高 100米,气温降低 0.6℃ 。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 5.在等高线图上根据风向判断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纬度判断阳坡与阴坡:注意喜阳植被与喜阴植被的选择。 7.根据等高线图,判断或做出某地的地形剖面图 (1)按 要 求 在 等 高 线 图 上 做 出 剖 面 线 (可 以 是 题 目,也 可 以 是 图 给 出要求)。 (2)建立坐标系统,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和垂直比例尺建立原则是使图形协调。 (3)在坐标中作剖面线与各等高线交点的投影。 (4)用圆滑的曲线连结各点。 8.应用 (1)道路选线:要求坡度缓,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尽量避免过河,减少工程量,安全系数大(当然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 (2)铺设输油、气、水管线:则应注意高度差,利用油气水的流动性特点自流。 (3)水库选址:①判断河流位置、流向、落差大小、流速,坝址最好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系数大;②库区范围应是面积较大的山间盆地或宽阔谷地,能提供足够容水空间;③大坝以上应有一定的集水面积,能为库区提供较充足水源;④库区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保证库区有充足的水源补给,减少泥沙淤积,延长使用寿命;⑤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形等。 (4)农业土地利用:①平原、谷地、三角洲等地一般布局种植业,再根据气候特点具体安排作物;②丘陵若坡缓可开辟为梯田,若坡陡则应布局林业,还可结合南方低山丘陵区布局立体农业;③山地一般为林业;④高原应确定具体位置再布局,我国以畜牧业为主。 (二)等温线 1.根据数值判断半球:判断依据是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结论:数值向北递减,为北半球;数值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2.根据等温线判断气温差异 判断依据:(1)同图幅中: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异越大;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异越小。(2)不同图幅,可计算等距离的温差。 结论:(1)冬季密集,夏季稀疏,特别是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2)一般南半球较北半球稀疏且平直,海洋较陆地稀疏且平直。 3.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导致太阳辐射的差异 等温线与海岸大致平行———影响因素:海陆因素导致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山脉走向(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因素影响 等温线为闭合———受地形垂直影响(温度与高度反相关) 4.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海陆季节(月份) 判断依据:海洋与大陆热容量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 结论:(“高高低低”规则) {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7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 1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 5.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洋流性质 在海洋中,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方向一致,再根据等温线数值递减方向判断半球及洋流性质,还可以根据大洋名称判断洋流名称。 {等温线向低值(或高纬)弯曲的舌部顶端———暖流 等温线向高值(或低纬)弯曲的舌部顶端———寒流 6.根据等温线判断气压和地势:气温越高,地势越低;同高度则气压越低。 (三)等压面 1.知识点 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气压单位一般用百帕或毫米汞柱。 2.根据等压面弯曲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境 {等压面向高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 等压面向低凹———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 (四)等压线 1.知识点 在同一水平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可见,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 (1)做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根据半球确定偏转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根据高度确定受力情况:①高空(1 500米以上)———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受两个力,无摩擦力)。②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余半(风受三个力,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 3.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力大小 原理: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越小。①同一图中:等压线密集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②不同图中:可计算水平气压梯度 = 两点气压差(两点图上距离 ÷ 比例尺)。 结论:风力大小与气压差成正比;风力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 4.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月份) 北半球 7月,南北球 1月(夏季)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海洋中有高压中心(切割副高)。 南半球 7月,北半球 1月(冬季)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海洋中有低压中心。 5.根据近地面等压线判断天气系统 (1)封闭等压线:高压中心———反气旋———四周气流由内向外,中心气流下沉———明朗天气。 ①北半球顺时针,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反之。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高压脊。③实例:我国秋季秋高气爽;冬季我国位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吹偏北风。 (2)封闭等压线:低压中心———气旋———四周气流由外向内,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①北半球逆时针,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反之。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低压槽,在中纬度带(温带)地区可形成锋面,即称为锋面气旋。③实例:夏秋季节的台风为热带气旋。 (3)锋面处等压线密集 冷锋:锋后有雨,大风;暖锋:锋前有雨。实例:我国雨带、冬季寒潮、北方夏季暴雨。 6.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成因 势力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 动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全球气候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部分地区季节降水的差异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夏季风的形成。 (五)等降水量线 1.知识点 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叫做降水。降水量用毫米表示,为累加值。在地理上,常用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等来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特征。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等的地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降水量线。 2.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3.根据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一侧为迎风坡,少雨的一侧为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地形或城市“雨岛”影响 (六)等盐度线 1.全球盐度分布规律:由副高向南北两侧递减。红海最高,波罗的海最低分析思路: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不同纬度比较)———降水量 > 蒸发量,盐度低。 (2)有无地表径流补给(同纬度比较)———有地表径流盐度低。 (3)有无寒暖流经过(同纬度大洋东西部比较)———暖流盐度高,寒流盐度低。 2.根据盐度高低变化判断季节 思路:气候类型———雨季分布———河流汛期枯水期———入海口盐度变化 气候类型———气温高低———海水结冰融冰———盐度变化 3.根据盐度判断船只深浅:盐度越高,海水浮力越大,则船只吃水越浅 4.根据盐度判断密度流:表层由盐度低流向盐度高 (七)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 1.分析思路 (1)纬度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年太阳总辐射量多。 (2)气候、天气因素———降水越少,太阳辐射削弱量少,年太阳总辐射量多。 (3)地势、地形因素———地势越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削弱量少,年太阳总辐射量多。 2.我国分布: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多的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 (八)等震线 1.知识点:把烈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震线。 2.分析思路: (1)同地点,不同地震 震级大小———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2)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 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地质构造———古河道、地质不稳定地区,烈度大 (九)酸雨的等 pH 值线 1.知识点:pH 值小于 5.6的为酸雨,小于 4.5的为重酸雨。 2.分析思路: (1)工业、农业及生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大量酸性气体或由于大气环流带来的。 (2)大气有较丰富的降水。 (3)土壤颗粒:若酸性土壤———加剧;若碱性土壤———可适当中和减弱。 专题三 气候 一、气候类型的判断 (一)图表法 根据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或资料表格),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即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确定该地区半球 具体方法:比较 1 月份和 7 月份气温的高低。若 7 月份气温高于 1 月份(气温曲线呈向上凸出的波峰型)则是北半球,7 月份属夏季,1 月份属冬季。若 1月份气温高于 7月份(气温曲线呈向下弯曲的波谷型)则是南半球,1月份属夏季,7月份属冬季。 2.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该地区气候类型所属的气候带范围 方法:(1)最冷月气温在 20℃ (或 18℃ )以上的属热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一般在 15℃ 以上)。 (2)最冷月气温在 0℃ 以上的是亚热带气候以及温带海洋气候的范围。 (3)最冷月气温在 0℃ 以下的是温带气候(除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范围。 3.根据降水类型来确定该地区的气候类型 具体方法:(1)热带气候范围内:①终年多雨型是热带雨林气候;②终年少雨型是热带沙漠气候;③夏季多雨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前者年降水量一般在 1 500毫米以上,集中在 6~ 9月,降水量最多月超过 400毫米,最高温在 5月,而后者年降水量一般在 750~ 1 000毫米,集中在 5~ 10月,最高温在 4月)。(2)亚热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内:①常年温润型,气温降水年变化不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冬季多雨型的是地中海气候;③夏季多雨型的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3)温带气候范围内:①全年少雨型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稍多些);②夏季多雨型的是温带季风气候(集中在 7,8两月)。 (4)若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则气候类型为苔原气候或冰原气候。 【说明】若是南半球,则无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中无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二)模式法(又叫分布规律法) 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定。依据某地处所的纬度位置和大陆位置(大陆的东岸、内陆或西岸),就可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方法:据纬度定气候类型,再根据大陆位置(东岸、内陆或西岸)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以亚欧大陆为例: 三、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1.我国的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 2.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分析思路:①太阳高度角的南北差异;②昼夜长短南北差异;③冬、夏季风源地的距离及我国地形阻挡。 3.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析思路:夏季风的路径 雨带分布规律: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至 7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7月中旬至 8月中旬———华北、东北进入雨季;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以南;10月雨季结束。 4.我国极值 分析思路:气候和地形 (1)我国夏季是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成因:①海拔为 - 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周围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②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日照强烈。 (2)我国“火炉”———如:重庆、武汉、南京 成因:①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形成伏旱,天气干旱清朗,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②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③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 (3)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成因:①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除西南方海拔较高外,其西、北、东、东南等地势逐渐向外倾斜,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每年夏、秋季的台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东南季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②火烧寮是夏季风必经之路,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5.我国气候特点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具有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6.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 (1)寒潮:①概念:指造成降温地区广,降温幅度大(我国规定 24小时内降温达 10℃ 以上),持续时间长的强冷空气。②天气特点: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③出现时间:主要是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④发源地:西伯利亚和蒙古(亚洲高压源地)。⑤影响范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寒潮影响,但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小,特别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和云南南部谷地。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一带寒潮不易侵入。(因地势高或受山岭层层阻挡,离源地较远)。⑥寒潮对农业的影响:不利方面,寒潮最大的危害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对农作物而言,秋末易散发的寒潮和初春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容易使我国晚秋作物、春播作物倒伏和受冻;在北方草原地区,暴风雪不仅覆盖草场而断绝牲畜食物来源,还会导致牲畜受冻死亡。此外,寒潮对电讯、交通等方面也有破坏作用。有利方面,对杀灭农田害虫、麦苗返青、保墒有利。 (2)台风:①概念:发源于热带洋面的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风力达 12级。具体表现为:台风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大风区三部分。台风眼区是受下沉气流的控制,强风停息,云消雨散,天气晴朗而平静;台风眼一旦进入涡旋区,就到了破坏力最大的风速区,风力可达12级以上,出现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在涡旋区外缘叫大风区,风力一般在 8级到 12级之间,常出现阵性暴雨。②时间:夏秋季节,7月 ~ 10月是台风盛行的季节,8月最多,2月最少。③天气:狂风和特大暴雨。④分布范围: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我国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省。⑤对农业的影响:危害,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和特大暴雨产生的破坏性和洪涝。好处,对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及华南局部地区的秋旱,具有一定的有利作用。 (3)水旱灾害:我国最主要的天气灾害。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强弱决定。①梅雨:产生时间:每年春末初夏,正常年份为 6月中旬至 7月中旬;成因:江南准静止锋。出现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日本南部;天气特点:大范围的阴雨绵绵的天气,降水多而集中,湿度大、多雨日、少日照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其降水量将近占年降水总量的一半,而本区又是我国重要农业区之一,因此梅雨是本区农业生产发展重要水源。受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弱影响,梅雨早来晚去,雨期过长,雨量过多(洪涝);若梅雨晚来早去,则雨期过短,雨量过少(干旱),都会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②伏旱:产生时间是每年 7月中旬至 8月中旬;形成原因是梅雨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急剧上升;出现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农业影响:给本区水稻生产所需水份造成严重不足,导致旱情出现。③春旱:产生时间是每年 4月至 5月;形成原因是太阳直射北移,北半球升温较快,但华北雨季还未到;出现范围是华北、东北(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可缓解);对农业影响是对华北平原春耕影响。 (4)沙尘暴: ①概念: ②产生时间:春季为甚,冬季其次。③成因:自然原因,春初,北方地区天气回暖,空气热量加大进而上升形成暖低压,暖低压在发展时,又遇到了西伯利亚冷空气,气团活动频繁,二者交汇后,形成大气旋涡,大风天气显著增多,特别是快行冷锋的过境产生大风。由于春季北方天气干燥,北方地区普遍降雨少,空气湿度低,地表裸露,缺少植被覆盖与保护,尘土易飞扬。冬季气温偏低,冻土解冻后,土质变得更加松软干燥,加上初春草木初生,植被不能完全覆盖干燥地表,大风一起,易引起风沙。人为原因:由于乱砍滥伐、过度垦荒、放牧、挖药材等,致使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④涉及范围:内蒙古中部、西部地区;甘肃的中部和西部;宁夏境内;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北京等北方地区。⑤危害:能见度大幅度下降,人们出行不便,易出现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加重,浮扬的尘土以及其中的病菌,不利于身体健康;尘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农田作物产量的下降;影响需洁净的工业;加剧了土地的沙化。⑥措施: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调整农林牧产业结构;大力植树造林,种草,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如“三北”防护林。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一、海洋环境 1.掌握三大规律,分析影响因素 (1)关于海水温度分布的规律 空间分布: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表层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季度变化:夏季获热多,温度高;冬季获热少,温度低。 深度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热量集中表层,千米以下变化小,但常处于低温状态。 ———引起海水温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太阳辐射。同纬度情况下海水温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有关。 ———分析海水温度的变化情况可借鉴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分析过程。 (2)关于海水盐度分布的规律 空间分布: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引起海水盐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同纬度海水盐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江河径流量注入多少、冰雪融化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3)关于洋流分布的规律 空间分布:以风海流作为主体。①中低纬度,副高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②北中高纬,逆时针向。③南半球中高纬是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说明】洋流的分布以定向风形成的风海流为基础,注意大气环流与风海流的空间分布关系。 关于寒、暖流的区分:①从温度影响看,使洋流流经海区温度升高者为暖流,温度降低者是寒流。②从流向看,从高纬向低纬方向者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者为暖流。③从洋流流经等温线的弯曲看,可组成向各种凸凹者为暖流,向低纬凸凹为寒流。 【说明】掌握规律的同时,将一些有代表性意义的洋流具体落实于其中(以洋流定空间,以空间布洋流),并结合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渔业资源、海洋污染、航运等)加深印象。 2.把握渔场成因,落实渔场分布 (1)四大著名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秘鲁)、舟山渔场。 (2)渔场形成的一般条件: 生存空间———大陆架海域(光照、营养、泥沙)、温带海区(季节) 饵料———寒,暖流交汇 3.关注海洋环保,明确海洋权益 (1)海洋污染物来源。陆地上的生产过程,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的废弃物、核电站和工厂的冷却水;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偶发性石油平台与油轮的事故。 (2)我国海洋污染。石油污染危害最大。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 (3)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权限:12海里领海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运用:平面与剖面图上确定领海区、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国家出台有关无人居住岛屿管理规定与海洋权益背景。“休渔”措施实施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二、陆地水 (一)河流 1.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河流的上下游 (1)看线条的粗细。一般情况下,河流愈下向游,汇集的水量越多,河道越宽阔,线条粗。 (2)看入海口位置。外流河最终都要注入海洋,入海口即下游的终点。 (3)借地势高低。水往低处流,下游地势一定会低于上游,内流河的流向判断尤其如此。 2.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与河流的水源补给直接相关 雨水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形式,径流量随降水量季节变化(夏雨型、年雨型、冬雨型)而变化;季节性积极雪融水,易使温带和寒带河流形成春讯;冰川融水,径流量随气温变化,以夏季为最大;湖泊水对河流起调节作用,径流稳定。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形式,与河流水成互补关系。 【说明】任何河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补给形式。具体看主流,看一般时间。 3.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即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变化)规律 (1)降水量少的地区:年际径流变化大于降水量多的地区。因为降水量大的地区,水汽输送量大而且稳定。 (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年际径流变化大于以冰川积雪融水或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3)平原和盆地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值大于相领的高山和高原地区,因为高原高山地区多地形雨,其变量小。 (4)流域面积小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大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因为大河积水面积大,且流经不同的自然区域,各支流径流变化情况不一致,丰水年枯水年可以相互调节。 我国华北及淮河流域年际变化最大,次为东北,再为长沙流域、华南和东南沿海河流,西北内陆以冰雪融水为主, 河流年际变化最小。河流年际变化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地气候的变化状况。掌握河流年际变化规律,对充分利用水资源、兴修水利工程、防御自然灾害有指导作用。 4.河流含沙量 (1)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植被密度,流域地面物质的疏密结构度,地势坡度,水流量的大小等。 【说明】不同季节搬运能力不一样(借水冲沙)。 (2)辩证看待河流泥沙。 河流含沙量大不仅影响水质,也因为淤塞河道抬高河床而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我国河流的输沙量一般都比较大。北方河流普遍水量虽小但单位体积内的含沙量大,南方河流含沙量小但总水量大,总体含沙量也大。其中,黄河的含沙量高居全国和世界榜首,长江、海河与辽河次之,珠江、闽江等又次之。其他地区河流输沙量则较小。 河流泥沙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不仅富含养分而肥沃,也是营造河流两岸沃土及河口三角洲的物质基础。 5.河流的开发、治理 (1)河流泛滥的主要原因。①河床因素:河道弯曲、狭窄(包括人为原因造成的填河造陆、建筑占用等);或因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浅(多在地势低平地区,河流速度慢),排洪困难。②气候因素:降水时间集中,来洪量大;如果是向心状水系形状,或干支流流域在同一时期都处在雨季时,支流来洪难以错开,加剧干流洪水量。凌汛的形成,首先河流必须有结冰的条件(看秋季与初春季节,看 0℃ 等温线),其次是发生在从低纬向高纬流动的高纬地区。 (2)开发、治理的一般方式上游地区一般多峡谷、落差大,可修建水库开发水能,调节水量。 中下游河道一般比较宽深,是航运条件较好的地段;还可利用湖泊、洼地蓄洪,或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整治河道(裁弯取直、增加入海通道加大排洪量等)。 全流域要搞好植物造林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3)河流调水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①调出地区水源是否充足,调水量多少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如水质是否下降、海水是否倒灌、沿岸土地是否盐碱化发展等问题)。②调出区与调入区之间的距离长短、地形地势地质条件(是自然还是抽、提水)。③工程沿线的生态保护。 6.影响航运的一般条件 世界著名航运大河(运河)———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伏尔加河、长江、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易北河、莱茵—多瑙运河、北美五大湖、圣劳伦斯河、多瑙河、泰晤士河、塞纳河、京杭运河、珠江等。 (1)自然基础(与气候、地形相关) 水系条件:河道宽深,水流速度平缓(平原或盆地内部);水系庞大且可通航河道长。 水文条件:汛期较长(水深),含沙量低(少淤),无冰期或短冰期(通期时间长)。 (2)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提供丰富的物产和广大的消费市场。 如有人工运河沟通天然河道,则进一步方便了区域内的联系。江铁(路)联运或江海联运,减少了客货运的中转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河航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国际,反过来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 (3)河道上空建设桥梁,必须考虑到河面到桥拱面的最小净空高能否让船只顺利、安全通过(因为河水在汛期上涨,净空高考虑不周到,则会出现汛期大船无法通行的情况)。 7.水能开发条件分析 (1)水能资源是否丰富———取决于两个条件:河流水量多少(与气候相关);落差大小(与地势地形联系)。 (2)宏观影响。对开发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养殖等),带动相关产业(建筑、旅游等)发展,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下游地区的防洪作用。同时需考虑淹没面积、淹没损失、迁移人口、生态破坏、土壤次生盐碱化、农田沼泽化等负面影响。对输入地区:增加能源供应,降低用电成本,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 (3)微观影响———坝址选择(地质、地形、气候、淹没区、输电半径等)、水库的气候调节效益(温差、降水量、风日与风力)等。 (二)湖泊 湖泊是指陆地表面由于自然或人工原因所形成的成面状的较大水面,属地表径流的一种形式。 1.湖泊的类型 按照湖水性质,可划分为咸水湖与淡水湖。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湾(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湖泊),最大的淡水湖是苏比利尔湖。 按照湖水的循环方式,可将湖泊划分为内流湖与外流湖。咸水湖都是内流湖(只有河流注入),外流湖都是淡水湖(湖水一般都能外泻)。 2.湖泊的水源补给 雨水是大多数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此外冰雪融水、地下水以及河流水也能补给湖泊。因此其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与补给水源密切相关。 3.湖泊的重要价值 淡水湖是极为重要的水资源。咸水湖中往往具有丰富的化工资源。不同地区的湖泊,在蓄洪、滞洪、分洪、冲淤、航运、灌溉、养殖、水能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湖泊周边的沿岸地带,往往在农业开发、人口聚集、工业发展等方面也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此外,湖泊及沿岸地区作为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的多样性方面有着独到的价值。-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核心 知识点 解读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