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过程中文献资料的查阅与运用能力.doc
《毕业设计过程中文献资料的查阅与运用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过程中文献资料的查阅与运用能力.doc(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过程中文献资料的查阅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系统总结了常见文献资料查找方法、阅读整理方法、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的引用、常用的获取资料的途径和相关电子资源。<br> 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毕业设计;文献;查找资料<br> <br> 1文献资料的查找与整理<br> <br> 1.1文献资料的查找<br> 查阅文献一般应做到“四先四后”,即先近后远,先内后外,先专业后广泛,先综述后单篇。<br> 先近后远:即查阅文献时要先查阅最近代的文献资料,然后追溯到既往的文献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迅速了解当代的水平和最先进的理论观点及方法手段,另一方面近代文献资料常附有既往的文献目录,可以选择和扩大文献线索。<br> 先内后外:既先查阅国内的文献资料,然后再查阅国外的文献资料。国内的文献一是易懂易找,查阅速度快,而且也应该先搞清国内情况;二是国内文献本身也引证了大量的国外资料目录,为进一步查阅文献提供线索。<br> 先专业后广泛:即先查阅本专业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资料,后查阅其它综合性刊物和其它边缘学科的刊物。因为,专业资料较熟悉,能迅速收集的所需资料。有了这些资料,对有关边缘资料的内容也就明了,同时,专业资料也很可能引证其它有关科学杂志的文献。<br> 先综述后单篇:即先查阅与题目有关的综述性的文献,再查阅单篇文献。因为综述性的文章往往对本题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争议和展望都会有较全面的综合性的论述,可较快地了解概况,对所研究的问题可较快地得到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加之综述后多列有文献目录,是扩大文献资料来源的捷径。查阅文献资料要掌握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检索、主题词检索、题名检索、责任者检索和时间检索等基本检索方法,灵活运用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追溯法和综合法。<br> 1.2文献资料的整理<br> 对获得的文献资料要做整理加工工作,一般先进行初步整理,然后进一步整理加工。<br> 文献资料的初步整理包括目录登记、分类保存和重点查阅。做文献资料的目录登记,要求尽量完整和准确,最好用卡片式登记,便于携带、保存、分类、归纳、查找和使用。根据资料与专题的相关度确定取舍分类形式,根据确定的保存形式进行初步整理加工以分类保存。对多次出现在不同目录书中或多次被其他文献引用的新观点、新资料要重点查阅。对孤证资料尤其要慎重,不可轻易舍弃。<br> 文献资料的进一步整理加工包括写评语做记号、做简要记录、编写摘要和写综合评论。对所读资料写上自己的看法、解释或质疑,这就是写评语。如果书是自己的,评语和记号可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评语和记号只可写在复印件或卡片上。如果是电子版文献,可充分利用相应软件的标记功能。例如,可使用Adobe Acrobat Reader在PDF格式的文档中设置标签、作批注,使用Word在Doc格式的文档中设置标签、插入文字甚至声音批注。<br> 对资料上重点、难点、妙处及感兴趣的地方及时做好简要记录。这样可为今后写作提供论证、引证之用。做简要记录时,不得改动原文,也不得断章取义。还要标明书名或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版本、页码等。把原文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观点、独到之处或其他数据,用自己的话或引用原文的话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编写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的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一般在400字以内。按分类对收集的某一类别所有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后,对他人的观点或方法可能认同,也可能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从而对自己正在研究的专题提出新的方案。这样写成的类似研究报告的文章叫做综合评论。通过写综合评论,可将这一类资料的精髓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br> <br> 2相关标准与文献资料的引用<br> <br> 在撰写论文时,要了解常用的文献标准格式、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参考文献序号方面的知识。<br> 文献标准格式包括中文文献标准和英文文献标准,常用的中文文献标准有:<br> (1)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GB7714-87;<br> (2)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br> (3) 文摘编写规则国家标准GB6447-86。常用的英文文献格式有MLA格式、APA格式、CMS、格式、ACS格式、CBE格式、AMA格式和Turabian格式等。美国长岛大学(Long Island University)、美国海军大学(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和SourceAid,LLC公司整理的各种常用英文参考文献格式,并可从互联网上下载。<br> 国家标准GB7714-87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包括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br> 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标注方法大多采用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按出现顺序用[1],[1],…,一般在右上角标注。放在“参考文献”部分时,用[1],[2],…顺序标注。<br> <br> 3常见的获取资料途径<br> <br> 在传统图书馆中,图书馆只收藏印刷型文献,检索工具、馆藏目录是卡片式或书本式,如《EI》、《SCI》、《SA》、《IAA》、《STAR》等,需完全手工查询并通过邮件传递或亲自前往获取原文。因此,检索效率低,原文获取困难。因文献保障率低,有时甚至放弃寻找,失去查找信心。如今,互联网形成一定规模,图书馆提供大量的电子资源,文献资源经过了整合,出现各种联合目录,检索工具、馆藏目录以数据库形式出现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并从网络直接下载或通过电子信箱获取原文,出现馆际互借和原文网络传递平台查询方法。因此,检索效率大大提高,原文获取比较容易,文献保障率大大提高。<br> 在互联网时代,常见获取文献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br> (1) 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存储的是文献的原文信息,可通过检索从中直接获取文献原文;<br> (2) 文摘索引数据库:检索最终结果的书目、索引或文摘,仅提供文献线索,读者还需根据线索再去查找文献原文;<br> (3) 电子图书数据库:指完全在网络环境下编辑、出版、传播的图书以及印刷型图书的电子版,一般具有检索、借阅、目次浏览、打印、个性化标注等功能;<br> (4) 免费网络资源数据库:Internet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其信息源许多来自权威学术团体、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网站和一些著名的商业网站,能够获取到质量上乘、学术价值较高的免费网络信息资源;<br> (5) 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找:目前常用的搜索引擎有Google()、Google学术搜索()和百度()。其中,中文信息检索大多使用百度。另外灵活运用Google的通配符、Site属性、Fieltype属性等搜索技巧能有效提高搜索的效率和质量。<br> (6) 通过论坛、新闻组和邮件列表获取资料:论坛是网络环境下一种学习交流的环境,通过论坛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人员进行交流,可以突破常规交流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局限性,并能获取从其他途径难以得到的信息。新闻组是一个电子讨论组,可以在这里与遍及全球的用户共享信息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在每个新闻组中都能找到大量与某一给定专题有关的文章,以及许多已讨论的专题。邮件列表也叫Mailing List,是Internet上的一种重要工具,用于各种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发布。邮件列表具有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可以向Internet上数十万个用户迅速传递消息,传递的方式可以是主持人发言,自由讨论和授权发言人发言等方式;<br> </p> <p> <p>(7) 从作者主页下载文献资料:有些文献难以从各种开放或免费的电子信息资源中获取,可以尝试从作者的主页中下载。以作者的姓名为关键字,使用Google搜索找到作者的主页,进入作者的主页后,查找作者的“publications”通常就可以下载到所需的文献。如果在作者的主页上也找不到,还可通过Email和作者取得联系,请作者提供有关资料。<br> <br> 4常见电子信息资源<br> <br>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列举一些常用电子信息资源,以提高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查找文献工作的效率。<br> 常用的中文数据库有:<br> (1) 中国学术期刊网:该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8200多种重要期刊;<br> (2) 中国学位全文数据库;<br> (3) 中国学术会议全文数据库。<br> 英文电子期刊和图书数据库有:<br> (1) ACM Digital Library数据库;<br> (2) Elsevier Science公司及SDOS数据库;<br> (3) IEEE/IEE全文数据库;<br> (4) Kluwer全文电子期刊;<br> (5) Springer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br> (6) 计算机科学讲义(丛书)》(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电子版。<br> 文摘索引数据库有:<br> (1) SCI科学引文索引;<br> (2)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br> (3) INSPEC数据库;<br> (4) Ei Village;<br> (5) MathSciNet数据库;<br> (6)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br> 免费网络数据库资源有:<br> (1) CAPSXpert(电子元器件数据库);<br> (2) ResearchIndex(又名CiteSeer);<br> (3) The Collec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Bibliographies<br> (计算机科学书目数据库);<br> (4) e-print arXiv(预印本文献库);<br> (5) Ingenta Select;<br> (6) Science.gov(美国“科学”网站);<br> (7) USPTO美国国家专利商标局专利数据库;<br> (8) Zentralblatt MATH(数学文摘);<br> (9) EMIS(欧洲数学信息服务);⑩NAP免费电子图书。 <br> <br> 参考文献<br> [1] 杨雁,刘杰华. 论文献、情报检索与大学生毕业设计选题[J]. 现代情报,2003,(4):131-1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锻炼设计创新能力。实践表明,此教学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自主完成率,达到课程设计目的。<br> 关键词:课程设计;数据结构;案例驱动;教学改革<br> <br> 1引言<br> <br>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着眼于对基本数据结构进行阐述和分析、讲解基本数据结构的应用并介绍典型的基本算法等三个方面,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掌握起来相对困难。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实验环节,是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理论的延伸和补充,是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其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br> 传统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轻讲授,主要以对学生的单独辅导为主,督促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这种方式存在后文所提及的一些问题,随着互联网资源的日益丰富,部分问题更加突出了。为了能让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更好的掌握数据结构的内容,我们设计了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该项教改能够填补传统教学过程的不足。<br> <br> 2传统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br> <br> (1) 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力。本科二年级学生计算机建模能力弱,没有软件工程的思想,因而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力。软件工程课程一般都开设在数据结构课程之后,在进行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前,学生也基本没有分析、编写较大程序的经验,这种情况造成了学生拿到问题后不知该从何下手和如何规划好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br> (2) 生搬硬套基本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教材中都是最原始的数据结构,不进行扩展和修改基本上是不能直接用到课程设计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而采用多种数据结构解决问题并加以比较找寻最优方案对于学生来说就更为困难。<br> (3) 对高级程序语言掌握不到位。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需要用高级程序语言来编写的,学生对该程序语言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课程设计的质量,常见的问题包括:变量定义不规范、函数功能划分不合理、代码可读性较差、文件读写掌握不好、调试程序能力较弱等。<br> (4) 照搬、照抄他人课程设计的现象存在。由于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有的学生在无法自主完成的情况下,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来查找解题方法。本来通过查阅资料消化吸收他人的解题思路来求解自己的课程设计问题是毋庸置疑的正规途径,然而一方面课程设计的题目每个学校每届学生都相对比较固定,致使存在抄袭往届学生程序的现象,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查找相似题目的课程设计源代码并非难事。此外,市面上还存在着大量快餐式的课程设计书籍在售,这类书籍良莠不齐,多是搜集、罗列了若干课程设计题目,源码、光盘附上,草草分析讲解了事。许多学生也习惯了这种快餐式的学习,能做到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越来越少。 <br> <br> 3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特点<br> <br> 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是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解决过程,辅以多媒体的手段与学生交流、互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弥补了目前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重实践、轻讲授的不足,丰富该项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该方法有以下特点:<br> (1) 提前熟悉软件工程思想。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软件工程思想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体会软件开发的完整流程,进而对自己的课程设计有全局性的考虑。<br> (2) 举一反三,定制合适的数据结构。对于案例讲解中所涉及到的数据结构,教师将进行细致的分析。采用不同数据结构解决同一问题,在性能和功能上会有所区别,学生可以在与教师的互动讨论中提高对各种数据结构的认识,从而设计适合解决自己课程设计的数据结构,甚至能够采取多种解法。<br> (3) 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优秀的代码就像优美的文章一样能使阅读者心情舒畅,教师讲解的案例都是代码级别的,定义规范、流程清楚、可读性强、具备参考价值,这样就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教师以多媒体手段演示代码的编制调试过程,使学生对编程环境更加熟悉,能够灵活运用跟踪、断点等调试手段,开发过程事半功倍。<br> (4) 最大限度避免抄袭课程设计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事实上都希望能够自主完成课程设计,只是因为不会做才导致抄袭往届学生或是市售相关书籍源码的现象存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讲授,教师教给了学生解决课程设计的方法,学生找到了突破口,便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自己能制作“大餐”,也就不再求助于“快餐”了。<br> <br> 4典型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案例分析<br> <br> “活期储蓄帐目管理”是常见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下面以其讲解过程为例简单描述一下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的过程。<br> 此课程设计需要实现的功能一般是:(1)采用交互工作方式;(2)实现储户开户;(3)实现储户销户;(4)向某账户存款;(5)从某账户取款;(6)排序显示所有账户信息;(7)查询某账户余额;(8)查询某账户交易记录;(9)所有账户及其交易信息存储至文件,程序运行时从文件中读入。该课程设计考察的知识点包括:选择并构造数据结构;使用与特定数据结构相应的算法来实现具体功能;对文件读写结构化数据;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灵活运用等。<br> 首先应对题目进行大致的分析,该题目包括两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储户的信息,可设计为包含账号、姓名和余额等字段;另一方面是交易记录信息,可设计为包括账号、存取时间、存取标志、金额等字段,两方面信息通过账号字段关联起来。使用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或树形结构都可以存储这些信息,但其中各有利弊。顺序存储结构设计简单,但容量固定,账户插入删除需要进行记录的移动,单个账户的交易记录信息存储不易连续导致列举时需要对全部交易记录进行完整遍历,对已排序顺序表查找某一记录时可以采用特定算法(如二分法)提高效率,总体上来说实用性和整体效率相对较差。链式存储结构设计略复杂,容量不设上限,账户插入删除较方便,采用链式结构存储的交易记录形式上连续,列举时很方便,但在查找某一记录时需要遍历整个链表效率较低,总体上来说实用性和整体效率中上。树形存储结构相对最复杂,容量也不设上限,插入、删除算法也相对复杂,采用特殊树形结构(如二叉排序树)能够提高查找记录时的效率,交易记录仍可采用链式结构存储,总体上来说实用性和整体效率较好,现实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多是用树形结构来实现的。从实现难度上来说,顺序存储最简单,链式存储次之,树形存储最难。因此,对学生一般要求其用链式存储来实现,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其用树形存储来实现,以链式存储为例继续讨论。<br> 账户信息和存取记录之间是通过账号来关联的,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可以用指针来表示两者的联系,即每个账户节点(数据域可包含账号、姓名和余额等字段)具有两个指针域,一个指针指向下一个账户节点,另一个指针域指向该账户的存取记录链表(存取记录节点的数据域可包含存取时间、存取标志、金额等字段),如下图所示。<br> </p> <p> <p><br> 从功能上分析,储户开户、储户销户就是在账户链表中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对账户存、取款时,首先找到相应账户,然后添加一条存取记录,同时修正该账户的余额;排序显示所有账户信息,就是对账户记录依据某一关键字进行排序并显示排序结果;查询某账户余额,就是遍历账户链表,找到对应记录并显示出来;查询某账户交易记录,就是先找到该账户,然后遍历显示该账户对应的存取记录链表。可以看出,对账户链表进行遍历查询在账户存取款、查询余额和查询存取记录是都有用到,因此在设计时,可以考虑编写查询账户函数,以供其他功能模块调用。<br> 在文件存取方面,存取时都是以存储节点为单位进行的,即一次性存取一个结构体。该课程设计有其特殊之处,有两种类型的结构体需要存取,即账户信息和存取款记录,这两种结构体所占用的空间不尽相同,若是都保存在一个数据文件中则需要一定的技巧。以保存记录到文件为例,可以采用存一个账户信息,再存一个整形数,该整形数的数值为此账户对应存取记录节点的数量,然后再逐一保存每条存取记录,存储完毕后再用相同方法保存下一个账户的记录。读取文件过程则是存储过程的逆过程,这样可以保证存取时,账户信息和存取记录一一对应,不至于混淆。<br> 在确定了上述思路后,便可以着手编码,值得注意的是数据结构的定义。由于采用了链式结构,许多同学便直接将链式结构的节点(包括指针域)直接存储到文件中。事实上,这个指针域是没有保存价值的,尤其在读取时如果也将指针域读出并赋值,将很有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错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先定义只包含数据域的数据结构体,再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将数据结构体封装起来并加上指针域,在文件读写时只对数据结构体进行操作。给出该课程设计数据结构参考定义如下:<br> typedef struct log//存取记录<br> {<br> char DateTime[25];//存取时间<br> char W_D;//存取标志<br> float Amount;//存取金额<br> } log;<br> <br> typedef struct node_log//存取记录节点<br> {<br> log data;//存取记录<br> struct node_log *next;//下一存取记录节点指针<br> } node_log, *p_node_log;<br> <br> typedef struct account//账户记录<br> {<br> char ID[10];//账号<br> char Name[10];//姓名<br> float Balance;//余额<br> } account;<br>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湖南商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然后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湖南商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br>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分级教学<br> <br> 1湖南商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br> <br> 湖南商学院(下文简称为我校)较成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设置始于1998年,经多次调整后演化成今天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方案体系。目前,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开设7学分/3门课程,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2学分/32课时;“网络技术及应用”,2学分/36课时;“数据库管理系统(VFP)”,3学分/54课时。这些公共课程的设置为我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br> (1)“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编程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部分文科考生觉得学习有难度,难以达到相应的课程设置要求;<br> (2)“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出的课时太少,实践教学环节所需课时很难得到保证,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不尽人意;<br> (3)“网络技术及应用”作为计算机公共课的主要课程,其教学内容未能根据学科和专业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部分专业后续课程对网页设计与制作有相应要求,该部分教学内容未能深入讲解;<br> (4) 未开展分专业、分层次教学,导致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开设基本相同,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br> 以上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改革未能跟上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适应计算机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br> <br> 2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设想<br> <br> 2.1课程体系构建<br> 我校原来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采用同一个教学目标、统一教材版本、统一考核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如果不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难以实现不同类型专业的教学目标。为此,我们提出了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6年版”中课程设置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各专业建设要求和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实际,按照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的指导思想,将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为三个层次,对应于三门课程,分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48课时/3学分)、“网络技术及应用”(32课时/2学分)和面向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课程(32课时/2学分,课程的具体设置与专业有关),也即为“2+X”方案。其中第一、第二层次的课程为我院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通开课。<br> 第三层次课程的开设是以专业分类为基础,分大类专业设课。大类专业划分是根据我校现有的学科和专业布局情况进行划分,初步划分为经管类专业、文法类专业、艺术类专业和理工类专业。其中理工类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由相应学院自行安排。其他三大类专业的第三层次课程开设方案为:经管类专业开设“Excel高级应用”;文法类专业开设“常用工具软件”;艺术类专业开设“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br> 2.2教学内容调整<br> 与课程设置改革配套,我校应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充实和调整。调整充实后的教学内容应涉及到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性内容。这些知识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认识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方面的基本素养。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实调整设想如下:<br> (1)“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中的信息存储、计算机系统组成、典型的PC操作环境、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03电子表格软件和PowerPoint2003文稿演示软件等。<br> (2)“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内容包括网络基础、局域网组建、Internet基础、Internet网络连接、浏览器的设置与使用、邮件管理、文件传输与工具使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常用网络工具软件介绍等。<br> 限于篇幅第三层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在此赘述。<br> 2.3教学方法改革<br> 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零起点”但非“好起点”的问题,我校应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宜采取分级教学的方式。分级教学是依照教学大纲,从各级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级别的教学目标,给予学生不同级别的辅导,组织不同水平的测试,使不同级别的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课程学习上得到优化,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分级教学实施方案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br> (1) 学生分级。学生分级宜采取自愿选择和考核分层相结合的原则,以学期为单位。分级教学编班在学生入校时进行,根据摸底测试成绩和学生的申请,把基础差的学生、基础一般的学生和基础好的学生分别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层次分别编班,然后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分别实施教学。根据我校当前实际,可以暂时分为两个级别:基础班和提高班。<br> (2) 分级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环境。改革现有的计算机教学体系,精选教材,组织课程逻辑框架,加强实践训练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工作。分级教学目标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实把握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的要求,重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体现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 <br> (3) 实施弹性考核。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有导向作用,不合理的考核方式会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分级教学的成绩评定,宜采取弹性原则,给教师一定范围的成绩评定权限。根据我校实际,可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成绩分为:理论测试、实践作业、上机考核和出勤表现四个部分,具体比例分配可由各课程组确定。<br> <br> 3结束语<br> <br> 大学生作为信息化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大学生中进行计算机教育,使之具备与其专业相适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文中分析了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指出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设想。限于篇幅,文中提出的设想尚未涉及到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其它一些也很重要的方面。下一步,我们将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继续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 <br> <br> 参考文献:<br> [1] 高美真.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 教育探索,2007,(4).<br> [2] 刘景顺,白建明,李华. 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计算机教学的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5,(6).<br> [3] 黄刚.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 福建电脑,2005,(8).<br> <br> Reform Exploration of basic Computer Curriculum Teaching in Our University fundamental course<br> SHI Biao,LUO Xin-mi,LIU li-mei<b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Changsha 410205,China)<br>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tuation on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education and the actuality of our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 and then bring forward blue print of our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 from the setting of curriculum system、the adjusting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method.<br> Keywords: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Graded Teaching<br> </p> <p> </p> <p> </p> 摘要:本文提出了技能训练应该贯穿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实训教学时进行的观点,探讨了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技能训练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分析了这些方法和手段的优势及其应用效果。<br> 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课程实训;ATA;虚拟PC软件;网络设备模拟器<br> <br> 1 引言<br> <br>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强化技能训练以实现与专业岗位的无缝接轨,应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贯穿始终;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专业的教学亦是如此。网络及数据库专业课程教学环境要求有一定的硬件设备设施的配置,在这个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何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教学效果呢,本文对此作一浅析。本文认为技能培养应该贯穿在相关各门专业课程教学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实训室进行实训教学的时候,并提出和浅析了有关的几种教学方法与手段。<br> <br> 2 教学方法与手段<br> <br> 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不仅要靠专门的实验实训课程来训练,而且要在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刻意进行。教学设施、实训条件、学习兴趣、案例选取与组织等等,都将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一阶段的技能培养最后应该有一个综合,即相关专业课程完成后,学生分阶段获取的技能应该得到整合,上升为对该专业技能的整体掌握。以下提出几个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br> 2.1 突出技能训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br>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有兴趣是导致学习效果好坏的直接原因。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极积性不是靠老师几个滑稽的动作或俏皮的话语来博得同学的笑声,而是要靠教师对所教的知识的深刻理解、娴熟的操作技巧、广博的知识来吸引学生。上课时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这节课,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应用在哪里,如何应用,教师讲授时要针对应用,突出技能训练的问题,以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学习的极积性。例如,作者在讲授“企业数据库安装、配置与管理”课程时,其中有“监视SQL Server 服务器的工具”一节,课头是这样开的:“数据库服务器存放着企事业最重要的数据,有些数据甚至价值连城(如银行、保险业)。这些数据供成千上万的用户使用。假设你是数据库管理员,你如何保证服务器上数据的安全,如何防范黑客窃取或破坏服务器上的数据?如何发现黑客的踪影?当数据库服务器阻塞时,你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如何找出问题的所在,有没有好的实用工具可以帮助你?有!它就是SQL Server事件探测器!请结合图1探研和分析事件探测器是如何工作的,看它到底是怎样发现问题的……”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师生的交互积极了。通过对事件流程图的分析以及老师的现场演示,同们轻松地掌握了事件探测器的使用技巧。在实际教学中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工作流程图,学生对事件探测器的使用一目了然。<br>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交流反馈的过程,只有师生积极交流、紧密配合才能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br> 2.2 加强交流,即时反馈教学效果<br> 现在几乎所有计算机课程都使用了电子课件,电子课件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方便。但如果应用得不好,可能适得其反。个别教师缺乏这方面经验,在做电子课件时,来了个教材搬家,简直就是整个教材的电子版,重点难点不分,难易不分。老师上课时,电脑前一坐,就开始按部就班讲起来。学生不见老师,老师不见学生。显示器将老师与学生分隔开来,同时学生与老师在心理上也产生一定的距离。就这样PPT一屏一屏放过,学生的思维一点一点落下。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有的学生干脆玩自己的。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br> 其实老师在做电子课件的时候,应力求以标题、要点、难点、图、表为主,做到知识结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充分反映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决不能做成课本的电子版。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可以放在PPT的备注页上。由于老师课前充分备课,电子课件中的内容对老师来讲都是熟透于心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死守在电脑前,这样上课时就可以到学生中间去讲。到学生中去,拉近老师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易于观察学生表情的变化。当学生听懂时,他们会微微点头;当他们未听明白时,脸上布满疑惑的疑云。老现的举手投足,有时甚至一个眼神也能实现与学生的交流。老师从学生的脸上能读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程度,这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授课的进度或快或慢,声音或抑或扬。有了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老师的教学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教学的开展就顺利了。对于电脑操作较多的课程,老师可选择叙述时站起来讲,到讲台下面去讲,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即时反馈教学效果。<br> <br> 有些教师,总是离不开电脑,原因何在?因为他们课前备课不充分,一旦离开了电脑,有时思维突然断线了,不知下面该讲些什么。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课本知识没有吃透,更不用说能达到分析综合,融会贯通的程度了。这种离不开电脑的教学能活得起来吗-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过程 文献资料 查阅 运用 能力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