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doc
《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doc(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目前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计算机教育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以及教学现状出发,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对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标准、分层次多模块教学模式等观点。<br> 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标准;教学模式<br> <br> 1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br> <br> 开设课程内容比较统一。计算机文化基础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主要包括中英文输入、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Internet使用技术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在第二学期开设,理工类学生学习Visual Basic,文管经类学习Visual FoxPro。从普及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来说,学生掌握上述内容是非常必要的。<br> 学生入校时计算机程度参差不齐。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教学的推广,高校已不再是计算机教育的起点。但是一些民办初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一些与升学无关的课程不开或少开。更严重的是,农村计算机教学基础条件较差,计算机课程形同虚设。<br>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新生,他们习惯于中学式的灌输教育,对高职的自觉型技能训练模式还不够适应。<br> 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与学时较少相矛盾。传统“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单一软件的使用,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意识的增强。<br> <br> 2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br> <br> 2.1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br> 首先必须明确在新形势下,该课程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应用能力,应该开设哪些内容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以计算机应用能力、编程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网页制作和管理能力、常用计算机硬件维护能力等为主的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教学标准,明确考试标准和达标办法。<br> 2.2采用多模块、多层次教学方式<br> 针对高职计算机教学“非零起点”和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可以采取“多入口、多出口、高起点,多模块、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严格要求。例如,在新生入校时,对学生的计算机程度进行摸底,根据程度分为计算机基础普通班和高级班。普通班从计算机的最基础知识讲起,介绍中英文录入、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信息搜索等基础知识;高级班介绍网页制作三剑客、平面艺术设计知识、多媒体技术、微机维修和维护等知识。<br> 另外,根据学生专业情况,设置专业模块课程,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者选择不同的授课重点。例如,对于机械类、建筑类专业可以开设CAD设计,对于美术类专业开设Photoshop,对于财经类专业开设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对于工商类专业可开设电子商务等。由于和学生的本专业结合十分紧密,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重视,更加兴趣盎然,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自然也会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体现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实用性。<br> 2.3整合教学内容<br> 整合教学内容是指将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进行内部关联和结合。例如,可以将Windows和Microsoft Office的应用高度概括成以下一些要点:<br> (1) 对什么对象进行操作,首先要选定这个对象。<br> (2) 各个软件的菜单和工具栏在结构和功能上基本相同。<br> (3) 各软件中的文字、图片等元素和对象都可以互相剪切、复制、粘贴。<br> (4) 所有对文字的排版和编辑参照Word的相关操作,所有对表格、图表的编辑参照Excel的相关操作。<br> (5) 对某一个对象进行操作,可以在此对象上点击右键,其中包括几乎所有针对此对象的操作。<br> 有了这些整合概括的要点,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常用软件的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些要点都是教师多年的经验总结,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些极具价值的操作方法都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特点。<br> 2.4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br> 计算机课程是发展极快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学习能力和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是教学的重点,是决定学生是否具备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从以下方面对教学加以改进:<br> (1) 化抽象为形象: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是抽象的,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应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形象化比喻,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br> (2) 引导课外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单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经常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赛,如汉字录入竞赛、排版技术竞赛、课件制作竞赛、网页设计竞赛等。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br> (3) 构建网上教学平台:可以开发一个自主学习的网上教学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技能训练的全部数字化,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力量与无穷魅力。<br> (4) 采用案例式教学: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的教学中,可使用一篇学生论文作例子,融进几乎所用的常用功能。学生看完教师的讲解演示之后,就能很好地掌握Word的使用。这比传统的“满堂灌”式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更有实用意义。<br> 2.5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br>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br> (1) 精讲多练:不用面面俱到,可以只讲清要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操作和功能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探索。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并让所有的操作和功能都变成真正的理解性思维。<br> (2) 建设开放的网络服务资源:除了理论教学以外,学生要进行必要的上网练习,熟悉网络的应用和网上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制作。<br> (3) 创建多媒体网络题库:实现在线自测、提交作业、批改作业;建立网络考试系统,改革考试方式。传统的交作业方式,教师工作量很大,特别是需要上机处理的作业,批改起来既烦琐又浪费时间,不利于及时根据学生状况对教学进行调整。在线自测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br> (4)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上机实践和灵活的考核方式:上机实验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教师可以不限定具体题目,只规定学生的实验结果必须包含的元素,其他的可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br> <br> 参考文献<br> [1] 陈谋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3):216-217.<br> [2] 姚怡,余益,莫锋.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探讨[J]. 高教论坛,2005,(1):85-87.<br> [3] 岳洋,张蓉,张军. 计算机基础教学“3+X”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6,(12):47-49.<br> [4] 王学志. 如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实践创造性教学模式[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7):210.<br> [5] 章瑾.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 科技创业月刊,2006,(7):176-177.<br> </p> <p> </p> <p> </p> 摘要:本文立足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一基本点,介绍在计算机图形学教学中提出的多模式教学法,该方法适应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应用。将改善教学效果和追求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掘与提高作为教学环节所追求的两个互为补充的并重的目标。<br>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技术;差异教学;计算机图形学<br> <br> 21世纪的教学倡导素质教育并以培养终生学习者为目标,这就意味着新世纪教师的职责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更需“授人以渔”。因此,适应新时代教育目标的变革,教师需从主观上转变教育观念并在教学活动中身体力行地开展教学改革活动。<br> 《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7)》[1]总结了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几个关键点,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做好三方面的转变:一是在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方面的培养,可称之为四基教育;二是在双能即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同时,强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称其为四能;三是在教学中把偏重于演绎思维训练扩展为演绎与归纳两种思维训练并重的模式。同时,该报告还指出,树立现代的学生观也是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内容:①学生是责任主体;②学生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③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接受者和能动创造者;④学生是有丰富个性的、有交往和创造需要的人。<br> 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教育学生。因此,从教学改革的需要出发,21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知识[2]:课程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教学和学习理论的知识以及自我知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各担责任,即在课堂中学生为他们的学习负责;教师为促进他们的学习负责,找到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来激励学生去学习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和学生均应为此承担责任。<br>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着重讨论如何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恰当运用教学理论、教学技术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四基、四能培养,增强演绎与归纳思维的训练;并结合笔者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教学实践,归纳了一种应用教学技术的教改方案——多模式教学法。<br> 1教学技术概念及其重要性<br> 从强调刺激-反应联结的行为主义,到突出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义,再到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最近30年的研究中向横、纵方向深入发展、论点纷呈。从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论点可以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分析、比较、论述其科学性;而从教学角度进行评价的话,则各种理论观点并没有好坏之分、先进落后之别,相互间可以竞争性地存在。特别是考虑到一种新的学习思想从提出到应用需要长期的过程,教学理论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的权威性更受到其在技术应用方面的挑战。<br> 因此,基于各种教育理论而衍生的教学技术因其理论基础的充分以及实践结果的补充而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改进手段。<br> 教学技术可泛指所有用于探究、交流、建构、表达教学内容的媒体形式。他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信息传递的载体;②知识理解与问题解决的工具;③通过拟人(物)构建知识的体验环境。因此,教学技术的成功运用对于提高学习者信息接收效率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其已成为倡导四基、四能以及演绎归纳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所必须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br> 有关的教学改革活动可表现为拓展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及教学技术的应用。前者是更为常见因而也是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改进途径。而教学技术的应用则需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灵活制定。<br> 2学习模式的个体差异<br>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一切促进学习的外部因素均需通过学习者这一内因发挥作用,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掌握关于学生如何学习的相关知识,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适当运用教学技术,是达成成功课堂的必要手段。<br> 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一直是哲学、教育学乃至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关学习模式的概念及其分类的提出,对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br> 广义的学习模式泛指了一切与学习情景相关的方式方法。本文用以特指学习者根据学习内容运用特定的生理感知偏好来接受和创造信息的方法。依据感知偏好的不同,学习者根据学习模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和肌体运动知觉学习者[2]。<br> 近期的研究指出,90%的学习者是视觉化的,即视觉学习者[3]。对于视觉学习者来说,当他们接受以视觉输入方式提供的信息时学习效果最好。且通常认为大脑对于图像编码的能力强于对文字进行编码的能力,因此,相对于文字来说,大多数视觉学习者更倾向于接受以图像和图表方式表示的信息。但本质上他们都是在通过视觉感官获取信息,与信息所采用的表现形式无关。<br> 听觉感知是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即使对于视觉学习者来说,对所学内容进行听觉陈述亦有助于强化对概念的理解与保持[3]。而对于听觉学习者来说,当以听觉方式获取信息时比较其他方式可产生更为强烈和持久的刺激,从而产生更好的信息传递及接受效果。从行为表现上可见,他们经常会闭上眼睛,听自己或者讲演者口述内容,并能以这种方式快速理解信息。甚至发现大声朗读可以帮助听觉学习者理解书中的段落、定理或化学方程式。因此,在接受信息的方式上,他们更喜欢有组织的讲座而不是自我阅读;在工作方式上,他们喜欢小组合作的形式而不是单干,因为可以聆听同伴的意见,并且通过对话来催生自己的创意。<br> 与前两种学习者不同,肌体运动知觉学习者喜欢“做中学”[3]。他们需要通过探索、感受、触摸、品尝以及实验来获取信息,当学习情景的创设允许他们亲身投入到所学的内容中时,能够使其学习效果得到最优化。从行为表现上可见,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来回走动而不是安静地坐着。从这点上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体验教学法适合他们。<br> 通常,大多数学习者能够通过这三种模式学习不同形式的知识,并能确定哪一种模式更适合当前的任务。但是,教学实践活动表明,许多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三种模式,而对某一种模式有特殊的偏好。<br> 了解学生的个体偏好并善加应对将有助于教师优化课堂设计,改善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学生多种学习模式的发展。<br> 3适应学习模式差异的多模式教学法<br> 针对学习模式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设计有赖于教师对于课程内容与授课对象的了解,也有赖于教师对于教学技术掌握的广度与深度。<br> 有关课程内容的了解程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一知识点的掌握与否,而是与教师的基础理论水平与学科专业素养整体相关的综合评价结果。只有掌握扎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并追随动态发展的学术前沿才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正所谓一江水以生一桶水以养一滴水。有关授课对象的了解,教师可通过简单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模式偏好。<br> 教学技术应用的原则应当是:当发现学生有学习模式的偏好时,应该充分利用偏好来设计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同时帮助学生发展其他两个模式的技能。针对学生学习模式的差异性,教师应在课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计划多样的活动、提供多种方式的体验机会,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通过他们擅长的模式来接受信息。<br> 以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造型技术之一“样条曲线”为例,考虑适应多种学习模式的需要,设计了包括视觉的图形显示(包括控制点、控制多边形、基函数、节点矢量、样条曲线等)、听觉的理论阐述(定义、推导、结论等)、演示系统操作强化(可交互的界面、可动态显示的概念、过程以及结果等)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并重的教学案例,以针对视觉、听觉以及肌体运动知觉提供有效的刺激。我们称这种使用多种媒体形式(包括提供人机交互环境)阐释同一知识点的教案设计方法为多模式教学法。实践表明,基于这种多模式教学法的教学手段达到了比任何单一模式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并激励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br> </p> <p> <p>4强化教学技术应用改进教学效果<br>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课堂学习而言,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教学方法的适应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知识的加工策略也必须和所学内容相匹配,优秀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对象与内容选择不同的策略来加强学习。<br> 仍以上文中提出的多模式教学法为例,可在实际课堂教学应用中根据新的需求赋之以新的意义,实现更多元的学生培养目标。<br> 首先,吸引学生对知识注意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研究表明,人类的注意系统有高峰和低谷之别,约90~110分钟为一个周期。因此,当观察到学生的疲劳时,可在多模式教学法中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呈现新颖的事物、高强度的声音或视觉以及为学生提供运动的机会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br> 其次,考虑到对知识的记忆是理解的前奏,在使用多模式教学法将概念、事实和知识呈现给学生的同时,适当融入记忆术以帮助学生增强记忆也是成功教学需要采用的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媒体的利用上应总体评估知识的呈现方式,以促进知识记忆的正迁移,并避免负迁移的发生。<br> 第三,为实现思维技能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以强化知识的理解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采用多模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时,应突出问题解决的程序化思路,依据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顺序,依次呈现内容的不同侧面。在阐释内容的同时,给学生留出时间、内容及环节上的空间以养成思维习惯、训练演绎及归纳能力。学会提出问题,这对于把学生培养成终生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br> 总之,多模式教学法集成了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这种媒介上的多样化,使其拥有了表现内容上的包容性及功能上的多元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赋以更多样化的目的,从而为学生提供更生动有效的知识获取空间与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开发基于Web的教学质量评测系统,最大限度利用高校内部的网络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是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院基于ASP技术的网上教学质量评测系统的设计及实现。<br> 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职业教育;教学评测;ASP技术;数据库;网络<br> <br> 1引言<br> <br>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的核心,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教师评价手段一般采用手工填表方式,然后进行手工录入、计算、统计、收集留言等工作,对于教学督导人员是一项繁复的工作。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结构中,实训课程比例大,但实训课的教学形式完全不同于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这就决定了对实训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不能简单地套用相同的评价模式,而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以达到科学合理的评教和测定结果。这进一步加大了手工制表填表等的工作量和繁复程度。如果将基于Web的教师评价系统挂接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选择专业课和基础课以及实训课教师,实时评价教学效果,同时管理系统可以自动进行计算、统计、排序、打印上报和收集留言等操作,使教学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我院利用ASP技术,与Access数据库相结合,开发可在校园网上运行的教学质量评测系统。<br> <br> 2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总体设计<br> <br> 2.1基于B/S方式的Web三层模型运用<br> 系统在体系结构上采用了基于B/S方式的Web三层模型。如图1所示:<br> <br> B/S三层体系结构包括:<br> (1) 表示层(Presentation) 即Web浏览器。该层位于客户端,它的任务是由Web浏览器向网络上的Web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Web服务器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后用HTTP协议把所需的主页传送给客户端,客户机接收传来的主页文件,并显示在Web浏览器上。<br> (2) 应用逻辑层(BusinessLogic) 即具有应用程序扩展功能的Web服务器。该层中包含系统的事务处理逻辑,位于Web服务器端。它的任务是接受用户的请求,其过程是:首先执行相应的扩展应用程序与数据库进行连接,通过SQL等方式向数据库提出数据处理请求,然后等待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处理的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最后由Web服务器传送回客户端。<br> (3) 数据服务层(DataService) 即数据库服务器。该层位于数据库服务器端。它的任务是接受Web服务器对数据库操作的请求,实现对数据库查询、修改、更新等功能,然后,把运行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br> 2.2系统功能设计<br> 基于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的多元主体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根据需要,总体上分为评价模块、评价结果、评价管理等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br> <br> (1) 评价模块<br> 是系统核心模块之一,主要功能是根据用户登录信息,显示评价课程信息,将评价内容生成评价表,由用户进行评价。<br> ●评价表设计和发布<br> 此项目的评价指标结构主要由督导部门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力求做到合理分类、全面评价、权重科学等。管理员在系统开通发布前有权修改和更新评价表。评价表可以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及实训课特点进行分类设计,使得评价和计分更为合理。<br> ●评价过程<br> 学生端一旦成功注册,正确登录后,输入必需的各个选项,进入评测页面,即可在评价页面看到内容和选项,学生打分不是直接填写分数,而是进行单项选择。<br> ●评测过程控制<br> 学生完成各个选项并提交,后台可以设置答卷有效性控制,系统确定有效则入库,如学生选择的10个选项均为D,系统会判定无效,并返回评价页。每门课每名学生(根据注册信息)只能评价一次,评价表下端有留言框,可给教师填写具体意见和建议,提交成功则提示信息。<br> (2) 评价结果<br> <br> 学生评价结束后,系统自动统计各项分数,教师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查看自己的教学评价结果,后台管理系统可按学期自动进行分数汇总、统计分析、排序(按全院、各系、各专业、任课教师等)和打印上报或分发等。<br> ●信息查询:教师注册登录查询自己所任教课程的评价结果、并查看有关留言。教师只能查询本人的评价结果,查询需提供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和密码由系统提供,教师可自己更改密码。<br> ●留言中心:为开放性版块,留言直接在网页上显示,任何人均可在留言板上发表自己对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感受与建议,但必须遵守留言板的规定,管理员有权对留言版实施管理。<br> ●教评信箱:为封闭性版块,信件内容直接发至督导处,由管理人员收集、处理和反馈。<br> ●评价表留言:学生在提交评价表时对所评价的科目的任课教师的留言信息。管理员和被测评教师有权察看。<br> (3) 后台管理<br> 后台管理模块包括系统管理、用户管理、课程管理、评价管理、数据管理、留言管理和安全管理七个模块,如图3所示。<br> <br> 2.3系统数据库设计<br> 数据库是本系统的数据支持,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建库是系统开发的首要工作,能否建立高效的数据库是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针对教学评价系统的需求分析,本系统设计了一系列高效、合理的数据库。主要用到的数据表有管理员信息表、班级信息表、系部信息表、学期信息表、学生信息表、教师信息表、专业信息表、课程信息表、评价指标表、评价结果表、留言信息表等共12个数据表。各表结构及主要功能如下:<br> ●系统开关表system(id、closeok):用于管理员开通和关闭该系统;<br> ●班级信息表class:(cl_id, classname, departid);<br> ●专业信息表(course)(co_id,coursename,teacherid,<br> term);<br> ●系部信息表Department:(de_id,department);<br> ●评价结果表fenzhi:(fen_id,courseid,coursename,<br> classid,tearcherid,teachername,studentid,term,tt,<br> score,liuyan);<br> ●留言信息表message:(msgid,msgtitle,msgcontent,<br> msgreply,username,userfrom,userip,leavetime,replytime,replyid);<br> ●评价指标表Question(id,content,typed,showed);<br> ●学生信息表student(st_id,loginname,password,<br> classid);用于记录学生注册时的用户名和密码及登录时的身份验证。<br> ●教师信息表teacher: (te_id, teachername, num,<br> password,departed,subjected);根据学生所在班级链接到授课教师的情况,并按te_id将教师评价结果送入评价结果表.<br> ●课程信息subjuct(su_id,subjectname,departid);<br> ●学期信息表(id,term,closeok)设定只能对本学期所开设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评价。<br> 上述各数据表,根据需要通过关键字段进行联接。<br> </p> <p> <p>2.4安全性设计<br> 系统安全设计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本系统的安全,在设计时根据网页下载规则、数据库命名规则等对登录验证、用户名限制、数据库安全进行设计。<br> <br> 3教学质量评测系统的实现<br> <br> 3.1系统使用的主要技术<br> 客户端是IE浏览器。服务器端平台可以是Windows NT系统、Windows XP/2000等。Web服务使用通用的IIS技术。后台数据库采用简单实用的Access数据库。<br> 开发工具:主要使用网站制作工具Dreamweaver 6.0、网站开发工具ASP、网页编辑语言HTML、网络编程工具VBScript、JavaScript、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及部分插件技术。<br> 3.2主要功能模块实现的关键技术<br> 本系统包含多个模块,就其关键技术而言,主要涉及后台数据库连接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反馈技术和数据安全技术。<br> (1) 数据库连接技术<br> 页面与数据库源建立连接是访问数据库的第一步,在ASP脚本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连接数据库,本系统数据库连接代码如下:<br> connstr = "Provider = Microsoft.Jet.OLEDB.4.0;Data <br> Source = " & Server.MapPath(db)<br> 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br> (2) 数据存储技术<br> 使用insert命令把单项选择的数据添加到数据库表<br> <br> fenzhi表中,得到评价课程ID,查找评价结果表中的对应字段,获取每个字段的记录,下面是代码(部分):<br> strsql="INSERTINTO fenzhi([courseid],[coursename],[classid],[teachername],[teacherid],[studentid],[term],[tt],[score],[liuyan])"<br> strsql=strsql & "values("<br> strsql=strsql & "'" & courseid & "',"<br> strsql=strsql & "'" & coursename & "',"<br> strsql=strsql & "'" & classid & "',"<br> strsql=strsql & "'" & teachername & "',"<br> strsql=strsql & "'" & teacherid & "',"<br> strsql=strsql & "'" & studentid & "',"<br> strsql=strsql & "'" & term & "',"<br> strsql=strsql & "'" & tt & "'," <br> strsql=strsql & "'" & score & "',"strsql=strsql & "'" & liuyan & "')" <br> <br> (3) 数据反馈技术<br> 通过对登录界面中的学号ID号等数值进行判断,确认是否允许用户如学生登录和进入评价系统(程序略),对学生的评价留言、教学建议留言和信箱留言都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反馈。<br> (4) 数据安全技术<br>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br> ●登录验证:教师评价登录、学生评价登录及管理员登录都必须经过密码验证,只有验证通过方可登录。<br> ●用户名限制:为了防止用户利用SQL语句的漏洞非法登录,不允许在用户中输入特殊符号。<br> ●数据库安全考虑:为了防止黑客在知道数据库路径后下载数据库文件,将数据库的扩展名mdb改成asp。因为ASP文件经过服务器编译,编译后的数据库文件就不能下载。<br> ●数据库备份:管理员登录后,页面提示选择备份相关数据库,以保证数据的安全。<br> <br> 4结论<br> 摘要: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为核心,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教学中的一些心得。<br> 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质量<br> <br> 对于C语言课程的学习,学生往往感觉比较难于掌握,而目前考试形式中大量将程序及语法成分拆散考试,割裂了程序设计的完整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理念。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教师如何进行讲授,仍然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话题。<br> <br> 1课程特点与教学内容<br> <br>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一般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讲授学时和实践学时总体控制在60学时左右。整个教学过程应注重学员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引导学员入门和深入学习,培养学员读程序和编写程序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和多年教学实践,我们将课程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两大部分(如表1所示)。<br> <br> <br> 2课程教学的实施<br> <br> 根据课程的特点,在具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采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先导,带动教学。<br> (1) 课堂教学—— 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br> 计算机语言与自然语言既有相同之处,又相互区别,从自然语言入手进行讲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亲合性,易于入门,摆脱前期学习障碍。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和基本方法,讲细讲透讲清楚。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大的案例分解成小的案例,运用所讲知识,具体解决问题。<br> (2) 自主学习—— 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br> 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题目,使学生在学习课堂案例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自主解决问题。在学习中设计、完善、实现题目,不断将学到的概念、语法、方法运用于题目之中,不断去思考、需求未学习到的概念、语法、方法,这两个步骤不断地循环上升,同时题目的设计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以致具体地实现。这样的学习,摆脱了被动听课带来的效率低下、兴趣不高等问题。<br> (3) 具体实践—— 课堂教学带动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落实课堂教学<br> 将课堂案例作为上机题目,并有所改进,给学生以思考空间。应避免上机无题目和题目散碎的现象,完善一个个的小案例,由小到大,由小案例到大案例,最终实现题目,解决实际问题。<br> <br> 3课程教学质量的管理<br> <br> 好的教学质量是实施教学计划所要达到的目的,为了不断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进而达到“完美教学”,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PDCA管理模式。所谓P即教学计划(plan),D即实施教学(do),C即教学评估(check),A即修正计划(action),上述四个步骤顺次进行,周而复始,教学质量循环上升,从而使教学逐步趋于完美。推动这一过程的动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而这一过程的结果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图1诠释了这一过程。<br> <br> 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教学计划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修正之中。教师是这一过程的实施者,学生在获得题目之后,即自主地了解了自身的需求,教师通过教学评估和学生需求来修正教学计划,而学生通过教学的实施,来获取知识,同时也参与了教学的评估。了解学生需求和学习效果的方法是多样的,其中包括了传统的教学方法。<br> <br> 4结束语<br> <br> 通过教学我们了解到,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有一个进入的过程,大部分学生以前没有学习过程序设计,因而最初实施教学,不宜过快,待学生入门后再加快教学速度是比较合理的。程序设计语言比自然语言简单,因而学起来相对容易些,然而在有限的学时内,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其中许多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要完全掌握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C语言,总好像有一层纸捅不破,而去掉这层纸的关键就是概念教学,特别是一些贯穿教学始终的概念,必须设法讲清楚。 <br> <br> 参考文献:<br>本文出自: 计算机毕业网<br> [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br> [2] 常金玲. 基于PDCA的信息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模型[J]. 情报科学,2006,24(04):584-587.<br> </p> <p> </p> <p> </p>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多核编程课程中采用的多样的教学方法。首先介绍课程的总体规划,再具体论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手段,以及讨论课堂的设计思路,最后总结了教学效果和意义。<br> 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多核编程;教学方法;多线程开发思想<br> <br> 2002年,为支持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项目,Intel启动大学软件学院计划,促进软件类课程建设,协同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软件人才。2007年我校与Intel开展合作,将目前主流的多核技术融入现行的本科教学计划中,成立课程组,开设了一门专业课程——“多核编程”。目前该课程已经开设两年,现将在本课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心得与各位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院校 计算机 公共 基础 课程 教学改革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