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与能源》读书心得.doc
《《中国电力与能源》读书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力与能源》读书心得.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二十周年、我国电力改革十周年的重要年份,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同志撰写了综合性能源专著——《中国电力与能源》,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这部专著立足于国际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变化、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复杂挑战和战略转型机遇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以系统论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放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去分析和研究能源问题”的大能源观。将电网发展放到国家能源发展大局,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去考虑和谋划,引发了我们对电网企业价值的深刻思考和重新审视。该书内容丰富、剖析透彻、见解深刻,凝聚了以作者为代表的一代代能源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前瞻的思考、对能源规律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能源事业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核心和焦点,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没有了能源,一切现代文明将会随之消失。全球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作用正在日益凸显,围绕气候变化所形成的各种制约对全球能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资源和环境对能源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国际能源形势和气候变化问题日趋复杂,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各种约束和矛盾愈加突出。 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重点在于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而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中心在于电力。电力是清洁高效、使用便捷、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所有的一次能源都可转换成电力,电力又可以方便地转换成动力、光、热等多种形式,为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充足的能源支撑。当前,电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使用最广泛的优质能源,并且正在成为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中心,抓住电力,就抓住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电力资源无法大规模存储的独特属性,决定了电力的开发、使用、传输、配置都必须在瞬间完成,这就需要一个适时、安全、高效运营的现代化电网,抓住电网,也就抓住了电力“牛鼻子”的“牵引绳”。电网企业作为电网建设与运维的主体,承担着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确保能源可靠供应的重大责任。作为“牵引绳”的操控者,电网企业在能源经济大舞台的正中央愈加凸显出重要作用,只有顺应全球能源发展趋势,把电力平衡作为能源平衡的重要支撑,把电网作为能源配置的基础平台,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大力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有效破解能源发展瓶颈,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企业价值才能在中国能源战略的转型中得到深度扩展和大幅彰显。 电网企业在保障能源安全、服务民生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凸显出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下降,而电力比重在大幅提高。1900—2009年,世界终端电力消费年均增长2.91%,而煤炭、石油、天然气终端消费年均增速分别为0.33%、1.50%、1.57%,电力消费增速远远高于主要化石能源。作为现代文明的动力基础,告别了停电时代的现代电力就像无处不在、须臾不可离的空气,重要却又平常,平常得甚至让人忘记了它的存在,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知道它的重要。2003年8月14日,发生在美国东北部及加拿大部分地区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导致美国及加拿大的航空和陆路交通瘫痪,影响面积24000平方公里、影响人口5000万、损失高达300亿美元。国内最近发生的深圳停电事件,造成电力驱动列车紧急停靠、市内多条主干道出现短暂混乱、市民被困电梯,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事实证明,社会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就越重,电网企业的价值也就越大。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保障能源安全、服务民生的物质基础,可以提高供电质量,降低停电风险,促进电力终端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日益突出的能源供应压力,从根本上体现了电网企业的社会价值。 电网企业在提高能源效率、实现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上的功能越来越强,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电力发展长期强调就地平衡、局部地区自求平衡,是导致我国能源资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的重要根源。反复出现的煤电运紧张表明,这一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的国情,决定了能源配置必须走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和大范围优化道路。充分发挥各类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连续贯通的一体化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是消除我国能源运输瓶颈、提高能源配置效率的唯一途径。电网输电的环节少、效率高、覆盖面广,独特优势十分明显,成为现代综合能源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企业在保证能源安全方面的贡献和价值越来越大。国家电网公司以破解中国能源困境为己任,以电力为中心推进能源发展,大力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显著增强电网大规模、远距离输电能力,为我国能源输送提供快捷、高效的空中通道。实施“一特四大”战略的关键是建设特高压电网,构建连接大电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坚强智能电网,为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提供坚强的电网平台,既解决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配置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减少煤炭长距离运输造成的成本升高,彰显了重要的经济价值。 电网企业在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具有不可估量的环境价值。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需要转化为电能,才能实现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和高效率利用。但是,由于清洁能源发电的季节性、间歇性、不稳定性、反调节性等固有特点,严重制约了其开发利用的步伐,大规模使用清洁能源成为世界性难题。坚强智能电网作为推动能源绿色发展的战略支点,具有重大的环境价值。通过建设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电网,能够打破区域电力平衡的技术局限,实现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统一平衡和组织消纳,有效降低清洁能源并网产生的电压波动、闪变以及谐波导致电能质量降低等对局域电网安全的影响,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入和消纳能力。通过推动电网智能化发展,提升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能够显著增强电网的自愈功能,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高效应用,构建绿色能源消费模式,推动电动汽车等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十一五”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在推动国家能源战略转型中,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大力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以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大力推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综合价值的跨越提升。但受历史上缺电时期公众对电网企业形成的成见以及长期以来中央企业重信息输出、轻理念传播,重事实表达、轻价值体现的影响,在电网企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强的服务能力和越来越高的服务水平的同时,其强烈的发展责任意识和强大的发展实力尚未形成与之对应的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在越来越多的困扰和束缚企业发展的因素已不是出自企业自身,越来越多的发展难题需要与社会和利益相关方共同破解的当下,《中国电力与能源》的出版,全景式展示了电网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行为和绩效,实现了企业价值表达和理念传播,必将对电网企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得到社会认同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看到这本书,我想起前段时间跟一位央企老总对话,他说央企老总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过去我们缺市场、缺资源、缺资金、缺人才,现在不能说我们这些都不缺了,但起码知道上哪找,这几年随着央企不断做强做大,包括资源、人才、资金、技术这些东西起码不像以前那么缺了,现在最缺的是思想。企业在不断做大,企业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也应该更大不但要把企业做好,作为企业家群体,还应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对社会发展有影响力的意见、建议。 我读完这本书,感觉到对能源问题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 首先,本书考虑电力能源问题是从经济社会全局角度考虑,是一个大能源观,包括从经济转型、能源转型到国际竞争转型角度来提出我们能源未来发展的思路,而且涵盖了能源产业链、能源政策、能源市场等,是非常完整的对能源发展的思考,对国家能源发展政策制定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其次,本书有很多创新思维,比如“一特四大”,是根据我们国家特有的情况率先提出,是真正的中国创造,有国际影响力。 第三,本书提到一定要培育我们自己的能源大企业、大集团,我觉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是时候了。我们国资委提出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几年我们能源行业“走出去”也在不断增多,但客观上讲,跟能源领域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们还是有差距的。这方面还要更多研究、更多去争取各方面的国家政策支持,加速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这本书在这个时候出版发行可以说正逢其时。这本书的最主要特点是“一个贯彻”、“四大特点”。 一个贯彻就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本书很好体现了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能源实际。 四大特点,一是系统性、全面性,这本书不仅阐述能源生产,而且从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全过程、全领域系统阐述。二是开放性,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从国际大环境来审视中国电力问题、中国能源问题。三是创新性,包括技术创新,智能电网是中国首创;包括机制和体制创新,对能源市场、能源价格改革,不从体制机制角度阐述是不行的。四是知识性,不局限于电力,还包括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 从电力监管角度来讲,认真研读这本书,总结十多年来电力发展改革经验,有几点启示: 其一,如何建立电力和能源应急预案,本书专门有一章讲这个问题。根据国务院要求,今年我们研究修改完善电力应急预案。本书专门对能源电力预测、预警能力建设、应急体系的建设作了详细阐述,对我们修改和完善国家电力安全应急体系有积极借鉴作用。 其二,改革问题。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基础,本书对电价改革近期干什么、远期干什么做了明确的表述。对于推进电价改革、电价机制形成很有意义。 能源体制机制上积累的矛盾现在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能源价格、竞争以及政府如何管理,能源国有大企业掌舵人对这些问题怎么看,是我极为感兴趣的。 我很感动本书在这些问题上提出非常重要的观点,一是不回避矛盾,讲了两个进一步:市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当然话说得比较客气,实际上是市场机制如何发育;另外政府如何监管这个市场,本书提出以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为核心、以能源市场体系和政府监管为重点,提得非常到位,价格改革是现在绕不过去的,价格如何改?本书提出形成机制的改革,而不是“面多加水、水多加面”。二是电力体制改革,电改十年了,本书明确提出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形成多买方和多卖方的电力市场。这个话十年前我们就耳熟能详,但对于电力体制改革方向性问题后来存在着争论,认识不尽一致;在这个时期把这样一种电力体制改革思路又提出来,同时把电力行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这些问题放到电力体制改革大背景下考虑,又赋予电改新的内容和特点。我非常敬佩作者的胆识和魄力。 作者在这本专著中提出了解决我国能源发展几个重大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我国能源转型的途径。 书中阐述了能源战略应该坚持以电力为中心,这点我十分赞同;电力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实施“一特四大”战略,这是本书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本书对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输出和配置、能源市场、能源安全问题等都做了明确的、深入的论述,对我国能源、特别是电力能源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回去以后,我要把这本专著的精髓在课堂上传授给我的学生。 本书是从能源角度看电力,从电力角度看能源,而不是就电力谈电力。今天,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非常关键的问题。书中提出以电力为中心来发展能源,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这一点,有本书的数据为证:我国电力消耗煤炭占煤耗总量的50%多,也就是一半以上的煤炭(30多亿吨)是发电厂烧掉了;我们国家电气化程度逐年提高,居民的电力终端消费已经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20%多,这个比例我看和发达国家相差不多了,而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所以书中提到“要鼓励电力消费”,多用电就等于减少排放。 书中谈到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能源输送问题,提出综合的能源输送体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输煤还是输电”的问题,要提高输电比例。我最近做了一点分析,我觉得将来西电东送、或者北电南送的量还是会很大,现在可能有10亿千瓦,以前曾有到2030年、2040年逐渐减少的观点,现在看来不对,这个数字会继续增加。因为我们人均用电量还比较小,现在大概三四千度,美国是1万多度,发达国家平均是七八千度。要达到这个目标,西部能源不开发是不可能的,其中相当一部分还要输出。 这是一部观点非常鲜明、描述逻辑性很强的专著。它把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联系起来,并且强调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关键,电作为二次能源的关键,以及他们之间的关联,这样一种拓展的大能源观,是非常大的提高。对于现在比较敏感的比如输煤、输电的辩证关系,不 同电压等级电网之间的关系等,也做了非常令人信服、逻辑性很强的阐述。 对于未来怎样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本书从发电端、用户端、能源输送等环节分析得很全面,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受本书启发,我们对一次能源和电力系统之间交互作用可以进行更多的研究。我觉得如果持续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对我们国家未来能源安全会有很大益处,这本书会起到一个奠基性的作用。 目前中国能源发展最缺的其实是战略问题研究。可能大家不同意,难道我们中国发展能源缺战略吗?战略问题如果研究不清楚,能源发展就不会持续健康。目前能源发展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应该是战略问题没有搞清楚,包括电力、油、煤炭等。作者从大能源观探讨战略问题,这非常必要。 战略问题研究容易陷入误区,比如从理论到理论,照搬照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战略研究陷入片面性,站在哪个行业就为哪个行业讲话。这本书难能可贵是作者跳出电力看能源,站在能源全局看电力,通过一些定性定量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这是我读这本书最信服的地方。 我们国家能源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这个观点我赞成。我在想,这一理念如果在能源行业、在社会形成共识,能源战略问题就能解决。比如,发展汽车最大的阻碍是什么?我昨天跟企业家讨论,“汽车只有一个风险,就是石油”,如果电动汽车发展起来,汽车就没有风险。因为汽车消费是不可逆的,人一旦开上车,就离不开它。我们国家“汽车社会”刚刚开始,在如此庞大市场上,能源战略如果不以电力为中心,如果把希望寄托在海外市场占有多少石油,或者完全通过市场方式占有多少石油,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也非常赞同本书“以电力为中心”的观点,电可以通过多种一次能源进行转化形成消费,它是一个基本载体,是能源的核心。 拿到这本书后我仔细看了一遍,也转给我们中心几个骨干老师传阅,应该说这是目前能够看到比较全面的能源著作,现在市场上真正比较全面、比较简练、数据比较准确的能源著述应该不多。所以我们中心决定将把这本书作为我们博士生、硕士生考试参考书,作为能源政策理论教科书。所以说,我们学界对这本书有比较高的评价,主要是它覆盖面广、数据也更准确。 我谈几方面体会。 一是“一特四大”,这是全新的命题,可能有争议,但无论如何,我认为它的基本思路是,将电力供应产业链输配端职能从传统的被动保障变成主动参与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环境空间配置等,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一特四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是特高压,本书描述比较全面。这个问题也一直有争议,但真正要对特高压有全面认识,应该来看本书。如果说中国电力技术在国际上有地位的话,特高压应该算主要的一个,其他方面的技术我们常常跟在发达国家后边,特高压我们走在前面。今后怎么发展应该允许有争议。 三是智能电网,我们很不清楚,参考很多国际文献。这本书使我们有全新的认识,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四是能源改革,目前主要矛盾是煤和电的矛盾。煤提供70%一次能源,煤出问题中国能源供应一定出问题。书中提出煤电联动作为解决方案,这应该是比较容易的解决方案,我自己始终感觉煤电联动是解决煤电矛盾的唯一途径。接下来是油和气的问题,作者花功夫做了全面的介绍,目前油价破8了,再下调比较困难。油价定价机制跟国际接轨,今后天然气改革也跟国际接轨,使国内供需和价格隔离开来,价格跟国际走不跟国内供需走,短期内是有效,长期会不会导致进一步垄断,以及进一步行业矛盾?这些我们应该关注,作者也提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这也是很难得的。 我们这几年一谈到经济往往说是投资过剩,中国投资占GDP过高达到50%。但是这本书不是简单笼统谈投资,比如在电力投资方面,把生产和电力传输区分开,使我们搞宏观经济人看到问题的本质在哪里?比如,中国经常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问题本质可能不在生产环节,而在输送环节。 另外一个看的更远一点,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经济增长是投资带动型,未来应该是内需尤其是消费拉动。这本书里清楚讲到西方发达国家到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消费领域对电力的需求,跟投资领域对电力的需求和生产环节对电力需求基本平起平坐,也就是说,将来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以后,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依赖于电力能源,这对短期投资结构以及长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对能源消费的影响都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章“能源概况”总结了全球能源态势和特征,分析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影响我国能源发展的原因。第二章“能源战略思路”提出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路径,论述了坚持以电力为中心、实施“一特四大”战略的重要观点。第三章“能源开发利用”研究了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对煤炭、水能、核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石油和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开发利用问题,以及利用海外能源资源问题,分别进行了阐述。第四章“能源输送和配置”分析了构建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的意义和原则,论述了输煤输电并举、大力推进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完善油气输送管网等问题。第五章“能源终端消费”分析了构建绿色能源消费模式问题,对实施节能优先战略、提高电气化水平、发展电动汽车等战略举措进行了重点阐述。第六章“能源市场”研究了能源市场和价格机制建设问题,并就创新能源市场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七章“能源预警与应急”研究了能源预警机制、能源应急体系和能源储备建设问题。第八章“能源科技创新”分析了能源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目标,探讨了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措施。第九章“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研究了深化能源法制建设、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强能源标准工作、支持大型能源集团发展等问题。 作者长期从事电力与能源工作,已出版有《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技术》、《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丛书》、《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丛书》等。 能源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与更替。与此同时,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环境破坏、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建立一个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能源供应体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梦想。 能源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工业飞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增长、能源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结构中,煤炭长期占主导地位,油气等优质能源和清洁能源比重低,电气化水平不高。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化石能源大量消耗,由此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受资源禀赋限制,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发展方式不科学导致的煤、电、油、气、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国际能源形势和气候变化问题愈加复杂,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各种约束和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保障能源安全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立足国内、放眼国际、总揽全局。本书从分析全球和我国能源状况入手,研究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深层次原因,并基于能源问题的复杂性和大能源观,提出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即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国际竞争格局转变,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能源现代化道路,营造相对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也是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过程。能源战略转型包含多个维度,即能源结构由高碳型转向低碳型,能源利用由粗放型转向集约高效型,能源配置方式由就地平衡型转向大范围优化配置型,能源供应由国内资源保障型转向国际国内资源统筹利用型,能源服务由单向供给型转向智能互动型。 2003年是我国能源发展进入战略转型期的标志年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此为指导,我国能源政策也出现新的调整和变化,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战略转型。在这一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供需矛盾加剧,对转变发展方式提出紧迫要求。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本书分析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路径,阐述了能源战略应坚持以电力为中心、电力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实施“一特四大”战略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输送和配置、能源终端消费、能源市场、能源预警与应急、能源科技创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第二章提出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我国能源战略实施的基本路径,分析了能源战略的中心环节,阐述了坚持以电力为中心、实施“一特四大”战略的基本思路及内涵。 第三章提出了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分别阐述了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涉及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利用海外资源的思路和重点。 第四章分析了构建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的意义和原则,论述了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以优化能源配置方式,大力推进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完善油气输送管网等战略问题。 第五章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的挑战和绿色能源消费模式构建问题,对实施节能优先战略、提高电气化水平发展电动汽车三项战略措施进行了重点阐述。 第六章研究了能源市场建设问题,对煤炭市场、电力市场和油气价格机制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创新能源市场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七章研究了能源预警与应急问题,分析了加强能源预警与应急建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完善能源预警机制、健全能源应急体系、加强能源备建设的思路和重点。 第八章分析了我国能源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能源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目标,探讨了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措施。 第九章从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建设、企业发展等方面论述了促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分析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增强国际能源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支持大型能源集团发展等重要问题。 展望未来,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挑战很多、任务艰巨。要摆脱困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调整能源开发利用方式,优化能源输送和配置方式,构建绿色能源消费模式,完善能源市场机制,提高能源预警与应急能力,综合发挥能源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法规政策标准的规范导向作用和能源市场主体的积极主动作用,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 本书所论述的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及观点,是基于作者40年的能源行业工作实践和对我国能源战略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参考了一些专家者的著述。作为一家之言,难免有不足之处。出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对我国能源战略研究有所裨益。-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电力与能源 中国电力 能源 读书 心得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